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1)
- 2023(10902)
- 2022(9488)
- 2021(8567)
- 2020(7479)
- 2019(17359)
- 2018(16896)
- 2017(32402)
- 2016(17516)
- 2015(20185)
- 2014(20165)
- 2013(20119)
- 2012(19388)
- 2011(17824)
- 2010(18593)
- 2009(17387)
- 2008(17461)
- 2007(16103)
- 2006(14473)
- 2005(13277)
- 学科
- 济(95642)
- 经济(95537)
- 管理(45895)
- 业(43520)
- 方法(35853)
- 企(34730)
- 企业(34730)
- 数学(31104)
- 数学方法(30781)
- 学(22360)
- 中国(22217)
- 地方(21851)
- 农(21754)
- 财(18862)
- 业经(17330)
- 制(15001)
- 农业(14418)
- 地方经济(14170)
- 贸(13918)
- 贸易(13908)
- 易(13375)
- 融(12901)
- 金融(12898)
- 和(12877)
- 理论(12827)
- 银(12195)
- 银行(12151)
- 环境(11884)
- 行(11674)
- 体(10887)
- 机构
- 大学(272441)
- 学院(267341)
- 济(118787)
- 经济(116444)
- 研究(99928)
- 管理(96519)
- 理学(81668)
- 理学院(80611)
- 管理学(79069)
- 管理学院(78533)
- 中国(73898)
- 科学(60519)
- 京(58635)
- 财(54080)
- 所(52722)
- 农(47909)
- 研究所(47650)
- 中心(44007)
- 江(42696)
- 财经(42373)
- 业大(39068)
- 经(38226)
- 经济学(38007)
- 范(37688)
- 北京(37547)
- 农业(37456)
- 师范(37334)
- 院(34780)
- 经济学院(33988)
- 州(32772)
- 基金
- 项目(168154)
- 科学(131087)
- 研究(122349)
- 基金(121732)
- 家(107228)
- 国家(106023)
- 科学基金(88309)
- 社会(78326)
- 社会科(74047)
- 社会科学(74016)
- 省(64588)
- 基金项目(63432)
- 教育(56208)
- 自然(55316)
- 划(54695)
- 自然科(53968)
- 自然科学(53942)
- 自然科学基金(52981)
- 资助(50419)
- 编号(48692)
- 成果(42124)
- 重点(38709)
- 部(37911)
- 发(37465)
- 课题(34454)
- 创(33779)
- 国家社会(32796)
- 教育部(32302)
- 科研(32008)
- 大学(31793)
- 期刊
- 济(141216)
- 经济(141216)
- 研究(85616)
- 中国(55216)
- 学报(45549)
- 农(43857)
- 财(42901)
- 科学(40765)
- 管理(36280)
- 大学(33908)
- 学学(31602)
- 教育(29241)
- 农业(29094)
- 融(24435)
- 金融(24435)
- 经济研究(23077)
- 技术(22973)
- 财经(22435)
- 业经(19919)
- 经(19460)
- 问题(18494)
- 业(16105)
- 技术经济(15086)
- 贸(14993)
- 统计(14326)
- 世界(14170)
- 版(13924)
- 图书(13866)
- 国际(13091)
- 理论(12329)
共检索到421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增刚
文章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本质,指出,国家就是不同利益集团达成的调和它们之间利益冲突的契约或组织。从规范意民的利益,达成一致同意,为实现帕累托改进采取的补偿并不总是可行的。当利益集团的存在不可避免时,利义上讲,国家利益应该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从实证意义上讲,国家利益只能代表一部分人或利益集团的利益。文章进而运用公共选择立法层次上的一致同意理论,指出了国家利益要求在立宪层次上代表全体人益集团的游说会造成公共政策偏向某些特殊利益集团,使国家利益不能够实现最大化,而鼓励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竞争可以降低政策偏向的程度,甚至会产生与没有利益集团时相同的结果,或者使国家利益代表相关利益最...
