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4)
- 2023(12211)
- 2022(10913)
- 2021(10367)
- 2020(8637)
- 2019(19997)
- 2018(19948)
- 2017(38153)
- 2016(20553)
- 2015(23106)
- 2014(22926)
- 2013(22356)
- 2012(20516)
- 2011(18199)
- 2010(18141)
- 2009(16174)
- 2008(15364)
- 2007(13090)
- 2006(11368)
- 2005(9606)
- 学科
- 济(77548)
- 经济(77455)
- 管理(54805)
- 业(52353)
- 企(43000)
- 企业(43000)
- 方法(34639)
- 数学(29027)
- 数学方法(28680)
- 农(22321)
- 地方(19567)
- 中国(19552)
- 业经(18095)
- 学(17733)
- 财(17213)
- 农业(15237)
- 贸(14713)
- 贸易(14702)
- 易(14199)
- 理论(14127)
- 和(12922)
- 环境(12584)
- 制(11999)
- 技术(11937)
- 务(10792)
- 财务(10729)
- 财务管理(10707)
- 划(10651)
- 教育(10603)
- 企业财务(10023)
- 机构
- 大学(279361)
- 学院(279302)
- 管理(112745)
- 济(102696)
- 经济(100222)
- 理学(97972)
- 理学院(96794)
- 管理学(95118)
- 管理学院(94610)
- 研究(93053)
- 中国(66904)
- 科学(60570)
- 京(60176)
- 所(46114)
- 财(45522)
- 农(43828)
- 业大(42748)
- 研究所(42519)
- 中心(42223)
- 范(40101)
- 师范(39745)
- 江(39484)
- 北京(38242)
- 财经(37050)
- 院(34662)
- 农业(34219)
- 经(33584)
- 州(33055)
- 师范大学(32383)
- 技术(29963)
- 基金
- 项目(199266)
- 科学(155359)
- 研究(146527)
- 基金(142451)
- 家(124843)
- 国家(123512)
- 科学基金(105505)
- 社会(89441)
- 社会科(84442)
- 社会科学(84417)
- 省(78380)
- 基金项目(77590)
- 自然(69985)
- 自然科(68251)
- 自然科学(68235)
- 自然科学基金(66970)
- 教育(66422)
- 划(66007)
- 编号(61203)
- 资助(57712)
- 成果(48588)
- 重点(44084)
- 发(42791)
- 部(42589)
- 课题(41400)
- 创(41123)
- 创新(38185)
- 科研(37972)
- 项目编号(37288)
- 大学(36982)
共检索到397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薛艳 席宇斌 孙雪飞 高峻
通过客观参数计算和主观评价分析对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声环境进行研究,揭示了声景与环境生态要素的关系,廓清混乱生态系统中唤起受众听觉知觉的核心要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等效声级、振幅、频率等参数以及声谱图和GIS空间聚类法都能较好地反映景区整体声景环境;云台山整体声景构成中自然界声源与景区资源特色一致性高,但缺少与其人文资源特色相应的声音元素;游客对景区声级的主观感知和忍受阈值与之在城市中的情况不完全吻合,入口与景区维护中高强度人声与器械声对游客体验产生负面影响,风声、水声等与景区自然环境协调度高的声音,纵然声级超过日常噪声等级却依旧被认为是舒适的,偶尔出现的鸟鸣、猴叫等生物啼吠声能在噪杂环境中被有效感知。最后,探讨了游客声景感知机制和过程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俞晓凌 廖邦洪 王道模 陈东立
首先从空间结构出发,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树种分隔程度的空间测度指数3个参数来表述四川省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的空间结构;然后从美学角度出发,用美景度评判法评价该处的森林景观质量,并提出把空间结构参数引入森林景观评价模型中,分析空间结构与美景度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域内,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2个参数对美景度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从生态与美学角度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建议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空间结构 美景度 龙门山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洪 涂红伟
引导游客主动实施亲环境行为是解决在大众旅游背景下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亲环境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是近年来旅游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虽然目前的研究成果丰富且意义深远,但景区环境质量对个体行为选择的影响却鲜有关注。文章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构建了一个可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景区环境质量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并揭示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武夷山风景名胜区361名游客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阶层回归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质量对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直接影响系数为0.32;(2)环境质量通过环境责任感间接影响亲环境行为,间接影响系数为0.22,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即环境责任感在环境质量和亲环境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群体效能不仅在环境质量与环境责任感之间及环境质量与亲环境行为之间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同时还能够进一步调节环境质量通过环境责任感对亲环境行为的间接影响,当群体效能水平较高时,环境责任感的中介效应会被加强。文章提出政策启示:一是要努力维护和提升景区的环境质量,作为游客行为管理的基础;二是培育游客的环境责任感意识;三是要重视营造亲环境行为氛围。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玲 吴成基 彭永祥 赵辉
