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7)
2023(2478)
2022(2109)
2021(1931)
2020(1635)
2019(3751)
2018(3537)
2017(6575)
2016(3352)
2015(3868)
2014(3712)
2013(3542)
2012(3326)
2011(2642)
2010(3310)
2009(3194)
2008(2854)
2007(2567)
2006(2378)
2005(2229)
作者
(9351)
(7742)
(7510)
(7242)
(5250)
(3697)
(3513)
(2882)
(2874)
(2727)
(2702)
(2588)
(2478)
(2388)
(2353)
(2271)
(2178)
(2151)
(2126)
(2123)
(1964)
(1936)
(1856)
(1774)
(1765)
(1702)
(1694)
(1672)
(1568)
(1512)
学科
(12089)
审计(12069)
经济(12067)
(10537)
(8806)
企业(8806)
管理(8503)
各类(5841)
中国(4939)
方法(4858)
(4204)
(4075)
数学(3376)
数学方法(3340)
(3097)
(2740)
金融(2740)
农业(2645)
技术(2583)
业经(2562)
(2518)
(2436)
财务(2429)
(2404)
财务管理(2365)
企业财务(2283)
(2275)
银行(2272)
(2187)
(2185)
机构
大学(46773)
学院(45886)
(19810)
经济(19427)
管理(17877)
研究(15745)
理学(15365)
理学院(15208)
管理学(15034)
管理学院(14946)
中国(12719)
(11555)
(10906)
财经(9166)
(8366)
科学(8302)
(7960)
中心(7559)
(7407)
财经大学(6958)
研究所(6643)
北京(6405)
(6326)
经济学(5944)
审计(5719)
(5601)
(5584)
商学(5565)
商学院(5537)
师范(5537)
基金
项目(29510)
科学(23482)
研究(22592)
基金(22080)
(20196)
国家(19518)
科学基金(16353)
社会(15146)
社会科(14368)
社会科学(14359)
基金项目(11353)
(10796)
教育(10335)
自然(10016)
自然科(9708)
自然科学(9705)
自然科学基金(9540)
资助(9096)
(9035)
编号(8873)
成果(8175)
(7112)
重点(6750)
(6624)
国家社会(6507)
教育部(6376)
课题(6176)
(6167)
人文(6121)
(5940)
期刊
(22303)
经济(22303)
研究(16603)
中国(14526)
(10653)
审计(9077)
管理(6470)
学报(6342)
科学(6064)
(5780)
大学(5186)
学学(4871)
财经(4380)
教育(4261)
会计(4085)
经济研究(4085)
财会(4048)
(3966)
金融(3966)
农业(3824)
(3776)
业经(2996)
世界(2947)
问题(2942)
内部(2933)
国内(2933)
技术(2880)
通讯(2612)
会通(2607)
(2568)
共检索到77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梅  兰蓉  
我国对于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现在已基本形成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实施这一制度,是理论和实践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全面实施这一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方案,以逐步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红英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当前,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无论从法律法规体系,还是从实际操作过程来看,都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规范和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合理选择审计公告项目、建立审计公告质量控制制度和审计公告结果信息反馈制度等是防范和控制国家审计公告风险的新举措。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劲  傅绍正  
基于2003~2013年上半年国家审计署官方网站公开披露的180份审计结果公告,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初步探讨国家审计如何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基本满足国家治理需求,审计署公开披露国家审计结果,能充分运用社会舆论监督,督促被审计单位有关问题整改,强化国家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国家治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靳思昌  
一系列国家治理危机的出现促使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元治理向以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模式转变,公众参与国家治理需要客观、公正的信息来支持,而国家审计结果公告为公众有效参与提供了一条获取可靠信息的途径。文章在分析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实现国家治理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公众通过参与财政资金审计结果公告实现经济治理,参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实现政府治理,参与环境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以及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公告实现社会治理,从而达到公众与政府良性互动,实现从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社会本位转变,以高度契合政府"善治"的执政理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德增  伍敏  
审计结果公告是国家审计机关贯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对国家审计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变化的审计环境出发,构建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模型,并对如何控制国家审计风险进行了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东山  叶子荣  
在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大背景下,公告审计结果已经成为政府的必然选择。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作为一种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可以解除政府及审计机关的公共受托责任,另一方面为公众监督政府提供了有效途径。但就我国目前的审计结果公告现状来看,不公告审计结果依然是常态,显然,这种状况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要求相悖,无法发挥国家审计联系政府和公众的"信息纽带"作用,无法推动社会民主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构建政府与公众的信号博弈模型并求解其均衡路径,以揭示全面实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关键条件,据此从建立审计质量评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凤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充分利用其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我国审计公告越来越多的采取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公告模式,最大化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审计公告的现状,研究"互联网+"对审计公告的影响,提出在"互联网+"视角下完善审计结果公告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徐鹤田  
