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66)
- 2023(16517)
- 2022(13818)
- 2021(12633)
- 2020(10516)
- 2019(23536)
- 2018(22910)
- 2017(43752)
- 2016(23655)
- 2015(25898)
- 2014(24992)
- 2013(24299)
- 2012(21959)
- 2011(19528)
- 2010(19727)
- 2009(18353)
- 2008(18235)
- 2007(16095)
- 2006(14263)
- 2005(12554)
- 学科
- 济(94162)
- 经济(94042)
- 业(89891)
- 企(85308)
- 企业(85308)
- 管理(83951)
- 方法(40415)
- 财(32070)
- 数学(31628)
- 数学方法(31278)
- 业经(28682)
- 中国(27662)
- 农(24409)
- 务(22461)
- 财务(22435)
- 财务管理(22408)
- 企业财务(21329)
- 技术(21008)
- 制(19611)
- 贸(18549)
- 贸易(18537)
- 策(18119)
- 易(18059)
- 理论(17860)
- 划(17260)
- 地方(17212)
- 农业(16306)
- 和(16122)
- 学(15561)
- 银(14665)
- 机构
- 学院(328625)
- 大学(324081)
- 济(139340)
- 经济(136562)
- 管理(133338)
- 理学(115237)
- 理学院(114027)
- 管理学(112342)
- 管理学院(111726)
- 研究(106757)
- 中国(81631)
- 京(66732)
- 财(66305)
- 科学(63513)
- 财经(52498)
- 所(51927)
- 农(51367)
- 江(49833)
- 中心(49235)
- 经(47824)
- 业大(47170)
- 研究所(47001)
- 经济学(42797)
- 北京(41244)
- 农业(40260)
- 范(39892)
- 师范(39438)
- 院(39374)
- 州(39055)
- 财经大学(39032)
- 基金
- 项目(223492)
- 科学(179405)
- 基金(165359)
- 研究(161766)
- 家(145383)
- 国家(143847)
- 科学基金(125326)
- 社会(107080)
- 社会科(101716)
- 社会科学(101690)
- 省(87554)
- 基金项目(87383)
- 自然(81428)
- 自然科(79731)
- 自然科学(79708)
- 自然科学基金(78349)
- 教育(73844)
- 划(73586)
- 资助(65990)
- 编号(62930)
- 创(51775)
- 重点(50102)
- 成果(49377)
- 部(49238)
- 发(47878)
- 创新(47549)
- 国家社会(45086)
- 课题(43831)
- 业(42975)
- 教育部(42865)
共检索到485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晨 张广胜
选取2003-2016年城市数据样本,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分批次确立的特性,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创新型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的整体效应、长期动态效应和批次效应。结合城市创新微观主体构成特性,分析属地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及企业类型异质性对属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国家创新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在长短期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且越早确立的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企业集团作用大于上市公司和一般企业。最后,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彦博 张競予
文章基于2007—2021年我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这一政策效果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这一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显著提升一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不同地区的作用效果相似。现阶段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通过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水平和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共同实现,尤其是资本要素投入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佘硕 王巧 姚志
立足于探讨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属地省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实际驱动效应。首先,从理论层面揭示了高新区设立驱动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的3个作用机理,即集聚驱动、结构驱动和规模约束驱动;其次,构建了衡量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和核密度估计,对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基本格局及区域差异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核密度估计结果也显示中国绿色创新水平省域差异日益扩大,马太效应日趋明显;最后,以2006-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例,采用面板Tobit模型验证高新区设立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但高新区发挥实际作用还依赖于经济基础,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新区设立对东部省市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效果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驱动作用,最后据此提出相应启示与对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治 陈丽玉
本文基于UNDP创立的技术成就指数,测度了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2001-2011年技术成就指数,并利用核密度与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分布变动特征与最终稳态分布情况。研究分析得出:样本期内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持续增长,但城市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并在2006年之后差距扩大有加剧的趋势。长期来看,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演进路径和变动程度相对平缓,最终的稳态分布将是两极弱化,中间强化。对于中高水平组发展的重点是创新环境的塑造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增强;对于低水平发展组发展的重点则是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区域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完善;从深圳市在样本期内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蒙恬 姚聪莉
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来提高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3)西部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其正向促进效应存在由西向东逐渐减小的特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在“大城市”更为明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一平 李鲁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结合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使得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概率比平均水平降低了7.14个百分点。进一步,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以及在制度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我们发现开发区政策对本地区企业没有产生显著的创新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开发区转型成为公共创新平台以凸显创新功能导向,这对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至关重要。
关键词:
开发区政策 企业创新能力 绩效评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一平 李鲁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结合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使得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概率比平均水平降低了7.14个百分点。进一步,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以及在制度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我们发现开发区政策对本地区企业没有产生显著的创新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开发区转型成为公共创新平台以凸显创新功能导向,这对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至关重要。
关键词:
开发区政策 企业创新能力 绩效评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旺平 王雨晨 冯大威
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严格筛选并控制影响试点入选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经异质性-稳健估计量、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靠。机制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会通过增加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入、增进银企关系和增加政府补贴助力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困局。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政策在西部城市,以及小规模企业、创新禀赋高的企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局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也为完善创新型城市试点的配套政策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冉征 郑江淮
