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4)
- 2023(6159)
- 2022(4569)
- 2021(3960)
- 2020(2849)
- 2019(6229)
- 2018(5845)
- 2017(10257)
- 2016(5362)
- 2015(5833)
- 2014(5678)
- 2013(5440)
- 2012(5101)
- 2011(4277)
- 2010(4618)
- 2009(3925)
- 2008(3333)
- 2007(3058)
- 2006(2749)
- 2005(2492)
- 学科
- 济(20472)
- 经济(20444)
- 管理(19148)
- 业(15552)
- 企(13266)
- 企业(13266)
- 审计(12080)
- 环境(9712)
- 中国(7674)
- 农(6730)
- 方法(6665)
- 学(6245)
- 业经(5843)
- 各类(5842)
- 财(5776)
- 划(5599)
- 数学(4748)
- 数学方法(4676)
- 农业(4539)
- 和(4530)
- 技术(4257)
- 发(4066)
- 制(4057)
- 规划(3980)
- 资源(3875)
- 环境规划(3869)
- 融(3854)
- 金融(3854)
- 地方(3511)
- 务(3225)
- 机构
- 大学(76307)
- 学院(75780)
- 济(30517)
- 经济(29904)
- 管理(29818)
- 理学(25976)
- 研究(25755)
- 理学院(25680)
- 管理学(25276)
- 管理学院(25148)
- 中国(19707)
- 京(16739)
- 财(15424)
- 科学(15170)
- 所(12436)
- 财经(12288)
- 中心(12122)
- 农(12054)
- 江(11677)
- 经(11283)
- 业大(11068)
- 研究所(10895)
- 范(9938)
- 北京(9875)
- 师范(9836)
- 院(9724)
- 财经大学(9267)
- 农业(9187)
- 经济学(9162)
- 州(8749)
- 基金
- 项目(54985)
- 科学(44657)
- 基金(41543)
- 研究(41105)
- 家(37765)
- 国家(36972)
- 科学基金(31721)
- 社会(27826)
- 社会科(26383)
- 社会科学(26373)
- 基金项目(21592)
- 省(21222)
- 自然(19880)
- 自然科(19346)
- 自然科学(19341)
- 自然科学基金(18994)
- 教育(18595)
- 划(17941)
- 编号(15570)
- 资助(15035)
- 重点(12746)
- 成果(12526)
- 国家社会(12322)
- 部(12167)
- 创(12093)
- 发(12058)
- 制(11436)
- 创新(11216)
- 课题(11082)
- 科研(10701)
共检索到117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京平 廉海燕
本文使用理论与现实应用相结合的方法,结合PSR模型、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解构国家审计赋能“双碳”目标实现的逻辑意蕴;以三种机制和三种类型审计功能的发挥探讨赋能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以其监督、鉴证和评价功能契合我国低碳治理需求,并且通过低碳财税资金审计、低碳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和碳市场审计实现预防低碳资金滥用、揭示低碳政策落实情况、抵御碳交易市场风险,全方位为“双碳”目标实现赋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京平 朱哲茹
“双碳”目标是国家应对资源环境约束、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助力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大计。由国家审计的现代治理面向决定,国家审计赋能“双碳”目标实现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搭建“战略S—审计A”模型,将国家审计重点项目类型和“双碳”目标具体战略要求相匹配,以分析其赋能作用机理;结合政府战略管理“三角模型”理论,匹配国家审计赋能影响效应和“双碳”目标战略管理要素,以剖析其赋能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通过碳审计、重大公共工程投资审计、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审计、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以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五种审计项目类型,可发挥其揭露阻断效应、抵御规制效应和预防减排效应,进而全方位赋能“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申磊 李祥 罗月念
职业教育发展与“双减”政策的逻辑关联表现在教育一致性、政治互补性、文化相依性等方面,因此职业教育是推动“双减”改革的重要力量。而职业教育赋能“双减”具有多层意蕴,体现为观念层面增进职业教育功能认识、环境层面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目标层面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技术层面凸显课后服务职教优势。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双减”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推进职业启蒙,改善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职普融通制度,缓解普职分流社会焦虑;三是提高职教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四是整合职教优势资源,助力普通学校课后服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文李
文章对“双碳”目标赋能县域产业高质量集成的共同富裕的协同逻辑、供给侧改革的改革逻辑、双循环格局的循环逻辑及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展开研究,为加快“双碳”目标更好地赋能县域产业集成和加快实现人民群众公平享有绿色、健康、舒适、可持续的美好生活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英 张东 刘渊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文章归纳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三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即有效匹配新质生产力需求、助推建构可持续生计、实现弱势区域/群体发展的起点公平。诠释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起点,在推高层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稳中层面促进传统产业/行业转型升级、赋能存量劳动力就业迭代,在提低层面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结合共同富裕的内涵阐释了教育强国赋能过程富裕、差别富裕、逐步富裕、全面富裕的内在机理,分析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向度: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教育包容性发展切断贫困的不利循环,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赋能区域均衡发展;增强教育民生属性赋能完整人培养以实现全面富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甘健侯 杨超 周菊香
数字化赋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过程、理想样态及实践机制的三维统一。借由“赋能”这一作用方式的具体联结,“数字化”手段得以直接作用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并由此衍生出数字化赋能教育理念变革、教育体系深化、教育制度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方式适切和教育治理提升六个领域的实践事项。因循数字化手段透过效率生成逻辑、价值增进逻辑和动能培育逻辑而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生的良性有机耦合,数字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理想状态的实现,尤其需要树立“育人为本—赋能全员—人技协同”一体统筹的发展理念,打造“多样体系—新型方法—智慧环境”一体互促的发展模式,构建“管理制度—治理结构—治理能力”一体联动的治理体系,营造“基础设施—监管机制—评价体系”一体协同的教育环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勇 赵俞凌 徐玉成
