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8)
2023(11987)
2022(10715)
2021(10148)
2020(8522)
2019(20007)
2018(19749)
2017(37939)
2016(20707)
2015(23380)
2014(23167)
2013(22671)
2012(20924)
2011(18587)
2010(18583)
2009(16709)
2008(16224)
2007(14092)
2006(12573)
2005(11122)
作者
(59335)
(49117)
(48519)
(46399)
(31584)
(23577)
(22324)
(19267)
(18822)
(17537)
(17096)
(16546)
(15654)
(15409)
(15123)
(15053)
(14666)
(14512)
(14033)
(13829)
(12173)
(12084)
(11758)
(11227)
(10967)
(10960)
(10865)
(10796)
(9835)
(9699)
学科
(80458)
经济(80352)
管理(56952)
(54849)
(45261)
企业(45261)
方法(36287)
数学(31085)
数学方法(30625)
(22759)
中国(21675)
(19879)
地方(18803)
业经(18525)
(18234)
农业(15309)
(14697)
贸易(14688)
(14418)
(14231)
理论(13716)
(13229)
环境(12549)
技术(12392)
(12361)
财务(12290)
财务管理(12261)
(11884)
银行(11846)
企业财务(11600)
机构
大学(286697)
学院(284484)
管理(114382)
(109130)
经济(106581)
理学(98830)
理学院(97704)
研究(96891)
管理学(95857)
管理学院(95345)
中国(71535)
(62023)
科学(61772)
(50007)
(48959)
(46151)
研究所(44630)
中心(44415)
业大(43307)
(41619)
财经(39962)
北京(39666)
(39216)
师范(38905)
(36709)
(36250)
农业(35791)
(35316)
师范大学(31634)
经济学(31493)
基金
项目(198264)
科学(154702)
研究(145478)
基金(142367)
(124878)
国家(123530)
科学基金(105251)
社会(89343)
社会科(84490)
社会科学(84464)
(77298)
基金项目(76482)
自然(69325)
自然科(67642)
自然科学(67626)
自然科学基金(66339)
教育(66075)
(65594)
编号(60333)
资助(58645)
成果(49220)
重点(44204)
(42995)
(42187)
课题(41113)
(40923)
创新(38108)
科研(37943)
项目编号(37135)
大学(36976)
期刊
(121305)
经济(121305)
研究(85343)
中国(53446)
学报(46435)
科学(42333)
(42072)
管理(41504)
(36871)
大学(34697)
教育(33931)
学学(32317)
农业(29495)
技术(24477)
(23258)
金融(23258)
业经(19849)
财经(18516)
图书(18258)
经济研究(18166)
问题(16120)
(15635)
(15017)
理论(14803)
科技(14434)
实践(13654)
(13654)
资源(13289)
技术经济(13245)
(13129)
共检索到419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骏  章寅  袁剑锋  
自2016年国家批复贵州建设第一个国家大数据综合应用试验区以来,贵州省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全面筹划促成了综合试验区建设与大数据战略行动的结合,在推动贵州省经济增长、加快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助推民生应用和政府治理、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文章首先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基本情况出发,对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宋卿清  曲婉  冯海红  
在充分考量当前先行先试政策研究在政策实施效果和推广评估以及普适性方法论不足等缺口的基础上,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从先行先试政策的行动舞台、外部变量、互动模式、评估准则、结果等方面提出普适性的先行先试政策推广评估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为例开展案例研究,从大数据制度创新、数据中心整合利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聚集、大数据资源流通和大数据国际合作七方面作出政策推广评估,结果表明除数据中心整合利用和大数据国际合作两方面措施适宜在区域层面推广,其他政策措施可在全国层面推广。最后总结提出持续推进大数据制度创新、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集聚和大数据资源流通,鼓励大数据交流合作和审慎推行数据中心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乾坤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家庭通过参与更多更高质量的生产活动来增加收入。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4期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显著提高了试验区内的家庭收入,该作用主要通过增加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来实现,且对收入水平较低家庭的增收效应更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可以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创业发展两条路径来增加家庭收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家庭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提升作用在城市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家庭中更显著,而对经营性收入的提升作用在农村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家庭中更显著;城市家庭、社会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家庭的增收效应主要通过增加工资性收入来实现,而农村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家庭的增收效应主要通过增加经营性收入来实现。因此,应当积极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发展的家庭增收效应和家庭收入差距缩小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林  侯林岐  程广斌  
基于2008-2019年中国内地283个地级市平衡面板数据,以2015年分批实施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评估大数据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得到如下结论:(1)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从空间溢出效应看,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加速知识与信息技术跨区转移、流动以及扩散,培育创新增长极,对相邻区域、经济联系较紧密区域产生较强的创新示范效应;(3)从中介效应看,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大众创业创新是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4)从异质性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中西部城市、高行政等级城市和网络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更强,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填补区域间“数字鸿沟”,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耿伟  王筱依  王鑫源  
文章基于2011~2018年我国1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DID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主要通过城市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FDI数量增加和FDI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在东中部地区、第二批试点地区更强。面板分位数回归显示,FDI数量在不同分位点上呈现“非对称U型”结构,FDI质量在不同分位点上逐渐提升。拓展性分析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邻近城市FDI流入存在“虹吸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皓亮  金碚  薛飞  
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切入点,聚焦研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减排效果。基于中国2011—2019年16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大数据战略对城市电力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有效降低电力消费碳排放水平,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降低电力消费碳排放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对于资源型城市电力消费碳排放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并且除内蒙古、广东、沈阳外,其余试验区均对电力消费碳排放的降低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战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卜寒   高远东   寻舟  
推动劳动收入份额的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文章立足于数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这一基本事实,以大数据作为研究切入,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立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大数据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数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中,直接效应表现为新任务创造和自动化扩张效应,且新任务创造效应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而自动化扩张效应会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降低。间接效应表现为自动化加深和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且两种间接效应均能有效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大数据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仅存在于东部地区和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此外,大数据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而非企业内部的工资收入差距来改善劳动收入内部分配结构。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数据要素如何改变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为政府部门强化大数据在改善收入差距的作用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明斗   李学思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拓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进而强化其作用价值,成为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话题。