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5)
2023(11088)
2022(8859)
2021(8304)
2020(6726)
2019(15277)
2018(14822)
2017(27703)
2016(14426)
2015(16316)
2014(15306)
2013(14805)
2012(13560)
2011(12282)
2010(12370)
2009(11573)
2008(11472)
2007(10265)
2006(9395)
2005(8674)
作者
(39462)
(33191)
(32749)
(31277)
(21241)
(15738)
(14750)
(12740)
(12726)
(11589)
(11412)
(10986)
(10733)
(10677)
(10399)
(10184)
(9820)
(9466)
(9413)
(9004)
(8319)
(7936)
(7895)
(7572)
(7485)
(7387)
(7218)
(7170)
(6566)
(6559)
学科
(63380)
经济(63307)
管理(40976)
(40158)
(32191)
企业(32191)
中国(23796)
方法(22609)
数学(19428)
数学方法(19251)
(18049)
业经(14747)
技术(14345)
(13585)
贸易(13569)
(13291)
(13144)
(12963)
(11795)
农业(11603)
(11347)
银行(11328)
(11031)
(10928)
金融(10928)
地方(10813)
技术管理(10292)
(10116)
(9648)
环境(9064)
机构
大学(205364)
学院(200128)
(95785)
经济(94371)
研究(78597)
管理(74431)
理学(63350)
理学院(62583)
管理学(61617)
管理学院(61212)
中国(60955)
(44824)
科学(43240)
(42404)
(38687)
研究所(34996)
中心(33806)
财经(33367)
经济学(31660)
(30741)
(30720)
(29325)
北京(29190)
经济学院(28343)
(28226)
(27348)
师范(27149)
业大(25648)
财经大学(24948)
农业(23628)
基金
项目(132466)
科学(107057)
基金(100034)
研究(99429)
(88521)
国家(87458)
科学基金(74498)
社会(68528)
社会科(64933)
社会科学(64917)
基金项目(51351)
(47734)
教育(44619)
自然(44364)
自然科(43469)
自然科学(43457)
自然科学基金(42734)
(41091)
资助(39399)
编号(36932)
成果(31217)
(30910)
国家社会(30795)
重点(30508)
(30245)
(29724)
创新(28603)
中国(28150)
教育部(27144)
课题(26519)
期刊
(107598)
经济(107598)
研究(69510)
中国(47595)
管理(32421)
(31601)
科学(30270)
学报(30161)
(29587)
教育(24367)
大学(24136)
学学(22158)
(20582)
金融(20582)
农业(20067)
经济研究(19247)
财经(17724)
技术(17158)
(15625)
业经(15166)
问题(14300)
(14215)
世界(13616)
国际(12990)
(12764)
技术经济(11111)
科技(10526)
图书(9541)
(9370)
论坛(9370)
共检索到322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严鹏  
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后发展国家,其工业化道路具有由国家主导的特征,偏离了工业化的"自然"模式。然而,国家参与工业化是世界经济史的常态而非例外,因为工业化本身是与民族国家建构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非经济的政治—军事维度。中国的工业化始于军事动机,但由市场主导并以私人资本为主体的工业化更具成效。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国家缺位阻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并激起了国家"凌驾"市场的反向运动。一种新李斯特主义的演化图式认为,工业化是由国际竞争引发的、国内具有不同观念的精英斗争的结果。精英可以具有多样化的动机。当那些具有整体及长远利益观的精英占据上风,并找到适宜的手段高强度地参与国际竞争时,工业化就能够启动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方杰  方海茹  
19世纪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世界主义经济学甚嚣尘上之际,通过对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工商业发展历史考察,依据国家发展阶段和工业发展水平,推行以国家为基础的国家主义经济学。李斯特提倡国家主义、尊崇自由精神和推行适当贸易保护政策,他的经济理念至今仍然对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有着重要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虎涛  
作为一种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生产力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学,李斯特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对后发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对李斯特的理论都是片面、狭隘和教条式的理解。李斯特被简单地等同于保护主义者,不但其理论体系的核心—生产力理论没有得到正确的解读,而且他的平衡发展理论、创新理论和国内外市场理论也被忽视了。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兴起和美元霸权的出现,对李斯特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时代条件的变化,立足中国国情,再次强调国家利益和生产力导向,构建中国的新李斯特经济学,对于解释中国经济问题,突破中国经济困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叶险明  
论李斯特关于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向先进工业强国转变的思想叶险明(首都师范大学理论部100037)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生活于1789年至1846年的德国。他理论活动的高峰时期是19世纪30至40年代,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已接近尾声,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正在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仲君  
以斯密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宣称,在世界自由贸易体制下,各国经济自然会获得相称于其资源的最充分的发展;李斯特则提出,每个国家尤其是在那些落后国家,只有通过兴办和发展国内民族工业,加速一国经济本土化,达到先进国家的同等发展程度,才能使普遍自由贸易成为现实。而一国经济本土化之策,最主要的是一靠科学,二靠教育,三靠保护贸易制度。在当今新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仍然需要思考和解决好经济本土化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朝贤  
