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5)
2023(9190)
2022(7368)
2021(6866)
2020(5393)
2019(12551)
2018(11893)
2017(22281)
2016(11878)
2015(13101)
2014(12321)
2013(11803)
2012(11079)
2011(9946)
2010(10088)
2009(9115)
2008(8916)
2007(7731)
2006(6973)
2005(6194)
作者
(32645)
(27709)
(27093)
(25590)
(17733)
(13172)
(12196)
(10518)
(10206)
(9697)
(9534)
(9461)
(8965)
(8564)
(8417)
(8391)
(8063)
(7997)
(7935)
(7821)
(6842)
(6717)
(6644)
(6514)
(6194)
(6182)
(6011)
(5838)
(5396)
(5375)
学科
(46608)
经济(46541)
管理(28856)
(28332)
(22396)
企业(22396)
(15455)
方法(14907)
中国(13099)
地方(12920)
数学(12394)
数学方法(12146)
业经(11607)
农业(10709)
(10622)
(10346)
(8361)
(7584)
贸易(7576)
理论(7573)
环境(7318)
(7258)
(6936)
金融(6932)
(6683)
(6568)
(6364)
银行(6345)
(6231)
技术(6227)
机构
大学(161599)
学院(160374)
(60909)
经济(59529)
研究(58969)
管理(57488)
理学(49462)
理学院(48687)
管理学(47650)
管理学院(47330)
中国(43178)
科学(37061)
(35325)
(29431)
(28604)
(27646)
研究所(26960)
中心(26604)
(25660)
师范(25463)
(25375)
业大(23725)
财经(22628)
北京(21966)
(21963)
农业(21514)
师范大学(20924)
(20559)
(19892)
经济学(18243)
基金
项目(112140)
科学(88751)
研究(83958)
基金(80889)
(72016)
国家(71001)
科学基金(59866)
社会(53230)
社会科(50245)
社会科学(50226)
(44153)
基金项目(42816)
教育(38143)
自然(37702)
(37514)
自然科(36788)
自然科学(36773)
自然科学基金(36093)
编号(34121)
资助(30954)
成果(28607)
重点(25919)
(25441)
课题(24374)
(24045)
(23612)
国家社会(22302)
创新(21983)
(21108)
科研(21053)
期刊
(71614)
经济(71614)
研究(48138)
中国(34992)
学报(26787)
(26604)
科学(25441)
(22207)
教育(21967)
管理(20886)
大学(20507)
学学(18837)
农业(18305)
(13152)
金融(13152)
技术(12948)
业经(12037)
经济研究(10799)
财经(10411)
(10024)
(9370)
资源(9344)
问题(9316)
图书(9127)
(9080)
(7919)
科技(7743)
世界(7574)
(7565)
(7273)
共检索到244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强  杜德斌  胡森林  李希雅  曹宛鹏  夏启繁  
国家在全球“能源权力金字塔”中的地缘位势,影响该国的能源安全和战略决策。基于2001—2020年多源异构数据,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定性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地缘能权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其驱动路径进行了全面探析。研究发现:(1)2001—2020年期间,“一带一路”地区的能源权力集中在少数国家,排名前10国家拥有沿线国家约1/3的权力,整体上呈现出“两极分化严重、动荡不稳定”的统计特征。(2)“一带一路”国家地缘能权由俄罗斯和荷兰主次双核心,逐步演变为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主导的“三足鼎立”格局特征,各时期均显现极少数的能源大国周边散布着大规模破碎地带的空间分布规律。(3)不同地缘要素相互依赖和联动,构成高水平地缘能权的差异性驱动路径。识别出3条驱动路径包括“军事力量型”,“军事—稳定型”和“稳定—融洽型”。据此,文章为中国能源权力的巩固和“一带一路”能源利益共同体的建立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文革  傅诗云  黄玉  
本文主要研究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的影响。本文以200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数据为样本,对中国的投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首先,通过引入空间权重矩阵,本文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的空间相关性显著。其次,本文将地缘政治风险分为暴力型与平和型,实证结果发现暴力型地缘政治风险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显著负相关,而平和型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本文进一步发现具体地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敏感程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姬超  
基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两部门模型,刻画了中国不同所有制类型资本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的差异化行为逻辑。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前提条件是要素价格正确反映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现实中,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支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本的相对价格,诱使中国资本尤其是国有资本偏向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导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的收入增进效应、就业改善效应、制度进步效应逐渐下降甚至消失,该结论在控制沿线国家发展阶段以及进行分样本检验时依然稳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优树  冉丹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石油产业链的构建,选取2010、2013、2016、2019年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石油产业链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线区域国家石油产业链贸易网络密度整体上不断增强、贸易联系愈加紧密,呈现"小世界"特征,但贸易合作具有偏向性致使不同链条环节的网络特征演变呈现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各环节的中心性国家具有差异性,原油贸易网络中心性较强的国家主要为石油资源国和运输通道国,原油产品贸易网络、有机化学产品贸易网络以及合成产品贸易网络中心性较强的国家主要为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国家,且该三个网络的中心国家具有较高的重合度。经济距离、工业化阶段距离、制度距离和地理距离皆是重要影响因素,但对无权网络的解释力度更优且在不同链条环节上影响程度各异。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庞德良  刘胜君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但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否会受到邻国日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东北亚、东南亚和西亚三个地区与中日两国贸易比重显著大于其他地区,中日两国贸易竞争存在加剧的趋势,此外,中国仍然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低端,仍未脱离早期以日本为核心的"雁行结构",日本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可能要超越中国;第二,中亚、南亚和中东欧国家对中日两国贸易规模整体偏低,但中国领先日本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中国扩大在这些地区的影响;第三,"一带一路"范围内,中日互为最大贸易国,但中国对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产品为主,并呈贸易出超,短期中国仍需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中国不能以牺牲与日本贸易为代价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第四,中国需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核心技术,与日本在竞争中共同构筑稳定的国际分工体系。总体而言,中日两国在东北亚、东南亚和西亚各具优势,但中国不足在于缺少核心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在国际产业格局中仍受制于日本,因此在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中也必然受到日本的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宁丹虹  乔元波  
