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34)
2023(21254)
2022(18295)
2021(16917)
2020(14255)
2019(33038)
2018(32663)
2017(62070)
2016(33849)
2015(38128)
2014(38348)
2013(37714)
2012(35319)
2011(31888)
2010(32510)
2009(30006)
2008(29297)
2007(26127)
2006(23000)
2005(20772)
作者
(99763)
(83306)
(82383)
(78860)
(53129)
(39991)
(37798)
(32668)
(31556)
(29744)
(28282)
(28177)
(26515)
(26390)
(25740)
(25707)
(24912)
(24648)
(23883)
(23803)
(20705)
(20681)
(20216)
(19039)
(18679)
(18643)
(18465)
(18458)
(16951)
(16504)
学科
(149318)
经济(149157)
管理(95524)
(90457)
(73649)
企业(73649)
方法(61998)
数学(53326)
数学方法(52649)
中国(41781)
(38386)
(35113)
地方(34405)
(32370)
业经(31909)
农业(26037)
(25796)
(24926)
贸易(24904)
(24036)
理论(22654)
环境(21863)
(21774)
(21700)
银行(21636)
(21583)
财务(21488)
(21410)
金融(21406)
财务管理(21403)
机构
大学(485350)
学院(483241)
(197018)
经济(192558)
管理(186151)
研究(168614)
理学(159922)
理学院(158008)
管理学(154969)
管理学院(154109)
中国(126514)
(105782)
科学(105252)
(90570)
(86366)
(81447)
研究所(78133)
中心(76555)
(73439)
业大(72579)
财经(71459)
北京(67206)
(65255)
(64720)
师范(64614)
农业(63500)
(61286)
(59081)
经济学(59001)
经济学院(52833)
基金
项目(322558)
科学(252494)
研究(232940)
基金(232422)
(203749)
国家(201895)
科学基金(172442)
社会(146113)
社会科(138412)
社会科学(138372)
(126371)
基金项目(123088)
自然(112970)
自然科(110323)
自然科学(110293)
自然科学基金(108281)
教育(107605)
(106435)
资助(96415)
编号(95127)
成果(77839)
重点(72561)
(70745)
(70475)
课题(66169)
(65870)
科研(61720)
创新(61506)
教育部(60129)
国家社会(59686)
期刊
(223794)
经济(223794)
研究(145909)
中国(100858)
学报(78348)
(73741)
科学(71201)
(70707)
管理(68880)
大学(59015)
学学(55351)
教育(54353)
农业(50525)
技术(43483)
(42336)
金融(42336)
经济研究(36088)
业经(35675)
财经(34950)
(29985)
问题(29743)
(26685)
图书(26352)
技术经济(24610)
统计(23106)
(22765)
科技(22551)
理论(22431)
商业(21620)
(21599)
共检索到733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胡玉珠  陈祖华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2006—2016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国家审计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国家审计能显著提升本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但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负向空间外溢效应;国家审计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是对动能转换、结构升级、发展效率、节能减排、成果分享五个方面作用机制影响的综合反映,且对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成果分享的作用效果尤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Ⅱ型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国家审计有助于促使本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但对周边城市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Ⅰ型及以上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国家审计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均未产生明显影响。结果表明,强化国家审计功能、推进跨区域协同审计,对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禹久泓  武传浩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碳减排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关联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多呈现“高—高”集聚,西部欠发达地区多呈现“低—低”集聚。(2)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且二者关系存在倒“U”型,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3)环境规制政策对本地区与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4)碳减排能够有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禹久泓  武传浩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碳减排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关联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多呈现“高—高”集聚,西部欠发达地区多呈现“低—低”集聚。(2)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且二者关系存在倒“U”型,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3)环境规制政策对本地区与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4)碳减排能够有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禹久泓  武传浩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碳减排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关联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多呈现“高—高”集聚,西部欠发达地区多呈现“低—低”集聚。(2)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且二者关系存在倒“U”型,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3)环境规制政策对本地区与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4)碳减排能够有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禹久泓  武传浩  
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碳减排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关联性,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多呈现“高—高”集聚,西部欠发达地区多呈现“低—低”集聚。(2)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且二者关系存在倒“U”型,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3)环境规制政策对本地区与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4)碳减排能够有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彩彩  石荣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新时期,探讨消费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2015-2020年我国省会城市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面板回归和中介效应等方法,研究了消费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升级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且消费升级对经济高质量的影响同地理位置相挂钩,消费升级对经济高质量的影响东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西部影响力度最弱。进一步通过传导机制分析发现,消费升级能够通过产业升级、收入水平和商品房价格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培良  席旭文  
本文运用中国35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非现金支付发展的空间集聚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非现金支付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区域专业化差异、空间正自相关性、空间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中国非现金支付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票据和银行卡交易金额每增长1%,将分别促进GDP增长0.11%和0.13%,第三产业发展是非现金支付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本文认为,应促进非现金支付健康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防范潜在风险,运用"空间—制度"互动效应解决区域不平衡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淑燕  赵祚翔  
