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29)
- 2023(16724)
- 2022(13594)
- 2021(12632)
- 2020(10748)
- 2019(24064)
- 2018(23832)
- 2017(45436)
- 2016(23769)
- 2015(26310)
- 2014(25393)
- 2013(24640)
- 2012(21975)
- 2011(18920)
- 2010(19136)
- 2009(17743)
- 2008(17238)
- 2007(15296)
- 2006(13225)
- 2005(11979)
- 学科
- 济(97197)
- 经济(97086)
- 业(96059)
- 企(87094)
- 企业(87094)
- 管理(85031)
- 方法(43410)
- 数学(33916)
- 数学方法(33487)
- 业经(32727)
- 财(32472)
- 农(30592)
- 中国(27343)
- 务(24379)
- 财务(24319)
- 财务管理(24248)
- 企业财务(23057)
- 技术(22714)
- 农业(21945)
- 制(20208)
- 理论(18898)
- 和(17780)
- 划(17073)
- 地方(16732)
- 策(16598)
- 贸(15611)
- 贸易(15593)
- 易(15177)
- 银(15166)
- 银行(15149)
- 机构
- 学院(324506)
- 大学(320222)
- 管理(136742)
- 济(135807)
- 经济(133310)
- 理学(117109)
- 理学院(116062)
- 管理学(114364)
- 管理学院(113734)
- 研究(97123)
- 中国(79411)
- 京(66459)
- 财(65368)
- 科学(56089)
- 财经(51928)
- 江(49591)
- 农(48242)
- 中心(47883)
- 经(47273)
- 所(45482)
- 业大(44356)
- 经济学(40917)
- 北京(40540)
- 研究所(40453)
- 州(39061)
- 财经大学(38451)
- 范(38040)
- 商学(37829)
- 师范(37611)
- 商学院(37514)
- 基金
- 项目(218871)
- 科学(176009)
- 研究(164042)
- 基金(161494)
- 家(139148)
- 国家(137686)
- 科学基金(122145)
- 社会(107347)
- 社会科(102001)
- 社会科学(101972)
- 省(86592)
- 基金项目(85750)
- 自然(77702)
- 自然科(75872)
- 自然科学(75851)
- 教育(74734)
- 自然科学基金(74588)
- 划(70409)
- 编号(65891)
- 资助(63540)
- 成果(52121)
- 创(50979)
- 重点(48408)
- 部(48007)
- 发(46878)
- 创新(46808)
- 国家社会(45348)
- 课题(43836)
- 业(43411)
- 制(42780)
- 期刊
- 济(149445)
- 经济(149445)
- 研究(92333)
- 中国(66550)
- 管理(57073)
- 财(56739)
- 农(44553)
- 学报(42495)
- 科学(42085)
- 大学(34115)
- 技术(33159)
- 学学(32080)
- 农业(30607)
- 教育(30444)
- 融(30256)
- 金融(30256)
- 业经(26882)
- 财经(25907)
- 经济研究(23727)
- 经(22359)
- 问题(19458)
- 业(19285)
- 财会(18511)
- 技术经济(18145)
- 会计(16798)
- 图书(16346)
- 科技(15967)
- 现代(15775)
- 商业(15084)
- 理论(14887)
共检索到486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房巧玲 张雨菡
国家审计信息化是提升国家审计效能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地级市国家审计信息化专门机构成立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了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能够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受托环境责任履行以及改善企业内部治理进而赋能国有企业积极开展绿色创新;异质性检验表明,国家审计信息化对于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所在地区第二产业依赖程度较高、市场化程度较低、审计机关技术管理水平较高以及高管和董事具有环保背景的国有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有力支持了审计机关“坚持科技强审”的积极探索,也为绿色创新影响因素和审计信息化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国家审计 信息化赋能 绿色创新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郭檬楠 田雨薇 焦然
利用金审工程的准自然实验,选取2008—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审计收费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审计收费,这种“溢出效应”可以通过降低审计师努力程度和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来实现。异质性检验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降低国有企业审计收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由国际“四大”审计、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和没有发生财务重述的企业中。拓展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技术应用、硬件投资和媒体关注显著增强了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审计收费的抑制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厘清数字化情境下国家审计影响社会审计的内在机理、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协同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檬楠 孙佩 王晓亮 独正元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机关实现“科技强审”战略目标,提高国家审计微观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金审工程二期的准自然实验,探究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央企业和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可以发挥质量提升机制、协同监督机制和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对于审计机关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金审工程持续优化,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进而提高国家审计治理效能,构建协同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郭檬楠 孙佩 王晓亮 独正元
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机关实现“科技强审”战略目标,提高国家审计微观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金审工程二期的准自然实验,探究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央企业和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可以发挥质量提升机制、协同监督机制和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对于审计机关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金审工程持续优化,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进而提高国家审计治理效能,构建协同高效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大千 李格 刘建江
智慧城市建设一般伴随着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意外"提升。本文将中国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作为信息化冲击的自然实验,构建了智慧城市建设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6年中国地级市和上市公司匹配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三重差分法(DDD)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论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这一信息化冲击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信息化冲击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资本密集度更高、规模更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信息化冲击对国有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对于非交易行业,交易行业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导致的交易成本下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段丁强 吴晓斌
信息化审计是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随着现代企业诸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传统审计方法面临更多的挑战。文章阐述了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审计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如何应用进行了展示。
关键词:
信息化 审计 信息系统 整体框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金颖颖
创业板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主板市场源源不断提供优质储备力量,其上市企业价值链攀升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间创业板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信息化、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链攀升关系。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链攀升显著正相关;信息化与企业价值链攀升显著正相关;信息化显著增强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链攀升间正相关程度。研究可为推动创业板上市企业价值链攀升提供有益借鉴,并为企业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提供证据支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新 徐世超 高惠楠