政府政策如何有效引导企业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理论层面上,基于对政府创新政策历史演变的详细梳理,探讨了创新型试点城市政策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之间的差异,分析了试点政策如何通过优势互补和产学研合作途径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实证层面上,将发明专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接,构建更为全面的微观样本,系统检验了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微观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为促进专利数量的增长和推动企业技术领域的扩展。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的主要差别在于,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多样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2)创新试点政策特有的治理理念在政策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促进企业专利数量的增长,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从专利数量增长和技术领域扩展两个层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3)各地区政策执行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政策效力最强,提升了企业的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中部地区的政策只能提升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西部地区的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4)不同类型企业的政策收益不同,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其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均出现明显提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佘硕 王巧 张璐
以创新政策为自变量,以城市综合创新指数为因变量,采用城市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了在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中地方政府出台的创新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科技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出台的综合创新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等级在科技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驱动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相对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普通城市的创新政策驱动效果更明显;综合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虽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并未改善综合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创新政策 创新能力 驱动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书舟
将创新作为引领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十四五”时期中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策略。本文将国家实施的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创新驱动政策对城市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研究显示:以创新型城市试点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出口复杂度,且动态效应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异质性影响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政策对中部城市、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更严格城市以及城市加工贸易出口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产品动态调整检验表明,创新驱动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持续出口的高复杂度产品相对份额,并且加速了低复杂度产品退出市场,但对新的高复杂度产品进入市场没有显著影响。影响渠道检验表明,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政策提升出口复杂度的关键途径,而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未能发挥渠道作用。因此,应引导更多城市步入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列,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创新型城市 出口复杂度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膨宇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提高碳排放效率是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企业异质性分析框架,从理论与实证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传导机制与时空异质性,利用2006~2020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会显著促进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在影响机制方面,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渠道,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创新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基础、不同规模的城市存在差异化影响;空间视域下,创新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会显著带动150千米至250千米内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惠献波
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实证分析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经济韧性,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在行政级别高、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及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能力培育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效应,探寻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雅莉 侯林岐 朱金鹤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力量之源,低碳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8年全国275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对降低碳强度的政策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在降低碳强度的基础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各类试点政策的推动效果依次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创新型城市政策>智慧城市政策>低碳城市政策>环境保护重点监控政策;第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与结构转型效应3条路径助力低碳经济发展;第三,城市特质会影响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应发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碳强度的抑制效果呈现由东到西递增的地理空间差序格局、由高到低递减的城市等级差序格局,在人口规模与抑制效果之间呈现倒U型作用,并且资源型城市的抑制效果显著大于非资源型城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晨 李平 王宏伟
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建设目标下,不同的科技创新政策叠出。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目标,2006年推出了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政策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以及更早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成为助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之举。在政策创新效应机理分析基础上,通过手工收集整理国家创新型企业中的上市公司名录,以2003—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处理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政策的协同创新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国家创新型城市政策及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促进作用,且政策呈现协同创新效应。(2)借助创新平台建设、政企关系改善、要素市场完善和服务环境优化等,城市政策强化了创新型企业政策的创新效应;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通过为企业提供政府补助、增加税收优惠和缓解融资约束等措施,呈现为协同创新效应。(3)国有企业借助自身资源基础,政策的协同创新效应强于非国有企业;西部相比较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政策协同创新性更高,政策的福利性效应更强。文章从差异化政策视角分析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协同创新效应,为未来创新型政策组合设计、手段措施制定及作用效果发挥提供借鉴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