解说对于地质遗迹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西安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游客对地质遗迹景观的解说需求。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地质公园的人员解说有较高的需求;在解说主题上偏好地质景观成因和动植物知识;年龄、学历和职业都对游客的解说主题偏好有显著影响。其中:19岁~29岁的游客对地质景观成因的需求程度最高,学生和离退休人员对地质景观成因感兴趣,偏好动植物知识的职业群体为公务员,文教专业人员对历史典故兴趣较高,而民俗逸事对农民有吸引力。重游游客对于地质景观成因、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晓静 梁留科
在综合分析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地质公园科普旅游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探索,研究主要步骤如下:(1)指标体系构建。在综合运用理论法、频度法和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地质公园景区科普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2)指标权重及赋分标准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并且对各指标的测度方法及赋分标准给予了明确说明。(3)评价模型及评价等级。构建科普旅游开发的评价模型,根据评价结果划分4个评价等级。(4)实证研究。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各项指标进行测度和调查,计算出各指标得分及整个科普旅游体系的最终得分,评价结果显示,各级指标得分差别明显,科普旅游总体得分为7.6168分,表明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评价等级较高。针对得分较低的指标,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地质公园 科普旅游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梦茵 薛宝琪
以南阳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别从知识、态度、行为三个方面构建环境解说对游客游览质量影响的指标体系,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地质公园环境解说对游客游览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解说有助于游客知识获取、态度和行为改变;游客知识获取、态度和行为改变与游览质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环境解说尤其是专业人员解说和智能媒体解说与游客游览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但人员解说与非人员解说对游览质量的影响差异不大;知识、态度与行为三者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有解说组游客要比无解说组游客游览质量要高,不同解说类型对游
关键词:
环境解说 游览质量 地质公园 宝天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仰麟 杨新军
持续发展本质上是对理想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界定,它将有关协调和管理人类活动的两种基本思路———追求发展和控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结合在一起。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则是人们对旅游开发领域中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的积极响应和深刻理解。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旅游规划中必须导入持续发展的思路。本文以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为例,试图将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贯彻到旅游持续规划中。论证了在其总体规划中,必须以生态理论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措施协调资源开发利用与景观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在开发过程中应遵从两大基本思路:一是景观生态整体性的保证,二是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结构图式设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鸿燊
对青云山风景名胜区珍稀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内有62科102属129种,并对其基本组成、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根据本区珍稀野生花卉的现状与特点,划分出生活类型,提出了园林配置方法,并提出可持续利用意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苑泽明 周炯岚 刘甲
风景名胜区是推动生态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载体,评估其游憩价值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风景区的开发管理具有均衡作用。本文基于消费者理论和随机效用理论,以重庆市四面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旅行费用区间法(TCIA)和选择实验法(CEM)评估其游憩价值中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研究发现:从使用价值看,游客旅行费用与意愿需求率呈负相关关系。从非使用价值看,在影响游憩价值的自然资源属性(森林覆盖率、水质清澈度)和管理属性(垃圾数量、拥挤程度、交通便利程度)中,游客对水质清澈度的支付意愿最强,其次为垃圾数量和拥挤程度;此外,除森林覆盖率和交通便利程度外,其余属性的平均边际支付意愿目前均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满足游客的多重需求、调整门票价格以及改善交通状况可以促进风景区非使用价值的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艳 张子昂 黄震方
