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49)
- 2023(15115)
- 2022(12682)
- 2021(11480)
- 2020(9214)
- 2019(20923)
- 2018(20325)
- 2017(37929)
- 2016(20233)
- 2015(22452)
- 2014(22374)
- 2013(21804)
- 2012(20265)
- 2011(18300)
- 2010(18777)
- 2009(17437)
- 2008(17153)
- 2007(15658)
- 2006(14168)
- 2005(13071)
- 学科
- 济(83609)
- 经济(83496)
- 管理(65197)
- 业(63865)
- 企(52528)
- 企业(52528)
- 中国(28239)
- 方法(27372)
- 农(25752)
- 地方(22807)
- 业经(22634)
- 数学(22599)
- 数学方法(22325)
- 制(20984)
- 财(20779)
- 技术(20568)
- 农业(17489)
- 银(17023)
- 银行(16990)
- 行(16462)
- 融(16268)
- 金融(16265)
- 学(15859)
- 环境(14580)
- 贸(14334)
- 贸易(14316)
- 体(14147)
- 易(13827)
- 技术管理(13744)
- 发(13719)
- 机构
- 学院(290674)
- 大学(288100)
- 济(119748)
- 经济(117161)
- 管理(110328)
- 研究(102998)
- 理学(93600)
- 理学院(92505)
- 管理学(91050)
- 管理学院(90490)
- 中国(78720)
- 京(62141)
- 科学(61209)
- 财(57950)
- 所(51546)
- 农(48091)
- 中心(47090)
- 江(46858)
- 研究所(46231)
- 财经(44271)
- 业大(41712)
- 经(39993)
- 北京(39684)
- 范(39470)
- 师范(39049)
- 院(37621)
- 农业(37042)
- 州(37009)
- 经济学(35738)
- 省(32735)
- 基金
- 项目(191531)
- 科学(152528)
- 研究(144133)
- 基金(137232)
- 家(120096)
- 国家(118671)
- 科学基金(101797)
- 社会(92727)
- 社会科(87957)
- 社会科学(87937)
- 省(77615)
- 基金项目(72345)
- 教育(66398)
- 划(64563)
- 自然(63103)
- 自然科(61607)
- 自然科学(61592)
- 自然科学基金(60549)
- 编号(57589)
- 资助(53851)
- 成果(47630)
- 发(46445)
- 创(45230)
- 重点(43852)
- 课题(42091)
- 部(41718)
- 创新(41418)
- 制(40096)
- 国家社会(38437)
- 发展(37380)
共检索到461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宜新
本文主要研究国家创新系统发展的制度问题,从创新系统的核心-激励结构入手,分析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关系,探讨国家创新系统的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问题。
关键词:
创新系统 制度 路径依赖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江 胡振华
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既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分,也是区域、国家和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一个结点。基于Logistic模型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存在演化周期现象,且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非连续性,遵循社会生态演化机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资金支撑仍是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的重要问题,创新收益是驱动企业创新进而影响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且已显现出巨大推动力。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发展路径,目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有集结型优化路径、联盟型优化路径和配置型优化路径,涉及到企业选择、社会选择和政府选择等问题。由于三条路径各有优劣,需要建构一条开放式协同路径,并着重探索形成动力机制、互补机制、共担机制、协作机制和多元化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余鹏翼
目前 ,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系统与我们自身的发展要求及国际先进水平还相距甚远。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必须建构能更好地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国家创新体系 :应从以国家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转变 ,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使国家创新系统在私有和国有之间建立一种适当的平衡 ,既保持足够的私人刺激以鼓励创新 ,又保持足够的公有性以促进技术广泛应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伟
1理论来源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对技术产生及其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足,二战以后熊彼特关于创新与发展的理论重新受到了理论界的重视。对于创新源泉及其推动机制的研究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技术推动论。技术推动论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了科技知识尤其是作为起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1998年12月31日,朱钅容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并指出:当前重要工作是大力推进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998年7月,受国家科学技术部委托,由冯之浚同志组织中国科学院罗伟教授、方新博士,中央党校张永谦教授,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柳卸林博士,清华大学薛澜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法博士等就《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进行专题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久将以专著的形式问世。经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将该研究成果的总体报告部分整理成文,以便本刊读者先睹为快。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劲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邢哲
任何汇率制度都不能适合所有的时期,也没有一种汇率制度可以适用于任何国家,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在回顾不同国际货币体系时期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探讨以36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汇率制度选择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永乐 王竹林
从产业基础和制度创新分析模型可看出,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产业基础和制度创新二维因素的优化组合,产业基础是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制度创新则是其保障。本文在对我国东部地区小城镇发展过程进行比较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并对产业经济、功能布局、人文环境等作了阐释。
关键词:
产业基础 制度创新 小城镇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志强 卓泽林 姜亚洲
大学在美国国家创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的基础研究成为创新的源泉,大学内部的知识与技术转移则为创新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大学与产业部门间愈加紧密的合作创新机制则有效地形成了创新网络,耦合了不同性质的创新主体,大学为主的科技园则充分地实现了知识、技术、观念在实践层面的扩散。
关键词:
美国 大学 创新系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洁
近10年来,在国际资本高度流动和国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分析盯住汇率制度无法维持的现状入手,研究其不可维系的理论和现实原因,通过国别比较,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期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有所借鉴。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盯住汇率制度 路径选择 比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晓清
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能否正确应对这一关键时期,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将会对我国民生、社会、资源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家审计应该自觉融入整个大局,充分发挥其免疫系统的功能。本文从免疫系统的视角阐述了国家审计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国家审计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路径和制度。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免疫系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宇,赵学文,赵黎明
本文分析和回顾了创新与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演变与发展过程,确定了我国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应用国家创新系统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科学基金工作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科学基金 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国锐
城市是碳排放的集中地,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应对气候及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构建一条从碳源到碳汇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生产低碳化和消费低碳化以及扩大碳汇等几方面的内容。同时,为了保障城市发展低碳化的目标,还要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工具的创新。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碳排放 发展路径 制度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明 宋妍贞 高衡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分支,在参与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国家审计公告制度是审计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政府职能的实现。然而,我国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尚存在时效性、法律效力、信息沟通、审计问责与整改等制约因素。本文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应当构建国家审计公告制度保障体系,改进国家审计公告信息沟通制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公告制度,全面提升国家审计质量等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创新路径,以期有效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职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翌琳
当前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自主创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本文系统梳理区域创新多层次主体、多种类创新要素、众多关联产业的关系脉络和传导机制,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评价体系,对2001-2010年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分析,并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将31省区市分为4种类型,归纳出4种不同类型区域的创新系统发展模式。本文从现实角度用科学数据描述、分析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区域均衡发展问题,为推进国家创新进程提供实务性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