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86)
- 2023(17100)
- 2022(14611)
- 2021(13576)
- 2020(11211)
- 2019(25644)
- 2018(25259)
- 2017(48395)
- 2016(25615)
- 2015(28837)
- 2014(28505)
- 2013(27625)
- 2012(25612)
- 2011(23039)
- 2010(23428)
- 2009(21221)
- 2008(20549)
- 2007(18345)
- 2006(16351)
- 2005(14383)
- 学科
- 济(109802)
- 经济(109599)
- 管理(72662)
- 业(71042)
- 企(57618)
- 企业(57618)
- 方法(46577)
- 数学(40015)
- 数学方法(39293)
- 中国(32671)
- 农(31943)
- 地方(27071)
- 财(26266)
- 业经(25522)
- 农业(21226)
- 贸(20085)
- 贸易(20067)
- 学(19634)
- 易(19453)
- 制(19320)
- 理论(18899)
- 和(17154)
- 银(17122)
- 银行(17106)
- 环境(16921)
- 技术(16873)
- 融(16772)
- 金融(16769)
- 行(16522)
- 策(16038)
- 机构
- 学院(358795)
- 大学(355241)
- 济(149561)
- 经济(146482)
- 管理(139966)
- 研究(122267)
- 理学(120241)
- 理学院(118894)
- 管理学(116448)
- 管理学院(115772)
- 中国(93010)
- 京(75077)
- 科学(73260)
- 财(69657)
- 所(60219)
- 中心(57208)
- 农(56172)
- 江(54601)
- 财经(54589)
- 研究所(54359)
- 业大(50333)
- 经(49661)
- 范(48856)
- 师范(48331)
- 北京(47629)
- 经济学(45485)
- 院(44985)
- 州(43453)
- 农业(43314)
- 经济学院(40865)
- 基金
- 项目(242572)
- 科学(193049)
- 研究(179585)
- 基金(176234)
- 家(153661)
- 国家(152111)
- 科学基金(131747)
- 社会(115391)
- 社会科(108782)
- 社会科学(108754)
- 省(95218)
- 基金项目(91830)
- 自然(84736)
- 教育(84113)
- 自然科(82809)
- 自然科学(82789)
- 自然科学基金(81289)
- 划(80158)
- 资助(72824)
- 编号(72820)
- 成果(58769)
- 发(55761)
- 重点(54719)
- 部(53728)
- 课题(51225)
- 创(50886)
- 国家社会(47590)
- 创新(47405)
- 教育部(46593)
- 科研(46081)
- 期刊
- 济(167484)
- 经济(167484)
- 研究(107370)
- 中国(75147)
- 管理(55392)
- 财(52647)
- 农(51721)
- 学报(50681)
- 科学(49808)
- 教育(44776)
- 大学(40110)
- 学学(37595)
- 技术(35688)
- 农业(35573)
- 融(35112)
- 金融(35112)
- 业经(28589)
- 经济研究(27136)
- 财经(26536)
- 经(22922)
- 问题(21469)
- 业(19194)
- 统计(18373)
- 技术经济(17691)
- 贸(17070)
- 策(16952)
- 科技(16313)
- 图书(16177)
- 资源(16145)
- 商业(16096)
共检索到543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洪竞科 郑琪 刘炳胜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所蕴含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理念,在时空维度下对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从机会均等和结果公平的双重视角,以实验区设立这一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20年1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对当地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能够缩小当地城乡收入差距。其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对胡焕庸线以东南地区实验区和绿色生态型实验区在结果公平改善方面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再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通过提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等机制保证机会均等,间接提升结果公平,但基础设施这一作用机制并不显著。最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通过时空层面的调节效应,以更加公正的方式实现社会公平,起到了二次公平的效果。本文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证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洪竞科 郑琪 刘炳胜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所蕴含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理念,在时空维度下对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从机会均等和结果公平的双重视角,以实验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20年1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对当地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对胡焕庸线以西北地区实验区和绿色生态型实验区在结果公平改善方面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再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通过提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等路径保证机会均等,间接提升结果公平,但基础设施这一作用机制并不显著。最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通过时空层面的有偏调节,以更加公正的方式实现社会公平,起到了二次公平的效果。本文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一步改善社会公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珊珊
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双重视角,根据全球152个国家2009—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B&R"倡议何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B&R"倡议对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促进效应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实现,但与沿线国家在人文交流、政策沟通与对接方面仍然有待提高;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地理上,"B&R"倡议对"海上丝绸之路"及与中国邻近国家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从经济体类型来看,发展中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动态效应检验结果表明",B&R"倡议虽然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愿景、行动诸多方面存在契合之处,但存在一定的时滞性。研究回应了部分舆论将"B&R"倡议视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政治质疑,并为提升"B&R"倡议对接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昊 曹颖轶
选取2002—2021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评估国家级新区对所在城市产城融合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国家级新区显著提升了所在地区的产城融合,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理区位、城市行政级别、新区布局以及规划面积等维度,国家级新区对产城融合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周边地区的产城融合存在虹吸效应。为此,建议合理布局国家级新区,加快探索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产城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昊 曹颖轶
选取2002—2021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评估国家级新区对所在城市产城融合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国家级新区显著提升了所在地区的产城融合,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理区位、城市行政级别、新区布局以及规划面积等维度,国家级新区对产城融合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周边地区的产城融合存在虹吸效应。为此,建议合理布局国家级新区,加快探索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产城融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莉 丁桂英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探索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实践基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测算和探讨实验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对实验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日照实验区为例,在阐述实验区发展概况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环境、科技四层面选取36个指标,核算各子系统可持续指数、水平指数、协调度指数和协同度指数。结果显示,各子系统可持续指数与水平指数波动增长,协调度和协同度指数波动较大,实验区呈现低协调弱可持续发展特征,环境和科技子系统对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今后应在保持地方生态环境优势的前提下,强化科技对经济和环境的支撑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于新亮 刘金铭 石玉建 梁馨月
