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5)
2023(10126)
2022(8504)
2021(8071)
2020(6760)
2019(15277)
2018(14845)
2017(28290)
2016(14998)
2015(16679)
2014(16077)
2013(15201)
2012(13698)
2011(11678)
2010(11808)
2009(10555)
2008(9643)
2007(8053)
2006(6751)
2005(5863)
作者
(37231)
(31322)
(30633)
(29427)
(20003)
(14706)
(14054)
(12109)
(11766)
(10880)
(10702)
(10338)
(9676)
(9506)
(9453)
(9396)
(9233)
(9109)
(8870)
(8831)
(7422)
(7411)
(7326)
(7275)
(6974)
(6971)
(6740)
(6652)
(6058)
(6024)
学科
(56582)
经济(56502)
管理(44312)
(42806)
(36426)
企业(36426)
方法(29465)
数学(25889)
数学方法(25498)
(17410)
中国(15939)
(15790)
业经(12384)
审计(12153)
(11466)
(11315)
财务(11275)
财务管理(11208)
企业财务(10744)
农业(10089)
地方(9991)
(9736)
贸易(9722)
技术(9658)
(9497)
(9181)
环境(8607)
(8488)
银行(8483)
理论(8429)
机构
大学(192474)
学院(191257)
管理(80803)
(80446)
经济(78971)
理学(70675)
理学院(70044)
管理学(68919)
管理学院(68539)
研究(56493)
中国(44616)
(39658)
(38789)
财经(32302)
科学(31053)
中心(29745)
(29669)
(28372)
经济学(25260)
业大(25173)
(24887)
财经大学(24567)
(24457)
(23701)
师范(23493)
经济学院(22971)
北京(22875)
(21949)
商学(21917)
研究所(21774)
基金
项目(137879)
科学(111629)
基金(103907)
研究(103335)
(90032)
国家(88925)
科学基金(78777)
社会(68971)
社会科(65560)
社会科学(65539)
基金项目(54852)
(52588)
自然(50092)
自然科(48943)
自然科学(48931)
教育(48550)
自然科学基金(48061)
(44098)
资助(41423)
编号(40996)
成果(32204)
(31845)
重点(30797)
(29772)
国家社会(29696)
教育部(28538)
(28508)
人文(28032)
创新(27852)
(27269)
期刊
(80120)
经济(80120)
研究(54880)
中国(38362)
(33071)
管理(29649)
学报(25189)
科学(24180)
(21835)
大学(21169)
教育(20095)
学学(19847)
技术(17518)
(16703)
金融(16703)
财经(15745)
农业(14815)
(13524)
经济研究(13013)
业经(12983)
问题(10876)
财会(10659)
理论(9764)
审计(9735)
会计(9495)
(9104)
图书(9049)
实践(8999)
(8999)
统计(8781)
共检索到276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瑜  冯均科  
本文以2007—2016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国家审计的审计立项、审计发现、审计建议和审计处罚在提升国家治理指数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审计力度和国家治理指数均有所提升,且随着时间进程的推进,两者关系更为密切,表明国家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指数方面的作用逐步增强,国家相关政策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韩峰  
本文以2006~201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国家审计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国家审计不仅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调节地方财政支出偏好等机制推进本地区雾霾污染治理,而且对周边地区也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该结果在更换空间权重矩阵、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控制模型内生性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大气十条"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审计的雾霾污染治理效应;国家审计对I型及以上大城市、Ⅱ型大城市及其周边城市的雾霾污染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中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结果表明,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治理功能、推进跨区域协同审计,对于推进雾霾污染联防联控、提升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吴雨桐  
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国家审计治理对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国家审计治理不仅在短期和长期有助于提高本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而且能够缩小本市与高公共服务供给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缺口,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但国家审计治理能力提升对周边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供给缺口却产生了显著为负的空间外溢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有助于提高本市及周边城市教育类和交通运输类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而对于医疗卫生类和环境保护类公共服务来说,国家审计尽管有效降低了本市供给缺口,但却对周边城市产生了放大效应;国家审计治理有助于缩小本市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的供给缺口,但未对周边城市产生明显外溢效应。与省际城市间公共服务供给相比,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充分发挥对同一省份内部城市间公共服务供给缺口具有更大的影响效果以及更强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国华  童晶  
近年来,较多学者研究了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经济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而对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非经济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缺乏严密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这可能导致无法全面认识金融稳定的影响因素,难以对促进金融稳定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建立数理模型分析了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理,然后使用全球214个国家1996—2017年的121万余个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非经济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但可以促进金融机构的稳定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缓解外部风险的影响,促进实体经济融资与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利用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来构建健康的金融环境,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迎霞  
当前社会流动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能否成为助推社会流动的有效手段?运用CHARLS(2015)数据定量检验了教育的代际传递性。研究发现:教育表现出显著的代际传递特征,且父亲对子代的教育传递性略高于母亲,父代对女儿的影响略大于儿子,代际传递在中部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因此,政府应促进教育资源的城乡均等化配置,在农村帮助女孩接受初中以上非义务教育,为已婚、已育妇女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再教育机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鲸   罗楚亮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就业者与岗位匹配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就业匹配质量低意味着个人和社会的人力资本不能被充分利用,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生产力损失。提升就业匹配质量是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社会网络是劳动者求职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文章首先通过理论模型分析社会网络对就业匹配质量的影响机制,然后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对农村背景人群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网络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概率,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这一结论在以是否有家谱或族谱和春节期间来拜访的亲友家数作为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中仍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社会网络主要通过信息传递和提升人际信任度作用于就业匹配质量。文章认为,减少职业搜寻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搜寻摩擦对于提高就业匹配质量和缓解结构性矛盾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余宇莹  刘启亮  
