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8)
2023(13576)
2022(10899)
2021(9911)
2020(8232)
2019(18321)
2018(17721)
2017(34101)
2016(17549)
2015(19421)
2014(18607)
2013(18313)
2012(16717)
2011(14675)
2010(15479)
2009(14831)
2008(14075)
2007(13184)
2006(11634)
2005(10626)
作者
(46922)
(39172)
(38724)
(36440)
(24907)
(18386)
(17469)
(14876)
(14748)
(13983)
(13175)
(13119)
(12396)
(12341)
(11968)
(11950)
(11460)
(11152)
(11151)
(10943)
(9446)
(9359)
(9334)
(9007)
(8829)
(8636)
(8630)
(8572)
(7759)
(7565)
学科
(81848)
(79498)
经济(79406)
(75666)
企业(75666)
管理(67543)
业经(30401)
中国(30202)
方法(26667)
(26528)
(26210)
金融(26210)
(25966)
(23827)
银行(23818)
(23182)
技术(20420)
(19918)
农业(19582)
(19502)
财务(19475)
财务管理(19457)
地方(18918)
数学(18620)
数学方法(18506)
企业财务(18427)
理论(15990)
(15364)
(15257)
(14413)
机构
学院(242760)
大学(235456)
(107770)
经济(105546)
管理(99903)
理学(84056)
理学院(83256)
管理学(82447)
管理学院(81968)
研究(77455)
中国(67695)
(51907)
(49466)
科学(41268)
财经(39816)
(38946)
中心(37702)
(36088)
(36014)
(35997)
经济学(32406)
研究所(31698)
(31481)
北京(31068)
业大(30487)
财经大学(29227)
经济学院(29223)
商学(28743)
(28564)
商学院(28503)
基金
项目(154373)
科学(125034)
研究(120503)
基金(112438)
(95356)
国家(94117)
科学基金(84143)
社会(80345)
社会科(76314)
社会科学(76295)
(62524)
基金项目(59883)
教育(53073)
自然(50749)
自然科(49642)
自然科学(49632)
(49613)
自然科学基金(48854)
编号(48264)
资助(42993)
(39247)
成果(38228)
创新(35605)
(35335)
(35140)
重点(34071)
国家社会(33561)
(33538)
课题(33412)
(32766)
期刊
(129439)
经济(129439)
研究(77918)
中国(55538)
管理(44204)
(43682)
(36896)
金融(36896)
(35733)
科学(29058)
学报(25971)
教育(25188)
技术(24196)
农业(23687)
业经(23294)
大学(21889)
学学(20521)
财经(20194)
经济研究(19331)
(17660)
问题(17494)
(14872)
技术经济(14741)
现代(13965)
科技(12578)
世界(12499)
财会(12442)
商业(12125)
(12071)
国际(11648)
共检索到391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亚男   王帅   孔东民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国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但如何有效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创新的支持作用,仍然是政府部门和学界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立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视角,文章以国家产业与金融合作试点城市(简称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但主要体现在非发明专利的申请上。机制检验发现,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并非通过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等强干预措施发挥作用,而是通过降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企业贷款交易成本等市场化机制提高了企业信贷可得性,进而促进了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的创新促进作用在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低的地区,以及融资约束严重、创新需求大和处在成长期的企业中更为凸显,并主要体现在“集约边际”而非“广延边际”,即政策实施之前已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更能抓住契机提升创新产出;此外,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也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文章不仅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发挥的创新促进作用提供了多维度的经验证据,而且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净  
基于我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民营上市公司匹配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评估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对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实证结论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显著地提高了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科技金融试点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随政策推进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存在两年滞后期。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政策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城市行政等级越高,科技金融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的作用越强。同时,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科技金融对于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越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冬  
以2010~2020年我国77个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238个非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2712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机制、实现条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数字创新,且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数字创新具有更强的推动作用。质量基础设施、高等人力资本是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促进企业数字创新的主要传导路径;市场分割在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促进企业数字创新中产生负向调节效应;随着质量基础设施、高等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创新的作用呈现“边际递增”特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与企业数字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据此,应加快完善数字知识产权管理框架,构筑“一站式”质量基础设施基站,发挥区域联动治理功能,促进企业数字创新。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膨宇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提高碳排放效率是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企业异质性分析框架,从理论与实证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传导机制与时空异质性,利用2006~2020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会显著促进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在影响机制方面,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渠道,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创新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基础、不同规模的城市存在差异化影响;空间视域下,创新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会显著带动150千米至250千米内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思   房克雷   和军  
智慧城市试点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政策之一,也是实现数实融合的重要手段。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数实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数实融合,该结论在样本缩尾、增加样本维度、调整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和扩大对外贸易,进而促进数实融合。(3)智慧城市建设在非资源城市、非老工业基地、中小城市、宽松环境规制地区表现出显著的数实融合正向效应。(4)智慧城市建设在促进数实融合方面具有空间协调效应,能够在全国、省份以及地区层面缩小数实融合的相对发展差距。研究结论为中国深化数实融合、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思   房克雷   和军  
智慧城市试点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政策之一,也是实现数实融合的重要手段。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数实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数实融合,该结论在样本缩尾、增加样本维度、调整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和扩大对外贸易,进而促进数实融合。(3)智慧城市建设在非资源城市、非老工业基地、中小城市、宽松环境规制地区表现出显著的数实融合正向效应。(4)智慧城市建设在促进数实融合方面具有空间协调效应,能够在全国、省份以及地区层面缩小数实融合的相对发展差距。研究结论为中国深化数实融合、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杜金岷  杨贤宏  吴非  
