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5)
2023(7316)
2022(5486)
2021(4903)
2020(3902)
2019(8739)
2018(8642)
2017(16287)
2016(8801)
2015(9631)
2014(9614)
2013(8981)
2012(8015)
2011(6995)
2010(7157)
2009(6395)
2008(6491)
2007(5767)
2006(5263)
2005(4805)
作者
(24182)
(20091)
(19880)
(18980)
(12953)
(9425)
(8998)
(7797)
(7564)
(6943)
(6830)
(6798)
(6479)
(6255)
(6187)
(6170)
(5907)
(5803)
(5753)
(5674)
(4887)
(4843)
(4780)
(4620)
(4538)
(4492)
(4413)
(4339)
(3964)
(3917)
学科
(37361)
经济(37309)
管理(22183)
(21909)
中国(16154)
(15501)
企业(15501)
(12271)
方法(11322)
地方(9761)
数学(9707)
数学方法(9597)
业经(8925)
农业(8555)
(8124)
(7518)
城市(7405)
(6762)
(6637)
发展(5860)
(5843)
产业(5682)
(5647)
银行(5637)
城市经济(5631)
环境(5610)
(5608)
金融(5608)
(5421)
贸易(5416)
机构
大学(120263)
学院(118396)
(50190)
经济(48980)
研究(44462)
管理(43428)
理学(36847)
理学院(36344)
管理学(35679)
管理学院(35447)
中国(32745)
(26560)
科学(26073)
(23521)
(21385)
中心(20238)
研究所(19274)
(18537)
财经(18344)
(18323)
(17704)
师范(17569)
(16826)
北京(16685)
(16670)
经济学(16504)
业大(16096)
经济学院(14839)
师范大学(14530)
(14513)
基金
项目(81811)
科学(65790)
基金(60828)
研究(60403)
(54295)
国家(53449)
科学基金(45793)
社会(41052)
社会科(38934)
社会科学(38923)
基金项目(31914)
(30456)
自然(28079)
自然科(27481)
自然科学(27476)
自然科学基金(26987)
教育(26973)
(26207)
编号(23551)
资助(23145)
成果(19297)
重点(18662)
(18402)
国家社会(18136)
(17982)
课题(16596)
(16363)
教育部(15628)
创新(15424)
(15272)
期刊
(57705)
经济(57705)
研究(39515)
中国(26202)
学报(18015)
(17992)
(17762)
科学(17600)
管理(16602)
大学(14370)
教育(13988)
学学(13288)
农业(11825)
(10753)
金融(10753)
问题(9592)
技术(9494)
经济研究(9224)
财经(9102)
业经(8795)
(7959)
城市(7254)
(6974)
图书(6659)
(6651)
现代(6420)
世界(6093)
(6056)
(6039)
资源(5620)
共检索到186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温康民  任国玉  李娇  任玉玉  孙秀宝  周雅清  张爱英  
城市化偏差是中国地面气温观测记录中最大的系统性偏差,订正该偏差可为大尺度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论文介绍了用于单站地面月平均气温序列城市化偏差订正的一个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订正了685个国家基本/基准站1961—2015年地面年及月平均气温序列中的城市化偏差。采取自东往西迭代订正的方法,即从东往西逐经度订正,订正完的目标站也可作为参考站。首先,规定目标站的参考站在300 km范围内,并利用2站的去线性趋势年均气温的相关系数作为标准,规定相关系数最大且通过信度水平为0.005显著性检验的4个候选参考站作为该目标站的参考站;然后,对各个参考站年均气温与其对应目标站年均气温求相关,并以其平方为权重计算各参考站月和年均气温的平均值序列,即为各目标站年和月平均地面气温参考序列;其次,利用目标站气温序列趋势及其参考序列趋势之差作为总的订正值,订正目标站气温序列中包含的城市化偏差。较大的城市化偏差出现在华北地区、华中部分地区、东北北部、西南及西部部分地区,介于0.1~0.3℃/10 a;在中国西北部分地区、西藏西部及南部、东北南部、华南沿海、华东及华中个别站存在负偏差;对整个中国而言,相对城市化偏差为19.6%。以北京、武汉、银川、深圳作为华北、华中、西北和华南地区的大城市代表站,发现其在过去55 a的相对城市化偏差分别为67.0%、75.4%、32.7%和50.3%,与前人针对单站评估城市化影响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论文的订正方法较为合理。论文介绍的城市化偏差订正方法,可用于订正中国等快速城市化地区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的系统偏差,订正后的气温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城市化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明洪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中的战略偏差及其纠正杨明洪一、推进工业化的战略偏差与非城市化趋向是制约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两个关键因素1979年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在人民公社时期不可想象的财产支配权,由此而产生的激励机制,曾导致农业长达5年的快...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汪涌  王滨  马仓  钟晓琳  蔡运龙  
研究目的:受耕地面积统计数据口径影响,中国耕地面积数据序列不连续,以致有关复种指数研究成果中1996年以前时间段的数据偏高,难以反映耕地利用真实情形。本文基于订正后耕地面积数据序列重新计算了1980—2006年的复种指数。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法、类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订正了1980—2006年耕地面积数据序列,对订正后数据进行趋势效果分析并和先前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表明订正耕地数据序列具有合理性;(2)基于订正后耕地面积数据重新计算了1980—2006年的复种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复种指数自1980年以来呈现总体增加的态势,达到了对1980年以来复种指数重新认识的目的。研究结论:连续的耕地面积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任玉玉  任国玉  张爱英  
在综述城市化对地面气温资料序列影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评估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地面气温序列中城市化影响的性质和强度。在城市台站和局地尺度上,多数研究均发现城市化对地面气温序列影响明显;区域尺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少数地区,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但采用严格遴选乡村站资料的分析都得到了城市化影响很明显的结论。在中国大陆地区,国家级气象台站年平均地面气温的上升趋势中,至少有27.3%可归因于城市化影响;对于全球或半球陆地平均气温序列而言,研究工作还很不充分,但一般认为城市化影响较小,可能不超过总增温的10%。现有研究还表明,城市化对地面气温序列的影响随时间和区域有不同的表现;城市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近半个世纪长序列地面气温趋势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但对欧洲地区的明显影响可能主要发生在20世纪早期甚至19世纪后期。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其中包括研究覆盖的区域和时间段有限、乡村站遴选标准不统一、城市化影响偏差订正方法有待完善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金庆浩  朴松花  