为此,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且经过反事实检验、安慰剂检验、随机性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可靠;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级市、区位优势较好、金融结构指数高的城市组别中,大数据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效果;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建设通过金融科技进步效应以及信任强化效应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文章揭示了大数据建设赋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案提供经验参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戴艳娟  沈伟鹏  谭伟杰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而大数据的发展又会推动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用数字技术专利来衡量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2007—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发现: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促进了试验区内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该结论在控制宏观经济因素及其他政策干扰、替换被解释变量、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试验区内企业产生了显著的信息改善效应、治理改进效应和资源获取效应,从而有效促进了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风险承担能力较强企业、非衰退期企业、与ICT关联度较高行业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作用较大。各地区应积极推动大数据发展,并充分发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与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数字技术进步推动大数据发展、以大数据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伟增   毛宁   兰峰   王立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2016年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简称“大数据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从数字生态视角考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试验区有效激发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动力,特别是对企业底层数字技术运用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体现了数字化政策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对于企业转型的基础作用;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使当地企业获得更多政府数字补贴支持,显著提高了企业获得数字补贴的广度和深度,改善了当地的数字发展环境,并且能够吸引数字化企业和人才形成空间集聚,产生知识溢出效应,从而有效改善地区的数字生态;大数据试验区能够更好地促进非国有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规模较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但对初始数字化基础较差企业的影响较小;在金融发展环境、数字基础条件和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大数据试验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以大数据试验区为代表的数字产业政策对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也为地方政府借助大数据试验区充分发掘数据要素价值、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政策支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支宇鹏  卢潇潇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是促进数据资源整合与运用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区域营商环境,吸引资本等要素聚集,为城市创业发展提供新的助力。采用2009—2019年我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从异质性分析结果来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对中部地区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作用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对三类城市的创业促进效应高于一二类城市,对一般地级市的促进作用高于省会和计划单列市。从资源配置和营商环境两个角度检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内在机制后发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和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来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且这种作用机制在不同经济地带和城市中存在异质性。为进一步发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升作用,应加快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进程,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产业组织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借鉴东部地区在大数据运用领域的先进经验,推进数据要素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充分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加快政府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开放水平,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营商环境水平;推进大数据资源的深度应用,促进数据资源与产业的融合,吸引资本等生产要素聚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侯林岐  程广斌  王雅莉  
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引领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将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与城市宏观数据匹配,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结果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强度等方式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异质性看,在企业层面,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果更好;在城市层面,东部地区城市和政府工作效率较高的城市更能有效发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研究结论可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红利提供微观层面的实证支撑,同时为推动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据强国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佳林   胡万鹏   曹艺丹  
我国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四大经济区形成信息互联结构,并对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形成内生经济动力。为考察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与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联系,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合成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并运用PSM-DID方法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进行了政策效应分析,对我国70个城市进行了政策对比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思   房克雷  
【目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是推动环境保护数据化与科学化的重要方式,本文旨在研究试验区建设如何影响环境污染,为充分释放试验区的政策效能,助推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0—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测算274个地级市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基础上,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探究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特征。【结果】(1)试验区能够显著降低所在城市的环境污染,在样本缩尾、改变样本分割比例、改变机器学习算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2)试验区能够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以及环境规制3条路径,对城市环境污染产生间接抑制作用。(3)在异质性方面,试验区在非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市以及较高污染城市具有显著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结论】因此,应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利用试验区推动环保发展;要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发挥绿色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与环境规制的关键作用,减轻环境负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自然   何竞  
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强劲增长动力的新型经济形态,厘清其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是实现中国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表征数字经济的发展,基于2011—2019年286个地级市数据,构建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和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修正两阶段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其对于其他城市碳排放的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会降低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和电能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对其他方式产生的碳排放无显著影响,且工业用电碳排放的减少是碳排放水平降低的直接原因;数字经济发展会对周围城市产生碳减排的溢出效应,该效应会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在不同试验区类型、不同创新环境和经济水平下的降碳效果存在差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消费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