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48)
- 2023(16419)
- 2022(13694)
- 2021(12473)
- 2020(9935)
- 2019(22413)
- 2018(21551)
- 2017(40835)
- 2016(21777)
- 2015(23438)
- 2014(23132)
- 2013(22399)
- 2012(20813)
- 2011(19026)
- 2010(19572)
- 2009(18039)
- 2008(17471)
- 2007(15772)
- 2006(14276)
- 2005(12634)
- 学科
- 济(105017)
- 经济(104913)
- 管理(65192)
- 业(62278)
- 企(50032)
- 企业(50032)
- 方法(35609)
- 数学(31099)
- 数学方法(30781)
- 中国(29527)
- 农(26941)
- 地方(25373)
- 业经(22038)
- 财(21528)
- 学(20303)
- 技术(19098)
- 农业(18251)
- 制(17748)
- 贸(17321)
- 贸易(17310)
- 易(16748)
- 环境(15942)
- 地方经济(14911)
- 银(14909)
- 银行(14863)
- 融(14861)
- 金融(14859)
- 策(14362)
- 行(14313)
- 发(13258)
- 机构
- 学院(315836)
- 大学(313709)
- 济(141142)
- 经济(138365)
- 管理(119546)
- 研究(113335)
- 理学(103310)
- 理学院(102108)
- 管理学(100505)
- 管理学院(99918)
- 中国(83075)
- 科学(68293)
- 京(64512)
- 财(62269)
- 所(56667)
- 农(54456)
- 研究所(51670)
- 中心(50282)
- 财经(49490)
- 江(48107)
- 业大(46573)
- 经(45030)
- 经济学(44690)
- 农业(42650)
- 范(41144)
- 院(40920)
- 师范(40686)
- 北京(40161)
- 经济学院(40074)
- 州(37528)
- 基金
- 项目(213441)
- 科学(169964)
- 基金(156365)
- 研究(153860)
- 家(138495)
- 国家(137024)
- 科学基金(117075)
- 社会(102431)
- 社会科(97218)
- 社会科学(97192)
- 省(84133)
- 基金项目(82489)
- 自然(74626)
- 自然科(72983)
- 自然科学(72956)
- 自然科学基金(71674)
- 划(70925)
- 教育(69582)
- 资助(61756)
- 编号(59097)
- 创(49076)
- 重点(48527)
- 发(48350)
- 成果(47240)
- 部(46699)
- 创新(45150)
- 国家社会(43191)
- 课题(42501)
- 教育部(40123)
- 科研(39893)
- 期刊
- 济(162480)
- 经济(162480)
- 研究(97998)
- 中国(61578)
- 农(50039)
- 学报(49781)
- 科学(47521)
- 管理(46532)
- 财(44946)
- 大学(37730)
- 学学(36144)
- 农业(33677)
- 教育(30795)
- 融(30007)
- 金融(30007)
- 经济研究(27645)
- 技术(25974)
- 业经(25580)
- 财经(24891)
- 问题(21776)
- 经(21739)
- 业(17627)
- 技术经济(17205)
- 贸(16606)
- 科技(16390)
- 世界(15102)
- 商业(15004)
- 现代(14910)
- 版(14628)
- 国际(14481)
共检索到475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彦博 张競予
文章基于2007—2021年我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这一政策效果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这一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显著提升一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不同地区的作用效果相似。现阶段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通过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水平和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共同实现,尤其是资本要素投入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新 马新雨
中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执行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政策扩散的过程。为分析影响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扩散速度的因素,基于政策扩散和公共组织理论框架,选取已批准试点的中国97座创新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将城市试点获批准的时间作为试点政策扩散至该城市的时间,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试点政策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包括创新资源在内的7个条件变量均无法作为实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高速扩散的必要条件,但低行政级别是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非高速扩散的必要条件;实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高速扩散的组态路径有7条,在本质上多呈现出内部驱动的特点;试点政策非高速扩散的组态路径有4条,均呈现出低行政级别指向性特征,表明在城市行政级别较低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了试点政策的非高速扩散。因此,城市应根据自身优势把握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发展政策,同时充分关注个体、社会组织等的政策建议,推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娜 陈安平
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背景,厘清了其影响劳动力收入的理论路径。并使用在异质性处理效应下仍然有效的异质性稳健DID估计量,同时基于个体与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劳动力产生了显著的、随时间推移日益增强的正向工资溢出效应。在排除测量误差、其他政策干扰、样本自选择、竞争性解释等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另一个发现是,工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教育水平、从事技能工种与服务行业的个体上。城市的知识保护程度、市场化成熟度提高有利于扩大试点工作对劳动力增收的作用。与其他类型城市相比,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创新增长极型试点城市产生了相对较高的工资溢出效应。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了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积极工资作用发挥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书舟
将创新作为引领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十四五”时期中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策略。本文将国家实施的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创新驱动政策对城市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研究显示:以创新型城市试点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出口复杂度,且动态效应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异质性影响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政策对中部城市、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更严格城市以及城市加工贸易出口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产品动态调整检验表明,创新驱动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持续出口的高复杂度产品相对份额,并且加速了低复杂度产品退出市场,但对新的高复杂度产品进入市场没有显著影响。影响渠道检验表明,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政策提升出口复杂度的关键途径,而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未能发挥渠道作用。因此,应引导更多城市步入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列,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创新型城市 出口复杂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政 刘丰硕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渐进式推广的城市创新政策,深刻影响着区域创新格局,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试点政策如何影响区域创新格局,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拉大了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差距,推动了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创新发展的二元化趋势。同时,试点政策缩小了试点城市内部创新水平差距,促进了试点城市之间的协同创新发展。鉴于此,应重视试点政策对我国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发挥试点城市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创新均衡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旺平 王雨晨 冯大威
