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8)
- 2023(11389)
- 2022(8952)
- 2021(7973)
- 2020(6495)
- 2019(14597)
- 2018(14379)
- 2017(27789)
- 2016(14968)
- 2015(16533)
- 2014(16924)
- 2013(16193)
- 2012(15199)
- 2011(13657)
- 2010(14300)
- 2009(13368)
- 2008(13429)
- 2007(12369)
- 2006(11497)
- 2005(10641)
- 学科
- 济(85383)
- 经济(85308)
- 管理(46441)
- 业(41873)
- 企(33134)
- 企业(33134)
- 方法(22949)
- 中国(21832)
- 地方(20740)
- 农(20290)
- 数学(19958)
- 数学方法(19727)
- 财(18383)
- 业经(16836)
- 制(14227)
- 学(13940)
- 农业(13704)
- 地方经济(13328)
- 策(12363)
- 银(11861)
- 银行(11853)
- 融(11660)
- 金融(11660)
- 行(11331)
- 发(10981)
- 务(10936)
- 财务(10899)
- 财务管理(10875)
- 贸(10780)
- 贸易(10770)
- 机构
- 学院(217327)
- 大学(215703)
- 济(103056)
- 经济(101005)
- 管理(80187)
- 研究(79446)
- 理学(67040)
- 理学院(66318)
- 管理学(65310)
- 管理学院(64899)
- 中国(61903)
- 财(49581)
- 京(45270)
- 科学(43163)
- 所(39474)
- 财经(37925)
- 中心(35872)
- 研究所(34981)
- 江(34956)
- 经(34296)
- 经济学(33327)
- 农(31003)
- 经济学院(29603)
- 北京(29133)
- 范(28679)
- 师范(28474)
- 院(28298)
- 财经大学(27764)
- 州(27070)
- 业大(26406)
- 基金
- 项目(132561)
- 科学(105549)
- 研究(101524)
- 基金(96694)
- 家(83412)
- 国家(82310)
- 科学基金(70530)
- 社会(67607)
- 社会科(64048)
- 社会科学(64032)
- 省(50616)
- 基金项目(49160)
- 教育(45622)
- 自然(41893)
- 划(41795)
- 自然科(40900)
- 自然科学(40890)
- 编号(40681)
- 自然科学基金(40157)
- 资助(39699)
- 成果(34975)
- 发(30454)
- 重点(29966)
- 部(29719)
- 课题(29106)
- 国家社会(28539)
- 性(26855)
- 创(26451)
- 教育部(26045)
- 发展(25677)
- 期刊
- 济(128468)
- 经济(128468)
- 研究(74905)
- 中国(45476)
- 财(39478)
- 管理(32931)
- 农(30140)
- 学报(27703)
- 科学(27501)
- 融(25966)
- 金融(25966)
- 大学(22420)
- 教育(22335)
- 经济研究(21734)
- 学学(21140)
- 农业(20081)
- 财经(19962)
- 技术(19089)
- 业经(18614)
- 经(17432)
- 问题(16497)
- 贸(12893)
- 世界(12225)
- 技术经济(11902)
- 国际(11867)
- 现代(10847)
- 统计(10568)
- 业(10306)
- 经济问题(10289)
- 经济管理(9987)
共检索到354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毅
2012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一路走高的房价正朝着政策预期的方向逐步回归理性。未来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方向深刻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影响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探讨今后如何使房地产经济始终按国家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前进。政府应在加大保障房建设的力度以保证刚性需求的基础上,将过去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出台一部《房地产准则》,使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健康平稳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富民 梁学栋
由《经济研究》编辑部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政策调控与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论坛"于2012年10月20日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房地产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一、宏观经济、限购政策与房地产市场发展宏观经济形势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础,也是政策调控的参照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以"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为题,深入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主要表现为:三季度经济增速再度下滑,2012年经济增速总体上将会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耿毅 华文 曹俊生 万向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洋
本文探讨了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对于前者,由于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密切关系而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对于后者,由于房地产业联系到资产抵押的货币供给而成为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而当房地产业成熟后,则是经济波动的制衡力量。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幅房地产业调控的宏观全景图,分析了房地产调控的思路、目标权衡与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达
本次楼市调控目标直指高房价,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入手,对非本地人和利用银行资金购买多套住房者提高门槛和成本,同时在高房价城市增加房屋、土地有效供给,显示出中央平抑房价的决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惠斌 覃事娅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伟萍
