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13)
- 2023(4423)
- 2022(3596)
- 2021(3389)
- 2020(2790)
- 2019(6633)
- 2018(6809)
- 2017(11639)
- 2016(6385)
- 2015(6915)
- 2014(6960)
- 2013(6295)
- 2012(5861)
- 2011(4961)
- 2010(5688)
- 2009(5406)
- 2008(5261)
- 2007(4756)
- 2006(4530)
- 2005(3972)
- 学科
- 济(19291)
- 经济(19253)
- 管理(13622)
- 审计(12101)
- 业(11646)
- 企(10165)
- 企业(10165)
- 中国(9602)
- 制(8273)
- 农(7263)
- 财(6560)
- 体(5912)
- 各类(5878)
- 业经(5699)
- 地方(5280)
- 教育(5087)
- 体制(5069)
- 融(5063)
- 金融(5063)
- 银(4578)
- 银行(4576)
- 方法(4483)
- 行(4450)
- 农业(4279)
- 理论(4133)
- 学(3925)
- 财政(3856)
- 教学(3785)
- 制度(3752)
- 度(3752)
- 机构
- 大学(75570)
- 学院(74191)
- 研究(29488)
- 济(28494)
- 经济(27707)
- 管理(25273)
- 中国(23611)
- 理学(20113)
- 理学院(19837)
- 管理学(19541)
- 管理学院(19364)
- 京(18661)
- 财(18349)
- 科学(15794)
- 所(14604)
- 江(14113)
- 中心(13662)
- 财经(12654)
- 研究所(12299)
- 范(12077)
- 师范(11990)
- 北京(11873)
- 经(11536)
- 院(11021)
- 农(10960)
- 省(10646)
- 州(10639)
- 教育(10152)
- 师范大学(9780)
- 财经大学(9330)
- 基金
- 项目(44105)
- 研究(37886)
- 科学(33876)
- 基金(29189)
- 家(25908)
- 国家(25113)
- 社会(22608)
- 社会科(21185)
- 社会科学(21174)
- 科学基金(20571)
- 教育(18521)
- 省(17513)
- 编号(16938)
- 成果(16125)
- 基金项目(14851)
- 划(14445)
- 课题(12909)
- 资助(11206)
- 自然(11160)
- 年(10843)
- 自然科(10754)
- 自然科学(10750)
- 性(10578)
- 自然科学基金(10540)
- 项目编号(10425)
- 重点(10416)
- 部(10020)
- 制(9667)
- 发(9611)
- 创(9289)
共检索到143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晓慧
扎根数据和实践提炼出的国家审计变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构建跨学科的大审计平台,其基础是融合社会学、政治学、逻辑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IT、资源、环境、工程项目等形成交叉知识体系,这符合目前高等教育"宽口径,厚基础"培养理念;其核心是审计人才培养体系,我们从专业知识的构建、认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四个方面对本硕博提出层层递进的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其支柱是按审计专业基础、审计技术和方法、财务信息审计、业务信息审计、经济行为审计和经济制度审计六个模块构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晓慧
扎根数据和实践提炼出的国家审计变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构建跨学科的大审计平台,其基础是融合社会学、政治学、逻辑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IT、资源、环境、工程项目等形成交叉知识体系,这符合目前高等教育"宽口径,厚基础"培养理念;其核心是审计人才培养体系,我们从专业知识的构建、认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四个方面对本硕博提出层层递进的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其支柱是按审计专业基础、审计技术和方法、财务信息审计、业务信息审计、经济行为审计和经济制度审计六个模块构建审计课程体系,亟需创新审计科研、教学方式与之相匹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金太军 赵军锋
国家审计的实践发展呼唤建立国家审计一级学科。国家审计学科建设既受到国家审计实践属性影响,又受到国家审计科学研究纲领制约。国家审计的实践属性是政治性与技术性的结合,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国家审计的学科定位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应用型学科;学科属性是一门独立的、与政治学学科联系密切的、属于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学科设置除了包括常规的"国家审计学科、社会审计学科、内部审计学科、审计技术与方法"之外,还应增设"审计政治学、审计管理学和国际审计学科"共七个二级学科;同时,积极完善国家审计学科规范和方法论,即大力培养国家审计学科的学术共同体,通过多方合作、多学科融合与多元方法综合,形成国家审计学科建设的合力。这七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国家审计学科建设论纲。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彪华
为深入研析国家审计学科建设现状,夯实国家审计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探索推进国家审计学科建设的路径,完善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6月17日,由中国审计学会主办、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承办的审计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审计署党组成员、副审计长孙宝厚和中国审计学会会长董大胜出席会议并讲话。审计署审计科研所、机关党委(人教司)有关同志,以及来自地方审计机关和相关大学的专家教授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各地、各单位和各高校报送的论文125篇,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丽梅
2016年4月16日,由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主办,南京审计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审计大学审计科学研究院协办的中国首届政府审计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南京审计大学召开。来自全国4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深专家、青年学者以及媒体代表130余人出席了会议。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王会金主持开幕式。南京审计大学校长晏维龙、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彭华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雷宇
在"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时代审计定位的指引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内容都有了较大的拓展。理论上,审计内容可以拓展到任何业务活动,而对微观层面资金活动的精准把握,仍然是审计相对于其他监督形式的优势之一。审计内容的拓展,加剧了审计学科研究对象边界的模糊性,形成了审计学科悖论,从而导致审计专业建设的困难。对此,审计学科可以构建以基础审计学、普通审计学和专门审计学为主体的学科体系;审计专业可以综合采取继续与会计专业紧密联系并适当拓展、在一些社会需求量较大的领域新设相关审计专业、在其他领域增加审计课程等建设措施。
