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98)
- 2023(6152)
- 2022(5227)
- 2021(5008)
- 2020(4128)
- 2019(9418)
- 2018(9059)
- 2017(17982)
- 2016(9586)
- 2015(10589)
- 2014(10633)
- 2013(10110)
- 2012(9597)
- 2011(8340)
- 2010(9172)
- 2009(8677)
- 2008(8661)
- 2007(7887)
- 2006(7356)
- 2005(6995)
- 学科
- 济(33185)
- 经济(33134)
- 业(29838)
- 管理(28095)
- 企(25782)
- 企业(25782)
- 银(17212)
- 银行(17067)
- 制(16475)
- 行(15856)
- 方法(14747)
- 财(13648)
- 数学(12640)
- 数学方法(12489)
- 审计(12151)
- 中国(10817)
- 融(10811)
- 金融(10811)
- 度(10400)
- 制度(10399)
- 农(10028)
- 业务(9958)
- 务(9149)
- 财务(9134)
- 财务管理(9067)
- 企业财务(8759)
- 策(8594)
- 银行制(8326)
- 体(7064)
- 业经(7055)
- 机构
- 学院(128733)
- 大学(128124)
- 济(56518)
- 经济(55220)
- 管理(51288)
- 理学(42738)
- 研究(42546)
- 理学院(42365)
- 中国(41859)
- 管理学(41859)
- 管理学院(41610)
- 财(33493)
- 京(27597)
- 财经(25308)
- 银(23168)
- 经(23063)
- 银行(22278)
- 江(21524)
- 中心(21353)
- 科学(21312)
- 所(20967)
- 行(20770)
- 财经大学(19035)
- 农(18066)
- 研究所(17820)
- 北京(17460)
- 州(17230)
- 经济学(17159)
- 融(17080)
- 金融(16809)
- 基金
- 项目(75638)
- 科学(60589)
- 研究(58852)
- 基金(56300)
- 家(48083)
- 国家(47199)
- 科学基金(41070)
- 社会(37745)
- 社会科(35941)
- 社会科学(35929)
- 基金项目(28380)
- 省(27740)
- 教育(27223)
- 自然(25814)
- 自然科(25184)
- 自然科学(25177)
- 自然科学基金(24765)
- 资助(24443)
- 编号(24376)
- 划(23546)
- 成果(21428)
- 部(18004)
- 性(16907)
- 课题(16715)
- 重点(16591)
- 教育部(16086)
- 人文(15710)
- 项目编号(15654)
- 创(15620)
- 发(15410)
共检索到221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斐 焦跃华
基于2003年至2016年的上市银行金融审计情况,探讨了在信息传导和治理机制作用下,国家审计对于银行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审计行为不但与银行现金股利支付倾向正相关,还显著提升了现金股利支付力度。审计力度的提高则进一步增加了现金股利支付,即审计发现的违规违法问题金额比例越高,现金股利支付力度越大,从而为股利政策的结果模型提供了经验证据。但是审计公告对于银行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支付力度的影响均不显著。此外,按审计类型进行分类研究后发现,进行公告的审计行为以及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均与现金股利支付力度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提升金融审计影响力,完善审计公告制度,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立泰 梁乐 林川
本文从银行业的特殊性出发,基于财务特征和股权结构视角,分别采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上市银行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现金股利分配力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与其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显著正相关,而与财务特征并不相关;银行的现金股利分配力度与其资本充足率显著正相关,与其存贷款比率显著负相关,而与股权结构特征并不相关。也即股权结构决定了上市银行是否分配现金股利,而财务特征决定了分多分少。受投资者情绪传染性影响,一家银行的股利高低会影响到其他银行的股利决策。
关键词:
上市银行 现金股利 财务特征 股权结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菲 刘渝琳
本文基于代理理论与迎合理论,利用2000~2011年间上市银行样本,从分配现金股利的股东需求与市场需求视角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具有高现金股利分配倾向的原因。研究发现,之所以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现金股利分配倾向,是为了迎合股东需求,具体而言,股权集中度越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及股权制衡程度越高时,商业银行越倾向分配现金股利。同时笔者认为,迎合理论暂时不能解释商业银行现金股利政策现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慧敏 田沙
董事会作为一种内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基于代理理论,以2008—2015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检验了董事会特征对上市银行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特征与上市银行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董事会规模和女性董事规模越大、董事薪酬越高,银行越倾向于分配更多的现金股利;独立董事规模越大、董事会议越频繁,银行分配的现金股利则较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代理理论适用于中国的上市银行,上市银行提高董事会的治理水平,有利于形成稳定合理的政策,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董事会特征 现金股利 代理理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慧敏 田沙
董事会作为一种内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基于代理理论,以2008—2015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检验了董事会特征对上市银行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特征与上市银行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董事会规模和女性董事规模越大、董事薪酬越高,银行越倾向于分配更多的现金股利;独立董事规模越大、董事会议越频繁,银行分配的现金股利则较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代理理论适用于中国的上市银行,上市银行提高董事会的治理水平,有利于形成稳定合理的政策,提高自身的核心
关键词:
董事会特征 现金股利 代理理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国华 蒋丹璐 林川
本文以2003~2011年沪深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银行治理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治理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间存在紧密的关联。高管薪酬高的商业银行会分配更多现金股利,而股权集中及流通股比例高的商业银行分配的现金股利较小,董事会特征对商业银行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一结论体现了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性及与一般上市公司的特征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代理理论部分适用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提高银行内部治理水平,有利于形成稳定合理的股利政策,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现金股利 代理理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庆东