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严格筛选并控制影响试点入选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经异质性-稳健估计量、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靠。机制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会通过增加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入、增进银企关系和增加政府补贴助力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困局。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政策在西部城市,以及小规模企业、创新禀赋高的企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局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也为完善创新型城市试点的配套政策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仁宇 钟腾龙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是推动城市创新的重要举措,自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批复了78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这一试点政策是否影响了我国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呢?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17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倍差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总体上看,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属地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试点政策的影响在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规模、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是否具有出口业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其主要显著影响了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技术进步是试点政策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试点政策一方面通过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而抑制劳动收入份额。上述结论意味着,政府部门应进一步优化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推进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晨 张广胜
选取2003-2016年城市数据样本,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分批次确立的特性,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创新型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的整体效应、长期动态效应和批次效应。结合城市创新微观主体构成特性,分析属地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及企业类型异质性对属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国家创新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在长短期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且越早确立的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企业集团作用大于上市公司和一般企业。最后,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超凡 王泽 关成华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成果,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政府和企业投资、推动金融发展以及吸引优秀人才集聚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并带动所在城市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增加。同时,试点政策对替代能源和节能发明专利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大,对于对外开放水平较高城市、第二产业集聚度较低城市以及环境规制强度较大城市的绿色创新激励作用更显著。从空间维度来看,试点政策和绿色创新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但试点政策的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大呈现衰退趋势。为进一步激励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市创新实践,应从加快试点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策略、重视产出端的绿色创新激励、加强区域绿色创新合作等方面入手,更好实现城市"创新"与"绿色"的有效协调和深度融合。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城 苏婧
我国已经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技术创新引领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继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构建理论模型来阐述创新政策影响能源效率机理的基础上,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准实验,并利用多时点DID方法考察了创新政策对城市能源效率的因果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政策显著提高了城市能源效率,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异质性处理效应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政策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创新环境优良、产业专业化程度高、能源消耗量大以及环境规制严格的城市。机制检验发现,创新政策通过推动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集聚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对能源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中国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实现“双碳”目标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亚南 方炜
文章基于2004—2019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有效提升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城市、中部城市、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特大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雷红锋
基于中国2005~2020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创新理论和创新驱动理论的框架下,构建渐进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创新型城市建设减排效应的异质性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不仅明显降低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还抑制了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创新,产生技术效应、配置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而减少城市的碳排放。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创新政策的生态效应,升级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碳排放 熊彼特创新理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雅莉 侯林岐 朱金鹤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力量之源,低碳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8年全国275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对降低碳强度的政策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在降低碳强度的基础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各类试点政策的推动效果依次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创新型城市政策>智慧城市政策>低碳城市政策>环境保护重点监控政策;第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与结构转型效应3条路径助力低碳经济发展;第三,城市特质会影响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应发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碳强度的抑制效果呈现由东到西递增的地理空间差序格局、由高到低递减的城市等级差序格局,在人口规模与抑制效果之间呈现倒U型作用,并且资源型城市的抑制效果显著大于非资源型城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浩 邓峰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但目前基于微观企业层面、采取定量方法对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战略选择的相关研究缺乏。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为给中国进一步推动企业利用制度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证据,从制度层面的视角,以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软件对2004—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年报关键词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运用多时点的双重差分(DID)模型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内的企业更加易于开展数字化转型,且这一政策效果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而且,创新型城市试点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优化创新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据此,提出进一步总结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经验、因企制宜地采用差别化的激励扶持政策,以及重视资金、人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传导渠道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晨 张广胜
选取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应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高质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被确立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能够显著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且能够改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增长趋势;但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时效性,在1~6年内作用效果稳步增强,6年后效果逐渐减弱;国家创新型城市通过改善地区高端生产型服务业集聚状况的方式促进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