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7)
- 2023(10092)
- 2022(8566)
- 2021(8119)
- 2020(6675)
- 2019(15144)
- 2018(15103)
- 2017(28067)
- 2016(15715)
- 2015(17602)
- 2014(17649)
- 2013(16929)
- 2012(15952)
- 2011(14499)
- 2010(14927)
- 2009(13548)
- 2008(13379)
- 2007(12131)
- 2006(10984)
- 2005(9937)
- 学科
- 济(55065)
- 经济(54987)
- 管理(43712)
- 业(40388)
- 企(32336)
- 企业(32336)
- 农(19997)
- 中国(17120)
- 地方(16971)
- 方法(16296)
- 财(14094)
- 学(13695)
- 制(13625)
- 数学(13343)
- 数学方法(13016)
- 农业(13005)
- 业经(12978)
- 策(12336)
- 贸(10695)
- 贸易(10685)
- 易(10352)
- 和(10235)
- 理论(10158)
- 环境(9932)
- 银(9876)
- 银行(9843)
- 体(9810)
- 行(9494)
- 融(9390)
- 金融(9382)
- 机构
- 学院(216045)
- 大学(212799)
- 济(81567)
- 研究(81100)
- 经济(79341)
- 管理(79003)
- 理学(66032)
- 理学院(65151)
- 管理学(63925)
- 管理学院(63483)
- 中国(61232)
- 科学(51632)
- 京(47798)
- 所(42163)
- 农(41291)
- 财(40004)
- 研究所(38284)
- 中心(36999)
- 江(36110)
- 业大(33315)
- 农业(32181)
- 范(31518)
- 师范(31213)
- 北京(30368)
- 院(30267)
- 财经(30024)
- 州(28767)
- 省(27097)
- 经(26960)
- 技术(25665)
- 基金
- 项目(142687)
- 科学(110241)
- 研究(105680)
- 基金(99435)
- 家(89069)
- 国家(87910)
- 科学基金(72876)
- 社会(63081)
- 社会科(59452)
- 社会科学(59431)
- 省(57354)
- 基金项目(51699)
- 划(48670)
- 自然(47822)
- 教育(47547)
- 自然科(46466)
- 自然科学(46449)
- 自然科学基金(45569)
- 编号(45030)
- 资助(40665)
- 成果(38040)
- 课题(32574)
- 重点(32513)
- 发(32444)
- 部(30111)
- 创(28887)
- 创新(26982)
- 性(26724)
- 科研(26562)
- 年(26229)
共检索到345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书文 詹晨 王梦桥 孙乔昀 张玉钧
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是保护等级最高的一类自然保护地,它的建立标志着园内将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手段。构建新时代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国家公园资源利用体系,对避开"生态保护唯一"误区、探索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改革中如何开展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价值。依据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结合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要求以及资源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包括收获价值、存在价值和未来价值),确定国家公园体制下的资源利用评估框架、指标、参考标准和权重。基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应用研究,提出霸王岭片区未来最优的资源利用体系,并提出资源利用体系生态化调整和构建适宜性资源利用体系两项优化策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书文 詹晨 王梦桥 孙乔昀 张玉钧
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是保护等级最高的一类自然保护地,它的建立标志着园内将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手段。构建新时代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国家公园资源利用体系,对避开"生态保护唯一"误区、探索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改革中如何开展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价值。依据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结合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要求以及资源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包括收获价值、存在价值和未来价值),确定国家公园体制下的资源利用评估框架、指标、参考标准和权重。基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应用研究,提出霸王岭片区未来最优的资源利用体系,并提出资源利用体系生态化调整和构建适宜性资源利用体系两项优化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锋 史本林
原住居民是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是实现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全民公益性”目标的基础保障,揭示并认知原住居民于国家公园建设支持意向的影响机制,是确保国家公园有效管理的基本要求。基于问卷调查,实证考察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影响的收益感知和成本感知,探讨了社区权力与支持意向之间的关系,并对政府信任的调节作用和生计能力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权力对原住居民的收益感知有正向影响,对成本感知有负向影响;收益感知正向显著影响支持意向,而成本感知与支持意向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计能力对支持意向作用,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通过收益感知而产生的间接效应;政府信任对影响感知、生计能力与支持意向间关系有着显著调节作用;政府信任对收益感知与支持意向间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对成本感知与支持意向间负向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国家公园建设中,需制定和完善社区赋权制度,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充分获得原住居民信任,并切实提高原住居民生计能力,从而增强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收益感知,逐步降低成本感知,以促进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洋 程琬婷 李佳炜 梁怀月
