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7)
- 2023(11923)
- 2022(9748)
- 2021(8973)
- 2020(7715)
- 2019(17178)
- 2018(16831)
- 2017(31928)
- 2016(17094)
- 2015(18707)
- 2014(18281)
- 2013(18161)
- 2012(16666)
- 2011(14811)
- 2010(15442)
- 2009(14610)
- 2008(14837)
- 2007(13835)
- 2006(12353)
- 2005(11386)
- 学科
- 业(84667)
- 济(73349)
- 经济(73247)
- 企(67132)
- 企业(67132)
- 管理(57996)
- 农(46081)
- 农业(30751)
- 业经(28543)
- 方法(28461)
- 财(24563)
- 数学(20708)
- 数学方法(20500)
- 中国(19901)
- 技术(17555)
- 务(17248)
- 财务(17231)
- 财务管理(17203)
- 制(16799)
- 企业财务(16221)
- 策(15565)
- 体(13238)
- 划(13038)
- 贸(12825)
- 和(12816)
- 贸易(12816)
- 理论(12626)
- 易(12504)
- 地方(12459)
- 学(11445)
- 机构
- 学院(246121)
- 大学(238666)
- 济(105811)
- 经济(103901)
- 管理(98114)
- 研究(84722)
- 理学(83445)
- 理学院(82676)
- 管理学(81495)
- 管理学院(81054)
- 中国(68171)
- 农(65172)
- 科学(51975)
- 京(50923)
- 农业(50188)
- 财(48406)
- 业大(44869)
- 所(44654)
- 江(41156)
- 研究所(40144)
- 中心(39598)
- 财经(36948)
- 经(33525)
- 北京(31600)
- 省(31453)
- 州(30997)
- 经济学(30674)
- 农业大学(30643)
- 经济管理(29119)
- 院(29118)
- 基金
- 项目(161433)
- 科学(127249)
- 研究(118019)
- 基金(117052)
- 家(104264)
- 国家(102958)
- 科学基金(87429)
- 社会(76300)
- 社会科(71963)
- 社会科学(71941)
- 省(66267)
- 基金项目(61487)
- 自然(55740)
- 自然科(54517)
- 自然科学(54497)
- 自然科学基金(53608)
- 划(53256)
- 教育(50672)
- 编号(46832)
- 资助(46367)
- 业(40054)
- 创(37281)
- 成果(36975)
- 发(36507)
- 重点(35686)
- 部(35236)
- 农(34675)
- 创新(34083)
- 国家社会(32090)
- 制(31745)
- 期刊
- 济(131109)
- 经济(131109)
- 研究(70994)
- 农(68792)
- 中国(56603)
- 农业(46156)
- 学报(43186)
- 财(40839)
- 科学(39605)
- 管理(39599)
- 大学(32937)
- 学学(31566)
- 业经(27883)
- 融(26023)
- 金融(26023)
- 业(25239)
- 技术(22997)
- 教育(20341)
- 财经(18655)
- 经济研究(18253)
- 问题(16962)
- 经(16217)
- 技术经济(15452)
- 世界(14967)
- 版(14776)
- 农村(14597)
- 村(14597)
- 科技(14489)
- 农业经济(13988)
- 业大(12741)
共检索到390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温晓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大鹂
赤谷10号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例达到国家谷子品种鉴定标准的优良品种,经多年多点品比、示范,结果表明:其稳定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较为广泛,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领导、技术人员、群众相结合;科研、推广、良种繁育相结合;技术和配套物资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措施,使该品种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谷子 优良品种 推广应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不结球白菜多抗、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进行全面验收受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委托,南京农业大学科研处邀请省内科研、教学及生产第一线的同行专家,于1995年3月ZI日在我校对“八五”国家攻关项目“白菜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专题的子专题“不结球白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左联忠 王彩萍 杨文龙 赵吉平
对冬小麦 15个F1杂交组合杂种优势与其沉降值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 ,F1中有强优势组合 ,其超标幅度 5 1%~ 5 6 6 % ,亲本材料基因重组后 ,沉降值变化为 :超亲组合占 33 3% ,趋近父母亲本平均值的组合占 6 0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选用优质亲本 ,组配强优势组合和采用化学杀雄技术 ,可以选育优质高产杂种冬小麦品种。应用微量SDS沉降值指导田间早代选择非常有效。
关键词:
优质亲本 杂种冬小麦 选育途径 沉降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23品种来源:84WR(21)-4-2×洛8912产量表现:2004年度全国北部旱地冬麦预试,平均单产5323.5kg/hm2,2004—2006年度全国北部旱地冬麦区试,平均单产4539.75kg/hm2。1999—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3470.4kg/hm2。2003—2006年度示范种植,平均单产3618.9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继新 袁振东