资本在农区工业化过程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平原农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区域,缺乏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同时也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小农意识较浓,如何获得资本,启动工业化,是该区域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内生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分析,分析指出劳动力转移是平原农区工业化的突破点,通过劳动力转移效应,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晓楠  何自力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对中国工业化过往的发展历程、当前的发展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推动迂回生产,工业化的本质就是延伸生产链条以及持续的资本品积累过程。以金融化为核心的美国式产业结构绝不是中国产业升级的目标,以智能化与绿色化为核心,推动消费品工业进一步向资本品工业的升级才是中国工业化道路前进的方向。只有突破技术瓶颈,持续更新完整体系与全产业链的工业化,才能打破劳动力成本悖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磊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城市化的健康与否,与城市化过程中所采取的途径和方式,即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城乡关系变化的视角出发,对英、法、德、美等工业化国家的城镇化演进过程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这些国家的百年城镇化演进都连续地发生了三次可称之为革命的变化。依次为:向"城市病"宣战、"农村转变城市"兴起、"区域网络型"城镇化模式形成。三次革命在客观上显示了现代城镇化演变的规律性特征。以此作反思,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理应是一条既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又能够很好地吸取历史教训,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道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涛  
在新国际分工背景下,农业生产领域已分化出高质量的经济活动,形成了农业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美国的农业战略体现了对新李斯特经济学国家致富新原则的运用,一方面通过跨国农业巨头向其他国家输出种子、农药等高端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跨国粮商以提供流通、金融等高端服务的方式收购农产品。美国在实施这一新原则的同时,却大肆鼓吹与之背道而驰的新自由主义,并极力推进全球农业自由贸易主义治理体系的建设,诱使甚至逼迫其他国家沦为农业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这对中国重新认识粮食安全并树立新的农业战略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成林  乔晓楠  
自非工业化问题进入学术界的视野以来,围绕着非工业化的讨论存在着持续的争论。主流观点认为,非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然表现,因为,非工业化是经济内部原因驱动的结果。然而,发达经济体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实践、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以及新近发生的主权国家债务危机都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因而,在梳理和评述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理解经济的非工业化进程,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了解这一动态进程,挖掘出现有研究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腾  
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也是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十九世纪上半期提出的后发国家的追赶型经济发展理论,虽然其中的关于国家干预和关税保护的思想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支持,甚至遭受诸多非议,但是却开启了从后进国角度谈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先河。李斯特经济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在后来各国工业化发展的实际进程中大多得到了体现和验证,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可以最终得出,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经济状况和发展阶段,从本国的历史发展经验中总结出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规律,走一条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根良  
"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无疑是伟大的战略构想,但其成功是以创造价值链高端国内领先市场和实施国内主权信贷为前提的。然而,目前人们对其战略目标和相关风险的讨论完全忽视了这一根本性的问题。"进口高端产品、出口低端产品"和过去10多年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机制美元化,分别是中国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的根本性缺陷,这是"一带一路"及"亚投行"战略的"阿喀琉斯之踵"。历史经验和中国现实说明,如果没有对价值链高端国内市场的保护,我国就不能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战略性市场空间并带动他们相继起飞;如果不从制度上解决基础货币发行机制美元化问题,"亚投行"不仅无助于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而且反有可能最终演变为替外国资本打天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建华  
对于中国工业化的特殊性和新的道路,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尚处于积极探索之中,并且存在一些重大分歧和激烈争论。简新华和余江撰写的专著《中国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正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鲜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自铎  
文章认为,我国过去实行赶超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就业结构没有同步变动、城市化进程缓慢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凝固化等重大不足。正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导致了我国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广大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开辟出与城市并行的、体制上先行市场化的另一条工业化道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这一成就同样未能使传统的城乡格局和第三产业落后的就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彻底改变城乡工业化道路分离发展的局面,走城乡一体化的工业发展路子,即在工业发展中打破城乡之间的区域、身份、体制等界限的约束,城乡工业在投资方向、产业结构、技术层次、生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尼古拉斯·拉迪   金鹏  
猛然看去,中国由于其幅原辽阔和政治色彩并不完全符合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标准。但是,80年代的改革进程已导致了所有部门的迅速变革,并使中国增加了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因此,在使中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新成员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