入口社区是国家公园的门户,社区居民是国家公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有助于国家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文章将感知价值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并在感知价值中引入了社区参与这一维度,构建了“感知价值-态度-支持意愿”概念模型。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三个典型入口社区为案例地,运用混合研究法,通过两轮实地调研分别收集访谈材料和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深度访谈材料,实证分析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感知价值、态度和支持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整体感知价值、态度和支持意愿较积极,但经济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态度,其中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对态度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8、0.33、0.25、0.18。(3)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支持意愿,其中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对支持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6、0.20、0.16、0.15;态度显著正向影响支持意愿,路径系数为0.17。(4)态度在感知价值和支持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为提升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意愿,提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和提升居民感知价值;二是加强引导社区居民,提高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国家公园背景下居民感知价值的维度,分析了感知价值对支持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更好地引导社区居民支持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苟志辉 王鑫 钟圣赟 曾亚红 卢国鹏
【目的】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综合评价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以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防火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着火特性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年内可燃性指标(含水率、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的变化特性,分析可燃性指标间的差异及关系,初步阐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的可燃性。【结果】1)外来入侵植物的含水率为70.00%~90.00%;2)豆科植物平衡含水率的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外来入侵植物的平衡含水率在3月中表现出较大值;3)短柄吊球草(255.75±4.98)℃和飞机草(263.92±4.41)℃的燃点较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点在3月份和12月份表现出较小值,6月和9月表现出较大值;4)野甘草(17.96±0.76)k J/g的热值在全年中表现出较大值,外来入侵植物的热值较大时期出现在3月,较小的时期出现在6月;5)红毛草的易燃性极高,其次是金腰箭和含羞草,易燃性较低的是银合欢和飞机草。【结论】在海南的干旱季节是防火的重点,其中要注意红毛草、金腰箭和含羞草等外来入侵植物,燃点、热值均表现出较小值,易燃性较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睿 钟林生 刘家明 唐承财 孙雷刚
中国保护地体系庞杂类型丰富,存在保护对象交叉、管理主体多头、功能定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理顺保护地体系是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园是一种承担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双重任务,能够有效协调保护与利用矛盾的保护地类型。基于国家公园内涵与功能定位的梳理,本文认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体系中的II类国家公园是对全球国家公园较为完整和准确的概括。将IUCN界定的国家公园入选条件归纳为面积适宜性、资源代表性、人类影响度和功能全面性,以此作为构建中国国家公园的基本标准。以中国自然保护区为例,逐条按照构建标准筛选出了55处面积不小于1 000hm2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国家公园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霞 余荣卓 罗春玉 王光玉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是当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教育基本要素、游客感知评价,提出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框架。运用语义差异法,以自然资源基础、人员素质、标识系统和自然教育媒介4个因素作为基准,确定与准则层对应的12个指标,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评分表,运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量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建议未来体系构建中要挖掘自然本底资源、推广特色自然教育项目,完善自然解说系统、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育人功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美玲 郝瑞君 李子欣 周永 寇圆圆 张文洲
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园的长远建设。基于效果阶层模型,从自我管理价值、群体效用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居民满意度、社区归属感和居民参与意愿6个方面构建理论模型,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均对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归属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91和0.088,社区归属感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83和0.274;而社会服务价值仅对居民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298。社区归属感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205;居民满意度对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92。(2)居民获益程度对其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具有调节作用。高获益居民满意度会受到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的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8和0.212;社区归属感能显著提升高获益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431;进而促进其参与建设的意愿,路径系数为0.069。(3)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通过"感知价值→情感→意愿"过程,最终形成不断递进的多阶段连锁反应。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现有感知价值和居民参与关系的研究维度,在未来国家公园建设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核心诉求来采取相应的激发措施,以达到精准激发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目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费宝仓
