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2)
- 2023(12478)
- 2022(10811)
- 2021(10188)
- 2020(8239)
- 2019(19147)
- 2018(18991)
- 2017(36224)
- 2016(19542)
- 2015(22017)
- 2014(21786)
- 2013(21316)
- 2012(19359)
- 2011(17005)
- 2010(17406)
- 2009(15718)
- 2008(14791)
- 2007(12594)
- 2006(10954)
- 2005(9490)
- 学科
- 济(73342)
- 经济(73253)
- 管理(54298)
- 业(51785)
- 企(43506)
- 企业(43506)
- 方法(33845)
- 数学(28512)
- 数学方法(28191)
- 中国(20692)
- 农(20362)
- 财(18404)
- 业经(17471)
- 学(16133)
- 地方(16053)
- 制(14939)
- 农业(13724)
- 贸(13343)
- 贸易(13331)
- 易(12956)
- 银(12861)
- 银行(12825)
- 融(12679)
- 金融(12677)
- 理论(12606)
- 技术(12372)
- 和(12279)
- 行(12255)
- 审计(12179)
- 环境(11886)
- 机构
- 大学(266639)
- 学院(265405)
- 管理(108442)
- 济(101014)
- 经济(98676)
- 理学(94356)
- 理学院(93335)
- 管理学(91836)
- 管理学院(91358)
- 研究(86276)
- 中国(64735)
- 京(57353)
- 科学(53957)
- 财(47148)
- 所(42512)
- 中心(39611)
- 农(39378)
- 业大(39110)
- 研究所(38546)
- 财经(38260)
- 江(37615)
- 北京(35865)
- 范(35517)
- 师范(35227)
- 经(34868)
- 院(32081)
- 州(30960)
- 农业(30675)
- 经济学(29177)
- 财经大学(28741)
- 基金
- 项目(188431)
- 科学(147995)
- 研究(140690)
- 基金(135834)
- 家(118312)
- 国家(116993)
- 科学基金(100434)
- 社会(87549)
- 社会科(82876)
- 社会科学(82851)
- 省(73606)
- 基金项目(72721)
- 自然(64881)
- 教育(64181)
- 自然科(63291)
- 自然科学(63279)
- 自然科学基金(62111)
- 划(62003)
- 编号(58489)
- 资助(54935)
- 成果(47654)
- 重点(41704)
- 部(41256)
- 发(39981)
- 课题(39904)
- 创(39440)
- 项目编号(36757)
- 创新(36663)
- 科研(35855)
- 教育部(35555)
- 期刊
- 济(108727)
- 经济(108727)
- 研究(78723)
- 中国(53168)
- 学报(41493)
- 管理(38350)
- 科学(37986)
- 农(36262)
- 财(35237)
- 教育(31701)
- 大学(31625)
- 学学(29610)
- 农业(25862)
- 技术(22234)
- 融(21866)
- 金融(21866)
- 业经(18220)
- 财经(17571)
- 经济研究(17325)
- 图书(15187)
- 经(14829)
- 问题(13879)
- 理论(13704)
- 科技(13567)
- 实践(12828)
- 践(12828)
- 业(12758)
- 版(12399)
- 技术经济(11858)
- 现代(11826)
共检索到384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耘通
在国家监察体制向纵深改革时期,作为党和国家监督重要力量的国家审计,应当与监察协同推动腐败治理,以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当前,审计与监察从部门设置、监督关系和工作流程等领域,均具备开展协同监督的前提条件。结合深圳市坪山新区开展协同监督实际情况,审计与监察的协同监督仍存在制度和实践层面的障碍。基于此,亟需在细化审计与监察的协同监督制度、探索审计与监察的组织机构协调、加深审计与监察的双向结果利用和注重审计与监察的人员素养提升等层面予以完善。
关键词:
国家监察 国家审计 协同监督 腐败治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嘉明 杨流
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国家监督系统焕发新的生机。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作为国家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以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特点入手,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全面分析国家审计及国家监察分别与腐败治理的相关关系,并以腐败治理为核心,从战略层面、管理层面和结果层面三个层面探求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的耦合路径,使两者通过有效耦合路径将监督协同效应发挥到极致,进而保证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地履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平波 李锐
国家审计权与监察权尽管隶属于权力架构的不同阶层,但都是国家腐败治理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审计权与监察权的协同腐败治理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单一监管治理对腐败难以起到遏制作用,协同关系的重塑是必然趋势。基于此,通过比较审计权与监察权在国家监督系统改革前后的变化,在"监审分离"的背景下分析两者优劣势,从主体耦合、过程协同、结果共用三方面助力审计权与监察权协同关系的重塑,为关系重塑提供保障性应对策略,推进国家腐败治理工作不断深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平波 李锐
国家审计权与监察权尽管隶属于权力架构的不同阶层,但都是国家腐败治理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审计权与监察权的协同腐败治理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单一监管治理对腐败难以起到遏制作用,协同关系的重塑是必然趋势。基于此,通过比较审计权与监察权在国家监督系统改革前后的变化,在"监审分离"的背景下分析两者优劣势,从主体耦合、过程协同、结果共用三方面助力审计权与监察权协同关系的重塑,为关系重塑提供保障性应对策略,推进国家腐败治理工作不断深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平波 李锐
国家审计权与监察权尽管隶属于权力架构的不同阶层,但都是国家腐败治理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审计权与监察权的协同腐败治理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单一监管治理对腐败难以起到遏制作用,协同关系的重塑是必然趋势。基于此,通过比较审计权与监察权在国家监督系统改革前后的变化,在“监审分离”的背景下分析两者优劣势,从主体耦合、过程协同、结果共用三方面助力审计权与监察权协同关系的重塑,为关系重塑提供保障性应对策略,推进国家腐败治理工作不断深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艺琼 冯均科
建立监察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家监察与国家审计作为我国监督体系的主要支柱,在制约和监督国家公权力运用、推进腐败治理方面发挥着某些共同作用。基于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背景,明确国家监察与国家审计的法律权责,分析国家监察与国家审计的契合性及协同监督的可能性,提出新监察体制下国家审计与国家监察的协作机制框架与运行保障措施,旨在整合国家监察与国家审计资源,为有效提升我国监督体系效能提供新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史永 鲁清仿 许国艺
