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95)
- 2023(15784)
- 2022(13558)
- 2021(12608)
- 2020(10518)
- 2019(23902)
- 2018(23675)
- 2017(45115)
- 2016(24347)
- 2015(26937)
- 2014(26521)
- 2013(26119)
- 2012(23907)
- 2011(21443)
- 2010(21293)
- 2009(19399)
- 2008(18708)
- 2007(16260)
- 2006(14197)
- 2005(12135)
- 学科
- 济(93059)
- 经济(92947)
- 管理(73720)
- 业(70987)
- 企(59335)
- 企业(59335)
- 方法(42858)
- 数学(36777)
- 数学方法(36417)
- 中国(27303)
- 农(25019)
- 财(24021)
- 业经(21976)
- 学(21327)
- 技术(20354)
- 地方(19358)
- 农业(17168)
- 贸(16990)
- 贸易(16978)
- 易(16428)
- 理论(16186)
- 制(15511)
- 环境(15388)
- 务(15275)
- 财务(15212)
- 财务管理(15189)
- 和(14977)
- 企业财务(14451)
- 划(13677)
- 银(13575)
- 机构
- 大学(343821)
- 学院(340991)
- 管理(138668)
- 济(132179)
- 经济(129305)
- 理学(120969)
- 理学院(119588)
- 管理学(117591)
- 管理学院(116964)
- 研究(113286)
- 中国(81739)
- 科学(73445)
- 京(73111)
- 农(59261)
- 财(58277)
- 所(56496)
- 业大(55586)
- 研究所(52140)
- 中心(51607)
- 江(48264)
- 财经(47667)
- 农业(46920)
- 北京(45592)
- 范(44725)
- 师范(44209)
- 经(43412)
- 院(41145)
- 州(39527)
- 经济学(38845)
- 商学(36440)
- 基金
- 项目(244171)
- 科学(191680)
- 基金(177312)
- 研究(173294)
- 家(157300)
- 国家(155737)
- 科学基金(133452)
- 社会(109821)
- 社会科(104098)
- 社会科学(104067)
- 省(96069)
- 基金项目(95614)
- 自然(88970)
- 自然科(86954)
- 自然科学(86928)
- 自然科学基金(85394)
- 划(81205)
- 教育(78466)
- 资助(71093)
- 编号(69553)
- 成果(54772)
- 重点(54182)
- 创(54157)
- 部(52248)
- 发(51416)
- 创新(49938)
- 课题(47292)
- 科研(46795)
- 计划(45540)
- 国家社会(45112)
- 期刊
- 济(138780)
- 经济(138780)
- 研究(95967)
- 中国(62465)
- 学报(60218)
- 科学(52866)
- 农(52285)
- 管理(49278)
- 大学(44140)
- 财(42572)
- 学学(41573)
- 农业(36191)
- 教育(35923)
- 技术(27610)
- 融(24725)
- 金融(24725)
- 业经(23577)
- 经济研究(22672)
- 财经(22150)
- 图书(20690)
- 业(19619)
- 科技(19549)
- 问题(18974)
- 经(18909)
- 理论(16543)
- 版(16428)
- 技术经济(16322)
- 商业(15819)
- 业大(15704)
- 实践(15330)
共检索到483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闫晨 蔡曦 代谦
以2001~2021年我国276个地级市为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消费政策助于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信息消费政策对城市创新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较强,在大型城市和中型城市较强。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信息产业供给端,政策试点通过生产要素配置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优化效应三种渠道促进城市创新;在信息产业需求端,政策试点通过提升新兴信息消费和淘汰落后信息消费这一优化信息消费结构的方式促进城市创新。鉴于此,各地应基于供给侧与需求侧双重视角,在有序扩大信息消费试点范围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落实试点政策,推动信息消费转型升级,并建立提升城市创新水平的多维机制。
关键词:
国家信息消费试点 城市创新 双重差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娇
本文以我国2013年先后发布的两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2011-2021年2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新型消费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政策能够通过提升产业聚集和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且通过稳健性检验。从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城市影响来看,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政策对中东部地区和大中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永乐 许阳 吴然
利用全国338个城市房价和创新水平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行了不同类型城市的比较研究。总体来看,城市高房价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分城市类型看,差异较为明显:一线城市的房价及上涨率对创新均起到抑制作用,房价对二线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在三四线城市为正;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上涨率与城市创新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即在低增长率情况下促进创新,高增长率情况下阻碍创新,但在四线城市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房价城市,房价涨幅过大会加剧对创新水平的抑制效应,涨幅较小则有利于创新水平的提升。因此,“分类调控、因城施策”有利于不同类型城市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一线城市应实行房价和涨幅双控制,二三线城市主要把涨幅控制在合理范围,四线城市可适度促进房地产发展,但应避免“脱实向虚”的现象发生。
关键词:
城市房价 创新水平 人才 资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殿春 于洋 方森辉
本文以1999—2003年我国专利试点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以倍差法考察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专利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产生了长期可持续的积极影响,不仅显著提高了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还显著提高了新增发明专利的总体质量;虽然程度不同,但试点城市中的企业、研究机构和个人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创造力均有提高,专利申请“老手”和“新军”都提高了其专利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专利试点政策通过增加相关城市政府研发投入、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提高专利代理服务水平等渠道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创新激励中互补性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发现对我国专利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颜娟 陈兢
数字技术和传统消费深度融合诞生了数字消费,同时也催生了多种消费业态和新型消费模式,成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本文以我国28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结合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进行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数字消费可以提高商品的配置效率,优化消费者支付环境;同时,数字消费也可以催生多种新型消费方式,降低消费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即数字消费可以显著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并且,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本研究旨在为我国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发展指明方向,为数字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文章基于2003年至2016年我国21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并且高新区设立带动的城市投资集聚是推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空间双重差分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并非源于其对周边城市创新资源的掠夺,相反高新区设立对周边城市和省内城市均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提升了本省城市和周边外省城市创新水平。此外,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在省会城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能够显著提升一般地级市创新水平;随着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高新区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直至不再显著的非对称"倒V型"变化特征。但是研究也发现,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水平影响的区位异质性并不显著,高新区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城市是创新活动的空间载体,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创新发展道路,提高城市创新水平,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创新型城市试点,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本文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6年269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对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弱于一般城市,对科教资源质量较高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弱于科教资源质量较低的城市,并且随着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一种先增强后减弱的非对称"倒V"型变化特征。研究还发现,试点政策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区位异质性不显著。此外,创新型城市试点能够加强政府战略引领、促进人才集聚、激励企业投资和优化创新环境,进而对城市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并且,对人才要素的集聚效应与对企业投资的激励效应是试点政策推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凯旋 张树山