采用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长期护理保险对女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中等技能女性劳动力相比,长期护理保险显著提高了高技能和低技能女性劳动力的工资收入水平,提升幅度分别为14.15和7.37个百分点,从而促进了女性劳动力市场双向就业极化。这种极化现象在就业人数和工作时间层面同样存在,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和传统文化氛围淡薄的城市更加明显。鉴于此,应在推广长期护理保险的进程中,增强女性护理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切实提高其产业变化适应能力,同时探索发展更适应传统文化观念和失能家庭需要的养老照护模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颜琰
目的:评估2015年5月我国药品价格改革的政策效应,填补国内对药品价格改革效应的实证研究空缺。方法:基于2011年1月到2017年2月国内外药品价格相关指数,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论证药品价格改革对药品价格和波动率的政策效应。结果:价格和波动率的双重差分模型均有显著为正的双重差分因子,药品价格改革提高了国内药品价格和价格的波动率。结论:从短期政策效果来看,药品价格改革的确不能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民众医疗负担。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定价带来的市场竞争能够在长期内形成合理的药品价格,对医疗市场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洁 于宪荣 韩一鸣
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相较于正式的环境规制迫使企业被动进行绿色转型,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则更能够激发企业内在动力,而ESG评级在企业与市场的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改善企业的外部信息环境,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激励相容的市场化治理机制。本文从非正式环境规制视角出发,基于商道融绿首次公布上市公司ESG评级的外生冲击,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从绿色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ESG评级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ESG评级通过市场激励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研究表明,ESG评级通过缓解融资约束、缓解代理问题和增加研发投入等途径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拓展研究表明,ESG评级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重污染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中更为明显;ESG评级能够与正式环境规制互为补充;市场关注进一步增强了ESG评级的积极效应。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为探索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践上为构建与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发展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金维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全国统筹有何重大意义?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有何深刻含义?我国在2010年就已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但除北京、陕西、黑龙江等极少数地区实行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之外,绝大多数地区的省级统筹是采取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洪涛 崔旭 曾辉祥 王彬龙
融资约束是掣肘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知名事务所分所落户能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仍有待探索。基于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将“四大”分所落户视作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其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四大”分所落户显著缓解了当地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机制检验及进一步研究发现,“四大”分所落户通过改善当地营商环境和提升企业透明度两个渠道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且缓解效果因企业性质和内外部治理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优、做专做精提供参考,同时也对破解企业融资困境,促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颖 周健军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新动能。为厘清智慧城市建设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文章采用2006—2018年14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经济增长;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口集聚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异质性研究表明,科教水平和政府规模较低的城市其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两者较高的城市其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促进经济增长;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东部、中部和非省会城市经济增长并促进省会城市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但抑制省会城市经济增长并扩大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对指导智慧城市建设和探寻经济增长新动能具备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红
面对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压力大、资源短缺严重、环境恶化加剧等严峻问题,大力发展节能经济、实施环境保护,已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文章指出,一方面利用限制性税收政策把"外部性成本"纳入价格中,有效地克服环境保护中负外部性问题;另一方面利用鼓励性税收政策提倡节能、支持技术创新,从而发挥税收有保有压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但从现行税收政策体系来看,完善的环保税收体系尚未真正构建;有关政策规定不利于节能,有的甚至与节能导向相悖。为此,完善现行的环保、节能税收政策
关键词:
税收政策 资源税 环保税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曾智森
本文选取多只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和未纳入融资融券标的的ETF基金,利用2014年3月20日至2020年9月30日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并进行了平行趋势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将ETF基金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并不能显著提高其超额收益率,即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比未纳入融资标的的ETF基金更高的回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翟华云 李倩茹
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重要方式,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利用文本挖掘和人工阅读相结合的方法,从二维角度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来提高审计质量;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而商业模式创新作用并不明显;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质量的提高主要出现在盈利、机构持股较高及非国有企业里,并且在2015年国家实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产业政策方案后,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研究结果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审计后果,为注册会计师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错报风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政府推动型返乡创业能否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基于双重差分的经验评估
绿色债券发行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对中国劳务输出的促进效应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
卖空真的会促进企业的创新投资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否促进碳排放效率——理论构建、机制分析及空间效应评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绩效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高校扩招对创新效率的政策效应——基于准实验与双重差分模型的计量检验
服务绩效评估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开发区设立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负利率政策效果研究——来自全球39个国家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