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70)
- 2023(18941)
- 2022(16171)
- 2021(14997)
- 2020(12754)
- 2019(29209)
- 2018(28734)
- 2017(55651)
- 2016(29870)
- 2015(33442)
- 2014(33147)
- 2013(32510)
- 2012(29490)
- 2011(25959)
- 2010(26350)
- 2009(24638)
- 2008(24230)
- 2007(21239)
- 2006(18612)
- 2005(16549)
- 学科
- 济(119958)
- 经济(119779)
- 管理(103535)
- 业(103534)
- 企(96641)
- 企业(96641)
- 方法(57045)
- 数学(46379)
- 数学方法(45784)
- 财(40741)
- 业经(32266)
- 中国(29898)
- 农(29311)
- 务(28307)
- 财务(28225)
- 财务管理(28147)
- 企业财务(26772)
- 制(26620)
- 学(23130)
- 理论(22291)
- 技术(22026)
- 和(21150)
- 地方(20758)
- 贸(20353)
- 贸易(20337)
- 易(19802)
- 划(19785)
- 农业(19626)
- 体(18935)
- 银(18452)
- 机构
- 大学(419669)
- 学院(419288)
- 管理(171102)
- 济(169706)
- 经济(166163)
- 理学(147800)
- 理学院(146239)
- 管理学(143783)
- 管理学院(143001)
- 研究(131759)
- 中国(101557)
- 京(88719)
- 财(84424)
- 科学(78745)
- 财经(66827)
- 所(64176)
- 江(62052)
- 中心(60769)
- 经(60611)
- 农(59869)
- 业大(58854)
- 研究所(57592)
- 北京(55197)
- 范(52407)
- 师范(51929)
- 经济学(51544)
- 财经大学(49725)
- 州(49531)
- 院(48402)
- 经济学院(46568)
- 基金
- 项目(283631)
- 科学(225399)
- 研究(209283)
- 基金(208601)
- 家(180607)
- 国家(178884)
- 科学基金(156001)
- 社会(134117)
- 社会科(127114)
- 社会科学(127076)
- 基金项目(110345)
- 省(109805)
- 自然(101246)
- 自然科(98912)
- 自然科学(98888)
- 自然科学基金(97149)
- 教育(96841)
- 划(91820)
- 资助(85412)
- 编号(85031)
- 成果(68614)
- 部(63287)
- 重点(62925)
- 创(59900)
- 发(58784)
- 课题(57579)
- 创新(55816)
- 国家社会(55481)
- 教育部(55361)
- 制(55172)
- 期刊
- 济(186209)
- 经济(186209)
- 研究(123854)
- 中国(81204)
- 财(71414)
- 管理(67452)
- 学报(61693)
- 科学(58212)
- 农(53083)
- 大学(48468)
- 学学(45793)
- 教育(43606)
- 技术(37923)
- 农业(36162)
- 融(36142)
- 金融(36142)
- 财经(33538)
- 业经(30206)
- 经济研究(29654)
- 经(28734)
- 问题(23530)
- 财会(21880)
- 技术经济(21334)
- 业(19931)
- 理论(19652)
- 版(19523)
- 会计(19301)
- 科技(19238)
- 现代(19137)
- 图书(18751)
共检索到61768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贺星星 胡金松
选取2007—2017年上市中央企业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协同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内部控制可以督促国企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且两者在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中存在替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和地区异质性。通过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替代效应中混杂着内部控制充当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并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与国家审计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替代关系不仅体现在国家审计的整体政策净效应上,还体现在国家审计的各个细分层面内容上。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秋生 郭檬楠
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企与审计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为指导,利用2010—2017年审计署对央企实施审计所提供的自然实验契机,选取商业类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国家审计督促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国家审计对国企监督的广度、力度和深度三个维度出发,观察国家审计督促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具有督促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发挥可以通过扩大国家审计对象广度、加强国家审计权限行使力度和提高国家审计目标实现深度来实现。研究结论表明党中央将国企审计监督职权集中赋予国家审计机关的决策是合理的,国家审计机关应当据此优化审计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国企审计全覆盖,提高国家审计监督力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督促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秋生 郭檬楠
利用2010-2017年审计署公布的中央企业审计结果公告,以督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导向,从国有企业审计查出问题数量与处理处罚金额两个方面出发,研究国家审计"监"与"督"关系的处理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并据此构建更有效测度国企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研究发现:国企审计查出问题数量即"监"的情况与国企资产保值增值没有显著相关性,而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处理处罚金额即"督"的情况能显著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这说明,国企审计不能仅满足于"监",而应当努力进行"督"。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已有研究文献,使用国企审计处理处罚金额与查出问题数量的比率作为国企审计监督质量的测度指标更直接和有区分度,以此为依据进行国企审计相关研究,可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文进 刘介星
随着现代企业对公司治理的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的目标也和公司治理的目标渐趋一致,即致力于企业价值的增值。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可知,现代内部审计的核心已由查错防弊提升为增加价值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内部审计的功能也应实现从传统监督、评价功能向价值增值功能的拓展。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明确其功能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使内部审计能够更好地实现价值增值功能。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唐瑾 杨敏 靳敏敏 史粉英
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组织增加价值,这是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及受托责任观的需求,也是价值链管理理论的体现。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实务离价值创造的理想状态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应当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改变内部审计观念、拓展内部审计领域、强化风险导向审计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评价。
关键词:
内部审计 价值增值 确认服务 咨询服务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任文隆 李国俊 廖宏伟
本文基于价值链和价值网络理论构建了增值型内部审计价值网络关系模型,选取了15个变量作为网络关键结点的观测变量,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各关键结点内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关键结点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从而对关系模型进行优化,进而提出增值型内部审计价值驱动模型。
关键词:
