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0)
2023(8179)
2022(6993)
2021(6415)
2020(5298)
2019(11805)
2018(11836)
2017(21397)
2016(11221)
2015(12321)
2014(12238)
2013(11383)
2012(10547)
2011(9485)
2010(9716)
2009(8971)
2008(8635)
2007(8284)
2006(7272)
2005(6275)
作者
(31964)
(26907)
(26586)
(24982)
(16880)
(12832)
(11957)
(10259)
(10212)
(9445)
(9043)
(8998)
(8621)
(8482)
(8288)
(8034)
(7852)
(7849)
(7735)
(7511)
(6716)
(6577)
(6292)
(6275)
(6036)
(6017)
(5888)
(5787)
(5590)
(5329)
学科
管理(39775)
(38316)
经济(38158)
(36534)
(33575)
企业(33575)
技术(15414)
方法(13822)
中国(13703)
(12340)
业经(11748)
技术管理(11650)
环境(10967)
(10882)
理论(10732)
(10465)
(10140)
(9479)
(9381)
数学(9038)
数学方法(8933)
(8304)
地方(8102)
(7701)
银行(7679)
(7652)
金融(7645)
农业(7518)
(7445)
教育(7049)
机构
学院(155065)
大学(154660)
管理(60509)
(60076)
经济(58688)
研究(53859)
理学(51667)
理学院(51095)
管理学(50287)
管理学院(49982)
中国(39901)
科学(33019)
(32922)
(29106)
(26690)
(25776)
(24937)
中心(24875)
研究所(24246)
业大(22612)
财经(22414)
(21274)
师范(21025)
北京(20506)
(20234)
农业(19903)
(19787)
(19456)
技术(18249)
经济学(17521)
基金
项目(106666)
科学(85055)
研究(80613)
基金(76283)
(67739)
国家(66721)
科学基金(57110)
社会(53176)
社会科(49185)
社会科学(49168)
(43833)
基金项目(40417)
教育(37036)
(36316)
自然(35359)
自然科(34550)
自然科学(34534)
自然科学基金(33969)
编号(32023)
资助(28832)
(28131)
成果(26863)
创新(25176)
重点(23982)
课题(23403)
(23029)
(22986)
国家社会(21619)
(21114)
(20843)
期刊
(71762)
经济(71762)
研究(46855)
中国(39409)
学报(25845)
管理(25664)
(24295)
科学(24024)
教育(23834)
(23443)
大学(19867)
学学(18518)
农业(16169)
技术(14447)
(12649)
金融(12649)
业经(11991)
财经(11340)
科技(11115)
经济研究(10933)
(9879)
(8795)
问题(8611)
图书(8557)
(8433)
论坛(8433)
(8352)
技术经济(7792)
职业(7024)
(6702)
共检索到242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彤  李承宏  
社会环境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运行作用巨大,改良中国的外在社会环境势在必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彤  滕福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元海  周铭山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傅元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马驰  汤世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寿鹏  
改善创新宏观条件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研究员邓寿鹏政府有责任健全和改善促进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制定出一整套推动技术创新的政策,以体现政府对全社会创新活动的支持、引导和积极干预,包括确定创新战略、目标、重点、时序、投入、产出、约束、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曲世友,邵延学  
政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的作用是推动和扩散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政府根据一系列的激励和调节机制,来推动创新活动的展开及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施慧洪  
后工业社会的服务业、娱乐业、教育等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有较大份额,而且知识创新、传播、销售等部门大力发展,研发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能力弱,研发能力不足。通过电子金融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研发能力的提高,是促进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柳剑平  程时雄  
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具有资本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双重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社会资本的资本特性和社会特性对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作用机理,最后指出如何利用社会资本的双重特性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雄  
国家创新体系实质上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必须用创新的思维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有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亟待建立和变革的制度有:加快以股份制为中心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应十分重视税收制度的安排,建立风险投资制度,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完善法律制度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磊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专家在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学理溯源,将专家参与推广到专家赋能,并探讨专家赋能助推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实现的四重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专家赋能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之间的运行机理。结果表明:专家赋能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有正负之分,分别用专家正向赋能与专家负向赋能表示。应促使专家参与产生正向能量的效果,同时,通过制度设计减少或避免产生负向能量;专家正向赋能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动能和势能,这两种“能”可以在知识和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分配过程中发生碰撞、融合及相互转化。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需发挥专家正向赋能作用。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景安  
创新与创新体系是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我们新一轮竞争力的基石。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仅应重视国家创新体系的宏观顶层设计,而且要研究消除创新体系的障碍,加强创新的薄弱环节,大量促进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互动创新、开放创新,建立使创新的萌芽蓬勃发展的环境和制度,以形成开放、互动、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帮兴   杜宝贵  
优化科技资源和创新环境既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未来一段时期内落实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的工作主线。结合资源基础理论,以全球87个国家为案例,运用多周期fs QCA方法,实证检验科技资源和创新环境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组态模式。结果发现:(1)科技资源或创新环境任何单一配置均无法有效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长,两者匹配协同是促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条件;(2)存在4种促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资源与创新环境协同配置模式:“科技人力、财力资源+创新市场环境”融合驱动型、“科技信息资源+创新合作环境”双轮驱动型、“科技人力资源+创新市场、创新合作环境”融合驱动型以及“科技财力、物力资源+创新吸收环境”融合驱动型;(3)科技资源配置组态具有显著全球地域差异性特征和地理集聚特性,部分组态之间具有明显的路径排他性、组态演化趋势及条件组合等效替代。从科技资源与创新环境协同配置视角打开导向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质量发展的“黑箱”,明确驱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变化的主要因素和组态模式,为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谭果林  
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而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科技进步又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载体——科技人员。以往的改革经验表明,要彻底消除人才流动中一潭死水的局面,做到流而不乱,不能只考虑实行一些单项措施,必须把改革科技人员管理体制与社会大环境一起进行整体设计,全盘考虑,综合地、系统地解决问题。因此,运用“双向选择”机制,实行科技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改革必须考虑与其相关的社会环境条件。根据近几年科技干部管理机构在全国和部分省市进行的多次调查以及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需要逐步形成下述社会环境条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本文根据美国研究与开发(R&D)体系经费的投入方向、基础研究活动和科技成果形成的密集程度,详细地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R&D体系中的“集结点”作用,说明研究型大学是美国R&D体系中的特殊群体。这对我国当前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借鉴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镇柔  
三、研究生教育要加快改革和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1正确认识研究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江总书记多次讲过:“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