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56)
2023(17172)
2022(14800)
2021(14003)
2020(11574)
2019(26528)
2018(26150)
2017(50059)
2016(26842)
2015(30235)
2014(29762)
2013(28750)
2012(25894)
2011(23017)
2010(22796)
2009(20740)
2008(19588)
2007(16913)
2006(14563)
2005(12024)
作者
(73129)
(60873)
(60549)
(57481)
(38610)
(29214)
(27603)
(23846)
(23199)
(21461)
(20799)
(20309)
(19050)
(18749)
(18708)
(18593)
(18154)
(18020)
(17418)
(17265)
(14882)
(14648)
(14617)
(13995)
(13603)
(13512)
(13351)
(13257)
(12118)
(11966)
学科
(102895)
经济(102772)
管理(74771)
(70489)
(58541)
企业(58541)
方法(47457)
数学(41238)
数学方法(40643)
(29898)
中国(28802)
(25928)
地方(23887)
业经(23811)
(21405)
农业(19933)
(18097)
贸易(18086)
理论(17755)
(17537)
(17090)
(16710)
环境(16383)
技术(16129)
(15990)
财务(15909)
财务管理(15870)
企业财务(14937)
(14226)
(14130)
机构
学院(361879)
大学(361485)
管理(144808)
(139779)
经济(136655)
理学(126242)
理学院(124823)
管理学(122424)
管理学院(121762)
研究(117286)
中国(85722)
(75774)
科学(73570)
(62806)
(56615)
(56012)
中心(54536)
业大(54026)
研究所(51942)
(51799)
财经(50931)
(49804)
师范(49337)
北京(46921)
(46500)
农业(43591)
(43585)
(42328)
经济学(41789)
师范大学(39865)
基金
项目(258521)
科学(203614)
研究(191312)
基金(186740)
(162766)
国家(161185)
科学基金(139029)
社会(119871)
社会科(113340)
社会科学(113309)
(101164)
基金项目(99317)
自然(90159)
教育(89092)
自然科(88062)
自然科学(88041)
自然科学基金(86401)
(85129)
编号(79546)
资助(75704)
成果(63405)
重点(57861)
(56598)
(55127)
课题(54097)
(53994)
创新(50260)
科研(49463)
国家社会(49062)
教育部(48971)
期刊
(149604)
经济(149604)
研究(102320)
中国(67722)
学报(56363)
科学(52099)
管理(52099)
(51547)
(47530)
教育(45385)
大学(43402)
学学(40496)
农业(35956)
技术(33196)
(26554)
金融(26554)
业经(26438)
经济研究(23726)
财经(23600)
图书(21268)
(20239)
问题(19273)
(18223)
科技(17558)
(17230)
理论(16313)
资源(16252)
技术经济(16197)
商业(15753)
现代(15741)
共检索到516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清  刘海超  
调解优先是当前基层治理的普遍现象。文章从国家建设的视角指出,社会纠纷多样性、正式文书的缺失、判决难以执行等,促使后发型国家积极发挥自主性,采取工具主义导向的调解优先策略,以巩固基础性权力。一方面,调解优先以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了调解员的专职化,克服了兼职化的弱点;另一方面,以强调情感动员的柔性方式弥补了国家法律的不足,有助于国家意志深入人心。文章以珠三角地区D镇为案例,认为调解优先是后发型国家建设路径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具体体现,分析了调解优先的形成逻辑与实现机制,为深化现代国家尤其是后发型国家如何建立和巩固基础性权力提供借鉴与思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琰  
农村集体地权的界定和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尝试在“产权的社会视角”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以阐明当代中国农村集体地权界定实践的理论逻辑。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两个相邻制造业重镇推行村级工业园改造政策过程中形成的“基层村庄主导的多元化产权形式”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单一化产权形式”两种地权界定结果差异的比较案例分析,本文认为,首先,地方政府与基层村庄围绕集体土地产权界定的博弈结果受到国家治理结构和村庄社会结构的影响。在地方分权的国家治理结构下,集体地权的界定结果取决于村庄社会结构的差异并通过呼吁机制发挥作用。其次,地方政府能够通过正式制度的调整形塑村庄治理结构,由此强化或削弱基层村庄的集体行动能力,最终对集体地权界定结果产生持续性的影响。最后,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东部发达地区应该更加尊重村集体和村民的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合作开展土地开发的新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琰  
农村集体地权的界定和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尝试在“产权的社会视角”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以阐明当代中国农村集体地权界定实践的理论逻辑。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两个相邻制造业重镇推行村级工业园改造政策过程中形成的“基层村庄主导的多元化产权形式”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单一化产权形式”两种地权界定结果差异的比较案例分析,本文认为,首先,地方政府与基层村庄围绕集体土地产权界定的博弈结果受到国家治理结构和村庄社会结构的影响。在地方分权的国家治理结构下,集体地权的界定结果取决于村庄社会结构的差异并通过呼吁机制发挥作用。其次,地方政府能够通过正式制度的调整形塑村庄治理结构,由此强化或削弱基层村庄的集体行动能力,最终对集体地权界定结果产生持续性的影响。最后,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东部发达地区应该更加尊重村集体和村民的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合作开展土地开发的新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修玉   滕飞达   庄长伟   孔玲玲   郑子琪   韩瑜   关晓彤   曹君   谢紫霞   马秀玲   胡习邦   田岱雯   侯青青   代雪娇   陈星宇   姚一博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区域之一,需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鉴于此,论文以2015年为基准年、2020年为目标年,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和任务,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综合评估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深入剖析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短板,为2025年前珠三角地区分阶段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整体发展状况良好。(2)生态制度分领域成效较为突出,但生态空间和生态经济领域不平衡较为突出,短板明显。(3)深圳市、珠海市、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上游水平,并且相比之下,深圳市在六大领域建设的平衡度较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修玉   滕飞达   庄长伟   孔玲玲   郑子琪   韩瑜   关晓彤   曹君   谢紫霞   马秀玲   胡习邦   田岱雯   侯青青   代雪娇   陈星宇   姚一博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区域之一,需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鉴于此,论文以2015年为基准年、2020年为目标年,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和任务,围绕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综合评估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深入剖析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短板,为2025年前珠三角地区分阶段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20年珠三角地区生态文明整体发展状况良好。(2)生态制度分领域成效较为突出,但生态空间和生态经济领域不平衡较为突出,短板明显。(3)深圳市、珠海市、惠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上游水平,并且相比之下,深圳市在六大领域建设的平衡度较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影  
