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67)
- 2023(17284)
- 2022(14885)
- 2021(13725)
- 2020(11380)
- 2019(26123)
- 2018(25707)
- 2017(49436)
- 2016(26503)
- 2015(29669)
- 2014(29578)
- 2013(29280)
- 2012(27533)
- 2011(24797)
- 2010(25494)
- 2009(23560)
- 2008(22541)
- 2007(20014)
- 2006(17885)
- 2005(16259)
- 学科
- 济(125587)
- 经济(125448)
- 管理(75802)
- 业(71072)
- 企(57500)
- 企业(57500)
- 方法(49541)
- 数学(42415)
- 数学方法(42063)
- 中国(34635)
- 地方(31045)
- 农(30457)
- 财(28793)
- 业经(26329)
- 学(24782)
- 农业(21023)
- 制(20964)
- 贸(19710)
- 贸易(19689)
- 易(18937)
- 融(18828)
- 金融(18827)
- 技术(18055)
- 环境(18043)
- 银(17979)
- 银行(17937)
- 和(17495)
- 地方经济(17399)
- 行(17292)
- 理论(17278)
- 机构
- 大学(381532)
- 学院(378777)
- 济(162139)
- 经济(158805)
- 管理(148705)
- 研究(133366)
- 理学(127907)
- 理学院(126443)
- 管理学(124539)
- 管理学院(123847)
- 中国(100483)
- 京(82569)
- 科学(79033)
- 财(76177)
- 所(67144)
- 研究所(60185)
- 财经(59774)
- 中心(59591)
- 农(58380)
- 江(56483)
- 经(54387)
- 业大(52784)
- 北京(52740)
- 范(50684)
- 师范(50251)
- 经济学(49668)
- 院(48178)
- 州(45626)
- 农业(45051)
- 经济学院(44528)
- 基金
- 项目(251776)
- 科学(198699)
- 研究(187039)
- 基金(183223)
- 家(158814)
- 国家(157230)
- 科学基金(135204)
- 社会(120116)
- 社会科(113894)
- 社会科学(113862)
- 省(97284)
- 基金项目(96668)
- 自然(85515)
- 教育(85249)
- 自然科(83456)
- 自然科学(83439)
- 自然科学基金(81987)
- 划(81397)
- 资助(75643)
- 编号(75459)
- 成果(62501)
- 发(56823)
- 部(56275)
- 重点(56145)
- 课题(52518)
- 创(51999)
- 国家社会(49691)
- 教育部(48866)
- 创新(48496)
- 人文(47662)
- 期刊
- 济(187161)
- 经济(187161)
- 研究(121759)
- 中国(80556)
- 财(57731)
- 学报(56671)
- 管理(56393)
- 农(53496)
- 科学(52871)
- 大学(43586)
- 教育(42671)
- 学学(40895)
- 农业(37154)
- 融(36248)
- 金融(36248)
- 技术(32611)
- 经济研究(31086)
- 财经(30158)
- 业经(28719)
- 经(25831)
- 问题(23624)
- 图书(19921)
- 技术经济(19605)
- 业(19136)
- 理论(18177)
- 贸(17860)
- 世界(17853)
- 科技(17555)
- 现代(17200)
- 商业(17065)
共检索到583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明 聂召
国家审计的本质目标是保障和促进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经济发展责任是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理应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目标。本文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为基础,运用1984—2010年的省级地方政府数据,实证考察国家审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及作用路径等问题。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作用的发挥并不利于实现短期经济增长,但却能够显著促进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实施以来,国家审计在促进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国家审计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来实现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矿 胡善成 杨桐彬
地方政府“增长型激励”所引致的城市偏向型政策被认为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基于经济增长目标与财政资源双重约束视角,对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2003—2019年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以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方经济增长目标采取“之上”等硬约束设定时,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当地方经济增长目标采取“左右”等软约束设定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但以软约束形式实现的“目标外经济增长”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财政资源约束会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加剧目标约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但财政分权可有效缓解经济增长硬约束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应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实现城乡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晓慧 邹肇芸
文章利用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各省份任职的党政主要领导在1994年至2012年的详细信息与省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省级领导人任期时长与经济增长等绩效指标,与政府开支等工具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率与省级领导人任期时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政府收支与任期时长的关系更为复杂。结果说明,以经济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政治晋升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地方官员的经济增长行为和财政行为,地方官员或许还面临着其它不同于经济绩效的激励和约束。这一发现契合了最近中央下发的不能简单把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唯一标准的规定,说明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官员治理和考核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
任期时长 经济增长 政府开支 政治晋升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荣
国家审计具有治理功能。然而,目前有关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研究主要以规范分析为主,缺乏经验证据的支持。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在提升政府透明度方面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国家审计能够在促进政府透明度提升方面发挥积极的治理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伊志宏 曹淮扬 刘轻舟
本文选择1994~2004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检验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因素与公司内因素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企业资本结构。本文发现,人均居民消费水平越高,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人均GDP较高的地区,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对资产负债率影响较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非债务税盾越大,人均GDP对其资产负债率影响越小;城乡储蓄年度余额越高的地区,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随着地区人均GDP的提高,城乡储蓄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减小;资本形成总额越高、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
关键词:
资本结构 经济发展 多层线性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尚文 王丽 王永培
