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6)
2023(6114)
2022(5153)
2021(4764)
2020(3973)
2019(9269)
2018(9134)
2017(17117)
2016(9204)
2015(10098)
2014(9865)
2013(9527)
2012(9063)
2011(7848)
2010(7929)
2009(6986)
2008(6906)
2007(6267)
2006(5576)
2005(4658)
作者
(24889)
(20836)
(20421)
(19459)
(13207)
(10054)
(9358)
(8086)
(7826)
(7401)
(7195)
(6928)
(6766)
(6422)
(6417)
(6394)
(6151)
(5992)
(5926)
(5882)
(5245)
(5089)
(5080)
(4919)
(4668)
(4565)
(4544)
(4539)
(4135)
(4128)
学科
(34388)
经济(34352)
管理(22002)
(20769)
(16323)
企业(16323)
(12174)
地方(11888)
方法(11279)
中国(11223)
数学(9633)
数学方法(9487)
(8573)
业经(8127)
农业(7896)
(7716)
(7230)
产业(5727)
(5692)
结构(5512)
(5450)
环境(5307)
(5236)
金融(5234)
理论(5224)
(5224)
银行(5208)
(5066)
贸易(5056)
地方经济(5027)
机构
大学(117632)
学院(117220)
(44352)
经济(43209)
管理(42666)
研究(42452)
理学(36087)
理学院(35549)
管理学(34869)
管理学院(34630)
中国(32409)
科学(26671)
(26452)
(20982)
中心(20792)
(20504)
(20139)
(19447)
研究所(18661)
(18356)
师范(18172)
业大(17535)
北京(16604)
(16228)
财经(16080)
(15436)
农业(15238)
师范大学(14781)
(14554)
(13521)
基金
项目(81828)
科学(64104)
研究(62156)
基金(57540)
(51235)
国家(50333)
科学基金(42566)
社会(38216)
社会科(35964)
社会科学(35951)
(32724)
基金项目(31117)
教育(28350)
(27545)
自然(27030)
自然科(26331)
自然科学(26322)
编号(25865)
自然科学基金(25865)
资助(22241)
成果(21574)
重点(18833)
课题(18522)
(18506)
(17546)
(16972)
创新(15904)
国家社会(15585)
大学(15395)
科研(15385)
期刊
(54127)
经济(54127)
研究(36010)
中国(28276)
学报(18705)
(18550)
科学(17674)
教育(17479)
(16682)
管理(15692)
大学(14488)
学学(13023)
农业(12581)
技术(11060)
(10458)
金融(10458)
图书(9828)
业经(9121)
经济研究(7736)
财经(7589)
书馆(7439)
图书馆(7439)
问题(7428)
(7291)
资源(7113)
(6701)
(6455)
(6250)
(6052)
论坛(6052)
共检索到185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曾瑜皙  钟林生  虞虎  
层级结构识别是推进国家公园群建设的基础工作。然而,已有研究较少关注国家公园群层级结构定量识别。论文结合理论分析与多准则分析方法,提出国家公园群建设层级结构识别的UBAN框架(uniqueness, biodiversity, aesthetic value, naturalness),并以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内部单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长江源的相对重要性最高,海西盐湖最低。层级划分方案对比分析显示,采用“四分法”有助于推进分层管理。据此方案,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一级单体包括长江源等5个,二级单体包括帕米尔等6个,三级单体包括普达措等4个,四级单体包括贡嘎山等6个,不同层级在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中的优先顺序、建设重点和策略不同。研究强调了国家公园群层级识别的必要性,提出并验证了UBAN框架在国家公园群层级结构识别中的可行性,有助于推动国家公园群建设管理策略制定和目标实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庆芳  吴卫  高卿  宋金平  
星级宾馆是住宿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重要支撑。以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所涉及的52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勾勒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星级宾馆空间格局;基于上述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星级宾馆的可达性与游客满意度来综合评价其服务支撑能力。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星级宾馆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较强且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非均衡性,星级宾馆数量较多的县域单元主要位于云南省和四川省。(2)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县域星级宾馆呈现出“双核中心、双次级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四川和云南交界地带形成了以香格里拉市为中心并向东西外围梯度递减的“核心—边缘”结构。(3)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国家公园群县域星级宾馆的可达性更强且整体服务质量更优,因而其服务支撑能力更强,也更有利于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充分发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美玲  郝瑞君  李子欣  周永  寇圆圆  张文洲  
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园的长远建设。基于效果阶层模型,从自我管理价值、群体效用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居民满意度、社区归属感和居民参与意愿6个方面构建理论模型,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均对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归属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91和0.088,社区归属感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83和0.274;而社会服务价值仅对居民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298。社区归属感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205;居民满意度对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92。(2)居民获益程度对其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具有调节作用。高获益居民满意度会受到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的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8和0.212;社区归属感能显著提升高获益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431;进而促进其参与建设的意愿,路径系数为0.069。(3)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通过"感知价值→情感→意愿"过程,最终形成不断递进的多阶段连锁反应。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现有感知价值和居民参与关系的研究维度,在未来国家公园建设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核心诉求来采取相应的激发措施,以达到精准激发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目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玉钧   余翩翩   洪静萱  
<正>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发展稳步推进、成效显著。通过组织试点、总结经验、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优化和制定相关标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初步构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具有起点高、后发优势明显、建设规模和难度大等特点,大量社区广泛分布在国家公园内部及周边,社区人地关系成为其治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
关键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锋  史本林  
原住居民是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是实现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全民公益性”目标的基础保障,揭示并认知原住居民于国家公园建设支持意向的影响机制,是确保国家公园有效管理的基本要求。基于问卷调查,实证考察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影响的收益感知和成本感知,探讨了社区权力与支持意向之间的关系,并对政府信任的调节作用和生计能力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权力对原住居民的收益感知有正向影响,对成本感知有负向影响;收益感知正向显著影响支持意向,而成本感知与支持意向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生计能力对支持意向作用,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通过收益感知而产生的间接效应;政府信任对影响感知、生计能力与支持意向间关系有着显著调节作用;政府信任对收益感知与支持意向间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对成本感知与支持意向间负向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国家公园建设中,需制定和完善社区赋权制度,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充分获得原住居民信任,并切实提高原住居民生计能力,从而增强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收益感知,逐步降低成本感知,以促进原住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洋  程琬婷  李佳炜  梁怀月  
