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1)
2023(8055)
2022(6961)
2021(6379)
2020(5682)
2019(13254)
2018(13255)
2017(25101)
2016(13843)
2015(16062)
2014(16447)
2013(16279)
2012(15614)
2011(13978)
2010(14913)
2009(14125)
2008(14233)
2007(13607)
2006(11796)
2005(10491)
作者
(41969)
(35029)
(35022)
(33447)
(22466)
(16906)
(16157)
(13593)
(13087)
(12681)
(11912)
(11859)
(11227)
(11095)
(11069)
(10909)
(10827)
(10205)
(10107)
(10063)
(8813)
(8808)
(8665)
(8032)
(8021)
(8013)
(7998)
(7824)
(7165)
(7116)
学科
(58814)
经济(58751)
管理(37353)
(35497)
(28436)
企业(28436)
方法(27006)
数学(22617)
数学方法(22421)
(17363)
中国(17207)
(15646)
(13526)
地方(12437)
审计(12210)
业经(12032)
(11462)
农业(11233)
(10702)
贸易(10690)
(10357)
(9992)
理论(9967)
(9830)
金融(9827)
(9058)
银行(9034)
(8892)
财务(8855)
财务管理(8776)
机构
大学(208336)
学院(205436)
(81241)
经济(79280)
管理(74388)
研究(69226)
理学(62129)
理学院(61386)
管理学(60330)
管理学院(59927)
中国(53739)
(45749)
科学(42496)
(41019)
(36557)
(35660)
(33873)
中心(32885)
研究所(32343)
财经(31889)
业大(29809)
(29064)
北京(28857)
师范(28818)
(28703)
农业(27901)
(26867)
经济学(25022)
(24158)
财经大学(23313)
基金
项目(126228)
科学(96805)
研究(94950)
基金(88241)
(77133)
国家(76041)
科学基金(63097)
社会(57838)
社会科(54503)
社会科学(54479)
(49818)
基金项目(46528)
教育(44615)
(41950)
编号(40277)
自然(39369)
自然科(38298)
自然科学(38284)
自然科学基金(37605)
资助(36430)
成果(35297)
重点(28815)
课题(28611)
(28516)
(26987)
(25284)
(24811)
科研(24401)
项目编号(24282)
教育部(24228)
期刊
(97037)
经济(97037)
研究(64430)
中国(48466)
(35482)
学报(34175)
(32624)
科学(29129)
教育(27185)
管理(25623)
大学(25537)
学学(23441)
农业(21624)
技术(18649)
(18172)
金融(18172)
财经(17203)
业经(14955)
(14785)
经济研究(14574)
图书(13521)
问题(13273)
(12095)
(11124)
技术经济(10781)
(10553)
理论(9987)
书馆(9962)
图书馆(9962)
审计(9758)
共检索到324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艳丽  魏昌东  
现行审计法律规范体系不够严密是导致国家审计决定书运行障碍的根本原因。关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决定书法律效力的分歧主要有:审计机关是否有权对国家建设项目的施工方进行审计;审计机关是否有权对被审计相关合同的有效性作出判断;审计决定书能否作为确定被审计项目合同价格的依据;施工方对审计决定书的异议应作为民事纠纷还是行政争议处理等。我们应借鉴国外相关审计法律,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以强化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决定书的法律效力:引入合同鉴证制度或者事前审计制度、强化强制审计制度、完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高志明  
审计决定、承包合同各自具有公法、私法属性,在各自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协调合同和审计决定法律效力的明智之举是:审减合同确定的价款须征得承建单位的书面认可,证明合同无效。但治本之策则是完善立法,找到合法行使公权力和依法保护私权利的平衡点。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陆建忠  
本文通过一个建设项目审计案例,提出了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审计结论的效力问题,并从结算和决算的区别、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的范围、《审计法》与《合同法》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审计结论的效力,阐明了正确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和方法,并得出四点结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常松  李蕾  
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决定与民事判决的冲突问题一直困扰着投资审计工作。审计法与合同法在调整国家建设项目所涉及的行政关系和民事关系上的交叉规定以及法律如何界定公权与私权的界限问题是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在现有法律框架下 ,确定管辖权原则以及确立的管辖优先原则为解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决定与民事判决的冲突问题提供了思路。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济平  
《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政策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笔者认为,国家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环境审计应包括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两个方面。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徐永胜   徐战胜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基本建设投融资体制、预算管理体制和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的法律环境将进一步统一、规范、公开,审计内容、审计标准、审计方式、审计手段和审计组织形式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笔者认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海兵  杨小龙  
我国国家建设项目审计规范体系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国家建设项目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提升国家建设项目效益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任宏  解淑霞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沈万君  
由于国家建设项目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审计内容较多、技术经济性较强,涉及到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投资融资体制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等诸方面法律和法规;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给建设项目审计带来法律方面的挑战,造成目前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执法中存在一些问题,审计风险较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巢来春  范春莲  
我国现在正大力开展工程建设 ,投资迅速增长。国家项目建设要注重效益 ,要加强对效益的监督。文章论述了我国投资效益审计开展的迫切性。提出开展效益审计要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为开展效益审计提供良好的条件。并阐述了开展国家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一些对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时现  
基于国家审计的视角,分析了公司合伙模式特点及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国家建设项目范畴、审计内容、审计模式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依托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投资管理理论和审计理论,研究了影响的后果及审计应对举措,提出了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拓展审计范围,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重塑审计目标,优化审计模式,整合审计资源,调整审计重点的系列实施观点和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顾光  
独立审计准则又称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不仅给注册会计师明确了审计的质量是什么,而且也向委托人及其他社会公众表明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只要达到了这个标准,审计...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何佰洲  周显峰  何相宇  
本文通过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关于工程造价鉴定和结算标准的有关规定,分析合同法律效力对确定工程造价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指出了合同无效时参照定额标准结算产生的法律后果,并给出合同有效时如何适用“从约原则”的流程示意图,阐明了“从约原则”同样适用于行政审计结论的重要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东平  陈敦  
商业登记的法律效力是商业登记制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但我国学者鲜有人对此进行认真的探讨。本文借鉴德、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大量立法资料,根据与登记有关的主体和登记事项的不同,对商业登记的法律效力从不同的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古小东  
独立担保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担保方式的不足与缺陷,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独立担保借鉴了信用证的运作机制,即独立性原则和欺诈例外原则,在运作机制良好的情形下,其能够实现债权人、担保人和债务人的“三方共赢”。提高经济效率和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要求,也使得大多数国家都认可了独立担保在国际和国内经济贸易中的效力。我国对独立担保在国际和国内的法律效力均应予以承认,并加强研究和立法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