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4)
2023(8768)
2022(7336)
2021(6894)
2020(5833)
2019(13608)
2018(12959)
2017(25537)
2016(13188)
2015(15185)
2014(14511)
2013(14836)
2012(13860)
2011(12686)
2010(12563)
2009(11670)
2008(11515)
2007(9923)
2006(8739)
2005(8042)
作者
(35767)
(29955)
(29859)
(28303)
(19635)
(14531)
(13584)
(11654)
(11631)
(10526)
(10325)
(10211)
(9641)
(9495)
(9482)
(9317)
(8880)
(8722)
(8627)
(8283)
(7470)
(7190)
(7148)
(6918)
(6861)
(6715)
(6537)
(6206)
(5900)
(5897)
学科
(66271)
经济(66199)
(38065)
管理(37103)
方法(34142)
数学(31608)
数学方法(31445)
(28370)
企业(28370)
中国(19970)
(19768)
(19223)
贸易(19210)
(18900)
(16501)
(13033)
(11590)
农业(11278)
业经(11066)
(10136)
银行(10131)
(10090)
金融(10090)
(9780)
环境(9620)
地方(9595)
(9523)
(9284)
出口(9276)
出口贸易(9276)
机构
大学(195768)
学院(191004)
(97554)
经济(96237)
管理(76304)
研究(68687)
理学(66217)
理学院(65604)
管理学(64914)
管理学院(64568)
中国(55928)
(43543)
(40967)
科学(35607)
财经(35349)
经济学(33087)
(32807)
(32721)
中心(31521)
经济学院(30082)
研究所(29618)
(27385)
财经大学(26765)
北京(26437)
(25887)
(24404)
业大(23880)
(22704)
师范(22530)
商学(22117)
基金
项目(128100)
科学(103976)
基金(100075)
研究(94386)
(87418)
国家(86440)
科学基金(74651)
社会(66095)
社会科(63080)
社会科学(63063)
基金项目(51237)
自然(45748)
自然科(44781)
自然科学(44769)
自然科学基金(44086)
(43826)
教育(42520)
资助(42453)
(38026)
编号(34658)
(31698)
国家社会(29936)
重点(28577)
成果(28284)
教育部(28191)
中国(27722)
(27272)
人文(26704)
(26475)
大学(25227)
期刊
(98840)
经济(98840)
研究(61256)
中国(36671)
(32033)
管理(28442)
科学(26403)
学报(26049)
(24461)
大学(21404)
(20302)
金融(20302)
学学(20049)
财经(18608)
经济研究(18352)
农业(17007)
(16126)
(16022)
技术(14628)
教育(14250)
问题(14136)
国际(13881)
业经(13867)
世界(13454)
(10719)
统计(10573)
技术经济(10299)
(9119)
理论(8473)
经济问题(8324)
共检索到290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路  
一国与他国贸易关系的稳定性受到了双方交易信任水平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的国际市场上,交易成本是决定双边贸易关系能否长期维系的重要因素。基于2006—2013年我国对45个国家产品层面出口数据,使用BBC全球影响力调查结果衡量国家形象,采用生存分析法和二元因变量分析方法检验我国在贸易伙伴国眼中的国家形象对我国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传统交易信任因素之外,我国在贸易伙伴国处获得的评价越好,对其出口持续时间就越长、出口失败风险也越低,即国家层面的信任能够弥补出口产品层面的交易信任缺失。此外,国家形象对出口持续时间的促进效应在同质品、消费品上,以及低评国、发达国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勇兵  王晓伟  谭桑  
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保持中国出口常态增长成为当前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难题。本文基于CEPII-BACI数据库1995-2010年中国HS6分位数产品出口贸易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研究先前的出口持续时间对于产品进入新市场的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持续时间可以促进产品进入新市场,且出口持续时间每增加一年,产品进入新市场的概率将提高0.17倍;更重要的是,出口持续时间与新市场进入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在最初阶段出口持续时间会促进新市场的进入,但是这种影响随着时间递减,且当出口持续时间达到一个临界值时,这种积极的影响会消失。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应适当鼓励企业深化现有贸易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建兴  张少华  李明月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同时也处于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关键环节,那么日趋激烈的全球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了怎样的冲击?本文基于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Global Trade Alert,GTA),构建2005—2018年贸易摩擦发起国-承受国-产品-时间维度的面板数据,利用泊松伪极大似然(PPML)估计技术实证分析全球贸易摩擦对我国进出口的直接效应和第三国效应。研究发现:当前全球贸易摩擦的目标对象国已经从我国转移到多个目标国,而且主要围绕中低端产品和关税、进口控制措施以及边境后措施等方面。我国因其独特的大国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全球贸易体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全球贸易摩擦总体导致我国出口增长19.43%,进口增长6.08%;而其他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南北间和南南间的贸易摩擦。虽然贸易摩擦导致我国与发起国和承受国的贸易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呈现不对称效应;同时,与进口限制措施显著促进我国与承受国、发起国的贸易不同,出口限制措施显著抑制我国从承受国的进口和对发起国的出口,而促进我国从发起国的进口。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全面理解全球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检验我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地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星晨  刘宏曼  
利用1996-2016年间CEPII-BACI数据库的HS6分位数据,采用基于离散时间的生存分析法研究FTA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向FTA成员国农产品出口的风险率更低;在FTA成立的作用下,开始于FTA成立之前的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延长,开始于FTA成立之后的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则因不确定性因素而缩短;中国农产品出口关系生存概率随FTA成立时间和条款深度增加而提高;由于对贸易成本的降低幅度不同,FTA对加工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大于初级农产品。基于此,提出坚持和完善自由贸易区战略、合理引导企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兰健  张洪胜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2000—2009年的合并数据,研究了城市集群商业信用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中体现在促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上。具体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控制集群企业数目和集聚程度后,结论保持稳健。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依据企业是否更换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检验都证实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应重视集群商业信用等非正规融资在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华  许和连  杨晶晶  
文章基于"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假说,利用中国企业面板数据,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出发,纳入出口状态变量,分别采用固定效应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和Olley-Pakes半参数估计法克服潜在的同步性偏差和选择偏差问题,在从微观角度充分控制企业异质性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出口行为与我国企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相对非出口企业高出20%-30%左右,我国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而对"自我选择"效应的检验结果警示,本土企业以低劳动力成本而非高生产率作为出口竞争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低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保证中国开放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佟家栋  陈霄  
