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3)
2023(11017)
2022(8985)
2021(8100)
2020(6520)
2019(14361)
2018(14239)
2017(25914)
2016(14278)
2015(16099)
2014(16216)
2013(15239)
2012(13944)
2011(12277)
2010(12841)
2009(12115)
2008(11625)
2007(11037)
2006(9685)
2005(8761)
作者
(39943)
(33672)
(33132)
(31585)
(21253)
(15817)
(15041)
(12659)
(12596)
(12039)
(11373)
(11324)
(10751)
(10643)
(10579)
(10080)
(9782)
(9705)
(9643)
(9437)
(8410)
(8274)
(8148)
(7677)
(7601)
(7495)
(7402)
(7309)
(6745)
(6707)
学科
(47541)
经济(47446)
管理(43931)
(36961)
(31093)
企业(31093)
中国(17731)
(16859)
(16408)
(16068)
方法(14873)
业经(13622)
审计(12226)
(11902)
数学(11325)
数学方法(11176)
地方(10883)
(10606)
农业(10507)
(10244)
银行(10219)
(10205)
金融(10198)
(9808)
环境(9388)
理论(9298)
(8991)
财务(8947)
财务管理(8878)
体制(8718)
机构
学院(193045)
大学(191051)
(73899)
经济(71972)
管理(68859)
研究(66937)
理学(57580)
理学院(56941)
管理学(55987)
管理学院(55626)
中国(51854)
(42046)
(40646)
科学(39107)
(33386)
(32487)
(31595)
中心(31178)
财经(30444)
研究所(29333)
(27445)
业大(27169)
北京(26001)
(25669)
师范(25369)
(25237)
(25168)
农业(24304)
(23348)
技术(23036)
基金
项目(126977)
科学(99058)
研究(98705)
基金(88872)
(77858)
国家(76724)
科学基金(64698)
社会(61778)
社会科(58239)
社会科学(58223)
(51707)
基金项目(46206)
教育(46175)
(42575)
编号(41372)
自然(38875)
自然科(37847)
自然科学(37833)
自然科学基金(37122)
成果(35882)
资助(34750)
课题(30752)
(29617)
重点(29207)
(28012)
(27792)
(26987)
(26162)
项目编号(25421)
(25379)
期刊
(91753)
经济(91753)
研究(61153)
中国(54032)
(34708)
(31292)
学报(30689)
教育(29842)
管理(27620)
科学(26616)
大学(24066)
学学(22307)
农业(20895)
(18878)
金融(18878)
技术(17810)
业经(15532)
财经(15292)
经济研究(14053)
(13223)
问题(11326)
(10382)
职业(10294)
(10265)
审计(10132)
会计(10129)
图书(10127)
财会(9749)
(9395)
论坛(9395)
共检索到314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志耀   张潇月   殷慧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新要求,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需要为扎实推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监督保障。本文首先在全面梳理我国新型能源产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规划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具体内涵与新要求;其次基于国家审计的核心职能,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公共资金安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自然资源高效利用、领导干部有效监督四个方面分析国家审计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作用机制;最后从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专项审计、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及重大问题研究型审计调查等方面给出国家审计助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京平   张可雨  
研究国家审计与公共数据资产管理,旨在帮助公共部门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公共数据资产。文章在规范分析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全流程-基础层-治理层-价值层”构建国家审计与公共数据资产管理的逻辑体系,分析国家审计对公共数据资产管理的动态监管机制、监督协作机制、评价治理机制和价值提升机制,并据此提出推行公共数据资产全覆盖审计、健全公共数据资产审计制度、搭建公共数据资产审计平台、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审计方法四个方面的驱动路径。创新性地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能够提升国家审计效能,为推动我国数字治理现代化进程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更新  刘晓林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历史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组织主体和具体表征三个层面构建了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功能框架体系。最后,对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应提高国家审计的信任度,开展审计治理诊断调查,提升国家审计适应性能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胜强  张宇  胡轩瑜  唐曦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石,其主要职责和关键使命之一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本文紧扣二十大精神,首先分别从资源配置理论、信号理论和社会福利理论出发,探寻国家审计助力经济高质量的内在机制,然后深入剖析国家审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难,最后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及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徐京平   陈哲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国家审计监督在维护金融安全、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政策解读、规范分析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国家审计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性背景及要求,尝试对国家审计监督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原理,从审计监督机制的角度进行机理解构,并从找准审计定位、明确审计目标、前移审计关口、强化审计能力等角度探索国家审计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敬勇   邹韫   薛丽达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兴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为主要引领与支撑,通过科学突破、技术变革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实践结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尚面临技术供给相对不足、人才匮乏、主体合作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等多方面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国家审计的威慑监督机制、协作治理机制、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创新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根据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特征,强调国家审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最后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发挥监督合力、大力发展数字技术以及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四个角度提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任伍   温馨   武天鑫  