内部审计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与前哨性作用。通过分析国家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与现状,发现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内部审计发展不平衡、法规层次不高及可操作性不足;国家审计机关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家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的执业边界尚需界定。通过理清国家审计机构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与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家审计机构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路径,构建逻辑在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以及内部审计所在单位或组织的管理层形成一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新型治理体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徐薇
国家审计监督的范围依据国家治理的目标和需求而设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对国家审计的外延和内涵有了新的定位。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的全覆盖应当是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全覆盖,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来自审计制度体系内的诸多制约因素。结合国家审计及其实施环境的现状,通过对制约因素的深入剖析,实现国家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应当进一步创新审计资源整合模式、加快审计制度规范建设、探索审计"走出去"战略,并优化审计项目管理方式方法。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监督 全覆盖 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熙原 王雨佳 胡剑桥 王杨
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审计和纪检监察作为党和国家监督的重要力量,从根本目标、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手段上具备开展协同监督、推进腐败治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前提条件。文章基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背景,通过分析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可行性、结合当前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的主要方式,提出了在事前、事中、事后深化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的路径,对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监督领域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
党风廉政建设 审计 纪检监察 协同监督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倪国爱 鲁冰
一、以色列国家审计概况(一)国家审计的历史沿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其功能在于监督和评价政府与其他公共机构的财政收支和管理行为。以色列从建国之初就意识到国家审计的重要性。从1949年国家审计长法颁布起,设立了以色列国家审计机关——以色列国家审计长公署,其国家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末得以完成。1952年修订《国家审计长法》,1958年扩充了审计监督的范围,从此确立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作用和地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桂建平
本文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及我国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现状分析入手 ,通过对国家审计在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研究 ,提出了应对国家审计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的观点 ,并对进一步发挥国家审计的职能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权力监督 国家审计 职能 作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叶陈云 叶陈刚
基于国家审计视角,在概述中央政府推动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变革现实背景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推行监察委员会制度创新的多元动因,剖析影响制度施行的潜在障碍因素,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环境与国家治理目标要求,提出推动充分融入国家审计职能的监察委员会制度改革目标落实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在国家监察委制度创新进程中充分认识并发挥国家审计机构的独特专业监督功能与特长,优化配置国家审计监督资源,担当起反腐败利剑的重任,充分吸收与运用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效能,集中各层面社会监督力量的优势,分阶段、分步骤,平稳推进实施战略,保障建立高效反腐长效机制预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晓宁 胡馨月
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因此构建两者之间的贯通协同机制对于切实推进“经济体检”助力“政治体检”的大监督格局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厘清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在工作目标、反腐治乱、治理效能、监督格局、公众信任等方面需要协同监督的现实需求,然后分析制约两种监督体系高效贯通协同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开辟统筹协调路径、线索反馈路径、成果运用路径、人才培养路径、技术应用路径五条通道举措,为新时代背景下形成审计与纪检监察同频共振、相互支撑、衔接顺畅、配合高效的监督合力提供新思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倪洪涛
大学自主的疆域就是国家权力运行的边界,大学自主权发挥作用的地方,也就是国家权力理应缺席之处。大学自主并不是对国家监督的全盘排除,但面对一个自律的自治主体,国家监督的范围、方式和强度均应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立法权可以设立学术活动必须遵守的"国家标准",不过,国家法律所设定的标准是仅具统一性要求的"最低规范条件",各大学有权依自己的学术传统和办学理念做出更为严格的学术要求。从应然层面而言,国家行政和大学自治行政之间是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从实然的角度讲,我国内地大学处于自主资源不足和自律能力不张的双重困境中,这就给外力的介入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和合法性回旋余地。同时,对大学自主权的有限司法审查也应理性...
关键词:
大学自主 立法监督 司法审查 行政指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祥健
本文比较了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驱动动力的优劣势,对数据驱动协同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驱动机理规则。文章基于审计与纪检监察职能互补要素资源剖析,挖掘协同驱动中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成果资源动力要素,并确立协同熵变过程中的资源熵、结构熵和组织熵,在此基础上构建审计与纪检监察自组织协同动力机制。
关键词:
大数据 审计与纪检监察 数据驱动 协同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