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3)
2023(7430)
2022(6276)
2021(6019)
2020(4971)
2019(11611)
2018(11640)
2017(22100)
2016(11826)
2015(13199)
2014(13104)
2013(12572)
2012(11526)
2011(10419)
2010(10985)
2009(10055)
2008(9587)
2007(8424)
2006(7545)
2005(6742)
作者
(34081)
(28388)
(28358)
(26801)
(18437)
(13777)
(12756)
(11001)
(10777)
(10349)
(10166)
(9733)
(9427)
(9142)
(8923)
(8844)
(8519)
(8441)
(8308)
(8075)
(7024)
(6972)
(6955)
(6730)
(6480)
(6274)
(6233)
(6110)
(5749)
(5543)
学科
(51997)
经济(51946)
管理(33684)
(29379)
(23320)
企业(23320)
方法(23309)
数学(20979)
数学方法(20452)
环境(15928)
地方(15477)
(14961)
中国(12124)
(12018)
业经(10276)
(10166)
农业(10060)
(8785)
(8343)
贸易(8335)
(8318)
资源(8244)
地方经济(8209)
理论(8044)
(8019)
生态(7817)
技术(7251)
(7201)
(6974)
(6775)
机构
学院(166309)
大学(164055)
(65021)
管理(64659)
经济(63689)
研究(57031)
理学(55994)
理学院(55304)
管理学(53934)
管理学院(53666)
中国(42183)
科学(37335)
(36137)
(30939)
(28790)
(27522)
(27431)
中心(26686)
研究所(26590)
业大(25869)
(23364)
师范(23116)
财经(22084)
北京(21651)
农业(21183)
(21111)
(20722)
(19898)
经济学(19272)
师范大学(18643)
基金
项目(118493)
科学(93414)
基金(85590)
研究(84868)
(76457)
国家(75494)
科学基金(64428)
社会(54063)
社会科(51207)
社会科学(51187)
(48008)
基金项目(45212)
自然(42615)
自然科(41431)
自然科学(41420)
自然科学基金(40612)
(39563)
教育(38515)
资助(35413)
编号(33841)
重点(27444)
(26293)
成果(26256)
(25210)
(24423)
课题(23871)
创新(22870)
科研(22731)
国家社会(22267)
计划(21571)
期刊
(73497)
经济(73497)
研究(43806)
中国(33730)
学报(26231)
科学(25392)
(24342)
管理(23791)
(20082)
大学(19750)
学学(18734)
教育(17719)
农业(16877)
技术(15475)
业经(12812)
(12493)
金融(12493)
资源(12160)
经济研究(10646)
财经(10217)
(10029)
统计(9578)
问题(9329)
(9045)
(8763)
科技(8618)
图书(8167)
(8166)
技术经济(7981)
决策(7923)
共检索到244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芬  张林波  李岱青  
国家公园是一种被全球验证了的能有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保护地管理模式。文章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试点,结合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以国家公园模式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议由中央财政拨付运行经费、制定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原则、科学划定国家公园管理范围等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兴  余正勇  
三江源地区作为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其生态保护实践和研究经验对我国国家公园大规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历时性、整体性视角对三江源生态保护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和审视,借助计量可视化和质性归纳方法分析构建该区域生态研究议题的内容框架。发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经历了缺乏引导的无序恶化期、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有序调整期、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摸索期三个阶段,各时期的阶段特征明显,而研究主题框架集中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生态保护、人文生态保护、保护成效评估与变化预测三大板块,围绕各板块细分议题分别阐述研究内容和趋势,继而在研究评述的基础上对未来三江源生态保护研究提出三方面展望,以期为三江源乃至其他重要保护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公园生态体制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殷成龙  周强  刘峰贵  陈睿山  孟飞  
国家公园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切实行动。然而,自然灾害是影响国家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江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敏感,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一旦破坏,极难恢复。三江源地区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频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为系统评估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近年来青藏高原多次地震灾害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震灾害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评估框架。基于此框架,以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基于遥感和GIS等方法,综合评估了地震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地震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平台的建设思路。结果表明:地震严重损害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设施和冰川、冻土、植被、地表、水系等生态系统要素的结构稳定性,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破坏;地震发生当年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达1492.67亿元,远超116.9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本文提出的评估框架及平台构建思路,可为评估未来地震对三江源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永良  
三江源区生态区位重要,加强保护和修复意义重大。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批准,到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园区内区域广阔,资源丰富,近些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创新生态管护模式、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然而在资源环境管理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从四个系统与一个多样性、思想理念与综合管理、具体领域与施政重点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峥延  李忠  张庆杰  
三江源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贫困地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当地群众脱贫的重要抓手。在保障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础上,该地区实践了以中央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为主,发展合作社和特许经营高端畜牧业和生态体验为辅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建议未来通过推动生态补偿提标扩面、建立"三江源生态特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和完善特许经营权,进一步推动三江源地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变为现实发展动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凯  王金金  
