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2)
2023(11855)
2022(9835)
2021(9298)
2020(7887)
2019(18045)
2018(17739)
2017(34487)
2016(18034)
2015(20424)
2014(19931)
2013(18951)
2012(17081)
2011(14731)
2010(15117)
2009(13593)
2008(12587)
2007(10405)
2006(8673)
2005(7419)
作者
(46550)
(38642)
(38311)
(36586)
(24908)
(18413)
(17578)
(15162)
(14545)
(13526)
(13332)
(12879)
(11952)
(11933)
(11904)
(11636)
(11496)
(11336)
(11147)
(11006)
(9330)
(9314)
(9111)
(9040)
(8659)
(8602)
(8408)
(8284)
(7593)
(7499)
学科
(70140)
经济(70061)
管理(51338)
(50067)
(42910)
企业(42910)
方法(37738)
数学(32771)
数学方法(32123)
(18996)
中国(17953)
(17881)
业经(15132)
(14156)
贸易(14143)
(13843)
理论(12663)
审计(12137)
(12130)
(12115)
财务(12058)
(11996)
财务管理(11987)
技术(11849)
农业(11545)
(11527)
金融(11525)
企业财务(11343)
地方(11220)
(10925)
机构
大学(241846)
学院(241217)
管理(99952)
(99382)
经济(97521)
理学(87951)
理学院(87132)
管理学(85475)
管理学院(85029)
研究(72209)
中国(55267)
(49382)
(45996)
科学(41272)
财经(37877)
中心(35203)
(34763)
(33183)
(32962)
业大(32523)
(31234)
经济学(30939)
(30224)
师范(29928)
北京(29807)
研究所(29764)
财经大学(28807)
经济学院(28076)
(26924)
商学(26916)
基金
项目(171587)
科学(137532)
研究(127712)
基金(127302)
(110615)
国家(109404)
科学基金(95964)
社会(82957)
社会科(78844)
社会科学(78819)
基金项目(66851)
(65505)
自然(61651)
教育(60558)
自然科(60264)
自然科学(60251)
自然科学基金(59138)
(55410)
资助(51997)
编号(51699)
成果(41077)
(39129)
重点(38423)
(36843)
(35714)
国家社会(35167)
教育部(34726)
课题(34517)
创新(34410)
人文(33893)
期刊
(98057)
经济(98057)
研究(66828)
中国(44635)
(36735)
管理(36215)
学报(31889)
科学(31143)
(27129)
大学(26358)
教育(26048)
学学(24820)
技术(22925)
农业(19225)
(18808)
金融(18808)
财经(17766)
经济研究(16908)
业经(16139)
(15231)
问题(12917)
统计(12305)
财会(12083)
(11520)
(11395)
国际(11341)
技术经济(11317)
(11047)
(10738)
科技(10700)
共检索到338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明  邱钰茹  
一、引言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国家审计模式有四种,即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与行政型。在不同的国家体制下,国家审计机关所关注的领域不同,但其最主要的任务仍然是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率性进行审计;其传统职能就是监督财政预算收支是否按照标准执行,同时对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审计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蔡春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俊民  张莉  
国家治理的模式影响国家审计的制度形态。以审计内容为研究线索,统计分析发现:国家审计趋同于国家治理发展模式,经历了以威权为主导到以法治为主导并逐渐推进以民主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目标,为实现国家善治发挥了应有的"免疫系统"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房巧玲  刘长翠  肖振东  
行为导向审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是指审计活动立足于对被审计单位各级受托责任主体行为动机、行为过程及其后果的审查,以对责任人行为的归责、评价作为审计活动的主线,始终以行为引领整个审计过程的方向。与传统账项导向、制度导向、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相比,行为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理念从"物本中心"观转向"人本中心"观,审计链条从局部转向全局,审计手段从间接转向直接。采用该模式有利于审计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各级问责工作,充分发挥审计作为各级受托责任控制机制的功能。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先治  顾水彬  
2011年,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国家治理论",并要求国家审计成为国家治理的中坚力量。然而当前的国家审计对传统查账监督审计模式具有路径依赖,国家审计的治理服务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受西方管理控制在政府治理中应用的启示,以管理控制的思想,结合治理导向国家审计的性质与特征,构建基于管理控制的治理导向国家审计,并探讨相应的实现模式,以期能够为有效实现国家审计的国家治理服务职能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丹  李冬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会金  
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框架下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深远。政府审计与协同治理二者的研究对象具有特定的耦合性,它们都属于开放而复杂的系统,且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间存在着特定的关联关系,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产生宏观的空间、时间或有序结构。基于此,本文以国家治理为背景,引入协同理论与嵌入理论,尝试探析政府审计协同治理的研究态势、理论基础与模式构建,系统论证政府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协调配合规律,深入挖掘获得政府审计治理整体大于部分的有机协同效应。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会金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监督自控制系统,通过发挥国民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国家治理系统稳定与有序发展。文章引入协同理论分析了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特征,认为国家审计监督的协同效应是影响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国家审计协同的内容框架与实现模式。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协同包括战略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协同,国家审计协同实现模式构建包括完善国家审计协同的基础建设、培育国家审计协同的社会资本、实现信息共享与沟通等。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徐鹤田  