本文采用DEA-SBM模型构建了2005至2013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能源效率面板数据,并进一步研究了出口扩张、环境规制怎样影响城市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出口扩张显著提高了城市能源效率,中国城市能源效率的改进具有出口驱动特征;并且出口扩张对能源效率的正影响随着城市环境规制强度上升而增加,这一影响效应在不同环境规制强度指标和出口密集度的稳健性检验中同样成立。研究还发现,随着环境规制强度上升,出口扩张引致的污染排放会出现缩减,但出口扩张引致的能源消耗缩减并不明显,出口、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主要来自排放效应。对样本的分类检验发现,随着环境规制强度上升,低收入、内陆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出口扩张对能源效率的改进作用要大于高收入、沿海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积极的政策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能源效率的改进机制,并且这种强化作用在低收入、内陆地区和资源型城市中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凤  孔庆峰  
在分析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借鉴Kancs(2007)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考察2004-2007年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谷物磨制品制造业双边相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相对贸易伙伴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促进了相对扩展边际,抑制了相对集约边际,且对相对扩展边际促进要大于对相对集约边际抑制。上述结论对于不同的贸易便利化指标稳健。另外,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促进相对扩展边际,抑制相对集约边际;而中国贸易伙伴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对相对集约边际有显著促进作用,却显著抑制相对扩展边际。由此,文章认为中国应根据贸易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贸易便利化政策和国际合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铁瑛  张明志  陈榕景  
本文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构建城市层面包含人口流动信息的人口结构指标,从微观层面研究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劳动人口比或抚养比为表征的城市人口结构变动会显著影响出口,城市劳动人口比的提升或城市抚养比的下降会显著促进出口。对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表明,城市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会伴随用工成本的上升而逐渐弱化,即存在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出口的"成本效应"。城市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会伴随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弱化,即存在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出口的"人力资本效应"。城市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主要源于对劳动力投入的依赖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出口转型升级的重要思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兵  孙方  
本文利用CEPII BACI数据库中1996~2005年HS-6位数产品层面的中国出口贸易数据,研究发现中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是沿着集约边际实现的,其中总出口的扩展边际份额在减少,而制造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份额在增加。同时,通过中间产品贸易在制造业中的份额可知制造业参与国际分散化生产的程度日趋加深,这正是导致制造业出口扩展边际增加的主要原因。运用引力模型考察中国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在总产品和制造业贸易中,贸易国的GDP与出口扩展边际显著正相关,两国之间的距离与扩展边际负相关,而不同的出口目的国对扩展边际的影响不尽相同。积极参与国际分散化生产有利于中国出口沿着扩展边际增长,增强应对外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魏泊宁  
使用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和2016年《全球贸易促进报告》的数据,从通关费用、时间、清关程序效率和海关透明度四个方面衡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通关环境,考察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通关环境不同指标的改善对中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即通关费用和时间的改善抑制了中国产品出口,清关程序效率和海关透明度的改善促进了中国产品出口。经过初步分析,发现通关费用和时间的减少抑制中国产品出口的原因为,进口国通关环境改善面向的是所有出口国,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增加挤出了中国出口。还进一步从产品、国家和进口依存度方面做了异质性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伟良  贾秀录  
"贸易非效率"像一堵无形的壁垒阻碍着贸易的发展,促进贸易便利化是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本文根据Wilson、Mann和Otsuki(2003)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量指标体系,选取2007—2014年的贸易数据,在测算G20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G20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产品出口额以及出口产品种类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除了G20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距离、市场开放程度之外,贸易便利化水平也是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G20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越高,不仅中国出口到该国的贸易额越大,中国出口到该国的产品种类也会增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重力  
在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中国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而导致出口产品结构不够优化、竞争力不强已成为制约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瓶颈”。为了使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合理而有效地促进出口贸易增长,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必须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出发,对于传统出口产业,摆脱过分强调中国同其他国家经济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的比较优势指导思想,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对出口贸易结构采取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并举的方针,合理确定传统出口产业、出口支柱产业和战略性出口产业,并辅之以相应的政策工具,通过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琳琳  何佳讯  
在对1965-2014年以中国作为来源国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发展变化及影响中国国家形象评价的因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归纳了中国电子产品(电视机、相机和电脑)、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抽油烟机等)、汽车和食品杂货类产品的产品形象,并总结了影响中国产品形象评价的主要因素。立足于提高中国来源国形象的角度,未来应关注中国从产品组装国或制造国到品牌来源国形象的转变,以及从文化的角度构建外国消费者对中国国家形象和产品形象的真实性感知等研究,并丰富来源国对全球品牌资产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