科技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基于全国285个地级市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财政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均为正,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分区域来看,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空间异质性,中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低,东北地区最低;分阶段来看,相较于2007—2012年,2013—2019年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为降低。此外,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投入和交通通达度对经济增长表现为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了高度重视财政科技投入、发挥政策综合效应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龚静  尹忠明  
本文对中国1996-2012年31个省市服务经济集聚的空间效应进行了现状描述和实证研究。结论如下:中国省际服务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有超过60%的省市集聚类型具有"高-高"集聚型和"低-低"集聚型的"马太效应"特征;有超过90%的省市集聚类型存在"路径依赖"特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表明,SAR模型的空间自回归系数和SEM模型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解释变量中的地区市场规模、人力资本、科研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对地区服务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中的工业化程度则会抑制服务经济的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小君  石涛  
基于2009—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稳步上升,空间聚集及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空间依赖性强。R&D投入强度、科技研发成果、万人高校在校人数及城镇化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为正,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为负;经济地理距离相近省份R&D投入强度、财政教育支出及城镇化率对本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为正,科技研发成果、万人高校在校人数及互联网基础条件的影响均为负。西部及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人力与科技财政支出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大于其它地区,而东部地区科技资金投入、科技研发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度要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大于其它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韩振  韩凤芹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产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财政分权视角,利用2013—2019年中国2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进行替换变量、改变样本容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相对于西部城市,东部和中部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享受的数字经济红利更加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是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最后,门槛模型结果表明,当财政分权强度处于较低水平,数字经济对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并不显著,而一旦越过门槛值,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点。因此,我国应优化数字经济的相关财税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洪波  陈明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通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创新能力、经济活力、协调发展五个维度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2003-2018年中国266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进口贸易自由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关税的下降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内在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技术扩散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度量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显示上述观点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贸易自由化对东部及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处于50%分位数以下地区的质量提升效应更加显著。高质量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研究结论为进口贸易自由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有效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倩  廖洪富  
本文以流通业空间集聚特征为基础,研究了流通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流通业产业集聚水平处于逐年提高的趋势;第二,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即两者变量都存在空间分布特征;第三,从全国范围来看,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即本地流通产业集聚对邻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第四,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这一效应在西部地区不显著;第五,我国中部地区的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一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不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铎   张沁   李富强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50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及倾向评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从而提高了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科技投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还揭示了智慧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应持续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要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差异化的智慧城市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敬云  
以1998~2010年间我国226个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人口、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及城市土地各项用途所占比例对城市市区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以探讨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我国,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没有显著提高,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则不断上升,居住和绿地广场用地所占比例趋于升高,而工业和交通仓储用地所占比例趋于下降,其他用途所占比例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我国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非农就业的增加需要在保证城市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合理加强城市土地的经济用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