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4)
- 2023(11098)
- 2022(9414)
- 2021(8486)
- 2020(6884)
- 2019(15685)
- 2018(15280)
- 2017(29083)
- 2016(15648)
- 2015(17561)
- 2014(17584)
- 2013(17282)
- 2012(16218)
- 2011(14704)
- 2010(15178)
- 2009(14453)
- 2008(14391)
- 2007(12999)
- 2006(11814)
- 2005(11213)
- 学科
- 济(68277)
- 经济(68166)
- 管理(50449)
- 业(48917)
- 企(40375)
- 企业(40375)
- 中国(22465)
- 方法(20927)
- 农(19793)
- 地方(19484)
- 财(18976)
- 制(18694)
- 业经(17777)
- 数学(17371)
- 数学方法(17202)
- 银(14433)
- 银行(14416)
- 融(14046)
- 金融(14044)
- 行(13862)
- 农业(13353)
- 体(12620)
- 贸(12289)
- 贸易(12276)
- 易(11877)
- 技术(11706)
- 学(11625)
- 环境(11566)
- 发(11404)
- 务(10825)
- 机构
- 学院(224130)
- 大学(222964)
- 济(96209)
- 经济(94127)
- 管理(84820)
- 研究(80822)
- 理学(71168)
- 理学院(70333)
- 管理学(69395)
- 管理学院(68959)
- 中国(65624)
- 财(49044)
- 京(48579)
- 科学(45937)
- 所(40683)
- 中心(37600)
- 江(36822)
- 财经(36779)
- 农(36402)
- 研究所(36009)
- 经(33144)
- 北京(31289)
- 范(30094)
- 师范(29806)
- 业大(29757)
- 院(29431)
- 州(29267)
- 经济学(29209)
- 农业(27692)
- 财经大学(26960)
- 基金
- 项目(141817)
- 科学(112940)
- 研究(107561)
- 基金(102689)
- 家(89070)
- 国家(87881)
- 科学基金(75456)
- 社会(70412)
- 社会科(66775)
- 社会科学(66759)
- 省(56212)
- 基金项目(53615)
- 教育(48691)
- 划(46446)
- 自然(45891)
- 自然科(44779)
- 自然科学(44769)
- 自然科学基金(43974)
- 编号(43142)
- 资助(41173)
- 成果(36330)
- 发(35662)
- 重点(32250)
- 制(31779)
- 部(31620)
- 课题(31223)
- 创(30330)
- 国家社会(29293)
- 发展(29123)
- 展(28633)
- 期刊
- 济(119344)
- 经济(119344)
- 研究(75281)
- 中国(54828)
- 财(39385)
- 农(35470)
- 管理(35197)
- 融(31635)
- 金融(31635)
- 学报(31139)
- 科学(30856)
- 教育(26624)
- 大学(24782)
- 学学(23215)
- 农业(22955)
- 业经(20395)
- 技术(19225)
- 财经(18800)
- 经济研究(18383)
- 经(16136)
- 问题(15102)
- 业(12058)
- 贸(11766)
- 世界(11268)
- 科技(10710)
- 国际(10686)
- 技术经济(10630)
- 现代(10527)
- 商业(10338)
- 坛(10300)
共检索到369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维 沈红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产生与发育过程,是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相互交织的渐进实现过程。对照可持续发展的适应性、稳定性与效率性三大标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基本上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需要,其制度绩效是比较显著的,但也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为了确保有限的国家助学贷款从有限的供给渠道和组织网络流向数以百万计的高校贫困生,并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实现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我国政府需要构造基于“功能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即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所处的系统环境和经济目标出发,根据成本与收益原则,选择国家助学贷款所需要的金融形态和功能实现机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汪路 李大健
引语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于 1999年 ,2 0 0 0年由担保贷款改为信用贷款。在我国高等教育“奖、助、贷、勤、补、免”的学生资助体系中 ,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措施之一。然而 ,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状况并不尽人意 ,存在很多申请不到和收不回来的现象。助学贷款的路在何方 ?完善的助学贷款制度和政策框架如何建立 ?本刊特别组织了这次高教助学贷款的理论与实践论坛 ,邀请了海内外研究者、实践者共同撰文 ,以笔谈的形式为我国高教助学贷款的发展和完善献计献策。按照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政策含义 ,中国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模式探索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将笔谈文章刊载...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筠
经过四年多的运作,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成效斐然,但也出现一些问题。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参与各方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并力图从理论上探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以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完善和顺利实施,实现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河南模式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新民 徐书杰
目前,助学贷款实际发放数量与贷款需求差距较大,尤其是随着还款期的到来,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日益显现,较高的贷款违约率使商业银行放款速度受到影响,部分省、市甚至停办,矛盾日渐突出。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进一步推进助学贷款业务发展,已成为急需关注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