为有效减少碳排放,规范并引导地方政府行为至关重要,国家审计可以利用其威慑力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论文基于1999—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总体层面检验了国家审计威慑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强化国家审计威慑可以减少碳排放,且具有明显的地方化特征;同时,中央专项审计由于其较高的权威性在碳减排方面形成了对地方审计机关威慑力的某种替代。因此,应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的碳排放治理功能,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中央审计与地方审计机关的协同威慑机制,增强地方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并积极探索国家审计在促进碳减排方面的建设性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尚文 王丽 王永培
为有效减少碳排放,规范并引导地方政府行为至关重要,国家审计可以利用其威慑力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论文基于1999—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总体层面检验了国家审计威慑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强化国家审计威慑可以减少碳排放,且具有明显的地方化特征;同时,中央专项审计由于其较高的权威性在碳减排方面形成了对地方审计机关威慑力的某种替代。因此,应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的碳排放治理功能,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中央审计与地方审计机关的协同威慑机制,增强地方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并积极探索国家审计在促进碳减排方面的建设性功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詹新宇 刘文彬
本文将实际经济增长分解为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政府间接干预的"计划外增长"两项,通过多层级政府框架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增长方面的效应并不同步,而且还呈现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搜集中国省、市两级政府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GDP计划增长目标并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财政分权对省、市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皆显著为正,但对其两个分解指标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作用,而对计划外增长影响较弱且不甚显著;分地区回归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对计划外经济增长的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由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的。机制分析显示,财政分权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实际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袁和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名杰 鲁钊阳 邱询旻
实践表明,地方政府作用的发挥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重视地方政府的作用已成为广泛共识。文章在剖析地方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绍兴市为例,通过回顾绍兴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从绍兴市政府本身、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运行机制及市场配套服务机制等视角探究绍兴市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并总结其经验及启示。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县域经济 绍兴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在中国财政分权体制、"晋升锦标赛"以及环境约谈、问责等多重约束下,地方政府官员可能面临着"减"或"不减"的"减排窘境"。在构建中国地方政府节能减排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分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采用非线性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节能减排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CO2排放强度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这为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自身政治前途而开展"节能锦标赛"提供了较好的经验证据,基于增长率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果均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地,节能减排对省长晋升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对省委书记晋升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优化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在中国财政分权体制、"晋升锦标赛"以及环境约谈、问责等多重约束下,地方政府官员可能面临着"减"或"不减"的"减排窘境"。在构建中国地方政府节能减排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分省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采用非线性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节能减排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CO2排放强度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这为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自身政治前途而开展"节能锦标赛"提供了较好的经验证据,基于增长率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果均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辉
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稳住经济大盘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及人民银行总分行金融助企纾困政策,人民银行自贡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自贡市中支)引导全市银行机构认真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强化融资对接,促进信贷投放,稳住地区经济大盘。自贡市中支稳经济、促发展的主要做法第一,强化政策执行,提升助企纾困政策质效。自贡市中支紧紧围绕稳定经济大盘重大决策部署,
关键词:
地方经济发展 多措并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华 陈迅
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8年间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门限模型,以实际GDP中政府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作为衡量指标进行门限测试,对地方政府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单一门限效果,其门限值为19.93%,门限值两边影响系数分别为正相关、负相关,并且都显著,即存在一正一负的非线性关系。因此,我国各级政府要合理安排政府消费支出,实现经济健康稳定增长。
关键词:
地方政府消费支出 经济增长 面板门限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效率的非线性关系——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地方政府预算公开的市场识别与反应——来自省级政府债券定价的证据
数字经济发展是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实体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发展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来自省级—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数据的经验证据
制度变迁、地方政府行为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党代会周期、地方政府监管力度变化与环境质量——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数字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理论机制与跨国证据
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划分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来自上海的经验证据
信息消费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吗?——来自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国家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中转变的作用机制与实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