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全球一体化的加速,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我国珠三角的就业形势严峻。珠三角地区政府应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等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范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荣伟  
公司内创业(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已经成为当今大企业提升竞争力并获得创新性成果的重要战略行动,也成为中国许多非正规企业去山寨化的主要行动。本文在对中国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中国大陆大企业多变"动态环境-公司内创业行为-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4个重要假设。通过对中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具有公司内创业行为的非正规企业的一项256份的大规模调查问卷表,对此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进而探讨了中国大陆非正规企业在公司内创业过程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薪  
均衡型城镇化模式是适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为此中央制定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虽然我国制定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发展方针,但20多年来,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的规模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常住人口数激增,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大城市病",诸如交通大拥堵、环境持续恶化、住房严重紧张、房价高企泡沫严重、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王林辉  
从技术等级和技术类型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同构性,通过多角度的特征事实证明近期内长三角的技术等级高于珠三角;利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对技术进步偏向性表征的技术类型测定证实长三角技术偏向于资本,而珠三角技术偏向于劳动。在此基础上对引起上述技术同构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王林辉  
从技术等级和技术类型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同构性,通过多角度的特征事实证明近期内长三角的技术等级高于珠三角;利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对技术进步偏向性表征的技术类型测定证实长三角技术偏向于资本,而珠三角技术偏向于劳动。在此基础上对引起上述技术同构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剑锋   杨宜男  
论文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角度出发,以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核算各县域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和所能获得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空间均衡性和空间匹配特征了解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此提出优化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各省域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而供给低,皖南和浙西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低而供给高,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空间错配问题严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市辖区森林公园建设,另一方面要将高需求、低供给区域融入长三角国家森林公园区域一体化体系,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流获取其他区域国家森林公园提供的福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剑锋   杨宜男  
论文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角度出发,以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核算各县域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和所能获得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空间均衡性和空间匹配特征了解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此提出优化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各省域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而供给低,皖南和浙西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低而供给高,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空间错配问题严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市辖区森林公园建设,另一方面要将高需求、低供给区域融入长三角国家森林公园区域一体化体系,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流获取其他区域国家森林公园提供的福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柳  
根据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聚现状、特点以及未来产业结构转型趋势,分析该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根据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下的人才需求特点、各城市优势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来进行专业集群的建设,增强专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吻合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田光明  
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以“三旧”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本文从规划管控、实施模式、产业升级、土地整合、公共配套、项目审批等角度,分析了珠三角2009年以来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实践探索,剖析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并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尧磊   栗伊萱  
厘清乡镇政府负担的生成机制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对乡镇政府负担问题背后的生成逻辑关注不足。本文基于国家政权建设理论,采用“国家—乡镇政府—基层群众”三维分析思路尝试阐释这一问题。以H省Y市石镇为例,国家通过多中心工作模式形塑与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两条路径显著提高了对乡镇政府的监控强度,保障了国家意志与基层群众诉求的有效实现。同时,也由于内嵌其中的“功能强化”与“治权弱化”内在张力的加剧,导致乡镇政府负担加重这一非预期后果。乡镇政府负担加重,其背后是国家政权建设对国家、乡镇政府与基层群众三者之间利益关系进行的新一轮深度调整。这一调整遵循国家利益与基层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其结果是在国家与基层群众的双重监控压力之下,乡镇政府的弱势地位更加凸显,乡镇政府的正当利益不断流失,未来的基层体制改革需要正视这一问题以求相应的解决之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