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31)
- 2023(3004)
- 2022(2562)
- 2021(2403)
- 2020(1951)
- 2019(4358)
- 2018(4039)
- 2017(7412)
- 2016(3927)
- 2015(4390)
- 2014(4209)
- 2013(3951)
- 2012(3821)
- 2011(2924)
- 2010(3601)
- 2009(3269)
- 2008(2865)
- 2007(2476)
- 2006(2218)
- 2005(2125)
- 学科
- 审计(12091)
- 财(12090)
- 济(11200)
- 经济(11175)
- 财政(10081)
- 管理(9164)
- 业(8933)
- 政(8511)
- 企(7166)
- 企业(7166)
- 中国(6345)
- 各类(5837)
- 农(4738)
- 方法(4635)
- 制(4200)
- 策(3306)
- 数学(3246)
- 数学方法(3193)
- 出(3179)
- 地方(3140)
- 度(3138)
- 制度(3137)
- 家(3018)
- 体(2967)
- 及其(2911)
- 学(2738)
- 农业(2684)
- 融(2592)
- 金融(2592)
- 支出(2568)
- 机构
- 大学(48919)
- 学院(47652)
- 济(19066)
- 经济(18655)
- 研究(17298)
- 管理(16983)
- 财(16369)
- 理学(14476)
- 理学院(14306)
- 中国(14097)
- 管理学(14091)
- 管理学院(13998)
- 京(11345)
- 财经(10265)
- 科学(10149)
- 经(9404)
- 所(9199)
- 中心(8141)
- 江(8112)
- 财经大学(7686)
- 研究所(7600)
- 农(7357)
- 省(7016)
- 北京(6705)
- 财政(6179)
- 院(6169)
- 经济学(6090)
- 业大(5938)
- 州(5936)
- 范(5936)
共检索到84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庆龙
我国宪政环境的变化需要强大的国家审计良治作为支撑。借助政治学中宪政理论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分析宪政与国家审计的内在机理,可创新国家审计良治的理论建构,站在更高层次阐述国家审计权力的本质、国家审计权力的设置、国家审计权力的目标等基本问题。
关键词:
国家审计 良治 宪政 权力制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向辉 张庆龙
本文运用宪政思维论述了国家审计权力来源的本质、国家审计权力的设置模式。本文认为,在宪政思维下,国家审计权力来源于私权对于公权的监督,国家审计权力应采用独立的设置模式,设置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外,而不应纳入三种公共权力之中。此外,本文认为宪政思维下国家审计对于权力制衡与监督的实现方式是经济责任审计,这也是宪政思维在我国国家审计实践的体现。
关键词:
宪政思维 国家审计权力 本质 设置模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张庆龙
本文通过宪政价值与政府审计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完政视野中政府审计的良治问题,并运用完政价值的人民主权、民主、法治、分权与制衡、人权等观念重新阐释了政府审计权力的本质、设置模式、依法治审、人本审计等问题
关键词:
宪政 政府审计良治 权力制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庆龙
走向良好治理是人类文明成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走向良好治理也应是政府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标志。基于宪政思维视角,本文阐释了政府审计的良治、政府审计良治的标准、政府审计良治的宪政基础以及政府审计的新价值观,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政府审计良治的宪政建构——公共服务治理导向审计。以期为政府审计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研究方向。
关键词:
宪政 政府审计良治 公共服务治理导向审计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林海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审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中国近现代宪政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审计制度在清末立宪至我国现阶段,随着国家体制和宪法性法律规定的变化,发生了诸多根本性质的变化。而研究这些变化对于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审计体制,适应建设法治政府和宪政国家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宪政变迁 地位演变 权力配置 审计法治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石爱中
我国国家审计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直接服务于政府行政机关是当时的最佳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国家审计已经转变为行政立法双服务型,并将向立法服务型转变。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赖勤学
本文对税制改革的研究区别于一般论文之处在于切入点的不同。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作者认为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是西方市场经济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新一轮税制改革应抛弃单纯完善税收机制的改革思路,以财产权的保护为逻辑起点,以市场经济的完善为目标,通过观念、组织、制度的建设来引导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以期达到尽快实现税制改革与宪政转轨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税制改革 财产权 市场经济 宪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阎二鹏
作为宪政精髓的制约国家权力、保障人权是罪刑法定原则与生俱来的实质内涵。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通过刑法的契约性,在国家的刑罚权与公民个人的自由与权利之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界限,正好契合了宪政的价值理念,从而使刑事法治在宪政框架内获得了合理性。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需要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司法权的独立性、刑法的谦抑性以及构建违宪审查制度。
关键词:
罪刑法定 权力制约 宪政 制度建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宗廷
环境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如可运用法律的手段确认公民环境权 ,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宪政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公民环境权的产生与发展 ,并结合国际上及各有关国家的立法实践 ,提出了在我国宪法中写入公民环境权的具体构建
关键词:
环境 公民环境权 宪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世涛
宪政意义上税收的价值取向是公正,能够体现税收公正宪政精神的税法原则是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公正价值的直接体现,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收公正价值的法律保障。在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法定原则中,税收公平原则高于税收法定原则。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单飞跃 严颂
国家结构形式对中央与地方之间经济权力配置关系的深远影响,可通过经济宪政进行宪政统合与矛盾消解。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配置模式日显趋同,单一制与联邦制呈融合趋势。相较联邦制模式呈现宪治化优点,中国单一制模式凸显人治化特征,引致中央与地方博弈失序失范。未来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配置模式,可以单一分权制为基础顺势创新,交融联邦制的宪治模式,实行经济宪政。经济宪政规则可内化于具体制度架构,实现事权划分宪治化、财权划分法制化、权力运行民主化、监控体制制度化。
关键词:
经济宪政 国家结构形式 中央与地方关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颖斐 余玉苗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体现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转轨的内在要求。宪政思想宣扬的有限政府,解释了为什么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宪政体制则是保障其实施的法理基础。从宪政角度看,市场经济体制是实施这种审计的经济基础;纳税人权利意识是推广这种审计的社会观念基础;行政问责制则是其具体的配套制度基础。在宪政民主化的进程中,夯实这些基础将有利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推广和实施。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宪政 权利意识 问责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小卫
在经济学世界里对国家问题的认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文章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观念的检讨,重点从宪政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家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有可能成为经济衰退的根源。政府与市场之间并非是简单的互补或互替关系,宪政秩序是二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平衡机制,也是“国家悖论”的制度之解。
关键词:
国家观念 政府悖论 宪政经济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韩虹 刘焕桂
《中国国家权力配置考察——百年中国宪法审视》一书以时间为主线,展现出一幅百年中国宪政发展的全景图,并表达了"公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权是宪法的灵魂"的宪法价值理念与追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