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7)
- 2023(15378)
- 2022(12570)
- 2021(11536)
- 2020(9516)
- 2019(21281)
- 2018(20885)
- 2017(39196)
- 2016(20893)
- 2015(22944)
- 2014(22684)
- 2013(21708)
- 2012(19427)
- 2011(16950)
- 2010(17321)
- 2009(16488)
- 2008(16083)
- 2007(14957)
- 2006(13056)
- 2005(11463)
- 学科
- 业(88183)
- 企(81305)
- 企业(81305)
- 济(80804)
- 经济(80692)
- 管理(77991)
- 业经(30967)
- 方法(30476)
- 农(29112)
- 财(28399)
- 中国(23342)
- 数学(21783)
- 数学方法(21535)
- 技术(21388)
- 务(20689)
- 财务(20644)
- 财务管理(20622)
- 农业(20255)
- 制(20162)
- 企业财务(19491)
- 理论(17747)
- 策(16573)
- 划(16249)
- 和(16216)
- 体(16153)
- 地方(15817)
- 技术管理(13972)
- 贸(13324)
- 贸易(13313)
- 银(13200)
- 机构
- 学院(286485)
- 大学(278193)
- 管理(116245)
- 济(115181)
- 经济(112720)
- 理学(98599)
- 理学院(97670)
- 管理学(96312)
- 管理学院(95775)
- 研究(89818)
- 中国(71172)
- 京(58413)
- 财(56065)
- 科学(52948)
- 农(47006)
- 江(46047)
- 所(43438)
- 财经(43112)
- 中心(42188)
- 业大(40397)
- 经(39021)
- 研究所(38857)
- 农业(36563)
- 州(36098)
- 北京(35953)
- 范(35173)
- 师范(34802)
- 院(33626)
- 经济学(33292)
- 技术(32509)
- 基金
- 项目(188283)
- 科学(150033)
- 研究(144586)
- 基金(134172)
- 家(115993)
- 国家(114612)
- 科学基金(100233)
- 社会(92239)
- 社会科(87249)
- 社会科学(87225)
- 省(77947)
- 基金项目(70663)
- 教育(66053)
- 划(62806)
- 自然(62379)
- 自然科(60986)
- 自然科学(60966)
- 自然科学基金(59933)
- 编号(59523)
- 资助(52230)
- 成果(47553)
- 创(45239)
- 重点(42017)
- 课题(41806)
- 发(41677)
- 创新(41231)
- 业(40736)
- 部(40479)
- 制(38026)
- 国家社会(37624)
- 期刊
- 济(140401)
- 经济(140401)
- 研究(83833)
- 中国(64321)
- 管理(50046)
- 财(48318)
- 农(45454)
- 学报(38583)
- 科学(38071)
- 教育(36529)
- 农业(31342)
- 大学(30460)
- 技术(29625)
- 学学(28407)
- 业经(26906)
- 融(25420)
- 金融(25420)
- 财经(21380)
- 经济研究(21092)
- 业(19315)
- 经(18711)
- 问题(16955)
- 技术经济(16415)
- 科技(15346)
- 财会(14760)
- 现代(14574)
- 商业(14145)
- 版(13234)
- 坛(13175)
- 论坛(13175)
共检索到442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兰剑 董雪
从2006年起,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三部门联合启动了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由此我国创新型企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到底有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本文采用非介入研究、对比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了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近几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发现创新型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研发投入的主要力量,其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发经费所占GDP的比重较低、研发人员在劳动力中的比例较低、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发明专利的申请有效率较低。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绩效 评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梁洪力 郝君超 李研
本文将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绩效的相关评价归结为四类,即主体互动评价、投入-产出评价、系统功能评价和创新活动评价,并重点介绍了欧盟与澳大利亚的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绩效评价的核心与基本原则,并对我国的评价框架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绩效 评价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史本叶 李俊江
我国目前已经确立了创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战略,作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主要载体,国有企业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理论,论述了国有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基于国家创新体系构成,文章分别从创新"拉力"和"推力"两方面论述了国家创新体系下国有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最后,文章归纳了国有企业与国家创新体系各部门之间的创新合作模式,指出要充分利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各种创新要素,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钱志新 吕小峰 范鹏 程萌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对江苏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南京、苏州、无锡的实证研究,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体系、创新工程和评价体系,旨在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创新型城建设的宏观指导和帮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元海 周铭山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傅元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相瑞兵 田成诗 侯立春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亟须立足本土实际,从城市视角客观评价国家创新体系效能,这对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政策,推动体系效能提升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构建基于城市视角的国家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引入TOPSIS/DEA混合模型,从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对35个中心城市的创新效能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中心城市的创新效率偏低,创新能力偏弱,呈现由东到西逐级递减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创新效率与创新能力间的协调性测度结果显示,各中心城市以高水平协调和低水平协调为主,两者间多呈现同步变化;而创新条件和创新投入产出转化能力是影响城市创新效率与创新能力间协调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晓峰 高芳 胡志民
