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7)
- 2023(15469)
- 2022(12739)
- 2021(11907)
- 2020(10159)
- 2019(23335)
- 2018(22655)
- 2017(43344)
- 2016(22804)
- 2015(25536)
- 2014(24816)
- 2013(24563)
- 2012(22318)
- 2011(19417)
- 2010(19627)
- 2009(18457)
- 2008(17942)
- 2007(15489)
- 2006(13292)
- 2005(12082)
- 学科
- 济(106041)
- 经济(105933)
- 业(93111)
- 企(84312)
- 企业(84312)
- 管理(81128)
- 方法(52702)
- 数学(43631)
- 数学方法(43249)
- 财(33316)
- 业经(31591)
- 农(30340)
- 中国(27411)
- 务(24043)
- 财务(24004)
- 财务管理(23936)
- 企业财务(22775)
- 农业(21380)
- 制(20209)
- 技术(20114)
- 贸(19642)
- 贸易(19626)
- 易(19182)
- 划(17526)
- 和(17317)
- 策(17313)
- 理论(15407)
- 体(15281)
- 地方(15159)
- 融(14638)
- 机构
- 学院(321736)
- 大学(319364)
- 济(148443)
- 经济(146218)
- 管理(137249)
- 理学(119042)
- 理学院(118046)
- 管理学(116671)
- 管理学院(116057)
- 研究(99260)
- 中国(82589)
- 财(69046)
- 京(65976)
- 财经(55764)
- 科学(53513)
- 经(51121)
- 中心(47239)
- 所(46474)
- 经济学(46152)
- 江(46024)
- 农(44767)
- 经济学院(41879)
- 财经大学(41633)
- 研究所(41352)
- 业大(41218)
- 北京(40865)
- 商学(38702)
- 商学院(38371)
- 经济管理(37373)
- 州(35874)
- 基金
- 项目(214887)
- 科学(174616)
- 基金(163125)
- 研究(161197)
- 家(139771)
- 国家(138362)
- 科学基金(122833)
- 社会(108816)
- 社会科(103639)
- 社会科学(103610)
- 基金项目(85513)
- 省(80433)
- 自然(76935)
- 自然科(75253)
- 自然科学(75236)
- 自然科学基金(73998)
- 教育(72955)
- 划(66874)
- 资助(66496)
- 编号(63326)
- 部(49804)
- 成果(49673)
- 创(47701)
- 重点(47133)
- 国家社会(47088)
- 发(45339)
- 教育部(44293)
- 创新(43921)
- 人文(43539)
- 制(42437)
- 期刊
- 济(156525)
- 经济(156525)
- 研究(94791)
- 中国(60262)
- 财(58019)
- 管理(54615)
- 科学(40867)
- 农(40212)
- 学报(37560)
- 大学(31213)
- 技术(30240)
- 融(29918)
- 金融(29918)
- 学学(29654)
- 财经(28229)
- 农业(28134)
- 经济研究(26341)
- 业经(25855)
- 经(24338)
- 教育(23158)
- 问题(20568)
- 技术经济(18870)
- 业(18445)
- 贸(18136)
- 世界(17788)
- 财会(17413)
- 统计(17309)
- 策(16167)
- 国际(15587)
- 会计(15563)
共检索到475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江涛 曾昌礼 徐慧
国家审计的重要职责是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它能够通过揭示、抵御与预防功能促进国有企业绩效的提升。国家审计具有腐败治理功能,不仅通过反腐为国有企业良性运行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而且通过治理国有企业公权异化等腐败行为,促进国有企业绩效改善。实证结果表明,国家审计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绩效提升,并且这种功能具有持续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的反腐功能在国有企业绩效提升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它能够提升反腐效率,改善腐败治理效果,促进国有企业绩效提升;而且这种正向中介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下期国有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同时,国家审计通过治理腐败优化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对经营效果影响较弱。
关键词:
国家审计 腐败治理 国有企业绩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翠 张龙平
文章基于审计署公布的央企集团审计结果公告,研究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环保投资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环保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审计覆盖面的扩大能够强化这种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国家审计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增强监事会效能发挥对国有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低和所处地区信息透明度低的国有企业,国家审计对其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文章丰富了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治理效应的研究,对提升企业环保投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玉 蔡春 王爱国
基于审计全覆盖实施的背景,以地方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审计机关不同维度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审计单位覆盖率和审计内容覆盖率,经济责任审计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国家审计机关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地区更显著。除了直接纠偏外,国家审计覆盖率主要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政企关系而影响国有企业治理效率,具体作用机制表现为:一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缓解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地方国有企业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了国有企业治理效率;二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强化权力监控降低了政府不当干预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效率损失。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晓晖 叶瑛
本文采用中国地区市场化指数和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外部制度环境与创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进程指数与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显著正向关系。表明区域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创业企业获取资源的便利性越好,从而最终获得更好的绩效。研究同时发现,创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U形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进一步验证了资源获取性和创业企业绩效的重要关系,同时也证实了股权治理效应和债权治理效应在创业企业中的有效性,并为市场化进程对创业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解释机理。我们的研究为未来的改革方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创业企业 市场化 资源 绩效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潘孝珍 燕洪国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本文基于审计署央企审计的经验证据表明,我国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且政府审计能够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只有在较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下,政府审计才能发挥对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调节作用,而在较差的法律制度环境下,政府审计不能提升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我国应积极发挥政府审计对于企业治理的潜在威慑力,建立政府审计结果运用的长效机制,并大力提升地区法律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辉 黄昊 闫强明