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和广度,打造阳光政府建设,有效服务国家治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审计结果公告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为基点,分析推进审计结果公告的现实意义,指出当前审计结果公告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力度和深度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彭巨水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审计结果公告作为传递审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与声誉机制有效结合,可以提升信息透明度进而提升问责概率,促使公权力部门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实现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协同治理,更好发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彭巨水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审计结果公告作为传递审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与声誉机制有效结合,可以提升信息透明度进而提升问责概率,促使公权力部门更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实现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方式的协同治理,更好发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尘肇  孟卫东  朱如意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现状是公告很少。本文利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以政府和民众作为博弈参与者分析了目前审计结果公告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在大部分均衡状态下,不公告是政府的最优选择。依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得出,我国当前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中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对称信息动态博弈。通过对比之前的研究结论,我们发现如果政府长期不公告的话,随着民众对政府作为与否的概率判断恶化,最终必然引发政府不公告、民众不支持的次优均衡,社会效率终将受到更大的损失。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勋  朱睿君  
以审计署20042016年金融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样本,分析金融审计实施状况发现:金融审计结果公告数量相对有限,审计实践发展存在滞后性;审计对象以金融监管机构为主,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审计力度欠佳;审计内容以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内容变化较大;审计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问题资金最多,违规问题涉及违规经营、违反财务法规、下属单位违规等方面;审计整改反馈存在制度缺陷。基于此,围绕加大金融审计力度、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创新金融审计手段、强化重点违规领域审计,加强国家审计治理功能、完善审计整改反馈机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小波  吴溪  
审计署于2010年至2012年陆续公告了38户中央企业的审计结果,本文考察了国家审计公告是否对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显著影响。由于目前审计署已发布的企业审计公告主要针对中央企业(而并不直接针对上市公司本身)进行处理处罚,受罚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股价如何反应,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发现:在国家审计公告事件日附近,受罚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反应显著为负,平均累计股票超额收益率约为-1%;国家审计公告中披露的违规金额幅度越严重,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越负面;国家审计公告中披露的违规严重程度与市场反应之间的负相关性主要由有关经济活动的违规信息导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梅芳  李德山  黄哲  
国家审计是组织机构有效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保障机制。本文依据2010—2018年的央企审计结果公告,对96家央企及其控股的332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家审计通过审计结果公告披露被审央企的违规问题,并借助其传递信号,加大证券监管机构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实施国家审计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行为更加规范,违规程度和频率显著下降。在审计后的三年中,审计在公司层面的治理效果逐年递减,而对高管的行为约束力则在第3年骤降。研究还发现,针对审计署发现的问题,被审计央企及其控股上市公司整改积极。二次审计作为强烈的监督和问责信号,央企行为治理效果更佳。但仍需提高监督频率和审计问责、整改落实的持续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经济体检”的功能和作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秋生  上官泽明  
选取不同审计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民主程度的8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在对国家审计本质特征、审计结果公告能力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界定和测度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独立性和审计对象确定权对审计结果公告能力有显著的正作用,审计结果公告能力对国家治理在政府效能、法治水平和财政预算透明度方面也有显著的正作用,而不同审计体制下对审计结果公告能力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并没有显著的正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强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健全审计整改责任制,从而完善我国的国家审计制度,逐步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