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77)
2023(14177)
2022(12310)
2021(11625)
2020(9714)
2019(22063)
2018(22044)
2017(41947)
2016(22756)
2015(25692)
2014(25142)
2013(24263)
2012(22305)
2011(19995)
2010(20082)
2009(18267)
2008(17624)
2007(15650)
2006(13700)
2005(11657)
作者
(63922)
(52978)
(52674)
(49982)
(33805)
(25454)
(23975)
(20780)
(20244)
(18833)
(18175)
(17857)
(16918)
(16690)
(16247)
(16179)
(15709)
(15682)
(15222)
(15046)
(13092)
(13087)
(12657)
(12219)
(11909)
(11848)
(11800)
(11584)
(10640)
(10604)
学科
(82966)
经济(82779)
管理(67571)
(64479)
(56037)
企业(56037)
方法(36669)
数学(29705)
数学方法(29346)
中国(24721)
(23624)
(21519)
业经(21004)
(20194)
技术(19619)
理论(17770)
地方(17287)
(17228)
(15800)
农业(15269)
(13876)
银行(13825)
(13646)
贸易(13636)
教育(13598)
(13349)
金融(13341)
(13220)
(13211)
技术管理(13149)
机构
大学(311668)
学院(309664)
管理(124999)
(118069)
经济(115328)
理学(108119)
理学院(106877)
管理学(105068)
管理学院(104486)
研究(104253)
中国(76215)
(67052)
科学(65384)
(54922)
(51772)
(49746)
研究所(47292)
中心(47143)
业大(46773)
(45670)
财经(43525)
(42532)
北京(42344)
师范(42117)
(39540)
农业(38738)
(38170)
(36973)
技术(34494)
经济学(34058)
基金
项目(215977)
科学(169966)
研究(160581)
基金(155080)
(135469)
国家(134010)
科学基金(114975)
社会(100677)
社会科(94504)
社会科学(94475)
(85758)
基金项目(82697)
自然(74150)
教育(73858)
自然科(72435)
自然科学(72415)
(71828)
自然科学基金(71132)
编号(66059)
资助(62200)
成果(54453)
(48490)
重点(47838)
(46884)
课题(45976)
(45536)
创新(44497)
项目编号(41194)
科研(40760)
国家社会(40400)
期刊
(131698)
经济(131698)
研究(92427)
中国(64935)
学报(50808)
管理(47714)
科学(46523)
(45671)
教育(42756)
(41417)
大学(38443)
学学(35779)
农业(31647)
技术(27763)
(24648)
金融(24648)
业经(22006)
财经(20735)
经济研究(20431)
图书(18619)
科技(17769)
(17689)
(16574)
问题(16391)
理论(14975)
(14945)
技术经济(14835)
现代(13807)
实践(13797)
(13797)
共检索到457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彤  滕福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彤  李承宏  
社会环境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运行作用巨大,改良中国的外在社会环境势在必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锐兰  王鲁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雄  
国家创新体系实质上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必须用创新的思维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有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亟待建立和变革的制度有:加快以股份制为中心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应十分重视税收制度的安排,建立风险投资制度,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完善法律制度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檀慧玲  
高等教育在芬兰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广泛多样化的责任,并与区域发展政策密切相关。作为芬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不仅为其输送了大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而且在其中扮演着知识创新者角色,并为其提供智力支持。我国高等教育同芬兰大致相同,基本属于政府驱动型发展模式。因此,深入探究芬兰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角色与作用,对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倪好  田京  
21世纪以来,柬埔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求日益显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动能不足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人才、知识与合作是柬埔寨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维度。围绕核心维度,高校扮演了优质人力资源集聚的"快车道"、"知识生产者"和社会"发动机"等角色。整体而言,缺少先发优势的柬埔寨高等教育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依然面临资源不足限制创新活动展开、制度障碍掣肘创新领域发展、外部环境不利高校知识溢出等挑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元海  周铭山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傅元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马驰  汤世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佳  
在最近二十多年的经济学研究里",技术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用在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技术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这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欠发达国家的"追赶"过程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技术能力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过程。文章探讨和研究了这两个概念如何被应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理论,并且尝试进一步地探索国家创新体系和技术能力的理论如何更有效地用于我国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从而揭示和证实国家创新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本文根据美国研究与开发(R&D)体系经费的投入方向、基础研究活动和科技成果形成的密集程度,详细地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在R&D体系中的“集结点”作用,说明研究型大学是美国R&D体系中的特殊群体。这对我国当前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借鉴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镇柔  
三、研究生教育要加快改革和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1正确认识研究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江总书记多次讲过:“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廖中举  程华  陈士慧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系统回顾国家创新体系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研究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从投入-产出、类别等视角探究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从政府、高校等方面分析了其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以及国家创新体系与企业创新的直接关系、间接关系等。并针对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未来的研究以及政府更好地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德云  严艳芬  李伟保  
近年来,协同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创新体系的三个不同研究视角进行了相关分析,阐述了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环境支撑,之后重点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协同学习机制的主体、知识类别以及国家创新体系协同学习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一定展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新健  王生辉  柴庆春  
外资研发中心NIS研究框架在研究视角和范式以及理念上实现创新,突出外资研发中心从事开放性技术创新活动的本质特征,视其为NIS中的特殊内生变量,突破了囿于“外资与“R&D两条线路分离研究的局限,是一个视角统一、目标明确、同时具有强大张力的动态研究范式。研究框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定位的政策化视角与广适性以及研究视野的全球化等方面均显示出其适用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强  鲍悦华  
文章从科技行政机构设置、科技经费、不同创新主体在创新体系中的特点等方面出发,对德语区国家创新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科技行政机构设置方面,德语区国家都建立起了完善的科技行政关联机构体系,并且都非常注重发挥科技委员会的作用,这些共性做法可供我国借鉴。同时,德语区国家在科研经费投入总量、来源及资金分配,以及各创新主体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针对这些方面,文章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