入口社区是国家公园的门户,社区居民是国家公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有助于国家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文章将感知价值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并在感知价值中引入了社区参与这一维度,构建了“感知价值-态度-支持意愿”概念模型。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三个典型入口社区为案例地,运用混合研究法,通过两轮实地调研分别收集访谈材料和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深度访谈材料,实证分析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感知价值、态度和支持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整体感知价值、态度和支持意愿较积极,但经济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态度,其中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对态度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8、0.33、0.25、0.18。(3)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支持意愿,其中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对支持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6、0.20、0.16、0.15;态度显著正向影响支持意愿,路径系数为0.17。(4)态度在感知价值和支持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为提升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意愿,提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和提升居民感知价值;二是加强引导社区居民,提高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国家公园背景下居民感知价值的维度,分析了感知价值对支持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更好地引导社区居民支持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国舫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各种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活动的声音也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位置。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深入中国人民的人心。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当代社会的突出亮点之一。一、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我认为有3个重要的源头。一个是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治彦  
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划定的特定自然区域,它具有自然或文化状况的天然原始性,资源的珍稀独特性、景观的观赏游憩性等基本特征。我国于2013年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公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确立了三江源、东北虎豹栖息地、大熊猫栖息地等9个区域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文章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的工作进展与计划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治彦  
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划定的特定自然区域,它具有自然或文化状况的天然原始性,资源的珍稀独特性、景观的观赏游憩性等基本特征。我国于2013年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5年公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确立了三江源、东北虎豹栖息地、大熊猫栖息地等9个区域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文章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的工作进展与计划进行了分析,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建强  王凯韬  杨东伟  
国家公园起源于美国,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于1872年由美国国会建立。国家公园的建立能够较好地保护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遗产资源,因此,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建设国家公园的浪潮。美英国家拥有完善的国家公园体系,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经验。改革开放之时中国也开始了类似国家公园的遗产保护地的建设,近几年中国也开始了国家公园试点的建设。虽然中国积极开展了国家公园建设的探索,但在国家公园的建设道路上还存在一些阻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海霞  汪宇明  
国家公园理念已经得到了全球1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国家公园是可以实现游憩公民权维护、自然遗产资源全民共享、自然与生态环境保护、国民认同感培育等多重目标的场域保障,是可持续自然旅游的有效组织模式之一。分析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运动+社区参与型决策+强势制度保障"模式和科里国家公园的"环境教育+生态标签地建设"模式,指出可持续的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培育和旅游规制是可持续自然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计划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虞虎  钟林生  曾瑜皙  
国家公园是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资源的自然生态区域,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国土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论文基于国际经验、国家公园功能和政策内涵,依据国家公园主导定位和生态系统服务理念,构建了包含6个关键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包括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重要性、原真性、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价值与人文遗产价值,分别进行单一要素层评价和多指标空间叠加分析,再结合中国生态地理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和省级行政区管理等因素进行比对和范围遴选提取,初步确定了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潜在区域。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原真性的高值集聚区域具有趋同性,生态系统完整性较好的区域,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也较高,原真性保存较好。中国三大阶梯与自然地理区域的叠加分布特征明显,东西部潜在区域的面积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的空间连续性较强,潜在区域的跨界性较为明显。初步遴选出55处未来可以重点考虑建设的陆地型国家公园潜在区域。研究可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合理布局提供方法参考和理论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凌楚  赵慧  赵本元  谭路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公众参与和文化宣传是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国家公园文宣现状,从公众参与与公众科学、科学传播和分众传播的角度,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从议题设置、内容生产、平台建设、信息互通、福祉共享等方面提出宣传建议,为提升国家公园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服务国家自然保护地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立  葛健  龚箭  
旅游业作为统筹推进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尽管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大多集中于居民视角,基于游客视角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文章以游客重游意愿作为切入点,基于神农架国家公园游客的283份问卷调查数据,引入地方依恋作为调节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国家公园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情感价值、成本价值以及服务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4、0.32、0.26;旅游感知价值对于重游意愿的影响部分成立,其中情感价值、成本价值对重游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2、0.18;游客满意度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23。(2)游客满意度在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3)地方依恋在游客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地方依恋较高群体路径系数为0.32;地方依恋较低群体路径系数为0.15。基于研究结论与讨论,提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对游客感知价值的维护与提升;二是重视对游客满意度的提升;三是不断挖掘特色文化,增强游客地方依恋情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辉  张佳琛  刘小宇  王亮  
解说与教育服务是美国国家公园与游客之间的重要联系方式,是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美国国家公园的成长和发展,解说与教育服务也日臻完善。文章通过大量资料和中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对美国国家公园解说与教育服务的意义、内容做了进一步剖析和阐述;将其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实施阶段、建设阶段和完善阶段。以西奥多·罗斯福国家公园的具体解说与教育项目为例,透视出美国国家公园解说与教育服务的坚强后盾:专业的规划机构、严格的人员要求、健全的解说与教育项目和公园各种系列的定期评估。纵观美国国家公园解说与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