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9)
- 2023(5755)
- 2022(4973)
- 2021(4576)
- 2020(3866)
- 2019(8702)
- 2018(8554)
- 2017(15624)
- 2016(7876)
- 2015(8719)
- 2014(8608)
- 2013(8194)
- 2012(7677)
- 2011(6817)
- 2010(7210)
- 2009(6650)
- 2008(6366)
- 2007(5816)
- 2006(5094)
- 2005(4609)
- 学科
- 业(29874)
- 济(28293)
- 经济(28251)
- 管理(27631)
- 企(26597)
- 企业(26597)
- 技术(14851)
- 技术管理(11609)
- 方法(10934)
- 中国(9466)
- 数学(8167)
- 数学方法(8061)
- 融(7959)
- 金融(7959)
- 业经(7530)
- 农(7433)
- 贸(7281)
- 贸易(7274)
- 易(7134)
- 财(7054)
- 银(6882)
- 银行(6873)
- 行(6643)
- 理论(6350)
- 学(6225)
- 制(6053)
- 划(5221)
- 地方(5205)
- 和(5108)
- 农业(5044)
- 机构
- 大学(113627)
- 学院(111706)
- 济(47689)
- 经济(46768)
- 管理(45864)
- 理学(39197)
- 理学院(38787)
- 研究(38408)
- 管理学(38290)
- 管理学院(38055)
- 中国(29505)
- 京(24268)
- 科学(21711)
- 财(21467)
- 所(18362)
- 中心(17867)
- 财经(16903)
- 江(16826)
- 研究所(16699)
- 北京(15679)
- 经(15379)
- 范(14707)
- 师范(14528)
- 业大(14445)
- 农(14348)
- 经济学(14348)
- 院(14060)
- 州(13648)
- 商学(13105)
- 商学院(12975)
- 基金
- 项目(75824)
- 科学(61305)
- 研究(57712)
- 基金(55222)
- 家(49029)
- 国家(48170)
- 科学基金(41527)
- 社会(37423)
- 社会科(35598)
- 社会科学(35591)
- 省(29852)
- 基金项目(29117)
- 教育(26540)
- 自然(25886)
- 划(25441)
- 自然科(25351)
- 自然科学(25345)
- 自然科学基金(24947)
- 创(22594)
- 编号(21973)
- 资助(21354)
- 创新(19948)
- 成果(18481)
- 重点(17218)
- 部(16744)
- 发(16625)
- 课题(16014)
- 国家社会(15816)
- 业(15495)
- 制(14940)
共检索到174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仪政,张辉鹏
国家创新系统国际比较孙仪政张辉鹏清华大学中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为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求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试图对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新系统给予简要的比较,并着重从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宏,张薇
国家创新系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逆向的国家技术创新系统、正向的国家创新系统和双向连动的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在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中国台湾、韩国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后,本文总结了各国家和地区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经验。
关键词:
国家创新系统 科研管理 科技战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子凤 官建成 楼旭明 谢逢洁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法测度ICT对其他部门的生产影响和技术溢出作用,发现ICT制造业对其他部门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整体经济对ICT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在2010年发生显著下降,ICT制造业对其他部门的技术溢出主要发生在设备制造业,对传统部门的溢出和融合尚待提升,ICT服务业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均较弱。推动ICT和其他部门的融合,发挥ICT的信息基础设施和通用技术作用,对实现工业信息化、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强 李仕明 杨鸿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新健 章东明
本文阐述国家创新系统(NIS)开放状态的两种形式:开放式国家创新系统和国家开放式创新系统,对这两种NIS开放状态的特点进行归纳,并从创新主体和子系统角度对NIS的创新路径选择分别进行梳理,最后探索影响NIS开放式演化的因素。研究发现目前NIS开放性研究的系统性和可衡量方面还需加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翌琳 高腾
本文利用IMD国际竞争力数据库的国家数据,分析了亚洲"一带一路"国家的国家协同创新系统在创新主体发展、创新产业辐射及创新核心能力等三个维度对其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影响,发现均衡健康发展的国家协同创新系统能够带动当地整体经济社会的进步。对亚洲"一带一路"国家协同创新系统核心能力要素进行分位回归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科研机构的发展对协同创新起步国家影响最大,而在协同创新发展国家中更看重企业创新的力量,协同创新突破国家中科研机构影响力重回顶峰。从以上分析来看,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十分必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翌琳 高腾
本文利用IMD国际竞争力数据库的国家数据,分析了亚洲"一带一路"国家的国家协同创新系统在创新主体发展、创新产业辐射及创新核心能力等三个维度对其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影响,发现均衡健康发展的国家协同创新系统能够带动当地整体经济社会的进步。对亚洲"一带一路"国家协同创新系统核心能力要素进行分位回归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科研机构的发展对协同创新起步国家影响最大,而在协同创新发展国家中更看重企业创新的力量,协同创新突破国家中科研机构影响力重回顶峰。从以上分析来看,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十分必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淑芬
从学界的讨论来看,对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几个层面,如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等。本文对这些层面的创新系统进行了比较讨论。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在国家层次上推动创新的网络互动系统,体现国家战略目标和意志。区域创新系统是在区域层次上推动创新要素的发展与互动网络的形成,体现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则突出了在区域层次上推动以技术创新与发展区域专有技术为主的网络互动系统特性,是发展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性阶段。对于中国的各个区域而言,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空间较小,产业政策必然更多的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区域创新系统宜突出其技术创新体系的特色。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涂俊
本文分析了泰国近年来的创新政策变化以及相应的国家创新系统转型过程,剖析系统内各活动主体在经济危机前后的转变。泰国政府通过推动以“他信经济学”为特征的创新政策,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创新系统的各个方面取得了进步。总结泰国创新系统的转型特征,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创新政策方面的借鉴。
关键词:
国家创新系统 他信经济学 经济危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封凯栋
源头性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出现的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对于我国工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创新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以国家创新系统视角探索从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到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机制以及重要性,结合中国现有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的发展实践,讨论国家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源头性技术创新 基础科研 产业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凤朝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刚 李伟伟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构建与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相适应的创新系统,是一国或地区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和实现赶超的关键因素。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涉及创新主体的跨学科、跨组织、跨产业和跨区域知识、技术重组和互补性创新。创新主体及其互动方式的多元化催生新型创新组织的涌现和发展,是创新系统演进的重要推动力量。与包括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工业实验室和企业研发机构在内的传统专业化创新组织相比,新型创新组织的功能边界跨越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市场推广创新环节,属于政府主导的混合组织,兼具网络化和一体化特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协同效应和风险社会分摊机制,新型创新组织以应用为导向,推动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市场推广和规模生产创新循环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演进的新前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企业创新不仅是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途径,是企业谋求长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从一个国家的总体范围来看,企业创新是国家总体创新活动中最关键的基础与核心部分。因此,仅是把企业创新放在孤立、局部或微观的水平上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要把企业创新放到国家创新系统的水平上来考虑。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金吾伦
中央多次提出"完善国家创新系统"的要求。国家创新系统(NIS)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怎样运用复杂性科学(Complex Science)的研究成果探讨国家创新系统,完善其结构和功能,克服目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绩。本文就此作了探讨,并阐明了生成论对NIS的涵义。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复杂性 生成哲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涛 汪应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