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2)
2023(7119)
2022(6022)
2021(5668)
2020(4668)
2019(10555)
2018(10377)
2017(18549)
2016(9696)
2015(10703)
2014(10587)
2013(10140)
2012(9263)
2011(8311)
2010(8758)
2009(7980)
2008(7930)
2007(7306)
2006(6426)
2005(5667)
作者
(28486)
(24128)
(23872)
(22371)
(15464)
(11364)
(10642)
(9109)
(9038)
(8471)
(8258)
(8135)
(7934)
(7635)
(7419)
(7299)
(7092)
(6962)
(6847)
(6842)
(5947)
(5908)
(5777)
(5655)
(5442)
(5379)
(5323)
(5253)
(4883)
(4715)
学科
(36718)
管理(36202)
(35767)
经济(35723)
(33426)
企业(33426)
技术(15760)
方法(15099)
数学(12033)
技术管理(11888)
数学方法(11851)
中国(10867)
业经(9689)
(9621)
(9551)
(8998)
(7869)
理论(7670)
(7459)
(7053)
银行(7035)
(6796)
金融(6795)
(6698)
(6659)
农业(6547)
(6245)
地方(5931)
(5841)
财务(5822)
机构
大学(142466)
学院(140086)
管理(57476)
(54609)
经济(53446)
理学(49880)
理学院(49286)
管理学(48331)
管理学院(48048)
研究(47942)
中国(35785)
(30561)
科学(30124)
(25661)
(23777)
中心(22167)
(21876)
研究所(21861)
(21365)
业大(20441)
财经(20290)
(19366)
北京(19191)
师范(19130)
(18431)
(17742)
(17126)
农业(16648)
经济学(15931)
师范大学(15555)
基金
项目(98514)
科学(79833)
基金(72649)
研究(71985)
(65084)
国家(64133)
科学基金(55233)
社会(46232)
社会科(43813)
社会科学(43801)
(39181)
基金项目(38522)
自然(36325)
自然科(35540)
自然科学(35528)
自然科学基金(34963)
教育(33654)
(33637)
资助(28105)
编号(27111)
(27055)
创新(24177)
重点(22708)
成果(22553)
(21605)
(20847)
课题(19975)
国家社会(19351)
(18932)
教育部(18690)
期刊
(60013)
经济(60013)
研究(40800)
中国(31862)
管理(24693)
科学(22509)
学报(21992)
(20087)
教育(18754)
(18555)
大学(16999)
学学(15731)
技术(13982)
农业(12815)
(11253)
金融(11253)
科技(10462)
财经(9560)
业经(9360)
经济研究(9155)
(8264)
技术经济(8130)
(7903)
(7341)
(7243)
论坛(7243)
(7082)
图书(7037)
问题(6958)
统计(6571)
共检索到210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毛艳华  
在全球化和新经济的背景下,区域创新系统已成为区域发展研究中一个广泛使用的分析框架,并为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经验性的依据。文章在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内涵、类型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然后对区域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关区域边界的界定、区域创新系统内部机制的构建和组织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解佳龙  胡树华  
本文依据创新系统的多层级属性与共性特征,界定了国家高新区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总结出该系统的战略先导、整体关联、多元动态、自我调节4大典型特征,提炼出国家高新区创新系统"四三结构"模型,并按照结构模型的流程指向,逐一分析了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最终阐释了系统运行的反向牵引、要素协同、循环反馈、功能转换4大机理,以期为创新系统的后期维护和关联政策制定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分析框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福  曾国屏  
在生存与发展两个目标的阐释框架下,分析其持续性和竞争力的两个耦合运行机理,以及共生力、平衡力、组织力和生长力的四种力量,构建出创新生态系统的"四轮驱动"健康评估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子凤  官建成  楼旭明  谢逢洁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法测度ICT对其他部门的生产影响和技术溢出作用,发现ICT制造业对其他部门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整体经济对ICT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在2010年发生显著下降,ICT制造业对其他部门的技术溢出主要发生在设备制造业,对传统部门的溢出和融合尚待提升,ICT服务业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均较弱。推动ICT和其他部门的融合,发挥ICT的信息基础设施和通用技术作用,对实现工业信息化、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强  李仕明  杨鸿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新健  章东明  
本文阐述国家创新系统(NIS)开放状态的两种形式:开放式国家创新系统和国家开放式创新系统,对这两种NIS开放状态的特点进行归纳,并从创新主体和子系统角度对NIS的创新路径选择分别进行梳理,最后探索影响NIS开放式演化的因素。研究发现目前NIS开放性研究的系统性和可衡量方面还需加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仪政,张辉鹏  
国家创新系统国际比较孙仪政张辉鹏清华大学中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为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求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试图对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新系统给予简要的比较,并着重从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邓恒进  
文章在概述创新理论研究轨迹的基础上,认为创新研究已经进入"系统范式"阶段;根据创新是超越现有模式的非重复性实践的朴素内涵,文章从创新主体逐渐复杂化的角度阐述了创新行为的嬗变,并结合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态势实证了嬗变过程;综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嬗变,文章得出创新系统是为实现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转换由创新主体为开展相应创新活动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并由此概括了创新系统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新  
本文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知识流动、产业集聚、空间集聚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知识流动重在分析知识在系统要素之间的流动,是要素间互动的重要方式;产业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由关联企业专业化协作形成产业簇群的机制;空间集聚描述系统运行过程中创新活动空间推移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松尧  
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对于国家创新系统结构的优化和效能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科技中介组织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并进行了分类。分析了我国科技中介体系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完善法律政策环境、为科技中介组织创造发展空间和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宏,张薇  
国家创新系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逆向的国家技术创新系统、正向的国家创新系统和双向连动的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在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中国台湾、韩国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后,本文总结了各国家和地区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经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涂俊  
本文分析了泰国近年来的创新政策变化以及相应的国家创新系统转型过程,剖析系统内各活动主体在经济危机前后的转变。泰国政府通过推动以“他信经济学”为特征的创新政策,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创新系统的各个方面取得了进步。总结泰国创新系统的转型特征,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创新政策方面的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封凯栋  
源头性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出现的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对于我国工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创新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以国家创新系统视角探索从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到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机制以及重要性,结合中国现有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的发展实践,讨论国家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