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3)
- 2023(5953)
- 2022(4925)
- 2021(4643)
- 2020(3797)
- 2019(8247)
- 2018(8039)
- 2017(14431)
- 2016(7358)
- 2015(8072)
- 2014(7224)
- 2013(6659)
- 2012(6085)
- 2011(5288)
- 2010(5621)
- 2009(4974)
- 2008(4801)
- 2007(4465)
- 2006(3858)
- 2005(3288)
- 学科
- 业(29637)
- 企(27117)
- 企业(27117)
- 管理(26660)
- 济(23905)
- 经济(23872)
- 技术(14654)
- 技术管理(11698)
- 中国(8858)
- 方法(7990)
- 业经(7762)
- 农(7210)
- 财(6415)
- 数学(5884)
- 数学方法(5791)
- 理论(5778)
- 制(5336)
- 贸(5141)
- 贸易(5134)
- 划(5131)
- 银(5114)
- 银行(5106)
- 易(5028)
- 行(4895)
- 农业(4863)
- 融(4839)
- 金融(4838)
- 策(4735)
- 地方(4562)
- 产业(4372)
- 机构
- 学院(95013)
- 大学(94261)
- 管理(40565)
- 济(40009)
- 经济(39279)
- 理学(35093)
- 理学院(34744)
- 管理学(34319)
- 管理学院(34111)
- 研究(30627)
- 中国(22686)
- 京(19013)
- 财(17936)
- 科学(16723)
- 江(14821)
- 中心(14225)
- 财经(14032)
- 所(13750)
- 经(12758)
- 范(12626)
- 师范(12512)
- 研究所(12445)
- 北京(11967)
- 商学(11767)
- 经济学(11755)
- 商学院(11647)
- 州(11598)
- 院(11441)
- 业大(11417)
- 农(11168)
- 基金
- 项目(66447)
- 科学(54722)
- 研究(52737)
- 基金(48085)
- 家(42112)
- 国家(41265)
- 科学基金(36470)
- 社会(34847)
- 社会科(33104)
- 社会科学(33094)
- 省(27621)
- 基金项目(25435)
- 教育(24492)
- 划(22456)
- 自然(21818)
- 自然科(21413)
- 自然科学(21408)
- 创(21323)
- 自然科学基金(21099)
- 编号(20657)
- 创新(18673)
- 资助(17226)
- 成果(16796)
- 课题(14959)
- 重点(14875)
- 发(14760)
- 国家社会(14671)
- 业(14614)
- 部(14364)
- 制(14123)
共检索到146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伟义 余博
借助自主创新联盟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跨国公司的专利之争和标准之争,是提升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文章从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视角探讨自主创新联盟现象,认为自主创新联盟能够助推国家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并从推动优势企业间的联盟、鼓励战略层面的合作、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做好协调整合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基于自主创新联盟的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
国家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联盟 自主创新战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余博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对自主创新投入更大的热情。然而,我国仍然有高达98.6%的企业从未提交过1件专利申请。造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效率不高的原因很多,"各自为战"的创新模式就是原因之一。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余博
企业单枪匹马地进行自主创新,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可能会贻误战机。聚合众多企业的创新资源优势,以联盟方式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潮流正在我国企业界兴起。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张永安
本文引用了中央领导同志最近对自主创新的一系列讲话和批示,阐述了自主创新工作对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我国高校制造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完成机器设计全过程训练等问题,因此我国机械专业大学毕业生基本不具备新产品开发能力,这是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大声疾呼我国高校抓紧教学改革,力争更快地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王宏起 武建龙
产业联盟是快速有效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产业网络化组织。从社会网络视角,综合运用网络结构、关系和位置分析方法,揭示产业联盟改变产业创新网络功能属性进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结合产业创新网络周期性演化,研究基于产业联盟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动态提升过程与路径,旨在从动态视角进一步刻画基于产业联盟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为有效发挥产业联盟创新带动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庆修
改革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十一五”期间,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到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无不取决于科技创新。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在有限资源、有限机会的竞争中获取先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优势才能确立;只有立足于自主创新,才可以解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而要实现自主创新的不断突破,就要加大投入,完善经济和科技体制,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瞄准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形成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滋 张树满
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归纳研究对象相关数据,深入分析案例概况,探究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研究发现,满足国家与市场需求、发挥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实现“科研—中试—产业化”创新链内部一体化、获取政府各项政策支持和聚集、管理和培养“高精尖”人才是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7条重要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易伟义 余博
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是在区域范围内组建的技术创新联盟,目的是谋求区域自主创新的突破,推动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本文对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组建模式、组建原则、组建步骤进行了探讨,并探讨了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组建的关键要素。研究对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克俊
创新是高新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我国高新区发展新阶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是高新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提出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指出了重要途径是整合创新资源,关键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重要抓手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工程,而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则是不可缺少的环境支撑。
关键词:
高新区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游维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拥有大量创新人才。学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提出了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六条途径,这对于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培养 创新型人才 教师 创新能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颖悟
有效推进管理创新,帮助中国企业实现经济转型和健康发展;总结和提炼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形成中国管理思想——首席管理学家的实践探索到目前为止,尽管还没有出现完整意义上的首席管理学家,但承担首席管理学家部分职能的管理实践已经开始涌现:阿里巴巴聘请曾鸣担任集团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新卫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并明确"家庭农场"为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形式。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已有关于"家庭农场"或类似提法的报道和实践,但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尚属首次。土地作为家庭农场的重要生产要素和平台载体,目前已经在家庭农场培育过程中发挥了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尚勇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技术创新已经取代自然资源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实现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的战略转变。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应该抓住四个关键问题,即,自主创新要有自主的精神和创新的魄力;加强自主创新必须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强自主创新必须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必须增强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策的协调,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经济结构调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程国平 曹阳
本文论证了中小企业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并分析了中小企业构建自主创新联盟的必要性,提出了自主创新联盟的三种模式:纵向创新联盟模式、横向创新联盟模式、动态网络联盟模式。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 联盟 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张于喆
研究发达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经验得出的共性条件包括:政府在研发投入和组织模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重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创新所需人才;打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激励创新行为;重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为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重视创新主体间的交互性作用与合作,加速创新成果转移和转化;重视实施创新集群战略,推动创新生态系统的完善;打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虽然这些共性条件未必是创新能力提升所需的充分条件,但一定是创新能力提升所需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国际经验 创新集群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