三江源、祁连山,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绿色明珠",在中国生态版图中如同耀眼的坐标熠熠生辉。三江之源,滔滔江河水奔涌而下,养育了无数生命,开启了大河文明;祁连之巅,高耸入云岿然不动,为"丝绸之路"抵挡风沙,让千里沃野滋润万千;青海湖畔,高山下碧波荡漾,万鸟云集、鱼翔浅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卜诗洁  王群  卓玛措  
通过构建生计韧性框架,运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24位居民生计变化情况的半结构化访谈资料,采用三级编码的方法,分析了在现行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下影响国家公园居民生计韧性的因素及促进其生计韧性提升的策略。结果发现:生态旅游发展演变过程中居民生计韧性变化显著,多样化生计组合方式有望提高其生计韧性水平;物质资本增加、自组织能力增强、居民认知明确和态度积极是国家公园居民生计韧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游客量减少、生态旅游经营和管理不完善、金融资本不足、学习能力较弱和生计缺乏多样性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生计韧性受到旅游发展环境变化、缓冲和适应能力变化两条路径影响,二者的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生计韧性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琛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通过挖掘生态旅游价值的实现机制,探索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共同推进,开发与保护相互促进"的新路径,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双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西武  贾天朝  
三江源国家公园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突出,构建和优化其生态安全格局意义重大。运用2020年土地利用及遥感数据,构建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引入形态学格局空间分析方法(MSPA),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潜在生态廊道,基于重力模型识别重要生态廊道,形成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安全格局并进行功能优化。结果表明:(1)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源地面积为26 833 km~2,占总面积21.80%。(2)共提取重要生态廊道9条(536.62 km)和潜在生态廊道55条(6 080.15 km),其中长江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共提取潜在生态廊道45条(5 124.17 km)和重要生态廊道8条(522.10 km),黄河源园区提取潜在生态廊道10条(955.98 km)和重要生态廊道1条(14.52 km)。(3)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功能进行优化,划分核心保护区(39 613.58 km~2)、生态保育区(67 261.84 km~2)、游憩展示区(10 143.44 km~2)、传统利用区(6 081.34 km~2),分别占32.18%、54.64%、8.24%、4.94%。研究成果可以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空间规划调整及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若云  马宝建  张玉钧  
国家公园中有许多包含着生态智慧的地方性知识,访客对这些地方性知识的需求是否会影响到其保护环境的行为,是值得探讨的。选取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案例地,以潜在访客为样本,采取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地方性知识需求、地方依恋和环境责任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性知识需求对访客的环境责任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且通过地方依恋产生间接影响。因而三江源国家公园可以为访客提供地方性知识,以激发访客对地方性知识的需求,从而强化访客的地方依恋,进而促进访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实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应验  
海洋国家公园的设立不仅以国家权威的形式加强了对大面积、特殊海域的保护,也是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举措。国内外对海洋国家公园体制有不同的发展经验,从保护生态、合理开发、捍卫主权三方面看,在南海区域设立国家公园是可行之举。但设立南海海洋国家公园试点面临着海洋保护区少、小、低,开发无序,管理滞后三方面问题。从选址策略看,可分争议海域和非争议海域进行考虑。对策建议有如下五点:创新管理体系,完善经营机制,推行分区开发,拓展合作渠道,增加现实存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承照  
一、内涵——政策解读与地位界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国家公园的内涵。国家公园具有地域类型和管理模式的双重内涵,作为前者——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的一种地域类型,作为后者——国家公园代表科学保护与持续利用协调共进的一种管理模式,国家公园是具有共同管理目标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燕  李庆雷  
作为自然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成功模式,国家公园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式。西部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特殊的政策、既有的旅游业发展基础等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部门利益、既得利益、政策法规、资金、技术与人才等方面因素的挑战。文章在对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关系认知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地区建设国家公园的必要性、可行性、限制因素,提出对策措施,以期促进西部地区国家公园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月宁  贾倩  张玉钧  
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保护地管理。它由多学科人才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是适时监测、调整和优化科学决策方法的动态管理过程,可以应对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不确定性,进而达到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最佳状态。通过梳理适应性共同管理的概念及发展过程,分析并总结其适用条件、应用实践及主要环节等方面,针对我国的保护地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国家公园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管理提供一种满足多重管理目标的思路和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海霞  汪宇明  
国家公园理念已经得到了全球1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国家公园是可以实现游憩公民权维护、自然遗产资源全民共享、自然与生态环境保护、国民认同感培育等多重目标的场域保障,是可持续自然旅游的有效组织模式之一。分析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运动+社区参与型决策+强势制度保障"模式和科里国家公园的"环境教育+生态标签地建设"模式,指出可持续的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培育和旅游规制是可持续自然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计划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