关键词:
国家利益 利益集团 公共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达
文章利用相关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强调利益异质性的基础上,借助 Hibbs(1977,1987)的派系政治周期模型与 Becker(1983)的利益集团理论,提出独立的 Hibbs Becker模型(以下简称H B模型)来分析由于决策层偏好的不同而导致的中国各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价值取向,以及不同时期相关利益集团相互之间的不同压力对决策层偏好变动的影响,为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文 包炜杰
国家利益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急需回应的重大现实议题。长期以来,"国家"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问题一直存在着自由主义和国家主义两种解释路径,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语境下,"国家"则是解释"中国奇迹"的关键。考察我国的国家利益问题,既要从内部环境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客观认识发展是我国最大的国家利益,并以"发展型政府"为基础的"强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又要从外部环境即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认识国家利益的实现离不开国家,要以国家主体性整合动态比较优势、保持国家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国家利益的研究和实现最终落脚在"以人民为中心"和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所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郭广珍 张军
本文拓展分析了Acemoglu和Robinson所忽略的平民革命组织的集体行动问题,认为革命组织的集权领导是解决其集体行动问题的一个方法,并且这种集权决策会对革命后的政治体制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在穷人不同质的假设下构建了新的社会演进模型。比较分析表明,在组织集权决策的约束下,革命组织的集权决策导致民主化更难以阻止革命的发生,而更容易产生一个新的集权体制社会。
关键词:
组织决策机制 传统集权社会 新政治经济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汪运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宏 曹亮
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在对服务贸易自由化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就多边和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展现状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由于国内与国际层面利益集团的多重作用,使得GATS与区域层面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认为只有区域和多边经贸关系的协调发展,才能使中国在不同经贸利益需求条件下,灵活而合理地选择运用不同层面的策略工具。
关键词:
服务贸易自由化 多边主义 区域主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新华
新政治经济学关于国家统一或分裂的决定因素的分析表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国家分裂的激励就越大;要素的流动性越强,国家政治统一的障碍就越小;地区自治对一个国家保持统一而不是分裂至关重要;在分离有可能的条件下,民主会导致过多国家的产生;再分配与风险分担有助于国家的统一。新政治经济学对国家统一或分裂的决定因素的系统剖析,为国家统一或分裂的政治经济学解释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画面,对于我们维护和追求国家统一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政治经济学 国家统一或分裂 决定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尹振东 桂林
2003年以来中国出现信访高峰,研究信访问题对建立和谐社会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契约理论的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把信访中的上访看作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一种问责机制,上访后中央通过追究地方官员的责任,可以约束地方官员行为,激励地方官员更努力地为当地居民服务。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应当适度,太严厉的问责反而可能强化地方截访,结果会降低地方官员的努力水平。上访给中央带来的成本越大,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越严厉。根据模型推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网络社会的崛起,中央对地方官员的问责将逐渐加强。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中央打击地方截访等方面的含义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访 上访 截访 地方官员 问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述忠 李淑玲
贸易政策是各种理念相互交锋、各种利益集团彼此博弈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贸易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为了对日益加剧的中美贸易摩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从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出发,阐释了利益集团在美国贸易政策嬗变过程中的政治表现。20世纪80年代后,“利益集团”模型成了贸易政策分析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尤其是它的“政治献金”模型,更是给出了任何贸易保护的产生都是利益集团、政治家和选民之间均衡博弈的结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晖明 张亮亮
本文通过一个长历史周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2000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对国家规模演进的经济动因及其经济影响进行了讨论。本研究发现:(1)在不同的经济形态、技术条件和时空背景下,国家规模的经济诉求及其经济影响既存在差异,也有共性规律,国家规模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关联;(2)国家规模的集中度呈现极化的长期历史趋势,其演进主要是经济(生产力)、军事(征服力)和制度(管控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取决于规模收益与异质性成本平衡能力的提升;(3)在将根植于国家规模之上的综合要素禀赋优势转化为现代经济绩效的过程中,构建有效统一市场是关键一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内打造全球最大的有效统一市场,对外主动融入互补性区域经济合作圈,以此强化生产专业化和交易便利化,同时以分配制度调整驱动消费均衡化,有助于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爱平
传统发展经济学包括早期发展经济学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古典主义思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都存在缺陷。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吸收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开展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从利益关系、主体行为、制度安排、激励结构等方面建立发展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针对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确立研究内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王宝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研究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乡村振兴可以抽象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以"使用价值空间"为核心范畴,将乡村振兴过程抽象为一个"完全使用价值空间"在数量上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由此构建一个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既定的前提条件,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中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金永军 陈柳钦 万志宏
就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制度约束以及地方债属性而言,地方债趋同于公司债而非国债。我国在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和相关配套约束制度缺位的前提下,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实质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等多方博弈的短期制度均衡,其发行制度和市场表现必然趋同于国债。完善我国地方债发行制度的现实路径应分两步走,即先完善地方债发行配套制度支持,后确立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权。
关键词:
地方债 政治经济学 准国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