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9)
2023(10072)
2022(9032)
2021(8648)
2020(7191)
2019(16795)
2018(16638)
2017(32332)
2016(17478)
2015(19875)
2014(19863)
2013(19549)
2012(17968)
2011(15847)
2010(15666)
2009(14114)
2008(13580)
2007(11446)
2006(9884)
2005(8447)
作者
(49374)
(41051)
(40379)
(38489)
(26065)
(19675)
(18448)
(16130)
(15574)
(14385)
(14244)
(13603)
(12749)
(12732)
(12458)
(12403)
(12260)
(12079)
(11518)
(11453)
(10156)
(9823)
(9660)
(9310)
(9133)
(9020)
(8979)
(8937)
(8089)
(8084)
学科
(67672)
经济(67586)
管理(47452)
(45888)
(39213)
企业(39213)
方法(32044)
数学(26763)
数学方法(26456)
(18057)
中国(17609)
(17261)
(15477)
业经(15277)
地方(13541)
理论(12593)
(12312)
农业(11959)
(11204)
贸易(11198)
教育(10887)
(10858)
技术(10646)
(10425)
环境(10392)
(9619)
财务(9560)
财务管理(9541)
(9305)
企业财务(9039)
机构
大学(244130)
学院(240857)
管理(99970)
(90410)
经济(88306)
理学(87221)
理学院(86217)
管理学(84758)
管理学院(84330)
研究(79054)
中国(56684)
(52798)
科学(50689)
(39863)
(38897)
(37408)
业大(37184)
研究所(35831)
中心(35731)
(33818)
师范(33567)
(33496)
北京(33286)
财经(32783)
(29888)
农业(29309)
(29006)
(27506)
师范大学(27402)
经济学(25854)
基金
项目(172221)
科学(135082)
研究(127162)
基金(124480)
(108741)
国家(107500)
科学基金(91929)
社会(78753)
社会科(74434)
社会科学(74411)
基金项目(67152)
(66713)
自然(60351)
自然科(58872)
自然科学(58858)
教育(57794)
自然科学基金(57775)
(56653)
编号(52977)
资助(50409)
成果(42940)
重点(37843)
(37801)
(36034)
(35716)
课题(35640)
创新(33123)
科研(32775)
项目编号(32715)
教育部(32332)
期刊
(97251)
经济(97251)
研究(69730)
中国(45261)
学报(39004)
科学(37011)
管理(35356)
(34394)
教育(29576)
大学(29470)
(28307)
学学(27431)
农业(24486)
技术(19875)
业经(16205)
(16035)
金融(16035)
图书(15622)
财经(15088)
经济研究(14483)
科技(12800)
(12727)
问题(12697)
(12382)
理论(12283)
实践(11536)
(11536)
(11449)
资源(11414)
现代(11035)
共检索到341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俞来雷  
在对国内外土地覆盖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地区等相关概念以及本文的数据来源;分析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覆盖结构与土地覆盖特征;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粮农组织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归纳为四大类:陆地植被覆盖类型、水域植被覆盖类型、陆地非植被覆盖类型以及水域非植被覆盖类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俞来雷  
首先介绍城市地区概念及国际上土地利用相关研究,并概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其空间变迁过程;然后从土地利用历史断面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近300年来各时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的土地覆盖特征,以及从土地利用历史路径的角度出发,具体阐述土地覆盖特征所形成的过程;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浩  金凤君  王姣娥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尺度对我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域分布差异和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在微观的市县级范围内,县级及以下名城的分布相对分散,地级及以上名城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县市相对集中;在中观的省域范围内,1982年以来的一、二、三批名城在省域覆盖范围内具有较为明显的东南部、北部、中西部重心格局演变的特征;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空间上总体表现为由东到西数量递减的非均衡分布特征,时空演变总体表现为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由中心城市、中部城市向边缘城市、地域特色城市,由直辖城市、省会城市向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甚至城市的一个行政区扩展的特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发展在考虑各尺度区域范围内的等级差异和不均衡分布的基础上走向了科学化、细致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俞来雷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记录了华夏农耕文明更多的生活经验,论文以这些城市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全国尺度选取典型群体11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区为样本,并定义农业水文地质适宜度指标,对各类水文地质与农业活动的空间关系进行了量化。从研究结果来看:各富水程度的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是农业适宜性较强的水文地质类型;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的农业适宜性也较强;而岩浆岩类含水岩组以及变质岩类含水岩组等则是农业适宜性较弱的水文地质类型,其中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的农业水文地质适宜度是岩浆岩类含水岩组以及变质岩类含水岩组的2~3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开  李陶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所构建的城乡文化遗产体系量大面广,数据信息与保护状况十分复杂,通过多元技术手段及时掌握全国名城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现状、提升保护与管理水平尤为迫切和必要。基于文献研究、现状研究和需求调研,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研究并建设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信息系统,旨在推动全国名城镇村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展示及长效保护机制的完善,构建全国名城镇村保护管理信息化"一张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江  梁励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有着丰富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对其产生的背景,即明清佛山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这些遗产的空间载体的研究,综述了佛山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特色,结合对其生存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法定的形态规划中,通过保存相应的场所、维持空间的致密性、寻找相关的线索建立路径和结构性网络的方式,来实现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中的延续,从而实现其保护和传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云   刘丹  
<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个国家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和利用水平直接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本文以《发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书为例,探讨在当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现实意义,并探索具体的保护路径。
关键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白仲尧  
本文论述了历史名城的主要特征,认为历史名城的经济功能是巨大的和多方面的,我们不仅仅要重视历史名城作为旅游资源的意义,更要自觉运用名城的文化力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少牧  陈若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子昇  
发展旅游事业要具备的条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有可供游人参观游览的项目。在这一点上我国是得天独厚的,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丰富多采,遍布全国。而名胜古迹又多集中在各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周围。因此,保护和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对发展旅游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树森  
历史文化名城──随州市位于湖北省的西北部,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的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古城。距炎帝神农出生地裂山之西南二十公里处的擂鼓墩,1978年秋出土了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早期诸候之一的曾侯乙大墓葬。出土各种珍贵文物2300余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钺  李夙  
以实证研究的方法 ,对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研究了如何分析和把握名城特色的问题 ,提出了分层面分析的思想和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二部分研究了名城特色的继承和发扬问题 ,并结合长沙市的具体情况 ,对如何继承和发扬其名城特色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常光宇  胡燕  曹昌智  
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认定、保护、传承的核心和基础,是通过深入系统发掘研究,清晰认知其重大价值与文化特色。只有抓住根本,才能读懂古代和近代城市的历史,知其价值特色和文化基因本源所在,进而把握历史文脉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厘清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思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山东潍坊为例,从全域自然人文资源梳理整合切入,透过历史空间形态演变和地域文化源流解析,进行鞭辟入里的认知研究,为探索坚守价值导向途径和方法,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奉以刍荛之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根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设立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2012年6月9日在北京通过的倡议修订)2012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设立30周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即中国名城委)在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