本文使用1992-2013年的FDI数据,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为东南亚南亚、中西亚和欧洲3个区域进行分析,首次同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察这些国家FDI流入的演变模式。时间上存在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空间上存在邻国和中心两个渠道。研究表明三个区域均存在邻国渠道长期效应,中心渠道长期效应不显著,短期效应随区域中心的选择而异。基于实证分析的政策建议为:应当优先投资如印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FDI流入量较高的国家和中心国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佩佩  魏凤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95—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序演变及空间差异,并探究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增长,技术进步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沿线各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其中中亚地区增长最快,各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粮食单产水平、农业结构调整程度对沿线国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对其有显著负向作用;各因素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最后,本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粮食合作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未来中国可加强与沿线国家农业科技合作,开展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粮食交流与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豪  荣耀华  
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重大举措。文章采用来自世界银行、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竞争力年鉴》的部分公开数据,以二阶因子模型为基础模型,通过现有的4种偏最小二乘估计算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科研投入产出对一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均表现出相对较大的贡献。而随着分位数水平的引入,经济社会环境、科技人力资源和科研投入产出的作用均表现出随分位数水平的上升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人口总数和GDP总量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颇为重要,而他们所带来的影响的差异在低分位数水平时表现得最为明显。R&D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入学率对科技人力资源的影响,以及科技期刊论文和专利申请量对科技投入产出的影响,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而在高分位数水平下研发支出对科技投入产出表现出相对显著的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田泽  许东梅  
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率总体处于中低水平,且各区域差异较大。相对而言,对西亚北非投资效率最高,中东欧和南亚次之,东南亚和中亚较低。同时,对多数国家的投资效率稳步提升,自然资源和交通通信等因素与投资效率高度相关。为提高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率,应加强境外投资园区建设,推进东道国设施联通,构建丝路投资综合金融体系,深化能源和建筑业等领域的产能合作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清杰  
耕地资源、淡水资源和化石能源作为国家战略性自然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禀赋对于实施"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以耕地资源、淡水资源和化石能源为研究内容,就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分布特征和基本情况,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耕地资源总面积丰富,人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严峻,工业化城市化促进耕地非农化;(2)"一带一路"沿线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颖聪  
生态环境保护是目前国际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绿色发展也早已列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指出要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本文选取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森林覆盖率数据,百分制标准化并加权平均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指数。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指标数据,从地表基础条件、生态环境系统、碳排放情况和环境治理能力四方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作出详细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面临着环境基础差、负担人口多、环保能力弱的现状。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鹏  
本文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司税收制度,从纳税标准、应税所得、扣除规定、税率设计、税收减免优惠、征收管理等六个方面详细比较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公司税的税制要素,可以为人们老姐和进一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诸国的公司税制提供帮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伊斯哈克·瓦西姆  
中国的和平发展能够通过合作共赢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并促进世界包容发展。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反映了中国梦对于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的构想。本文在对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相关建议。本文所有论点均属于宏观战略和政策层面的范畴。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镝  杨娟  
参考多家国内外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基于中国的视角上,以区别于国外评级机构将该国政治与经济制度是否与西方国家主流价值观一致作为风险考核的标准,避免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整合多个国别风险数据库和网页抓取数据库,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商业环境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多个角度,建立140项评级指标,收集46 200条数据,并综合使用模糊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及功效函数法,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66个国家作连续5年的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家风险评级。研究发现:新加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信用评级最高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土耳其、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等国家的信用评级也极高,阿富汗、老挝、乌克兰、伊朗、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伊拉克、缅甸、也门共和国、东帝汶等国家信用评级较差,结论与国内外知名机构评级大体一致。建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用评级过程中,应考虑政权变更、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等因素。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田高良  孙彦丛  薛宇婷  赵旖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会计问题是当前研究的新重点,其中最为紧迫与现实的是企业会计准则问题。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的117个国家为全范围样本,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概括为三种会计准则模式。以沿线几个代表性国家为例,围绕该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相关法律规范体系、该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等角度进行分析,展示各国会计模式全景图,并对中国企业全球化财经管理提出建议,为更多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营投资提供参考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