本文基于系统论的视角,研究公司治理系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根据约束假设和系统论观点,本文将是否双重上市作为高质量公司治理系统的替代变量,在控制其它因素的影响后,研究发现:(1)公司治理系统越好,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越小,审计质量越高;(2)在正向盈余管理中,公司治理系统越好,越能抑制管理当局操纵利润增加的行为;(3)在负向盈余管理中,公司治理系统的好坏则并不影响管理当局操纵利润减少的行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伦晓波  韩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转型给中国承担新使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绿色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特征,研究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OFDI主要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该绿色技术创新效应随着互联互通合作水平提升而显著增强,且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收入组国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杰  余海民  蔡祖国  
本文构建政府规模和法治水平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一般性分析框架,结合G20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政府规模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上存在明显双路径传递效应,即政府规模通过两种不同渠道影响服务贸易发展;法治水平显著抑制服务贸易发展,其可能原因是法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制度要素,也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部分G20国家臃肿的法治体系与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针对时间影响的稳健性结果和针对收入影响的稳健性结果表明,随着政府规模或法治水平等制度安排日渐稳固,经济因素则成为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彩平   罗丞志  
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20年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国家级城市群设立这一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具有促进作用,且该政策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推广效应;绿色创新、经济集聚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政策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的重要机制;在东部地区、多中心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城市,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永春  黄湛  邹晨  
随着区域创新步入创新生态系统的多元层面,政府与经济主体交互共生对促进区域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以2008年首个国家创新试点城市深圳为例,借助合成控制法,基于2000-2019年中国226个地级市数据,构造与深圳尽可能相似的“合成深圳”。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真实深圳”与“合成深圳”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则呈倒U型;政策实施前期,政策效应逐渐释放,创新效率显著提高,随着时间演化,由于政策时效、技术变革和需求转移等原因,政策红利逐渐减少,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也降低,但尚未完全消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洄旭  王贤文  刘兰剑  
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合作是实现区域环境整体化治理的必要手段。立足于区域环境治理实践,利用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的府际协议数据,从合作结构的差异化视角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的府际环境合作特征及其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效用。研究发现:不论是在整体层面还是横纵向的结构化差异层面,开展府际环境治理合作都可有效促进区域环境治理绩效水平提高;在横向维度,合作治理的约束强度与环境治理绩效之间存在U型关系。鉴于此,应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参与意识,建立制度化的横向合作契约机制,优化纵向嵌入,实现区域环境保护纵向权威介入与横向自主协作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区域环境治理绩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娜  陈安平  
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背景,厘清了其影响劳动力收入的理论路径。并使用在异质性处理效应下仍然有效的异质性稳健DID估计量,同时基于个体与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劳动力产生了显著的、随时间推移日益增强的正向工资溢出效应。在排除测量误差、其他政策干扰、样本自选择、竞争性解释等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另一个发现是,工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教育水平、从事技能工种与服务行业的个体上。城市的知识保护程度、市场化成熟度提高有利于扩大试点工作对劳动力增收的作用。与其他类型城市相比,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创新增长极型试点城市产生了相对较高的工资溢出效应。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积极工资作用发挥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矫怡程   史秋衡  
专业选择权对于多样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新高考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增加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制度安排,而新高考改革是否真正有助于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现值得深入研究。借助“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数据库”中两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大一学生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新高考改革是否促进了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现。结果表明:新高考改革有效促进了学生专业选择权的实现,对处境不利(女生、农村地区和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学生的影响尤其明显;新高考改革对学生专业选择权实现的促进作用在一般本科院校较为显著,在已广泛实施大类招生改革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不显著。由此建议:加强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科学行使专业选择权;结合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业教育特点,完善专业教育体系,提高高校专业教育质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宋常  黄文炳  
国家审计是为满足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发展方向,国家治理的模式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制度形态。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协同推进与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国家治理诸多领域得到新发展,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国家治理中全面、法治、改革、高质效、反腐、民本、高科技等七个新动向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对审计工作的重大部署,深入探讨并提出强化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依法审计、绩效审计、反腐审计、民生审计等方面的建议,以便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