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2)
- 2023(6636)
- 2022(5776)
- 2021(5396)
- 2020(4614)
- 2019(10337)
- 2018(10075)
- 2017(18788)
- 2016(9962)
- 2015(11042)
- 2014(10384)
- 2013(9881)
- 2012(9247)
- 2011(8201)
- 2010(8462)
- 2009(7850)
- 2008(7648)
- 2007(6943)
- 2006(6084)
- 2005(5336)
- 学科
- 济(37060)
- 经济(37016)
- 业(33199)
- 管理(31001)
- 企(29864)
- 企业(29864)
- 方法(15454)
- 技术(15262)
- 数学(12527)
- 数学方法(12320)
- 技术管理(11715)
- 中国(10940)
- 业经(9419)
- 农(9181)
- 财(8862)
- 融(8436)
- 金融(8436)
- 贸(8280)
- 贸易(8274)
- 易(8082)
- 银(7316)
- 银行(7305)
- 理论(7277)
- 制(7125)
- 地方(7101)
- 行(7031)
- 学(6985)
- 和(6486)
- 农业(6094)
- 划(6092)
- 机构
- 大学(134978)
- 学院(133127)
- 济(57299)
- 经济(56216)
- 管理(54994)
- 理学(47070)
- 理学院(46559)
- 研究(46286)
- 管理学(45938)
- 管理学院(45660)
- 中国(35065)
- 京(28587)
- 科学(26292)
- 财(25735)
- 所(22292)
- 中心(21307)
- 研究所(20275)
- 财经(20221)
- 江(19955)
- 北京(18372)
- 经(18364)
- 农(17868)
- 范(17729)
- 师范(17584)
- 业大(17393)
- 院(17112)
- 经济学(17067)
- 州(15984)
- 经济学院(15259)
- 商学(15230)
- 基金
- 项目(90436)
- 科学(72593)
- 研究(68996)
- 基金(64860)
- 家(57018)
- 国家(56096)
- 科学基金(48309)
- 社会(44829)
- 社会科(42597)
- 社会科学(42582)
- 省(36385)
- 基金项目(33975)
- 教育(31525)
- 划(30478)
- 自然(29417)
- 自然科(28799)
- 自然科学(28790)
- 自然科学基金(28278)
- 编号(26683)
- 资助(25498)
- 创(25374)
- 创新(22622)
- 成果(22084)
- 重点(20578)
- 发(20057)
- 部(19984)
- 课题(19530)
- 国家社会(18748)
- 业(17890)
- 教育部(17390)
共检索到206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卫国 朱迎春 徐光耀 陈钰
本文将国家创新指数与国际上4个类似的评价报告进行了比较,介绍了5份报告的定位特点、指标体系、评价范围、评价方法与结果的异同,分析了差异的原因,得出了同类评价排名结果不可比、应看淡排名和注重比较分析等主要结论和观点,提出了借鉴国际同类评价来完善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新业 田德录
当前,如何加快我国政府财政性资金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创新的驱动因素,总结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行为动机,期望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提供参考和支撑信息。本文认为,在利益分配上,首先要肯定企业的科技研发主体地位,在知识产权方面,除了涉及国家公共安全和重大利益的专利之外,其余的专利权应该归开展研发的企业所有。在科研经费的分担上,原则上应该按照国家出资40%的项目经费,其余60%由企业出资。在科研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时,政府和企业要处理好科研和产业衔接的问题,保证顺利地把科研成果转...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晓芹 汤怡洁 徐雯
简要介绍和比较国际上5个重要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围绕指数取值,从指数的数据来源、概念范围、统计单位、数据时限以及数据标准化处理方式五个方面对不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指标体系主要评价静态竞争力水平、等权重设置对评价结果的负面影响、产品范围分类不同影响评价结果以及相对指标过多、偏好规模小的经济体等得到的主要结论和观点,为优化我国创新评价提供启示。
关键词:
创新评价 评价体系 国际创新指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中震 田今朝
本文运用创新指数,对中、日、德、英、法等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来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就此提出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培植国际竞争优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指数 测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翌琳
当前数字化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引领改革发展、创新驱动的未来方向,为提升国家竞争力乃至综合国力注入强大动能。本文对传统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进行扩展,构建国家数字竞争力评价体系,整合国际权威数据,系统评估全球数字竞争力状况,按照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两个维度进行国家划分,研判中国数字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差距及影响因素,为"数字强国"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国际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涛 张璋
本文选取资源、经济、国际化作为国家位势的评判维度,创新环境、创新潜力、创新产出作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建立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家位势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量化分析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对国家位势的影响路径,并得到如下结论:1)营造国家创新环境是激发国家创新潜力的重要基础;2)激发国家创新潜力是提升国家创新产出水平的核心环节;3)提升国家创新产出水平是夯实国家位势基础、激发国家位势潜力的重要路径;4)营造国家创新环境与提升国家创新产出水平是协同激发国家位势潜力的有效途径。在以上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我国迅速崛起的关键路径及其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国家位势 结构方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开国 卢允之
本文利用1989—2015年OECD国家行业面板数据,研究金融结构对该国制造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型融资(例如,股票市场)越发达,越能显著地增加行业研发支出,这种影响在外部融资依赖性较强的行业尤为强烈。然而,关系型融资(例如,信贷市场)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方向难以确定。当进一步引入风险投资市场相关变量时,关系型融资不再显著影响行业研发支出。以上结论对衡量行业创新活动的不同指标均稳健。考虑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了国家层面的面板VAR模型,发现一单位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冲击,对国家整体研发支出增长有较强的影响。本文结论能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获得金融支持提供决策依据,为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金融结构 风险投资 研发支出 国家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梁 刘洁
