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6)
2023(7651)
2022(6296)
2021(5649)
2020(5026)
2019(11435)
2018(10966)
2017(21835)
2016(11629)
2015(12952)
2014(13015)
2013(12934)
2012(11777)
2011(9687)
2010(10386)
2009(10167)
2008(10581)
2007(9718)
2006(8651)
2005(8159)
作者
(31834)
(26334)
(26286)
(24910)
(17356)
(12538)
(11914)
(9944)
(9915)
(9669)
(8921)
(8869)
(8706)
(8523)
(8191)
(7859)
(7824)
(7729)
(7501)
(7433)
(6423)
(6396)
(6347)
(6050)
(6032)
(6012)
(5904)
(5648)
(5176)
(5163)
学科
(80348)
企业(80348)
(76135)
管理(61770)
(56205)
经济(56117)
(35224)
方法(30610)
(27259)
财务(27251)
财务管理(27178)
企业财务(26065)
数学(22409)
数学方法(22327)
业经(19551)
技术(13926)
(13651)
企业经济(12349)
审计(12231)
(11781)
(11445)
经营(11407)
(10905)
(10822)
中国(10596)
理论(10323)
技术管理(10177)
体制(9956)
决策(9448)
收入(9246)
机构
学院(170802)
大学(168214)
(78304)
经济(77116)
管理(75427)
理学(64642)
理学院(64194)
管理学(63713)
管理学院(63392)
研究(45584)
(44976)
中国(41054)
财经(35281)
(34822)
(32059)
财经大学(26422)
(26109)
商学(24917)
商学院(24744)
经济学(24444)
经济学院(22248)
科学(22011)
(21869)
中心(21636)
北京(21386)
(20357)
经济管理(19451)
研究所(18363)
业大(17700)
会计(17520)
基金
项目(102177)
科学(83491)
基金(79517)
研究(75238)
(67786)
国家(66806)
科学基金(60541)
社会(52180)
社会科(49767)
社会科学(49747)
基金项目(41836)
自然(39204)
自然科(38376)
自然科学(38366)
(38043)
自然科学基金(37788)
教育(34274)
资助(33205)
(30628)
编号(28603)
(24148)
成果(23096)
(22949)
(22916)
国家社会(22209)
教育部(22161)
人文(22060)
重点(21974)
(21420)
创新(21323)
期刊
(87094)
经济(87094)
研究(51683)
(46519)
管理(35667)
中国(31973)
科学(19558)
财经(19365)
学报(18441)
(18135)
金融(18135)
财会(17507)
(16547)
大学(15525)
技术(15431)
会计(15375)
学学(15149)
经济研究(14782)
业经(12430)
(12171)
通讯(11768)
会通(11757)
技术经济(10943)
问题(10578)
审计(10479)
经济管理(9346)
(9041)
现代(8897)
(8602)
(8579)
共检索到263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领  宋常  
基于2010—2018年中央企业财务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公告,探讨国家审计对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虚增收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显著抑制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虚增收入行为,该效应在审计年度和公告年度均存在。通过PSM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效应依然存在。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结果公告中披露的会计问题和经营管理问题越多,国家审计抑制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虚增收入的效应越显著;而公告披露的其他问题不影响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虚增收入行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美英   曹源   付楠楠  
审计意见购买行为降低了社会审计质量,损害了社会审计的投资者保护功能。本文以2010—2018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存在签字注册会计师层面的社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而国家审计能够抑制这一行为。机制检验发现,国家审计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约束管理层权力抑制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社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审计客户重要性程度高、事务所行业专长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审计更能显著地抑制审计意见购买;多次审计以及审计机关查出问题数量越多,国家审计抑制社会审计意见购买的效应越明显;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在同行业和具有共同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未被审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具有溢出效应。本文研究为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净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生态环境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青原  马彬彬  
本文基于2010—2015年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国家审计公告,以社会审计投入为切入点,探讨了国家审计如何影响社会审计定价,国家审计的溢出效应导致社会审计定价下降,而警示效应导致社会审计定价上升。实证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社会审计定价有提高作用,即警示效应处于主导地位;且政府涉及财务收支的处罚程度越严重,相关性越强。同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的警示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十大"审计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该结果说明,国家审计会提高社会审计投入。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和宏微观环境考虑两者关系,有利于构建一个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青原  马彬彬  
本文基于2010—2015年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国家审计公告,以社会审计投入为切入点,探讨了国家审计如何影响社会审计定价,国家审计的溢出效应导致社会审计定价下降,而警示效应导致社会审计定价上升。实证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社会审计定价有提高作用,即警示效应处于主导地位;且政府涉及财务收支的处罚程度越严重,相关性越强。同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的警示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十大"审计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该结果说明,国家审计会提高社会审计投入。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和宏微观环境考虑两者关系,有利于构建一个自律与管制相结合的"免疫"系统,以促进我国国有资产的良好运行。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侯斯铭  
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虚列收入、支出等手段蓄意粉饰公司业绩,不仅误导投资者,危害投资者利益,更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本文对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审计方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凌文  