进一步充实、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亟需加强创新系统相关理论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创新系统理论的演进特征以及不同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践的阶段特征,探讨总结"主体-结构""活动-功能""系统-生态"三方面视角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重点和政策着力点,并基于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未来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的部署要求,提出新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充实完善的四方面政策措施:政策导向从完善创新体系向形成创新生态转变;形成动态、繁荣的创新功能主体簇;促进创新要素和价值高效流动;形成支撑保护创新生态的制度和文化环境。
关键词:
创新系统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理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静 姚东旻
我国正处于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财政为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供给和政策支持,是国家创新体系转型与演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基于演化范式构建创新市场选择的演化分析框架,刻画国家创新体系内发生创新“突变”时所面临的不同市场选择,以及政府借助不同的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影响科技创新的“遗传与扩散”过程。国家创新体系转型需遵循创新市场演化的基本规律,顺应科技创新演化规律的财政科技支持手段方能促进国家创新体系成功转型。创新体系有效转型需从物质基础、市场选择、关键动力、融资机制四方面着力,为面向重大应用的基础研究提供稳定、持续增长的投入保障,以财政手段引导多元主体融合参与知识、技术和制度的共生演化过程,遵循不同科技创新活动的市场选择规律,最终提升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循环动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凯 朱惠倩
区域创新体系绩效评价是构建有效的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创新绩效评价可以确定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转效率,还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指明方向。创新分为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两个阶段,通过建立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模型,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各区域创新绩效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大多数区域创新绩效差在应用知识转化成生产力阶段。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绩效评价 DEA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晓松
本文从国家创新体系的探讨出发,应用集群创新的影响因素和成长机制理论,说明中小企业集群创新客体机制的构建,要从企业集群创新的投入产出来认识,以实现企业、政府与环境战略目标的基本一致,最后用案例阐明云南科技园区软件产业集群创新是当地政府顺应时代发展,形成了核心企业群,转化了产业组织关系,加强地方行业协会的服务,弘扬企业文化的结果。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企业创新 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康华 扈文秀 吴祖光 赵欣
本文采用2009—2013年113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及其构成要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OLS模型回归的结果显示: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都与滞后一期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但创新环境则并不会显著影响滞后一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即便采用滞后两期数据,本文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关键词:
制度观 国家创新体系 创业板 研发投入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唐德才
知识经济要求企业必须不创新。知识经济的灵魂就在于创新,从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到市场创新。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实质上是一条知识不断创新的道路。因此,我们就有必要研究和学习它们的知识创新的经验并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建设。发达国家历来比较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是因为它们有一整套的利用技术创新体系的机制条件。
关键词:
技术创新体系 成就 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干勇
1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正在进入经济体制和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正进入经济建设中新老技术更新换代的转折时期。但科技和生产脱节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国家的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福佑 王虹
能源科技创新不仅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世界各国拉动经济增长、占领科技制高点、培育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是推动能源企业持续创新的核心和关键所在。文章以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例,对能源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展开分析,提出了面向能源科技创新的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并全面分析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四个基本特征,最后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能源企业科技创新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体系 能源企业 创新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