房价高企、涨幅过大,是政府下定决心加强对房地市场宏观调控的主因。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度强,受宏观经济影响很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受到种种制约。房地产业发展对地区GDP增长和税收增加举足轻重,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和地方利益,不希望房价下跌。这种利益的博弈使中央的调控政策在具体贯彻实施中大打折扣。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地产价格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举例论证房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及政府调控的目的,进而从供求双方找出宏观调控的举措。
关键词:
政府 房地产 政策 调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中立
过去的10年(1999~2009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沧桑巨变的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从4000亿元增加到3.62万亿元,增加8倍;商品房销售面积从1.34亿平方米增加到9.37亿平方米,增加6倍;住宅销售金额从2200亿元增长到3.67万亿元,增长15倍多;全国平均住宅销售均价从1843元/平方米上升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晏国菀 蒲勇健 饶茜
本文用两步多变量回归方法检验了我国2002—2008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总的来说,调控政策能够产生比较明显的市场反应;当政策传递出抑制房地产业的信号时,产生显著为负的市场反应;当政策传递出引导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信号时,产生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市场反应为正或负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程度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政策频发能够取得较好的调控效果,但过分密集的政策会因为和前次政策间隔时间过短而使政策效应受阻。
关键词:
房地产 政策事件 反应系数 调控手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颖玫
针对一些地区存在的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突出问题,为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针对当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满银 肖瑛 张蕾 姚治国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刚需以及宽松的货币环境引致的投资、投机需求与紧张的城市土地供给形成的矛盾,注定会成为未来中国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焦点。了解宏观调控在房地产业中主要政策工具的机理和效应,有助于加深公众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认知,提高政府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与行政政策等四个方面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加快推行房产税为主的财政政策、逐步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的土地供应政策以及加快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应成为未来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着力点。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政策 房地产 中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万达
我国房价上涨是一连串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将"经济过热"作为调控目标的大背景下,应明确提出将房地产调控目标从"控制房价上涨"转变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双重目标上来。具体来说,要将住宅与房地产区别开来调控,将住宅当成准公共产品进行规划和开发,要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关键词:
房地产 住宅 宏观调控 目标选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袁义才 梁雪辉
房地产的高交易成本特征、准公共产品属性和一定的垄断性特征决定了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不能实现市场供求均衡,更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市场失灵。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可分为投机抑制目标、均衡供应目标与福利保障目标。我国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抑制甚至局部性遏止市场投机炒作行为,调整市场不合理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实现最优均衡,使得中低收入居民享有基本住房保障。
关键词:
房地产 宏观调控 交易成本 准公共产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贺文华
近年来房价上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房价在中国不同区域差异很大。房地产对社会发展而言存在财富累积效应,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非理性行为,则会产生房地产泡沫甚至引发金融风险。土地财政、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供需双方的价格预期以及国内金融支持和国外资金流入,是导致我国房地产扩张过快的主要因素;同时,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受到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等利益集团的制约。因此,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找到一个合适的均衡点,不能引发短期的经济衰退,更不能膨胀泡沫。从长期来看,不能把房地产作为一个支柱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郝硕博
2006年年初以来,全国房地产价格上升较快,群众意见较大,5月17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针对房地产的六条要求(简称“国六条”)。5月29日,为落实“国六条”,建设部等九部委出台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即九部委15条。分析房地产涨价原因、政府干预的理由及其经济影响,是医治市场失灵,防止政府失灵的前提。本文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政府必须坚持市场本位,注意发挥货币、财政等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慎用行政手段,以提高宏观经济运行效率。
关键词: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细分市场 效率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