基于2015年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契机,本文旨在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企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政策性负担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混改及政策性负担对企业绩效的效应。实证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通过降低国企的政策性负担来显著地提升企业绩效。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及垄断企业政策性负担下降幅度最为明显。此外,回归结果表明不存在预算软约束的企业未来发展更好,而内部人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政策性负担 企业绩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路晓蒙 侯晓华 尹志超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大型微观数据库,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前和改革后现金持有行为的差异。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改革为非国有企业后,其现金持有率显著上升。为了克服国有企业改革非自然选择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估计,结果保持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方面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后外部融资环境发生变化,非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上升造成了现金持有率的上升;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改革后,企业自身经营绩效的上升造成了现金持有率的上升。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思文 管新帅
本文对企业迁移决定因素进行研究,基于中国1998-2008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整体样本及分地区样本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规模对企业迁移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企业年龄对企业迁移行为有两方面的影响,"两头"企业较"中间"企业迁移倾向高;(3)企业参与出口并没有显著提高迁移倾向;(4)服务于大市场的企业和拥有低水平基础设施的企业具有较高的迁移倾向。
关键词:
企业迁移 异质性 工业企业 迁移决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庄丽琦
国企改革已走过20多个年头,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国有企业民营化成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然而,在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中,国有企业民营化能否提高企业的业绩还有待于经验证据的支持。经验证据表明:民营化后的业绩呈下降趋势。其中会计业绩的变化并不与股权集中度成正比,而是与控制权、所有权的分离值成反比。进一步分析显示:民营化后存在着控股股东通过控制权与所有权的背离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侵害其他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民营化 会计业绩 市场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陈丽蓉 李红 杨久利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而监事会则是基于此目的而产生的。监事会的基本职责是"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邵传林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制度环境、产权性质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内在逻辑,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地区层面的制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相比,企业家创新精神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更倾向于有效发挥;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企业家创新精神;相对于国有企业,制度环境的改善更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有效发挥。各种稳健性测试均表明,本文假说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当采用地区腐败程度衡量制度质量时,本文假说亦成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瑞玲 余飞
现有关于市场分割的研究较少涉及微观企业层面,同时关于市场分割程度的测度方法也有失偏颇。本文由消费品、资本品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的平均值构造了总体市场分割程度指数,采用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检验了中国省域间总体市场分割对当地企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市场分割与企业增加值率呈倒U型关系,同时还计算出其中影响效果转利为害的阈值,经过内生性处理和区分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所有制性质和企业所属的不同要素密集度类型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结论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改变传统的过分注重国外市场的扭曲思维,提高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关注程度;各地政府应逐渐摒弃"护犊子"的政策思维,逐步放开市场保护,推动市场走向整合;各地应当实现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同时将政策思维转向限制人口但不限制人才上。
关键词:
市场分割 企业增加值率 倒U型关系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成波 李江一
食品安全内生于企业生产行为,肉制品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肉类原料、技术水平和居民收入等对食品安全水平有正向作用,但资产投入则起较弱的负向影响。企业专注于食品安全生产后,如果仍采取扩大产量的策略,将付出更大的成本,同时面临转型的阵痛。在食品安全生产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经济以后,肉制品企业仍有改进安全生产的空间。肉制品企业的这种结构特征变化受到规模经济效应的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博文 张政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多期DID方法对国企混改的碳减排效应、结论异质性及微观机制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国企混改样本平均处理效应为-6.4%,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采用三重差分法(DDD)检验了研究结论异质性特征,发现国企混改的碳减排效应在国企参股企业、清洁生产行业、低行业集中度水平和出口企业中更显著。微观机制方面,对技术进步、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清洁化三条机制渠道进行了检验,发现能源效率提升是国企混改碳减排效应的最重要机制渠道,企业能源效率改善所带来的碳减排间接效应占碳减排总效应的62.96%;但国企混改未能通过促进企业能源结构清洁化这一渠道显著促进碳减排;由于技术减排效应弱于能源回弹效应,国企混改也未能通过技术进步渠道促进碳减排。为此,应持续深入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建立重点行业国企混改与节能减排政策协同机制,重视国企混改绩效多重异质性特征,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结构清洁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明珠 王京 徐璟娜
选取2008—2020年沪深两市A股国有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考察新“一肩挑”(董事长兼任党委书记)与旧“一肩挑”(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差异,分析二者关系的作用机理,并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旧“一肩挑”相比,新“一肩挑”会显著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优化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和董事会治理效率提升企业研发效率;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和风险承担能力较低的国有企业中,新“一肩挑”对企业研发效率的正向作用更显著;新“一肩挑”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效率提升企业价值,且该提升作用具有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企业异质性、出口对工资溢价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成员境外居留权、审计师选择与代理成本——基于国有企业的经验证据
国有股比例、经营者选择及冗员间关系的经验证据与国有企业的治理失效
中央环保督察能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吗——来自上市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基础研究与企业技术绩效——来自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僵尸企业、资源错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企业环境责任承担能够提升企业价值吗?——基于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内部审计水平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北京市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国工业产业利润差异及其决定因素——2000~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数智赋能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 “上云用数赋智”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