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为契机,利用2011—2021年284个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消费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没有实施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开展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对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具有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信息消费主要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供给侧上提升数字技术水平和需求侧上扩大市场需求是其影响数实融合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信息消费的数实融合效应在市场活力高、非资源型城市以及具有商业信用优势的城市中更为敏感。
关键词:
信息消费 数实融合 供需两端 市场需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凯旋 张树山
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为契机,利用2011—2021年284个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消费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没有实施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开展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对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具有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信息消费主要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供给侧上提升数字技术水平和需求侧上扩大市场需求是其影响数实融合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信息消费的数实融合效应在市场活力高、非资源型城市以及具有商业信用优势的城市中更为敏感。
关键词:
信息消费 数实融合 供需两端 市场需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俊杰 周民良 薛飞
信息消费是促进传统消费产业数字化和新型信息技术产业化,进而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发现,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创新促进效应和消费倍增效应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处于中低位水平的城市更加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邻近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在未来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政府部门应当健全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中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设计,畅通传导通道,提升试点政策的精准性和协同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战琪
将三重差分模型与空间计量回归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在服务贸易开放中的角色和地位如何影响绿色创新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三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呈现差异性:与创新产出较少的地区相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创新产出较多的地区相对更大;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地区相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地区相对更大;与不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地区相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地区相对更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不仅对本城市绿色创新有正向影响,而且对周边城市的绿色创新有正向影响。应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完善法律约束机制,正向调节对外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晨 蔡曦 张中华
在中国经济迈入新发展阶段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决定了经济发展质量。在信息化时代,要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充分发挥数字信息产业的关键性作用。本文基于200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从供给侧来看,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通过产业发展效应和创新效应两方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需求侧方面,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通过优化信息需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在不同地区、市场环境、城市规模、行政等级、经济发展阶段和服务业发展阶段的城市中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具有明显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合理制定和推行信息产业相关政策,有利于促进产业数字信息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和供给质量,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律 胡善成 吴丽芳
信息消费是中国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之一。本文以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信息消费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政策通过就业效应、产业效应和创新效应,促进了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有利于提高信息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此外,信息消费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大规模城市、东部区域和高行政级别城市中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林茜妍 唐宏博 刘亚丽 韩亨达 梁正 赵新力
基于国际电信联盟(ITU)曾经使用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旧IDI),提出改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化发展指数(新IDI)。2007年以来,金砖五国信息化和数字经济水平均有较大提升,其中四国的信息通信技术(ICT)/数字化发展水平已达到或接近G20国家中等水平。金砖五国中,俄罗斯ICT接入指数最高,中国、南非和印度ICT接入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中国ICT应用指数增长近3倍,其他四国也在ICT应用领域得到显著提高;在ICT技能上,俄罗斯、中国与南非已有超过90%、巴西为超过85%的国民拥有互联网上交流和使用的条件;总体看来,俄罗斯相关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中国、巴西与南非居中,印度与其他四国有一定差距。相比2007年,金砖国家平均信息通信技术/数字化发展指数(IDI)水平在2020年时和G20平均水平的差距已大幅缩小,主要得益于其网络建设和普及。分析表明,IDI与各国在信息通信领域发表的SCI论文数和WOS中的非SCI论文数(不考虑2020年)存在正相关,中国以及巴俄印三国(不考虑2020年)专利数量与IDI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巴西、俄罗斯、南非三国的IDI与本国人均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不显著。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琳 严静 周唯 敖荣军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城市创新水平是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年和2015年专利授权数为衡量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局部冷热点分析及相对发展率指数等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变化,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水平区域差异化特征明显,呈现"东部强,中西部弱"的空间格局;且创新水平空间相关性强,呈空间集聚的态势.同时,从区域创新水平的相对发展速度来看,中上游地区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增长速度快,发展势头迅猛.最后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影响城市创新水平的因素具有多元化和动态化特征,其中,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发展水平为最典型的影响因素,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逐渐成为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创新水平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