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3)
2023(4035)
2022(3429)
2021(3392)
2020(2744)
2019(6381)
2018(6174)
2017(12083)
2016(6432)
2015(7299)
2014(7326)
2013(6910)
2012(6575)
2011(5724)
2010(6198)
2009(5779)
2008(5521)
2007(4778)
2006(4163)
2005(3947)
作者
(16915)
(14100)
(13659)
(13136)
(9148)
(6722)
(6515)
(5353)
(5263)
(4948)
(4927)
(4627)
(4438)
(4416)
(4363)
(4255)
(4058)
(4030)
(3990)
(3960)
(3506)
(3396)
(3266)
(3260)
(3200)
(3178)
(3069)
(3023)
(2755)
(2724)
学科
(21363)
经济(21319)
(16286)
管理(14636)
(13123)
企业(13123)
方法(8822)
数学(7308)
(7228)
金融(7228)
数学方法(7209)
(7158)
(6880)
贸易(6877)
(6790)
中国(6396)
(6047)
(5749)
银行(5741)
(5502)
(5269)
世界(4998)
业经(4271)
国际(4246)
(4121)
财务(4113)
财务管理(4098)
农业(4066)
理论(4004)
企业财务(3921)
机构
大学(87780)
学院(85005)
(37624)
经济(36831)
管理(30964)
研究(30700)
中国(27438)
理学(25901)
理学院(25605)
管理学(25247)
管理学院(25074)
(19296)
(18661)
中心(15482)
科学(15240)
财经(15032)
(14857)
(13903)
研究所(13185)
(12955)
(12814)
北京(12247)
经济学(12188)
(11794)
师范(11671)
财经大学(11582)
经济学院(11038)
(10984)
(10904)
银行(10514)
基金
项目(53877)
科学(42377)
研究(42213)
基金(39889)
(35203)
国家(34443)
科学基金(28815)
社会(26973)
社会科(25653)
社会科学(25645)
基金项目(20445)
教育(19955)
(18932)
自然(17165)
资助(16853)
自然科(16744)
自然科学(16736)
(16713)
编号(16593)
自然科学基金(16445)
成果(15092)
(13295)
重点(12137)
教育部(11888)
国家社会(11835)
课题(11658)
(11417)
大学(11339)
(11290)
(11268)
期刊
(41302)
经济(41302)
研究(29816)
中国(18175)
(17254)
金融(17254)
(14620)
管理(12336)
(12292)
教育(11390)
学报(11165)
科学(9893)
大学(9474)
国际(8770)
学学(8647)
农业(7934)
财经(7485)
世界(7290)
(7216)
技术(7046)
(6393)
经济研究(6299)
问题(5551)
(5104)
业经(4966)
(4517)
论坛(4517)
理论(4395)
图书(4231)
实践(3924)
共检索到141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建民  江子福  
贷款偿还期限是各国国家助学贷款偿还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贷款的风险控制和实现贷款供求双方利益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贷款偿还期限,对于有效发挥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对高校贫困生学习的资助功能无疑兼具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涛  董双慧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贡献方案中确立的按收入比例还款计划由于保障了低收入者的利益、回收率高等特点而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对象。目前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仍然主要采取定期定额还款的方式,按收入比例还款未被纳入正轨的贷款回收系统之中,使得按收入比例这种还款方式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沈华  沈红  
学生贷款的偿还和回收是参与贷款各方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保持学生贷款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计量了国家助学贷款在老政策和新政策条件下各自的偿还率、回收率和相对效率指数,并与近四十个国家学生贷款的偿还和回收总体效率作了国际比较,说明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效率,最后针对提高助学贷款实施效率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涛  刘伟伟  
作为转型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贷款货币选择多样;和成绩挂钩的不同层次贷款并存;贷款相关服务延伸到毕业之后;和额度挂钩的分层次担保体系;针对特殊群体推行优惠措施,同时在未覆盖生活费和利率较高方面还存在可改进的空间。对中国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的借鉴可能是:成绩与助学贷款的优惠条件挂钩,经办机构提供毕业之后的延伸服务,根据贷款风险的高低要求不同担保,推出针对特殊群体的优惠服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敬宝  
本文从在校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认识出发,参考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设计,对如何深化助学贷款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肖君丽  周建民  