关键词:
审计监督 审计内容 审计学科 审计专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国常
"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议题。"监督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监督"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保证。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审计本质属性认识的偏误,导致当前审计学科定位和审计专业设置的"尴尬",严重影响审计服务国家治理功能作用的发挥。本文从历史回顾、理论分析和现实考察三个层面论证了审计"监督"的本质属性,并从审计功能特征、经济舞弊防范和腐败治理的角度,探讨了审计学归属于"监督学"的理论根据及其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友梅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日益暴露出自我手术效应、出现真空地带、存在以权压审,内部迁就变通,士气低、收效微等弊端。其原因在于体制培育的局限、科学定律的违背、地位没有摆正。为此,应建立一个符合“放权、分权与责任制约”要求的新审计体制,其理想模式是,审计机关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经济监督机关,使审计机关不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而且享有较高的权威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陶岚
2021年新修订《审计法》的通过,推动了国家审计校正职能定位,创新了审计观念。本文通过分析新《审计法》变化亮点,与之匹配相适应的审计观念,探讨新《审计法》背景下评价反馈型审计、国家治理审计、开放性审计、建设服务型审计与协同审计五大新理念,并从保障真实性、立足宏观性、强化开放性、提高建设性、加强协同性五个方面提出新《审计法》下国家审计观念变革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审计法 审计观念 国家审计 实现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楠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环境下由精确性向高效性、抽样分析向总体分析、因果性向相关性以及由经验检验向预测性的转变,国家审计的取证方式、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风险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需从审计大数据平台的构建以及法律准则的完善等方面改进国家审计的效率效果,以便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体现国家审计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大数据 国家审计 变革与发展 国家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楠
作为重要的政治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在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取证方式的变化提高了国家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工作重心由业务前端转移到决策端,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及学习算法导致审计风险更为隐蔽、审计责任难以界定。基于此,本文进一步讨论人工智能对审计业务流程的影响、给审计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与审计基本理论及原则的关系、对审计人员地位和作用的影响等问题,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审计 变革与发展 国家治理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林海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审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中国近现代宪政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审计制度在清末立宪至我国现阶段,随着国家体制和宪法性法律规定的变化,发生了诸多根本性质的变化。而研究这些变化对于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审计体制,适应建设法治政府和宪政国家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宪政变迁 地位演变 权力配置 审计法治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晏维龙 韩峰 汤二子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各领域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家治理出现了新动向、新变化,国家审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审计必须顺应时势、适时变革、创新发展。为适应国家治理的新变化,国家审计在理念观念、功能作用、范围重点、方式方法等方面均需突破原有限制,朝着价值理性审计、建设服务型审计、数字信息化审计、公权力全覆盖审计的方向积极变革与创新发展。国家审计在完善国家治理、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廉政建设、推动依法治国以及促进深化改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胜强 邱帆 刘三昌
文章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系统回顾了我国古代国家审计的发展历程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国家审计的具体演变过程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国家审计建设的启示,期望能对正确认识我国国家审计以及国家审计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变革历程 国家治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泽厚
统计学向来被认为是社会科学,是经济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对此我国统计学界早有不同认识,但一直未能受到理论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直到20年前,由中国统计学会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发起,组织的"大统计"的大讨论,才受到学界乃至政界的关注,从而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统计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与数理统计学一起,共同形成独立的统计学一级学科,这是我国统计学科建设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我国统计学界的一件大事。它对我国统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上述情况作了全面评述,并对统计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上升为一级学科的来龙去脉和统计学科类目框架的形成过程作了详细介绍,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一重大事件的全过程。
关键词:
统计学 一级学科框架 统计学科的国家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