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1)
2023(12248)
2022(10227)
2021(9333)
2020(7661)
2019(16964)
2018(16598)
2017(30630)
2016(16406)
2015(18287)
2014(18011)
2013(17212)
2012(16164)
2011(14829)
2010(15397)
2009(13935)
2008(13597)
2007(12534)
2006(11235)
2005(9852)
作者
(46889)
(39415)
(39006)
(37176)
(25522)
(18815)
(17619)
(15036)
(15006)
(14093)
(13565)
(13159)
(13000)
(12481)
(12443)
(12101)
(11492)
(11256)
(11251)
(11200)
(9998)
(9557)
(9460)
(9145)
(8921)
(8706)
(8704)
(8657)
(8001)
(7852)
学科
(83574)
经济(83498)
管理(48020)
(44572)
(37385)
企业(37385)
方法(25400)
中国(24823)
地方(23062)
数学(21453)
数学方法(21262)
(17823)
技术(17564)
业经(16825)
(16121)
(14422)
地方经济(13911)
理论(13358)
(13156)
技术管理(12175)
农业(11947)
(11790)
金融(11790)
(11308)
银行(11282)
环境(11202)
(10894)
(10806)
(10429)
(10141)
机构
学院(232392)
大学(230594)
(102244)
经济(99978)
研究(85547)
管理(84401)
理学(71542)
理学院(70634)
管理学(69489)
管理学院(69024)
中国(61378)
科学(49986)
(48908)
(45107)
(42439)
研究所(38319)
中心(37725)
(36977)
(35709)
财经(35422)
经济学(32630)
(32190)
(32172)
师范(31851)
业大(31568)
(31277)
北京(30931)
(29355)
经济学院(28934)
农业(27451)
基金
项目(153470)
科学(121777)
研究(114604)
基金(109430)
(96144)
国家(94916)
科学基金(81328)
社会(74770)
社会科(70769)
社会科学(70749)
(62310)
基金项目(57727)
教育(53837)
(51433)
自然(50269)
自然科(49179)
自然科学(49163)
自然科学基金(48309)
编号(44539)
资助(42987)
(37096)
成果(36468)
重点(35307)
(34913)
课题(33895)
创新(33763)
(33491)
国家社会(31222)
(29610)
教育部(29087)
期刊
(123348)
经济(123348)
研究(76363)
中国(55455)
管理(35879)
学报(34531)
(34303)
教育(33912)
(32903)
科学(32880)
大学(26700)
学学(24965)
技术(23452)
农业(22300)
(21146)
金融(21146)
经济研究(20538)
财经(18710)
业经(17828)
(16520)
问题(16425)
技术经济(13373)
科技(12586)
(12473)
(11382)
论坛(11382)
职业(11084)
世界(10960)
现代(10875)
(10670)
共检索到367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惠献波  
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实证分析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经济韧性,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在行政级别高、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及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能力培育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效应,探寻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文章基于中国230个城市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与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冲击抵御与恢复调整两个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冲击抵御阶段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通过传导途径发现,金融集聚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即创新能力在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战略、鼓励城市内金融产业创新、建立城市间创新互通网络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文章基于中国230个城市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与中介效应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冲击抵御与恢复调整两个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冲击抵御阶段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通过传导途径发现,金融集聚可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即创新能力在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实施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战略、鼓励城市内金融产业创新、建立城市间创新互通网络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江  
当前,信息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造经济等大量新的经济形态快速发展,新的动力和能量加速集聚壮大,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推进。要深入分析新经济新动能积蓄壮大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机理,客观把握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新经济新动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制约,明确新时代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从技术、人才、资金等供给侧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完善有利于新经济蓬勃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广斌  靳瑶  
利用2003-2018年中国274个地级市数据分析创新能力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新能力提升能够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其作用路径主要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强人才储备。创新能力提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对大城市、东部城市的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对中小城市、中西部城市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创新能力提升有利于破除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从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并且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强于非资源型城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占忱  肖广岭  
本文从社会性基础的含义出发,分析了教育和社会知识基础、文化及社会心理结构、信息交流与知识网络系统、创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和创新激励体系等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社会性基础条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我们仍需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营造务实灵活尊重创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特点的创新组织形式,完善创新的社会激励体系,这些方面综合起来体现为更深层次的社会创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杜运苏   陈汉   陈小文  
本文在理论分析消费结构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经济韧性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在总体上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但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西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现显著U型关系,东部地区所有城市均位于“拐点”右侧,加快消费升级有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西部地区城市均匀分布于“拐点”两侧,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没有表现出一致特征,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而中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城市创新能力提高不仅可以强化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U型关系,而且还会导致“拐点”左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需求端因地制宜增强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华桂宏  陈雨佳  
文章选取2010—2018年我国25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金融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的中介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地理位置与城市等级差异并没有改变金融集聚促进经济韧性的显著性,差异体现在西部城市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不明显;面板门槛结果显示,城市规模是影响金融集聚赋能经济韧性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人口规模小的城市金融集聚对经济韧性存在负效应。据此,建议提高城市经济韧性,从金融产业高水平发展与高质量集聚入手,激发经济活力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赵飞   周娟美  
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能否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利用多时点DID方法以及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城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设立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提升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和政府引领作用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在普通地级市显著,且在中部城市和北方内陆城市提升作用更强。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为城市经济韧性提升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魏建漳  任颋  
提出“合作创新韧性”的概念,认为合作创新韧性是区域稳定合作创新网络对抗新冠疫情冲击的重要能力。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利用2017—2020年中国合作专利申请微观数据及30个省域数据,探讨创新投入多样化对合作创新韧性的直接作用,及其通过经济结构影响合作创新韧性的间接作用。研究发现,新冠疫情期间,由于研发预算软约束、市场不确定性和线下交互受阻等因素,疫情冲击具有结构偏向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影响更大,表现为创新投入越多样化的省份创新韧性(对冲击的抵抗能力)则越弱;创新投入多样化通过调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结构影响创新韧性,疫情对不同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地区影响具有异质性;产业结构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企业结构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忠寿  
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核心作用、引领作用和促进作用。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应以创新产业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加大投入为重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集聚人才为突破,精心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以集成资源为支撑,全力打造城市的创新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惠献波  
文章以2006—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创业活跃度视角,采用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激发地区创业活跃度,从而提升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业活跃度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创业活跃度的协同效应在非中心城市、科教水平低的城市中更加显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烨  
新发展格局下,增强城市经济系统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韧性,是推动城市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15—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绿色创新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即对东部沿海城市、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及大数据试验区城市的经济韧性促进效果更加显著。从短期发展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从长期发展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在达到峰值后,逐步减弱直至消退。因此,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促进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深度融合,制定差异化地区发展策略,构建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影响的长效机制,强化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驱动作用,推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钱志新  吕小峰  范鹏  程萌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对江苏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南京、苏州、无锡的实证研究,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体系、创新工程和评价体系,旨在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创新型城建设的宏观指导和帮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本文立足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背景,分析了我国本土企业生产率提升影响FDI质量的"回路效应",并结合2003-2015年间中国26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匹配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予以检验。研究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回路效应"总体上提升了我国FDI质量,且对东部和中部地区FDI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回路效应"对我国FDI质量的正向作用在一年之后显现并持续存在。本文研究结论回应了近期中美贸易战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论,对提升我国FDI质量具有重要的政策意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