回顾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研究状况对洞察其趋势意义重大;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变迁的阶段性、动力系统和路径,政策文本的评价及其相关机制规定,以及政策执行的环境、问题和完善建议等内容。其启示在于关注政策制定过程研究、凸显政策文本价值分析和注重政策执行参与机制探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安·玛莉  
引语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于 1999年 ,2 0 0 0年由担保贷款改为信用贷款。在我国高等教育“奖、助、贷、勤、补、免”的学生资助体系中 ,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措施之一。然而 ,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状况并不尽人意 ,存在很多申请不到和收不回来的现象。助学贷款的路在何方 ?完善的助学贷款制度和政策框架如何建立 ?本刊特别组织了这次高教助学贷款的理论与实践论坛 ,邀请了海内外研究者、实践者共同撰文 ,以笔谈的形式为我国高教助学贷款的发展和完善献计献策。按照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政策含义 ,中国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模式探索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将笔谈文章刊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劳凌霄  王丽岩  
本文通过简要比较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最优利率定价机制,在分析其作用的基础上探讨对我国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涛  陈松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以来,在利率方面还存在着可完善的地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助学贷款利率方面的情况各有特点,了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助学贷款利率情况,并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利率进行一些对比分析,有利于我们的借鉴改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希  
随着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增加,当前中国的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建立有效的财政资助体系将有助于促进其规模和质量的提升。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助学贷款是专业型研究生资助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专业型研究生采取成本分担与助学贷款政策的依据,并从成本和收益视角提出了贷款配置的基本原则。其次,研究以美国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果与理论观点基本一致,有以下发现:(1)助学贷款在专业型研究生资助中所占比重较大;(2)联邦政府在专业型研究生贷款的发放和补贴中承担了主要角色;私人机构对专业型研究生贷款也相对学术型研究生更高;(3)贷款在配置时兼顾了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的成本与收益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海龙  
国家助学贷款之所以进展缓慢,甚至一度停办,主要缘于其政策性要求与商业性贷款的矛盾所产生的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则须将国家助学贷款划为政策性贷款,由一家政策性银行办理,对于毕业学生所欠贷款的催收管理,由国家助学贷款承办行以优惠价打包出售给学生原籍所在地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进而转化为生源地助学贷款,由生源地农村信用社通过学生家长对所欠贷款进行催收和管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闫屹  程晓娜  
本文简单介绍了美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的助学贷款的主要内容,并对这三个国家的助学贷款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助学贷款体系里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大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开始推行助学贷款。对这一"信用空白"和"金融空白"领域进行多方面的信用建设,使贫困大学生群体获得"增信",走出了助推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的成功之路。同时启示人们,如何从"信用空白"和"金融空白"转变为金融良性运行,从而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薇  黎和贵  
自1999年我国由中国工商银行发放第一笔助学贷款以来,其高比例的违约率是政府和银行所始料未及的。而美国历经40年发展的助学贷款,其政府的直接参与运作、多样的贷款品种设计、合理的还款计划安排、有效的风险控制环节、有力的违约制裁手段,已日趋完善,其成功的运作经验对正在完善助学贷款制度的我国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涛  沈红  
印度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革:第一阶段的国家贷学金计划因其较低的回收率、较小的资助面和资助力度而未能形成独立运作的循环基金;第二阶段实施的新教育贷款计划较好地解决了贷款回收的难题,但依然存在银行放贷不足、性别资助失衡等问题。借鉴印度的助学贷款经验,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应实施政府二次担保,分散和化解贷款风险;明确和提高利率,改善贷款回收;实现政府、高校、银行、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贷款运作效率;重视助学贷款立法并进一步完善全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从而为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