作为产教深度融合的载体,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新时期国家对产教融合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助于全面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发展逻辑分析,市域产教联合体与产学研一体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为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学研一体化奠定了逻辑基础。市域产教联合体赋能产学研一体化,对促进产业的升级发展、教育的校地融合、科技的创新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在路向选择上,要注重主体的多元性、加强信息的联动性、考虑市域的差异性、聚焦项目的真实性,以促进市域产教联合体更好地赋能产学研一体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政 左晟吉 丁守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本文梳理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动因与实施背景,表明"3060"目标与双循环战略的互融互通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接着分别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国际大循环的角度阐释碳达峰、碳中和对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以显示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号,重构能源体系以发挥高质量发展改革潜力,扩大绿色需求以牢固高质量发展外部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审计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文章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保障国家安全的四大方面即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剖析国家审计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和现实逻辑,分析当代国家审计在重点安全领域审计效能的发挥,并提出新时代新征程持续优化国家审计、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相关建议,以期为维护国家安全筑牢审计防线。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国家审计 监督保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锋
农业兼具碳排放和碳汇双重属性,既能通过碳减排助力碳达峰,又能借助碳增汇贡献碳中和。深度挖掘农业碳减排潜力并激励农业碳汇产出是实现农业碳中和,进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为此,要加强农业碳汇法治保障,巩固和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并促进农业碳汇价值实现。具言之,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协同立法模式并加强农业碳汇相关立法的内部衔接与协调;采取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行政监管体制,建立农业碳汇交易“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机制;明晰农业碳汇产权归属,从国家制度框架、地方政策体系及具体规则设计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碳汇市场交易机制;适度发挥司法能动功能,建立农业碳汇司法救济机制;健全农业碳汇生态保护补偿、社会多方参与等配套实施机制。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立彦
我国当前实行的审计监督制度,起始于1982年宪法。二十多年来,以审计署和地方审计厅局组成的审计系统,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2010年新年到来之际,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暨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温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开君
智慧税务正在改变税收信息化发展应用的运行轨迹,其价值意蕴由“工具理性”逐步向“价值理性”回归,推动构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税收治理新体系。为推动形成协同共治智慧税务生态,更好发挥数据驱动作用,更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进一步完善智慧税务法治体系,促进海量税收大数据融合,不断拓展智慧税务应用动能。
关键词:
智慧税务 金税工程 以数治税 税收治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留成
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是提升农民专业技术水平、激发农民创造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在逻辑上要坚持适用、实用、管用和好用等原则,在尊重新型职业农民的前提下高效推进。针对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遭遇的现实困境,有必要在改革路径上从更新认知与思维、明确对象范围、完善标准与办法、加强培养培育、强化治理与激励等方面精准发力,以便更好地赋能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戚艳霞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的关键内容。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监督的法定职责和专业优势,能够在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发挥积极作用和重要贡献。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审计工作需要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深层次问题,与时俱进调整审计重点,优化审计作用机制,在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实现中作出新贡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佩帛 谢清华 王嘉发 覃月明
鉴于数字化审计是提高国家审计监督效能的重要路径,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成为理论界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家审计为视角,剖析经典审计理论与数字化环境匹配的不完全适用性和信任理论解释的科学性,探讨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结构和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国家审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信息透明度,数字化审计能够通过信任环境和信任赋能两个阶段性目标的作用实现代理人行为与国家善治目标一致,论证了信任理论是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这一论断。本文还基于AOM(能力、机会、动机)模型构建了“环境—机会—能力—触发”路径以保障数字化审计底层逻辑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