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8)
2023(7359)
2022(6228)
2021(5789)
2020(4750)
2019(11119)
2018(11014)
2017(20282)
2016(11260)
2015(12842)
2014(13044)
2013(12338)
2012(11500)
2011(10273)
2010(10349)
2009(9385)
2008(8908)
2007(8031)
2006(7067)
2005(6200)
作者
(32673)
(27371)
(27019)
(25577)
(17484)
(13317)
(12387)
(10676)
(10637)
(9752)
(9586)
(9177)
(8975)
(8549)
(8404)
(8390)
(8216)
(7887)
(7874)
(7834)
(6859)
(6678)
(6564)
(6488)
(6150)
(6062)
(5965)
(5950)
(5650)
(5642)
学科
(42706)
经济(42641)
管理(26821)
(23008)
(17196)
企业(17196)
中国(15738)
地方(14747)
方法(13932)
(13346)
数学(12131)
数学方法(11934)
(10056)
(9034)
农业(8726)
业经(8598)
(8596)
理论(7606)
城市(7501)
(7336)
环境(7296)
(6669)
金融(6660)
(6418)
(6105)
银行(6083)
(5983)
地方经济(5943)
教育(5873)
(5832)
机构
大学(150678)
学院(150055)
研究(56315)
管理(54238)
(53732)
经济(52063)
理学(45600)
理学院(44885)
管理学(43944)
管理学院(43657)
中国(40912)
科学(36936)
(35059)
(28488)
(28404)
中心(26579)
研究所(26055)
(25044)
(24770)
业大(24247)
(24193)
师范(23943)
农业(22219)
北京(22042)
(21332)
(19843)
师范大学(19516)
财经(19208)
(18449)
技术(17935)
基金
项目(105799)
科学(81800)
研究(77462)
基金(73393)
(65579)
国家(64594)
科学基金(54145)
社会(47346)
社会科(44493)
社会科学(44476)
(42556)
基金项目(39633)
(36501)
教育(35108)
自然(34968)
自然科(34094)
自然科学(34078)
自然科学基金(33401)
编号(32167)
资助(28883)
成果(26656)
重点(23823)
课题(23735)
(23467)
(22006)
(21144)
创新(19803)
计划(19748)
科研(19532)
国家社会(18961)
期刊
(65532)
经济(65532)
研究(46036)
中国(36630)
学报(25927)
(25825)
科学(23692)
教育(21540)
(19513)
大学(19061)
管理(18566)
学学(17629)
农业(17473)
技术(13996)
(12172)
金融(12172)
业经(10699)
问题(10116)
(9766)
资源(9571)
(9512)
图书(9163)
经济研究(8960)
城市(8759)
财经(8585)
(8382)
科技(7776)
(7546)
现代(7057)
(7045)
共检索到235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俊  李军  周恒  
基于世界城市的认定标准、评价体系、发展历程和远景规划,结合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以及城市职能动态体系,建立"基础职能"、"成长职能"和"目标职能"三位一体的国家中心城市职能评价体系。基于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公认的我国现有的5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和6个区域中心城市(武汉、沈阳、南京、成都、西安、深圳)进行综合评价,以武汉为重点研究对象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武汉市当前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城市职能的优势和不足。借鉴世界城市发展路径,考虑未来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探讨确定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职能,并针对性提出培育核心职能的实施建议,以期实现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缩短到达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建新  龚健  高静  冶琴  
运用改进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分析框架探析国家中心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式的稳定性和系统性特征。以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为基础,从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间隔、类别、转换)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动态特征。鉴于多种地类相互转换过程分析的非直观性,提出一种转换模式交叉列联表表示各种转换类型的稳定性和系统性特征,并有助于研究者将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式与过程相联系。以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为研究案例,分析其1996—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模式的稳定性和系统性特征,并对比其他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模式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的转入以及耕地、未利用地和水体的转出表现出时间尺度稳定性。耕地向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等转换过程则表现为稳定的系统性变化模式。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主要土地利用变化模式与过程及武汉市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改进后的强度分析框架能更直观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模式的稳定性和系统性特征,研究结果对深入挖掘国家中心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式信息,理解其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美玲  刘嗣明  朱媛媛  
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就中心城市的四大功能和十大中心,构建国家中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国内七大中心城市深圳、杭州、青岛、武汉、成都、沈阳、南京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璇  
产业要素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职能中的重要支撑。武汉目前的产业现状与其它国家中心城市比较还存在明显差距。需要通过立足产业转型、突出区域中心功能、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升政府服务功能,促进中心城市产业的引领和溢出效应,提升城市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文炯  张复明  
全面认识城市职能体系需从其结构属性和空间属性两方面着手,从职能层次、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三方面来界定,思路是将城市职能的结构属性与空间属性结合起来,研究城市在不同空间尺度的主要职能。文章以太原市为案例,构造了区位熵、职能规模、职能强度3个指标,对太原市在省域、中西部、全国3个空间层次的城市主要职能进行了分析。力图通过该市的案例,探讨单个城市职能体系实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多角度较为系统地认识一个城市的职能体系,为城市定位和城市性质确定提供更丰富的基础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申洁  黄嘉欣  周婕  牛强  魏伟  彭阳  
步行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在当今规划中正重新受到关注。研究基于多维理论视角,从主体人的需求层面科学构建主客观相结合综合性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评价体系,进而对武汉市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老城区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的改善优化和新城区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的建设等提供支持,也为城市的管理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许峰  杨开忠  