近来,关于风景名胜和历史性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问题的讨论,主要围绕保护资金和私人企业对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行性而展开,笔者认为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管理体制。为此,笔者对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组织管理、法治和资金来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国家重要自然与历史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旅游资源 管理体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艳滨 杨桂华
我们对待自然空间有两种模式:保护区模式和旅游地模式,这两种模式代表了我们对待自然空间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国家公园既不是传统保护区模式的重复,也不是旅游地模式的扩张,它是一种全新的自然空间体系,国家公园试图协调人类游憩利用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以达到国家公园的自然空间正义和空间生态文明。生态伦理观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君帜 唐小平
在研究国家公园体制顶层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国家公园保护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阶段,提出建立以统一分级管理、国家评估设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严格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监管、社区共建共管、全民参与共享、资金投入保障等8个关键制度为核心的中国国家公园保护制度体系框架。经梳理国内研究进展和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验成果,初步明确各项制度的基本要点和关键任务,分析目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相应建议,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奠定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艳滨 杨桂华
我们对待自然空间有两种模式:保护区模式和旅游地模式,这两种模式代表了我们对待自然空间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国家公园既不是传统保护区模式的重复,也不是旅游地模式的扩张,它是一种全新的自然空间体系,国家公园试图协调人类游憩利用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以达到国家公园的自然空间正义和空间生态文明。生态伦理观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尚慧 姜嫄 王泰棋 黄梅 谢晶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和完善国家公园人才保障体系,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国家公园人才队伍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进行系统分析,并对SO、WO、ST、WT组合进行战略分析,利用调研数据进行验证以克服SWOT分析法主观性较强的不足。研究发现:(1)人才结构性短缺。高层次技术人才匮乏,影响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管理效能;执法人员不能满足国家公园严格执法需要,制约了执法适时性和合规性。(2)人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45岁以上占比54%,比林草系统平均占比高4%。学历偏低,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0%,比林草系统平均占比低2%。(3)人才供给能力不足。供给侧高等院校未开设国家公园管理等专业,开设的相关度较高专业每年仅有400多名毕业生。(4)人才引进渠道不畅。国家公园存在编制、户籍等管理体制瓶颈,考核、待遇等激励机制创新不够,体制机制是需求侧引进人才的刚性制约因素。通过主客观分析验证得出的结论,对于构建国家公园人才保障体系的实现路径和政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提出政策启示:盘活国家公园存量人才,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其发挥最大效能;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刚性招才和柔性引才有机结合,形成人才良性更新机制;强化与涉林草院校协作,协同培养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人才 保障体系 SWOT分析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兰伟 陈兴 钟晨
国家公园是国际上通行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保护的有效制度与形式,也是开展相关科研与科普工作并为国民提供游憩机会的重要场所。国家公园建设涉及发展理念、功能定位与功能分区、管理体制与管理原则、法律体系和资源权属等重要理论层面及特许经营制度、收支与门票管理,以及志愿者、社区参与等关键问题。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对国家公园理论体系及我国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为我国生态文明战略指引下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研究参考。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理论体系 制度建设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菲菲 王化起 何云梦
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播,国家公园的概念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由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该如何建设既符合国际规范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目前存在许多困惑和争论。我国国家公园应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模式?国家公园涉及区域广、产品复杂、资源类型多样,我们是否遵循同一治理理念和模式?我国国家公园的治理主体、原则和目标是什么?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基于产权理论,将国家公园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三类,据此建立政府主导治理、公众参与协商治理、特许经营市场化治理的国家公园治理体系。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公园治理 产权理论 特许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