本研究基于微观尺度利用微博签到数据对旅游流进行研究。选取典型旅游风景名胜区作为微观尺度景区内部旅游流研究代表,从信息时代下的虚拟网络视角入手,借用新浪微博平台,抓取相关微博大数据,结合时间分层法、经验模态法(EMD)对旅游区内部客流波动特征进行探索,此外还通过剥离节假日与工作日的方式,对不同属性的游客进行了节日与节事效应差异的研究。发现钟山风景区不同类型游客均具有“M”型签到时间规律,但性别、地域属性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签到周期波动差异。此外,节假日效应对不同属性游客的影响各不相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梅一峰 汪诚
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是具有突出美学、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以自然景观为主,融人文景观为一体,有国家典型性、代表性的特殊地域。风景名胜区的土地,不仅是风景名胜资源和环境的载体和基础,而且还与其所支撑的地上附着物一起构成极为珍贵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千姿百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程雪兰 黄震方 郭贝贝
利用百度指数构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关注度网络,揭示网络结构特征,进一步分析网络关注度与现实游客量之间"错位"特征及其影响机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关注度网络具有菱形结构特征,菱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位于北京、广东、四川、上海,网络结构特征受现实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上"名不副实"类占到大多数,人口分界线西北侧景点大部分"名不副实";"名小于实"与"名副其实"的地区主要交错分布在人口分界线东南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游客量的影响机制相对复杂,网络关注度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这也是导致其"错位现象"的主要原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现实游客量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网络关注度只是在中西部地区作为交互主导因子之一。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考核评价机制",针对不同类别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营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燕均 李钢 付莹 谭然 林依硕
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意义重大,当前对旅游环境效应年际及年内淡旺季波动的连续高精度的定量评估开展不足。文章基于旅游地多岛效应理论尤其是旅游地重金属岛效应的原理与方法,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区,采集区内高暴露度的杉木年轮,分别测定近10年来淡旺季树轮早晚材中Cr、Cu、Ni、Pb、Zn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年际与年内尺度上与庐山接待游客量及人均旅游收入作相关分析,将拟合成的本底趋势线与统计线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不同旅游活动时段和强度下的旅游环境变迁特征与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树轮中5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早材高于晚材,Cr、Cu、Ni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皆早材大于晚材,这表明旅游地重金属岛效应强弱与旅游淡旺季活动强弱对应良好;(2)相关分析表明年际尺度与年内尺度元素响应存在差异:树轮中Cu、Ni元素的年均含量与游客量以及人均旅游收入呈较强的正相关,而代表旅游旺季的早材中的Cr、Cu、Ni、Pb元素含量与其呈强正相关,晚材中的元素含量基本不通过显著检验;(3)通过拟合本底趋势线,进一步发现景区的旅游活动与5种重金属年均含量皆以不同程度增加,以及在旅游危机事件发生的年份,旅游活动与树轮中部分重金属的实际含量与本底值的偏差保持一致;(4)指示旅游地重金属岛效应变化的树轮重金属元素对区内旅游活动强度变化响应明显且记录同步,树轮元素分析方法值得在更大范围深入推广与验证。最后,对旅游与环境研究、旅游地多岛效应理论及树轮分析等实验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作了总结与展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燕均 李钢 付莹 谭然 林依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燕均 李钢 付莹 谭然 林依硕
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意义重大,当前对旅游环境效应年际及年内淡旺季波动的连续高精度的定量评估开展不足。文章基于旅游地多岛效应理论尤其是旅游地重金属岛效应的原理与方法,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区,采集区内高暴露度的杉木年轮,分别测定近10年来淡旺季树轮早晚材中Cr、Cu、Ni、Pb、Zn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年际与年内尺度上与庐山接待游客量及人均旅游收入作相关分析,将拟合成的本底趋势线与统计线进行对比分析,以探究不同旅游活动时段和强度下的旅游环境变迁特征与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树轮中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