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79)
2023(6924)
2022(5749)
2021(5322)
2020(4307)
2019(9651)
2018(9608)
2017(16928)
2016(8834)
2015(9690)
2014(9582)
2013(9070)
2012(8677)
2011(7542)
2010(7832)
2009(6938)
2008(7071)
2007(6833)
2006(6007)
2005(5009)
作者
(23435)
(19608)
(19319)
(18247)
(12630)
(9329)
(8689)
(7429)
(7244)
(6991)
(6695)
(6505)
(6442)
(6153)
(6014)
(6005)
(5720)
(5673)
(5576)
(5557)
(4857)
(4705)
(4652)
(4646)
(4534)
(4380)
(4308)
(4291)
(4000)
(3861)
学科
(29942)
管理(29515)
(29114)
经济(29072)
(26203)
企业(26203)
技术(15014)
中国(11998)
技术管理(11486)
(9885)
方法(8869)
业经(8754)
(7990)
地方(7720)
理论(6694)
(6654)
数学(6577)
农业(6546)
数学方法(6501)
(6286)
金融(6286)
(6271)
银行(6264)
教育(6170)
(6044)
(5585)
(5480)
(5407)
(5356)
(5317)
机构
学院(115191)
大学(114457)
(46403)
管理(46239)
经济(45333)
研究(39500)
理学(38644)
理学院(38226)
管理学(37715)
管理学院(37465)
中国(30463)
(24842)
(22507)
科学(21777)
(19489)
中心(19075)
(18382)
财经(16721)
北京(16141)
研究所(16137)
(16127)
师范(15970)
(15375)
(15224)
(15197)
(15180)
业大(14388)
技术(14329)
经济学(13320)
商学(12628)
基金
项目(75902)
研究(61473)
科学(60785)
基金(52541)
(45954)
国家(45034)
科学基金(38939)
社会(38443)
社会科(36250)
社会科学(36243)
(31698)
教育(29206)
基金项目(27889)
(26118)
编号(24930)
自然(23202)
(22701)
自然科(22693)
自然科学(22689)
自然科学基金(22332)
成果(21286)
创新(20019)
资助(19566)
课题(19021)
重点(17371)
(17179)
(16624)
(15811)
(15638)
国家社会(15566)
期刊
(58163)
经济(58163)
研究(38505)
中国(33209)
教育(23310)
管理(21285)
(17459)
(14469)
科学(14297)
学报(13799)
技术(13264)
大学(11602)
(11213)
金融(11213)
农业(10102)
学学(10037)
科技(9533)
业经(9201)
经济研究(8555)
图书(8215)
财经(7768)
(7643)
论坛(7643)
职业(7330)
(6817)
技术经济(6599)
(6505)
问题(6415)
书馆(6309)
图书馆(6309)
共检索到192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进富   崔译方  
加快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是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和工程师培养进程及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工程实践难、校企合作不适应等问题,进而调研总结已挂牌成立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现状、特点及问题,并通过与国内开展的中外合作工程师培养、英法为代表的国外工程师培养机构进行对比,为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提供参考建议,最后系统提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的创新机制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继续深入推进,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批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的高层次卓越工程师。本文聚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依次从学院定位、建设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讨论,旨在为相关高校和央企开展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浩  薛志谦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复合型的未来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内在需求,但是实践中存在顶层设计不够、思想认识不足、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脱节、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脱节等诸多问题,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从各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卓越工程师植入创新基因和创业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珂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催生了以"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的"2011计划"的颁布实施。这一计划紧密地契合了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为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指明了方向。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高校要积极争取、联合政校企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政府、中介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校等多维支持结构,形成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协同模型和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秦磊华  蒋文海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2012年,教育部又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华中科技大学是首批进入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内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在多年工程师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开始着手以"2011计划"的新协同创新理念,深入实施和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一、深刻领会和把握"2011计划"给卓越计划带来的新理念"卓越计划"和"2011计划"都是"十二五"期间发布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两者之间既存在本质特征的相似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子辉  
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突出建筑类专业特点,从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理念、建设目标、运行机制、布局设计、制度建设5个方面对中心的建设进行了研究,采取了"中心+平台、学校+企业"的建设模式,突出建筑、水、暖、电等学科专业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资源共享,建设交叉实训项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利利  张海生  
高校应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创新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全过程。目前,计算机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构建以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教师利用优质在线开放教育资源;建立计算机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训基地;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占华林  闫娜  熊香香  
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背景下,针对职业院校的单片机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按照"卓越工程师"标准,不断从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赛题、企业产品、科研课题中丰富教学内容,多举措推进单片机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消化课程知识点,不断提高单片机实践教学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辉  
教材建设作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是"卓越计划"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以及重点任务的集中体现和实践载体,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的基本保证,对于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慧研  
工程文化教育强调以人与工程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工程师在道德伦理、知识能力、素质境界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历史传统优势和学科专业特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工程需要,着眼培养既具有一流工程实践能力,又具有优良综合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付丽莎   杨格格   马辛   梁天屹   夏菊萍  
基于新时代卓越工程师“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工程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分析卓越工程师思政育人的培养目标,提出以“家国情怀”为“根”、“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工程素养”为三脉的“一根三脉”思政素养指标体系,并结合高校育人实践提出“教学思政”“科研思政”“工程思政”三个维度的实施路径,系统构建“教学–科研–工程”三融汇的卓越工程师思政育人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子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校企合作成为"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易受到企业、专业、教育体制限制等因素影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不足;培养方案有待完善;实习岗位多向高年级倾斜;"N+1"的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针对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建设周期长的实际,应从各角度全面推动校企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高素质现场工程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亟需的人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人才培养类型。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包括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意识、专业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等六个方面。校企联合是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基本途径,基于此,构建形成技术本科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应用导向的理论学习,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真实环境的实践应用,促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技术伦理的文化熏陶,强化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基于优势潜能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卓越人才的素质提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而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中国已经有一些大学开始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工程师培养怎样才能算得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德鑫   逄丹丹   顾佩华  
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和夯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新型组织。基于我国首批50家现代产业学院的范例,解析当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兴起动因与建设目标、建构逻辑与融合策略、未来行动路径。研究显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国家重点领域;赋能产教深度融合,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工程教育组织形式,深化新工科建设;变革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共同形塑现代产业学院的兴起动因与建设目标。进一步,当前现代产业学院的建构逻辑与融合策略集中在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的混合式组织架构;注重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反向设计;创建浸润真实工程环境的项目式教学范式。最后,指出未来推进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