现金股利政策不仅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紧密相关,也会对包括企业创新在内的企业管理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运用2003-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分配水平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提高;管理者与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减缓是现金股利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中介传导途径。从媒体关注度和融资约束的角度探讨它们是否会对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异质化效应,结果显示:当媒体关注度越高,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现金股利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效应更为明显。分属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所实施的现金股利政策对不同专利类型的创新产出呈现差别化的偏好,而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会对现金股利政策的企业创新促进效应造成一定程度的扭曲。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淳棉  郭皑馨  雷倩华  姜军辉  
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及其潜在机理。研究发现,上市能够显著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且这一重要促进作用在知识产权保护相对完善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此外,相关分析也显示,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声誉是上市影响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途径。这一结论深化了对企业持续创新前因与企业上市综合效应的理解,并为正确评估上市实践对企业未来创新表现的积极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扬  陶锋  韦东明  
作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对于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是否发挥有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文章利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显著提升了以发明专利申请数度量的创新数量及以专利知识宽度衡量的创新质量,具有明显的“增量提质”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促进作用在企业属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和所处市场化程度更低时更为明显。影响机制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于其能够为企业嫁接财务资源、发挥人才集聚和产学研合作效应。拓展性研究表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政策通过知识溢出发挥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本文对国家夯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的成果,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峻  刘小勇  王昕芊  
区域创新政策试点是我国区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式,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是激发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的典型空间例证。本文基于2003—2018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构建了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对城市创新合作影响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显著促进了城市的创新合作水平。(2)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政策的创新合作水平提升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城市等级异质性和创新能力异质性,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创新合作水平均有提升效应,东部地区受到的提升效果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更加明显;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政策提升了高等级城市和其他地级市的创新合作水平,但影响效应在不同样本中有所差异;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政策促进了实施创新型城市政策城市的创新合作水平,但对于未实施政策城市而言促进效应则不显著。(3)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政策可以通过强化政府引领、增强经济活跃程度、提升人才集聚效应和吸收知识扩散效应四个作用机制提升试点城市的创新合作水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旺平   王雨晨   冯大威  
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严格筛选并控制影响试点入选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经异质性-稳健估计量、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靠。机制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会通过增加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入、增进银企关系和增加政府补贴助力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困局。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政策在西部城市,以及小规模企业、创新禀赋高的企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局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也为完善创新型城市试点的配套政策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向荣  羊柳青  冯学良  
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和通过Python爬虫和文本挖掘技术获得的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国际合作研发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效应及中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研发能显著提高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国际合作研发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效应因企业合作研发模式、科技属性和行业特征而有所差异;(3)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质量提升是企业国际合作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中介渠道。区分知识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转化效率后,科技成果内部存在从知识创新到产品创新的二次转化效应。不同于已有文献较多关注影响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外部因素,本文从创新质量这一内部视角解释国际合作研发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欣   夏宇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模式,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将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城市群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群内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和绿色创新总量。基于宏微观层面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政策通过在宏观层面减少行政垄断和政府干预,促进微观层面资金要素集聚和人才要素集聚,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探讨城市群政策的空间效应发现,城市群对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的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相较于单核心城市群,多核心城市群内企业绿色创新受到政策的正向影响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城市群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城市群政策评价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对于优化政府制度、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欣   夏宇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模式,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将城市群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城市群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群内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和绿色创新总量。基于宏微观层面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政策通过在宏观层面减少行政垄断和政府干预,促进微观层面资金要素集聚和人才要素集聚,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探讨城市群政策的空间效应发现,城市群对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的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相较于单核心城市群,多核心城市群内企业绿色创新受到政策的正向影响更强。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重点污染监控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城市群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城市群政策评价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对于优化政府制度、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建词  姜广省  
本文以CEO绿色经历为研究视角,基于2002—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CEO绿色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绿色经历有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并且在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CEO绿色经历发挥的作用更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扩展性研究发现,CEO绿色经历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改善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实证结论不仅为企业高管与绿色创新研究提供重要补充,而且为政府部门制定绿色创新相关政策提供微观经验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