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技术,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契机,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和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大数据发展对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和高知识产权保护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和“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对重污染行业企业仅表现出增“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政府环境治理能力间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鉴于此,我国应在更多地区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完善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特征,利用信息披露和提高绿色创新标准等方式,提高重污染企业的环境规制水平,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大数据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提质增效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文 常琦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让大数据赋能企业绿色创新是“双碳”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从企业的内、外部视角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路径,并基于国务院批准建设大数据试验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以2013—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检验其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大数据可以有效赋能企业提高绿色创新绩效;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更换被解释变量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具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双重功效”,进而形成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意愿增强的正向反馈机制。此外,基于异质性检验,本文发现大数据试验区建设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政策效应在重污染行业和高污染地区并不明显;通过强化绿色信贷政策和加大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可以有效破解重污染行业和高污染地区对大数据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掣肘与梗阻。本研究旨在为如何协同推进经济体的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使大数据切实成为经济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新蓝海”。
关键词:
大数据 绿色创新 绿色信贷 环境规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忠义 涂淼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是数字治理在国内的“先试先行”,也是我国基于政务大数据驱动数字治理、实现惠民惠企的重要举措。基于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利用2011—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治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治理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成熟期企业、东部地区、法治水平高及互联网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治理通过影响数字要素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危机应对+平台监管”数据治理机制,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安全环境;推进数字要素偏向型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量提质;加强知识产权转化效能,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研究为数字治理发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能提供了实证依据,对后续数字治理调整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红建 傅文霁 曹瑜强 李青原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性举措,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打破行政垄断、缩短投资审批流程,有助于提升微观企业经营灵活性。本文选取1999—2017年沪深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Hayek(1945)的当地信息优势理论框架下,将市级行政审批中心的成立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审批制度改革如何影响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审批制度改革能够显著促进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提升,表现为企业新增投资与投资机会间的敏感性显著提升,且在投资机会信息分散程度更高的企业中更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经过内生性处理及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横截面检验显示:(1)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相比,审批制度改革对市场化程度更高地区的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2)与中央国有企业相比,地方国有企业受审批制度改革的影响相对更大。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审批制度改革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交易费用。本文研究结论既有助于揭示当前简政放权产生的微观经济效应,也能够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提供证据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光伟 季连文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效应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和释放市场需求空间上。(2)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加敏感。(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一方面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资金及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环境规制力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一体化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光伟 季连文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效应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和释放市场需求空间上。(2)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加敏感。(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一方面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资金及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环境规制力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一体化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国强 张馨元 赵新宇
数据要素已成为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推动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对释放数据要素红利、加强绿色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各地陆续设立数据交易平台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通过风险承担效应、融资约束效应以及环境信息披露效应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开展,并且促进作用对于数字化水平和ESG表现较好的企业、高技术和重污染的行业以及人才集聚和金融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政府的科技支持和产权保护以及地区市场化水平能够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绿色创新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仅能促进企业策略性绿色创新活动的开展,而未能实现企业绿色创新的提质增效。因此,应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的赋能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献中 陈新 龙文滨
数字化环境监测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旨在提升政府环境治理决策的科学性,而实现海量监测数据互联互通的关键是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本文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利用各省份陆续出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事件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化环境监测的微观创新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且政府环境执法和环保补贴的效率优化是实现环境监测效应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检验发现,对于政府数字化水平较高、联网监控的重点排污单位占比较高的省份、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市以及研发投入较高的企业,环境监测效应更明显。此外,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本文从微观层面提供数字化环境监测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证据,拓展了环境监测效应及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对新时期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数字化 环境监测 网络建设 企业绿色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群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自城市群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金融如何影响绿色企业的技术创新?——基于绿色债券发行的准自然实验
碳市场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吗?——基于“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环保收费制度改进对企业绿色创新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环保费改税的准自然实验
环境司法改革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环保法庭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二代涉入与家族企业绿色创新——以“宽带中国”战略为准自然实验
环境信息公开的绿色创新效应研究——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金融政策与企业ESG表现——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财政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