京核一号冬小麦品种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通过阶梯杂文选育的新品种,具有抗旱、抗寒、抗病、高产、稳产、白粒优质、千粒重高等优点。体现了太谷核不育小麦能集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理论。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京核一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优质多抗高产高效北方粳稻新品种选育”课题组
在综合研究水稻优质、多抗、高产、高效的生理基础、生态条件和关键性状遗传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多元杂交,混系结合,株型理想,优化选择”方法,选出了优质、多抗、高产、高效的理想稻新品种。其中沈农8718、沈稻7号通过国家审定熏沈稻4号、沈稻5号等通过辽宁省审定。新品种的产量超过对照品种。经检测熏7个品种的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米一级或二级标准熏其余达到三级标准。新品种各性状组配合理熏抗病性、耐寒性、耐旱性较好。采用的优化育种方法熏实现了育种目标。
关键词:
水稻育种 多抗性状 稻米品质 高产品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品种来源:花育409由天津市水稻研究所育成,于2003年12月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特征特性:花育409属粳型,中晚熟水稻品种,京、津、唐地区生育期170~175d,主茎叶片18个,平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空 刘向东 范守文
靠"小麦工程"实现小麦大面积增产山西农业大学实验农场张空,刘向东,范守文"小麦工程"是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小麦规模生产的新模式。其核心内容是集管理、科技和农民为一体,融投入、科技和管理为一炉,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完成工程设计的数量、质量指标任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存 褚清河 许洪仙
以综合示范的方式,多成果,多技术,多层次集中使用农业科技成果,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轰动效应。以此吸引农民、教育农民、引发农民使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用于农业生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庆惠
本文在研究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特点,并总结出5类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为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提供经验借鉴,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转化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戴健华
本文针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点之一——示范平台欠缺问题,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新时期背景下破解"三农"难题的角度,阐明了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示范平台应突出区域和产业特色、强化技术集成和管理机制、实行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校相结合以及"专家-企业-农户"互动的运行机制的构建思路,提出了在建设种植、养殖、加工等基本示范区的基础上,增强教育培训、强化环境保护等功能的设想。并从建立科学组织体系、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建立有效保障机制、加速成果引进、拓宽成果转化投入渠道、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法规建设等方面,对构建示范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曲正伟 周春菊 诸葛爱燕 谢波 茹颜飞 李彦
通过大田试验,着重研究了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长4640、长6878和长6154灌浆结实期的冠层温度和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结果表明:在小麦灌浆结实期间,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长4640、长6878和长6154有着优良的冷温特性,其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甚至低于冷型对照品种小偃6号,它的其他性状如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等指标优于暖型品种,一些指标亦优于小偃6号,在灌浆结实后期表现尤为明显,显示出长4640、长6878和长6154有着优异的冷温特性,以长6154表现更为明显。为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抗旱小麦品种 冠层温度 生理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冯新常
利用早熟大穗品种偃师4号与抗病、灌浆快的大粒品种陕农7859杂交,通过协调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确定合理的株型模式,选育成高产、稳产、抗病、落黄好、灌浆快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多穗大粒型冬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
关键词:
冬小麦,豫麦39号,育种,株型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