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行为的特殊规律和九大治理难题,分别为整体上市问题,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和自愿性问题,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境内外同时上市的规范运作及其监管问题,分拆上市问题,以股份支付收购非同一控制下的资产问题,财务公司的管理与风险防范问题,以及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等。结合神华集团在整体上市过渡期的安排、中国神华的公平信息披露与自愿性信息披露、和神华财务公司注入中国神华等3个典型案例深入分析。最后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艳洁  
一、引言国企改革发展中面临很多问题,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多年来,我国对国有企业早先的绩效考核管理相对来说比较松散,利润增长的背后,缺乏系统而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绩效考核容易停留在业绩增幅等表面的数据上。我国央企规模巨大,在央企考核引进经济增加值(EVA)指标之前,对央企管理人员的经营绩效考核主要采用年度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显然不能准确地表现出其在任期内的经营及决策能力和绩效成果。所以,依据央企生产经营特点采取科学设计、综合经营盈利与风险控制的考核指标才是确定央企高管绩效薪酬的最佳方式。央企要抓住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有利时机,需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推进结构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田利辉  
<正>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要开展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并购重组,提升规模优势,改善公司治理,形成规模效应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高质量成长,而并购重组能够提供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并购要避开价值陷阱,开展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并购重组,进而实现专业整合,获取前沿技术,提升规模优势,优化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改善公司治理,形成协同效应。
关键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蔡利  马可哪呐  
本文基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以2008—2012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公司经营业绩为研究切入点,探讨了政府审计功能发挥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功能发挥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集中表现在审计结果公告后的连续两个期间。同时发现,现阶段政府审计的这种作用在于较好地促进了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完成,而未真正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优化。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周微  刘宝华  唐嘉尉  
本文以20092014年接受政府审计的中央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投资为着力点,从腐败曝光视角分析非效率投资产生的社会后果,并进一步考察政府审计是否能促进非效率投资企业的腐败曝光。研究结果发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程度与腐败被曝光的概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过度投资企业的腐败曝光概率更高;政府审计能够提高非效率投资企业的腐败被曝光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央实施的一系列严厉反腐行动能够提高政府审计作用,尤其能够提高投资不足企业的腐败曝光概率。研究表明,非效率投资暗含着腐败行为,政府审计能够提高非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阮滢  赵旭  
文章基于审计署公布的中央企业集团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以2010—2014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审计监督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监督能够抑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这种监督作用并不对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政府审计在发挥其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研究发现这种抑制效果将会持续到政府审计公告年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松令  解晰  张伟  
本文以2012年沪深两市223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我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地位,表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的重要性,并总结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特征;其次,结合央企规章制度,本文构建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ICI,评价内容涵盖了COS0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五要素,并具体划分了24个子指标;最后,根据央企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本文选取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企业价值的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我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价值具有高度显著的正向促进...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祁金祥  王茗阳  刘志耕  
一、案例介绍甲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甲事务所)至A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审计,审计项目组负责人胡经理在了解情况时得知,A公司所处行业近几年景气度很低,全行业基本上都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A公司被审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贝贝  陈乾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型央企集团作为国企改革的主力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改革过程中伴随的央企高管变更(央企"换帅")具有治理效应吗?文章从盈余管理这一视角,研究央企"换帅"对控股上市公司的影响。与已有研究发现企业内部高管变更增加盈余管理的结论不同,本研究发现央企"换帅"降低了控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这一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后仍保持不变。进一步地,当央企高管强制变更、继任高管来自集团外部时,该变更对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大;此外,央企高管主要通过变更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提升了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降低了控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本研究丰富了企业集团以及企业盈余管理领域的文献,为央企"换帅"的积极效果提供了实证证据,并为政府部门更有效地推进国企改革提供一定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