国家重大工程,是国家为回应重大挑战而行使最高权力,动员全社会资源组织实施的战略性工程。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可能带来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的效益,对国家的发展道路、对国际关系格局都可能带来深刻影响。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必须解决好立项决策的科学性,组织实施的有效性,积极推进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正确的战略决心,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合理的体制和政策,是国家重大工程成功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国家 重大工程 战略 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晶晶
文章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扩散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粒子群算法改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关村、东湖、张江、长株潭四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体系效能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四个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仪政,张辉鹏
国家创新系统国际比较孙仪政张辉鹏清华大学中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为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求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试图对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新系统给予简要的比较,并着重从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封凯栋
源头性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出现的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对于我国工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创新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以国家创新系统视角探索从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到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机制以及重要性,结合中国现有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的发展实践,讨论国家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源头性技术创新 基础科研 产业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刚 李伟伟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构建与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相适应的创新系统,是一国或地区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和实现赶超的关键因素。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涉及创新主体的跨学科、跨组织、跨产业和跨区域知识、技术重组和互补性创新。创新主体及其互动方式的多元化催生新型创新组织的涌现和发展,是创新系统演进的重要推动力量。与包括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工业实验室和企业研发机构在内的传统专业化创新组织相比,新型创新组织的功能边界跨越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市场推广创新环节,属于政府主导的混合组织,兼具网络化和一体化特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协同效应和风险社会分摊机制,新型创新组织以应用为导向,推动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市场推广和规模生产创新循环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演进的新前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陈钰芬 王鹏飞
为了更好把握我国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本文构建了一套全面、客观、简洁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对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有效分析。主要参考来自中国统计数据库和SourceOECD的数据,将1991—2007年中国的创新能力发展情况与日、美以及全体OECD成员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据此构建了拟合方程,对中、美、日三国的未来创新能力进行了科学预测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创新投入已稳步提升,但创新过程中管理薄弱,从而导致创新效率不高,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过程管理能力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
国家创新能力 测度体系 比较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桑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各国纷纷意识到一国的创新竞争力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测评国家创新竞争力,并从测评结果中找出国家创新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是国家管理层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研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并汲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变异系数赋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国家创新竞争力进行排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松兰
基于中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背景,本文评介了日本、韩国等创新型国家的创新评价指标,同时对评价体系和具体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其可借鉴之处和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日韩 国家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 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