游憩商务区及其相关概念是城市旅游空间利用的重要形式,本文在明晰基本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试图厘清RBD、TBD和CTD之间的衍生关系,探讨游憩商务区体系发展演化的驱动机制和演进模式,并以武汉市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在城市整体背景下如何面向市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RBD体系,以期为城市理性、科学地开发利用旅游空间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霞  戴胜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和军  靳永辉  任晓聪  
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聚集体,是增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窗口和门户,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战略节点,沈阳是东北地区经济的聚集体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肩负着新一轮东北振兴领头羊的重任。在借鉴"世界城市"等经典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具有综合性和科学性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13个主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发现沈阳在经济发展、商贸辐射、对外开放与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排名靠后,而在社会服务、政治级别方面排名居中,在13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和军  靳永辉  任晓聪  
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聚集体,是增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窗口和门户,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战略节点,沈阳是东北地区经济的聚集体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肩负着新一轮东北振兴领头羊的重任。在借鉴"世界城市"等经典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具有综合性和科学性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13个主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发现沈阳在经济发展、商贸辐射、对外开放与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排名靠后,而在社会服务、政治级别方面排名居中,在13个主要城市中综合排名在第10位。同时,通过SWOT深入分析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还提出了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全面创新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和军  靳永辉  任晓聪  
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聚集体,是增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窗口和门户,在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繁荣方面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战略节点,沈阳是东北地区经济的聚集体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肩负着新一轮东北振兴领头羊的重任。在借鉴"世界城市"等经典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具有综合性和科学性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13个主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力,发现沈阳在经济发展、商贸辐射、对外开放与科技文化创新方面排名靠后,而在社会服务、政治级别方面排名居中,在13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桂萍  胡庆为  
本文研究了新型工业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武汉市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现状,提出武汉市基于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丽敏  
国家中心城市是一国城镇体系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城市,是承担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从目前提出建设的五个国家中心城市来看,其功能承载都具有体现国家战略的独特之处和核心价值。武汉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区位优势、国家战略演变和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来看,未来武汉的城市发展也需要突出其核心价值,致力于成为"中国枢纽、内陆门户"。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秀兰  付纪元  吕天宇  
职能分异的城市多中心结构有效缓解了资源配置的不经济问题,但同时也对住宅价格产生了复杂深远的影响。以城市职能各异的武汉"三镇"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统计分析、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模型,对住宅价格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武汉"三镇"中,武昌住宅价格空间分布呈同心圆模式,汉口呈扇形模式,汉阳呈多核心分布模式;绿化率、公园距离和生态环境分别为建筑、区位和邻里特征中对住宅价格作用力最强的驱动因素;差异化城市职能中心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汉口受区位特征驱动影响最强,武昌受区位特征和邻里特征影响最强,汉阳受建筑特征影响最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结合城市中心职能引导要素流通与资源配置、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壮林  高阳  安韬  熊英  马飞  
为科学、有效地对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进行测度,识别影响和制约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论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对指标优化并赋权,建立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模型,采用贡献度和障碍度识别影响和制约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指标,最后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18年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整体基本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绿色交通水平等级由“较差”转变为“中等”;(2)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等驱动力层面因素和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影响层面因素是影响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3)人口密度、人均GDP和万车事故率是制约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发展的关键性指标。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提供借鉴,还可以为城市管理部门制定绿色交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