新型举国体制界定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使命及其现实挑战,其通过战略驱动、市场驱动和制度驱动牵引国家创新体系重构升级。数字化重构能够变革创新效能生成机制,是国家创新体系变革的必然战略选择。通过对新型举国体制驱动国家创新体系数字化重构的机理与路径开展研究,本文发现数字化重构驱动新型举国体制与国家创新体系兼容适配,重塑国家创新体系的使命机制、协同机制和治理机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绩效。数字化重构赋能国家创新能力跃迁,推动数字创新机制演化升级,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果绩效。以数字化重构加速凝聚创新战略的使命共识、放大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力量、驱动国家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以及引领国家创新制度变革构成国家创新体系数字化重构的主要战略路径。本文通过探究新型举国体制、国家创新体系和数字化重构的协同演化逻辑,揭示数字化重构国家创新体系的动因、路径及其效能生成机制,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文华成  杨新元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和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生产者均衡理论为依据对中国农业现有的经营方式的生命力提出了质疑,从理论上分析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要性,并就这一体系构建的目标、框架、机制与路径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苹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改造传统农业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本文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概念、特点,分析此体系构建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构建中需要把握的重点,指出此体系构建机制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体系、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政策制度体系的构建,并提出构建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绵涛  吴亭燕  
当前特别需要选择以教育改革效能提升教育改革质量这一路径来建设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选择这一路径,一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改革必须要提高改革效能的重要思想决定的;二是因为教育改革效能与教育改革质量在逻辑上是紧密联系的;三是更好提升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质量的需要。实施这一路径,要提高教育改革效能对建设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意义的认识;要确立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效能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相配合和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两个路径、在教育体制与教育机制的改革、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在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中提升其改革的效能;要有较充足的资源条件;要注重高效的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要把提升教育改革效能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到教育组织和人发展的特性、作用和状态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超  
高校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既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也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高校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高校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动机与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立彦  
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信息的置信度为切入点,重点考察国家审计角色、功能和效果,提出国家审计独立性必要条件命题,以及中央审计委员会新机制下的国家审计转型。研究中的推理逻辑是,将微观层面公司治理机制与宏观层面国家治理机制加以比照,进而展开分析,提出改进完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伍心怡   何爱平  
现代能源体系是中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重要动力支撑,数字技术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从阐述中国现代能源体系的内涵特征入手,揭示数字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意义。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视角出发,剖析数字技术赋能现代能源体系构建的理论机制:在生产环节促进能源及下游产业效率提升、协作深化、结构优化;在交换环节提高能源市场竞争性、供需动态平衡性与交易安全性;在分配环节改善能源资源空间错配局面,实现公平的能源转型;在消费环节促进绿色能源消费方式的形成,提供多元化用能场景。数字技术赋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现实问题。为更好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需要加强能源数字化顶层设计、加快培育复合型人才、加速部署数字基础设施、消除城乡能源数字化发展鸿沟、出台政策法规保障市场安全竞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霞  
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优化需要积极利用好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口径:一是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二是行政主体的创新管理效率改进,三是加快创新体系优化的成果转化。但是,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创新体系优化也存在技术应用、思想异化以及成果转化三个方面的风险。针对于此,需要从技术本身出发,从规制与保障两个方面促进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一方面,完善技术应用,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安全治理,强化“价值理性”建设,避免思想异化风险;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发展以及人才保障方面建构激励制度,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背后的开发、应用者积极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当中。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霞  
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优化需要积极利用好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口径:一是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二是行政主体的创新管理效率改进,三是加快创新体系优化的成果转化。但是,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创新体系优化也存在技术应用、思想异化以及成果转化三个方面的风险。针对于此,需要从技术本身出发,从规制与保障两个方面促进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一方面,完善技术应用,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安全治理,强化“价值理性”建设,避免思想异化风险;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发展以及人才保障方面建构激励制度,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背后的开发、应用者积极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当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