大数据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媒介,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必将催生国家治理模式创新。本文分析了以SWOT模型开展大数据审计工作的优劣势,并从树立正确的大数据审计思路理念、加速审计机关全面转型、加大复合型审计人才培训力度、构建以数据为主导的全过程工作模式四方面提出加快大数据审计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徐鹤田  
大数据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媒介,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必将催生国家治理模式创新。本文分析了以SWOT模型开展大数据审计工作的优劣势,并从树立正确的大数据审计思路理念、加速审计机关全面转型、加大复合型审计人才培训力度、构建以数据为主导的全过程工作模式四方面提出加快大数据审计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立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审计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提出国家审计是为了落实公共责任,检查、评价与报告公共资源(包括国家财政)的获取、占有、配置和使用过程的信息及其所反映的行为和事项是否符合特定标准、规范,是信息质量的独立保障机制。文章通过国家赋予国家审计的权力结构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监督论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阐述了国家审计在信息质量保障方面具有的权力与优势,提出了以信息质量保障为着眼点,国家审计在经济治理、政治治理和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作用的实现方式。结合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安排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强化和完善国家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作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素梅  王会金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在于为国家治理提供决策信息。为了更好地适应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的发展需要,国家审计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创新。本文对国家审计的取证模式进行研究,认为国家审计应建立治理导向审计取证模式,以国家治理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治理评价,主动识别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实施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程序,发挥预防、揭露和抵御的监督和建设性功能,维护国家经济和政治安全,更好地为国家治理服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国洪  
国家审计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产生并不断演变,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同时也是一项需要持续加以完善的法制实践。以宪法确立审计法律地位为标志性起点,我国国家审计立法的历史变迁历经起步、发展、不断完善三大阶段。现阶段,我国审计法律制度已成体系化且趋向成熟,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从国家治理出发,国家审计法制化是其内生需求。审计立法不仅组成了维系国家有效治理的实现机制,而且促使国家治理良性曲线不断延伸。基于此,文章在全面总结审计立法进程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深入探寻国家审计法制化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审计法律规范的几点建议,以助力实现国家审计及其立法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扬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国家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不应仅单纯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协调与合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多重稳定均衡,从而实现善治的治理目标。本文以国家治理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国家治理的逻辑和模式论证了现阶段我国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财政学的视角提出了我国实现有效国家治理的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政  
职业资格的形态和功能受职业技能专业性水平的影响,专业性的技能形成了以专业权力为核心的专业主义资格治理模式。而管理主义更多地站在社会大众权力的角度,强调资格背后的公共利益和治理效率。专业主义和管理主义共同形塑一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形态和功能。基于技能的专业化水平,职业资格治理模式可划分为三类:针对专业技能岗位的国家法团主义治理、针对中等技能岗位的社会法团主义治理、针对低技能岗位的多元主义治理。近年来我国职业资格治理存在市场权力的强化与专业权力的消解、证书治理的错位与必要监管的缺位、评价效度的参差与评价标准的失范等问题。未来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应在专业主义和管理主义之间进行再平衡,处理好市场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优化职业资格认定和技能等级评价的方式,并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其他类型评价的互认互通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鲁光  
公共预算是国家治理的经济基础和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在政府公共治理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内生的监督控制系统,在构筑公共预算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功能关系中发挥着外部监督治理的桥梁功能。国家审计加强对公共预算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力度,已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机制的必然之举。针对当前我国公共预算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审计机关应创新工作方式和路径,积极推动公共预算的法治化、民主化和绩效化进程,不断促进国家治理走向良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