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7)
- 2023(8929)
- 2022(7541)
- 2021(7070)
- 2020(5835)
- 2019(13801)
- 2018(13443)
- 2017(26493)
- 2016(14274)
- 2015(16347)
- 2014(16615)
- 2013(16331)
- 2012(15452)
- 2011(13908)
- 2010(14236)
- 2009(13646)
- 2008(13923)
- 2007(12905)
- 2006(11220)
- 2005(10337)
- 学科
- 济(60270)
- 经济(60200)
- 业(37210)
- 管理(36093)
- 企(30068)
- 企业(30068)
- 方法(29026)
- 数学(24984)
- 数学方法(24757)
- 银(20146)
- 银行(20001)
- 行(18668)
- 制(18173)
- 农(17273)
- 中国(16246)
- 财(14924)
- 融(14005)
- 金融(14002)
- 学(13019)
- 业经(12807)
- 贸(12086)
- 贸易(12079)
- 易(11728)
- 度(11539)
- 制度(11533)
- 农业(11530)
- 地方(11096)
- 理论(10497)
- 业务(10372)
- 和(9485)
- 机构
- 大学(210496)
- 学院(208312)
- 济(88025)
- 经济(86087)
- 管理(78526)
- 研究(70135)
- 理学(66633)
- 理学院(65888)
- 管理学(64838)
- 管理学院(64444)
- 中国(61720)
- 京(44436)
- 财(42590)
- 科学(41635)
- 农(38070)
- 所(35763)
- 中心(34657)
- 财经(33783)
- 江(32836)
- 研究所(32436)
- 经(30575)
- 农业(30124)
- 业大(30046)
- 经济学(28452)
- 北京(28244)
- 范(27510)
- 师范(27257)
- 银(26624)
- 州(26620)
- 经济学院(25829)
- 基金
- 项目(132347)
- 科学(103248)
- 研究(98542)
- 基金(95300)
- 家(82898)
- 国家(81793)
- 科学基金(68859)
- 社会(62113)
- 社会科(58746)
- 社会科学(58724)
- 省(51410)
- 基金项目(50022)
- 教育(45796)
- 划(43472)
- 自然(42839)
- 自然科(41785)
- 自然科学(41769)
- 编号(41146)
- 自然科学基金(41032)
- 资助(39249)
- 成果(34479)
- 重点(30050)
- 部(30022)
- 发(28999)
- 课题(28055)
- 创(27548)
- 教育部(25876)
- 性(25843)
- 创新(25649)
- 国家社会(25464)
共检索到322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飞琼
本文运用信贷配给理论,建立新的分析框架,从单个银行的信贷配给过程入手,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寻找国家助学贷款银行惜贷的内在原因,提出破解惜贷的两条路径:一是以小银行为主体开展有担保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二是以高校为单位"打包"贷款,增大单笔额度,由大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桂富强 龚萍萍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所采取的主要资助政策,但是近年来贷款学生的高违约率使国家助学贷款的施行陷入了困境。本文通过对银行、高校和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中行为的博弈分析,建立了博弈模型。高校必须主动与银行合作才能更好地防范自身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风险,提出了高校在防范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中的角色定位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高校 风险 博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红
银行惜贷是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表现为一方面银行存在巨额存差资金,这部分资金沉淀在中央银行或运用于利率很低的国债上,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不尽人意,宏观经济仍然紧缩;另一方面我国相当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求资金若渴”,却无法贷到款,对此现象人们不无忧虑。如何正确认识当前银行业的惜贷现象,对银行巨额存差资金如何加以引导使之能真正进入实体经济中循环,促进我国货币政策发挥应有效用,带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珺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针对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惜贷”现象进行了制度层面的分析。指出“惜贷”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信贷管理制度改革后 ,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日益增强 ,对贷款责任实施终身追究以及现阶段信用制度环境恶化。为了减少或消除“惜贷”现象 ,政府应致力于建设和保护信用环境 ;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过程中 ,要完善各项具体制度和措施 ,找好风险与效益的结合点。
关键词:
惜贷 制度 信贷管理 信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爱华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供求失衡、贷方“惜贷”现象严重的原因在于利益激励手段单一且强度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借鉴美国联邦政府运用担保、建立学生贷款二级市场和支付特别津贴等财政性激励手段,解决放贷资金风险性大、流动性差和获利困难等问题的经验,跳出只在“风险性”上寻找对策的思维定势,围绕贷方利率并结合担保等手段激励贷方放贷。中央政府应是激励贷方的主体。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惜贷” 政府激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沈红 张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海霞
不良贷款数额巨大、占比高已成为困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从严防范信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实施零不良率、不良贷款“问责制”以及信贷人员责任终身追究等严格的信贷约束政策, 使得经济活动中的“惜贷”现象成为信贷人员与银行信贷管理政策之间博弈的一种均衡结果。因此, 选择适度风险范围内的非零不良贷款率, 建立健全与约束机制相对等的正向激励机制应是国有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效益的客观政策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圻 褚四文 高跃 李英
林权抵押贷款存在普遍的"银行惜贷"现象,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一种可借鉴的解决思路。鉴于林业资产与房地产资产之间的共性,可以借鉴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林权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
银行惜贷 林权抵押贷款 证券化 模式设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成学真 汪国平
在一个银行经营活动厂商化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中银行“惜贷”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研究显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问题的有效手段在于改变中小民营企业贷款行为上的特征和银行经营活动所面临的其他外部条件。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 银行 惜贷 经济学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筱峰 乔立娟
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信贷前的逆向选择和信贷后的道德风险。通过对银企行为的博弈分析指出银行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而产生惜贷行为,并对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为缓解银行的惜贷行为,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来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惜贷 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明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通过银行贷款。但在我国,银行却存在着严重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全新观点分析发现期望值差异,证实偏差、框定偏差及羊群效应是造成银行存在“惜贷”现象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展望理论 证实偏差 框定偏差 羊群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京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福利性、消费性事业,具有边际消费倾向高、消费时滞短、无挤出效应等特点,在乘数效应作用下,可使社会消费、投资、就业和税收剧增。因此要正确认识国家助学贷款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加大助学贷款的政府补贴力度,以全面发挥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效益。
关键词:
助学贷款 经济增长 乘数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建南
根据博弈论的分析,我国目前信贷市场中的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可视为信号博弈。由于其分离均衡条件的破坏,造成银行对信贷信息的不完全;而随着银行业风险控制的加强以及风险责任的落实,又使银行信贷人员的最优选择为不放款,最终导致“惜贷”现象产生。因此,解决“惜贷”问题应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推进国企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重新界定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三是银行自身要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找好风险与效益的切入点;四是放松人民币利率管制;五是加强全社会的信用管理。
关键词:
博弈 分离均衡条件 惜贷 商业银行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文利
本文探讨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依据 ,考察了其公平性和有效性 ,指出了目前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助学贷款 成本补偿 公平 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