增值型内部审计 价值网络 价值驱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郭檬楠 吴秋生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和基石,其首要职责就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本文选取2009~2016年商业类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全覆盖是否促进了国企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企业监管职能转变是否更有利于督促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全覆盖可以有效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企业监管职能转变更有利于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审计署应该依法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全覆盖,扩大对国有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的审计覆盖面;国资委应积极落实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企业监管职责;审计署和国资委应在新的职责体系下积极探索协同路径,共同构建高效的国有企业外部监督机制,以更好地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颖 柳芝
当前企业生产的复杂度日益提高,内部审计尤其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此,审计部门需与时俱进,提高增值型内部审计水平,改善企业效益,实现价值增加。本文以内部审计和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上海通用为分析对象,研究对其供应链的生产环节,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建议。研究发现增值型审计不再局限于原来的监督职能,而是扩展到评价和咨询职能,旨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供应链各部分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内部审计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审计技术。
关键词:
价值链理论 内部审计 上海通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颖 柳芝
当前企业生产的复杂度日益提高,内部审计尤其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此,审计部门需与时俱进,提高增值型内部审计水平,改善企业效益,实现价值增加。本文以内部审计和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上海通用为分析对象,研究对其供应链的生产环节,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建议。研究发现增值型审计不再局限于原来的监督职能,而是扩展到评价和咨询职能,旨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供应链各部分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内部审计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审计技术。
关键词:
价值链理论 内部审计 上海通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贺星星 胡金松
选取2007—2017年上市中央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对国企避税的影响作用以及国家审计监督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具有抑制国企避税的治理功能,国家审计监督会显著增强内部控制对国企避税的抑制作用,说明内部控制和国家审计是深入理解国有企业税负水平及其变化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避税的治理效应在地区税收征管强度小、社会审计质量低和避税激进的国企中更为显著;通过分解内部控制五要素后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避税的抑制效应集中体现在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两大要素上。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达到抑制企业避税的治理目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秋生 李喆赟 杨瑞平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国资监管部门要求差异化分红,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国有企业如何决策分红力度才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以2013—2021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分红力度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以及资本混合度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分红力度与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呈显著倒U型关系,即合理的分红比例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资本混合度对分红力度与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倒U型关系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即强化了分红力度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影响的敏感性。机制检验表明,两类代理成本具有中介效应。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研究表明,分红力度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的极值点因国有企业发展阶段、规模、行政级别、所属行业的技术特质和竞争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结论表明:监管分红力度合理性是国资监管部门“管资本”的重要手段,但要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监管;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资本混合度促进分红的增值效应发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峥嵘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现状(一)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作者共搜集了180间企业2010年的审计报告,这些企业来自众多行业,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都有,并分析了其内审组织机构。具体结果如下:(1)机构设置图1内审机构设置比例图通过图1可知,作者选择的180间企业里有156间设置了内审机构,占到企业总数的86.7%;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设置了独立的内审部门,占到企业总数的53%;完全没有设置内审机构的企业有24间,占到企业总数的13.3%。因此,总体上来说,我国企业在设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余彤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实行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内部审计全覆盖问题研究》课题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实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全覆盖要求,就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对象、范围、内容、目标及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人通过学习此课题有如下启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涛 方江燕
党组织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政治力量,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本文基于2014-2018年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数据,从党委书记个人特征视角出发,考察党组织治理与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有助于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且与“讨论前置”制度发挥着协同治理作用;第二,党委书记的财务金融经历和政治晋升预期可强化党组织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正向促进作用,此效应在实施“讨论前置”制度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启示:第一,应积极吸纳党组织成员进入企业管理层,通过党组织先进的政治思想督促管理层实现企业资产管理目标;第二,健全基层党组织的选拔和培养机制,在干部选拔任免时充分考虑其专业能力素养和党建工作能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倪婷婷 王跃堂
现有增值税转型与企业投资关系文献多分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而忽视其对公司投资价值相关性的影响。集团控制与产权是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无文献研究增值税转型对不同类型企业投资价值相关性影响的区别。本文发现:与独立公司相比,增值税转型显著降低了集团公司的投资价值相关性;相对于民营集团,国有集团的投资价值相关性受增值税转型影响显著降低;与中央国有集团相比,增值税转型对地方国有集团的投资价值相关性的降低更为显著。对民营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显著降低了民营独立公司的投资价值相关性,而民营集团的投资价值相关性没有显著下降,说明民营集团这一组织形式避免了民营企业投资效率下降。...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