以钱-赛世界标准模式与中国195 2 - 2 0 0 0年城市人口比重与产业结构变迁实证为例可以了解到,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偏差的问题在于工业化结构偏差;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消费结构偏差,即服务业发展滞后与城乡二元工业结构造成了工业化的进程未能有效带动就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动,从而未能带动城市化的进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清华  
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物质富裕、生活方式先进的地域。因此也是人们向往的地域。当人们出于对城市的向往而从乡村地域迁移到城市地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非农经济活动、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地朝着城市地域进行空间聚集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化。目前,人们一般认为它发端于产业革命,并从此形成了一股不可遏制的潮流,冲击着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10.6%提高到了1989年的26.9%。但是在其构成方面,却存在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文溥,陈永杰  
本文对中国目前的实际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估算。在不同方法估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国际比较,认为中国目前的实际人口城市化水平仅仅略微偏低正常值10%左右。但是,中国的城市化产业内部结构与世界同类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偏差。实证分析证明,从城市化角度看,城市化产业结构严重偏差是由于近20年来,中国侧重发展小城市,小城市比重上升使服务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市场空间。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城市效率,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明  王玉安  
以人均GDP、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与城市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化与产值结构相比滞后,但与就业结构相比并不滞后,城市化滞后的实质是就业结构滞后的结论。通过分析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和就业结构偏差的特点,以规模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我国城市化与就业结构偏差形成的根源,认为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改善偏差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莉  周宗社  
笔者基于1978年~2011年数据构建VAR模型,对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滞后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偏差的变动对滞后城市化的减小具有正效应;但滞后城市化对第一产业结构偏差没有明显的冲击效应,对第二产业的结构偏差有负效应,对第三产业的结构偏差有正效应。滞后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互为格兰杰原因,滞后城市化的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短期具有正效应,长期具有负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对滞后城市化的减小具有正效应,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对滞后城市化的减小则会产生负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艳杰  周玉都  孙艺桃  
利用廊坊市2001-2012年云量、降水、光照时间、气温等地面观测资料根据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廊坊市阴雨、雾霾、大风等5种天空状况进行分类,讨论相应天气类型下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不同天气类型下,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布差别明显,尤其是最低气温,晴天微风天气时,郊外站点最低气温比市区低2℃以上,而阴雨天气时各站温差却小于1℃。此外,本文通过差值统计对各种天气型的欧洲中心温度预报进行经验性订正,得到相应的修正值区间。结合数值预报和统计出的本地气候特征,对廊坊市各站最低、最高气温进行逐步订正,最终得到廊坊市气温的精细化预报,预报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阳  叶文辉  
研究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云南省就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关系,旨在探求二者之间的演变规律,寻求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运用统计资料,定性和定量分析了云南省就业结构和城市化偏差的根本原因。运用偏差系数理论来分析偏差程度,结果表明:云南省第一产业偏差为负,第二产业偏差过大,第三产业偏差逐年下降。同时表明就业结构与城市化偏差的形成源于劳动力文化技能低、制度环境约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澍卿,王文录  
对于人口城市化的研究,人们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人口迁移和聚集方面,因为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吸引农村人口迁入,促进农民在劳动就业、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诸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晓安  
城市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是政府追求的目标。文章探讨了近年来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目标的偏差问题。这种偏差集中体现在重视效率而忽略了公平原则上,如土地价格上涨过快,政府获得了高额增值收益,而居民承担了这种社会成本。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和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高引致系数造成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杰  徐有轲  
多元化经营:运作偏差及其矫正魏杰徐有轲一、多元化经营的实质及其运作偏差多元化经营亦称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发端于美国和日本的大企业,并在60—80年代经历了其发展的高潮阶段。研究企业发展史的学者,把多元化经营视为现代工商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重要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