本文以2010—2019年深市创业板制造类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现金股利政策和预算松弛及交互作用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内在影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算松弛会加剧企业的异常审计费用,即预算松弛与异常审计费用间显著正相关;现金股利政策的实施能有效抑制异常审计费用,且股利分配程度越高这种抑制作用越显著;现金股利政策能显著削弱预算松弛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加剧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钰颖 林川
本文基于"成本收益说"与"股东责任说",利用2007~2011年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与现金股利政策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可以用"股东责任说"解释,商业银行的每股社会责任贡献率越高,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与分配力度也就越高,同时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经济贡献率越高,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与分配力度也越高。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会更加注重对股东责任的实现,会以现金股利的形式回报股东,满足股东的需要。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胡小明 冯柄一 阳晓昀 许庆晖
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对促进国家开发银行更好履行服务国家战略职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家开发银行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主要经验及棚改贷款跟踪审计的实践与探索,并就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展开思考。
关键词:
政策落实 跟踪审计 审计价值 开发银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林俞
文章利用2000—2011年我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采用Tobit模型,结合我国银行业特征分析了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本充足率和中间业务净收入与现金股利分配显著正相关,而外资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分配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管制特征与银行的经营模式是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上市银行 现金股利 行业特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石凯
现金股利作为经营者回报股东的一种形式,对企业的经营和股东的利益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总共有16家,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相关同类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现金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并根据财务知识对结果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现金股利 计量分析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刘川东
本文以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实施背景,结合人民银行内部开展的账户领域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践,总结了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存在的难点,并对进一步优化完善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重大政策措施 跟踪审计 内部审计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军梅 仇娟东 雷春雨
采用2008—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国家审计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可以促使银行提供更为宽松的信贷,且这种效应具有延续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减少违规行为、加快经济增长三条渠道促进银行扩充信贷。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审计对内部治理较好、东部地区、外部法律环境较好的银行信贷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社会审计增强了国家审计对银行信贷的促进作用,媒体监督削弱了国家审计的促进效应,而公众监督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国家审计推动了银行信贷投放,但对贷款集中度产生了抑制作用,且相较于商业贷款和非农户贷款,国家审计提升了消费贷款和农户贷款,国家审计与银行信贷的关系在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同时提升了银行财务业绩,说明国家审计可以助推银行信贷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家华 孙辰 赖才林
本文选取非金融上市国有企业及其下属上市子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在对非金融国有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过程中发挥着协同作用。在进一步分析中,异质性分析证明了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协同效应在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较高、公司治理水平较高、内部控制水平较高的样本中,对非金融国有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途径加强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协同、改善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水平,以及提高非金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苏力勇 傅胜华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逐渐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上市后,其股利分配具有非常强烈的信号传递效应,而且,商业银行的股利变动对其他银行的股价行为具有关联影响。另外,新上市银行的首次股利分配的时机选择可以表明银行质量的高低。为了争取在资本市场的竞争优势,我国商业银行上市后需要注重股利分配的信息传递效果,采取平稳的股利分配策略,新上市银行则需要尽快启动股利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