助学贷款 商业银行 个人征信系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军峰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缺陷表现在风险承担主体不明,还款期限不合理及信用约束乏力。完善的措施主要有:尽快建立国家信用体系,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加大创新和服务,此次贷款改由政策性银行承担。
关键词:
助学贷款 信用体系 信用放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炜 肖兴志 王晔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政策,实施5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随着实施范围的扩大和还款期的到来,现行制度中的一些问题也正在不断暴露。现有制度性障碍已严重影响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应引入风险准备基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高等教育改革 风险准备基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臧兴兵 沈红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1年5月本研究通过对甘肃、湖北等省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发现,生源地助学贷款已逐渐成为高校贷款学生的"第二财政",但银行放贷意愿仍然是决定贷款规模的最主要因素,而且贷款审批发放的"计划色彩"还相当浓厚。影响该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其中,家庭经济状况反映了学生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品正 吴建
教育产品的性质决定了助学贷款是一种政策性贷款。作为政策性贷款,它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助学贷款中的作用。政府应积极培育助学贷款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教育助学支出的政策,进行税收配套改革,完善法律基础,健全贷款制度,确保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助学贷款 可持续发展 政府保障 贷款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广恩
小额信贷组织是弥补中国金融体制缺陷的重要创新形式由于中国金融的"毛细血管"——微型金融机构严重缺乏,不少地方还是空白,金融机构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集聚现象严重,微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供给严重缺乏。即使是在全国金融大省浙江省,还有170多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一方面,浙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晓颖
中国30余年来的金融改革,尤以商业银行体系为主导、包括农信社、村镇银行在内的信贷机构体系的改革,无不体现为增量改革的特征,而近段时期小额贷款公司的推出,仍然是增量改革的翻版与延续。增量改革的客观作用毋庸置疑,但从农村金融领域的实践来看,绝无达到帕累托改进的效果。特别是小额贷款公司刚一推出,管理当局就给以未来可以转变为村镇银行的预期,由此产生的负效应即会很大程度扭曲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初衷,因此,探讨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安排以保障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的核心宗旨。
关键词:
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信贷 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兴洋 庄国波
针对1999年我国实行的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缺陷,国家有关部门于2004年对原来的政策进行了改进,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有一些地方需要不断完善,本文从政策质量、政策环境和配套措施等方面分析了这一公共政策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政策缺陷 助学贷款 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佳 薛澜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促进实现教育公平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本文从政策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问题。文章梳理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体系、类型,比较了不同类型政策的制度安排;以政策实践的行动者和行为角色为变量,归纳了市场化经营和行政主导两种政策实践模式,并从行为意愿和管理能力两方面剖析实践模式的优势与潜在问题;最后,分析、讨论了国家助学贷款发展趋势,指出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潜在冲突,并进一步提出了改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方向和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峰
我国农户联保贷款基本上以仿效格莱珉银行为主,发展不很理想。其制度方面的原因主要有:自动匹配机制效果有限、联保小组内部责权易流于形式、信用约束的有效性不高、小组成员合谋欺骗导致联保无效等。当前应结合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在联保贷款模式、联保小组制度、联保贷款机制和联保贷款利率管控等方面优化联保贷款制度。
关键词:
联保贷款 联保小组 小额信贷 信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维 沈红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林生 杨德才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专门从事借贷业务的企业组织,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为缓解"三农"群体、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小额贷款公司在具体运行中却面临着许多制度性的约束,使其金融业务有实无名、融资压力有增无减、财税负担挤压利润、运营风险难以规避,严重地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的甚至行走在法律的边缘。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顶层设计,以充分释放制度绩效。
关键词:
小额贷款公司 可持续发展 制度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