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94)
- 2023(20068)
- 2022(16430)
- 2021(15291)
- 2020(12214)
- 2019(28218)
- 2018(28189)
- 2017(51888)
- 2016(28601)
- 2015(32493)
- 2014(32994)
- 2013(31766)
- 2012(29513)
- 2011(26853)
- 2010(27486)
- 2009(24834)
- 2008(24079)
- 2007(21774)
- 2006(19521)
- 2005(17359)
- 学科
- 济(117599)
- 经济(117473)
- 业(81339)
- 管理(78699)
- 企(64109)
- 企业(64109)
- 方法(48053)
- 数学(41625)
- 数学方法(40846)
- 农(40061)
- 中国(38105)
- 业经(30940)
- 地方(28270)
- 农业(26850)
- 财(26708)
- 学(25328)
- 教育(24413)
- 技术(23017)
- 理论(21904)
- 制(20637)
- 贸(20062)
- 贸易(20045)
- 易(19373)
- 发(18546)
- 银(18379)
- 银行(18333)
- 融(17758)
- 金融(17756)
- 行(17666)
- 和(17472)
- 机构
- 大学(408112)
- 学院(406418)
- 管理(155978)
- 济(155526)
- 经济(151749)
- 研究(140533)
- 理学(134140)
- 理学院(132523)
- 管理学(129876)
- 管理学院(129099)
- 中国(101130)
- 京(89607)
- 科学(86626)
- 所(70439)
- 财(70165)
- 农(67527)
- 范(64039)
- 研究所(63935)
- 中心(63882)
- 师范(63528)
- 江(62540)
- 业大(59753)
- 北京(57734)
- 财经(55166)
- 师范大学(51446)
- 农业(51398)
- 州(50930)
- 院(50781)
- 经(50081)
- 技术(47730)
- 基金
- 项目(272781)
- 科学(215252)
- 研究(206432)
- 基金(193320)
- 家(167860)
- 国家(166092)
- 科学基金(142163)
- 社会(127993)
- 社会科(121008)
- 社会科学(120976)
- 省(109037)
- 基金项目(100881)
- 教育(99885)
- 划(92144)
- 自然(89775)
- 自然科(87682)
- 自然科学(87666)
- 编号(87097)
- 自然科学基金(86039)
- 资助(79401)
- 成果(72967)
- 课题(62444)
- 重点(61828)
- 发(61611)
- 部(60134)
- 创(56969)
- 创新(52855)
- 项目编号(52709)
- 教育部(51955)
- 国家社会(51671)
- 期刊
- 济(178622)
- 经济(178622)
- 研究(127483)
- 中国(92866)
- 教育(75756)
- 农(65409)
- 学报(62369)
- 科学(58500)
- 管理(58396)
- 财(51570)
- 大学(48839)
- 农业(44934)
- 学学(44423)
- 技术(42038)
- 融(35748)
- 金融(35748)
- 业经(31831)
- 经济研究(27390)
- 财经(26121)
- 图书(24548)
- 业(22550)
- 经(22408)
- 问题(22390)
- 技术经济(20517)
- 科技(20362)
- 职业(19514)
- 坛(19309)
- 论坛(19309)
- 版(19240)
- 统计(18018)
共检索到621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常咏梅 危齐敏 李杰丽
为了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解决乡村教师研修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视角,探索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对乡村教师研修的支持作用,并基于活动理论提出了平台支持的可持续专家引领研修模式、平台支持的规模化同伴互助研修模式和平台支持的常态化自主反思研修模式,或将成为乡村教师开展研修的新路径。最后,本文剖析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能为三种研修模式提供科学、专业、客观评价的可行性。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房立 郭炯
技术支持的创新教学对于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教师创新教学采纳滞后制约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为了提升乡村教师的创新教学采纳水平,需要洞察乡村教师创新教学采纳机理,明确其影响因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本研究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深入蚌埠市3所乡村学校现场,获取21位乡村教师访谈资料,经历开放—主轴—选择三级编码,形成了乡村教师创新教学采纳影响因素模型,发现个体因素提供内驱力、组织因素提供外推力、环境因素是支撑因素、实践因素是强化因素。在此基础上,从个体、组织、环境、教学四个方面提出促进乡村教师创新教学采纳的对策,具体包括精准培训助推教师发展、UGBS协同驱动教师采纳、多元合作优化环境支撑、持续开展创新教学探索。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琳琳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是教育的使命和职责。本文通过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和实践模式,提出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从理论逻辑来看,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个人人力资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率、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有助于乡村振兴;从实践模式来看,乡村教育振兴创新模式包括学历教育改革发展模式、智慧教育模式、产教融合全域教育模式与社会资源参与模式。未来,要使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有效实施,还需完善教育质量考核制度,确保教育目标的科学合理性与有效落实;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保障乡村地区公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多元主体沟通机制,鼓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参与,共同推动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育赋能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森
<正>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保障,高素质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力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乡村教师队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此,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应势而动,破解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现实困境,亟待我们集思广益、倾力解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莹莹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乡村振兴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文章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入手,通过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改革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契合;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内培外引优秀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相适应;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等建议,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明
数字技术铸就农业现代化,促使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所依托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分析了行业现状及痛点,构筑了数字助农的逻辑框架。本文认为,利用“数字乡村”战略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要以数字激活农业发展潜能、引领农业技术革新、赋能农业生产要素,完善决策评估体系。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业高质量发展 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春莲 陈扬扬 李茂林
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讨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显著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教育水平和资本水平均能正向调节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果。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创新效应、普惠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间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且教育水平、资本水平能够显著强化上述机制。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三重门槛效应。因此,须加速乡村数字新基建布局,畅通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渠道,实施差异化区域发展举措,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华 江金启
利用全国1869个县域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测度并描述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指数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域差异,障碍因素诊断发现创新相较于其他四个维度障碍度的比例较大。第二,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县域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技术进步偏向在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加快促进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发生由劳动偏向型向资本偏向型的转变,并进而增加县域创新产出来显著推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继续强化数字赋能,引导资本更多向县域流动,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卫利珍
在信息技术日渐发展成熟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力求通过发挥数字化工具和媒介的作用,促进乡村科技、文化发展,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章简述社区教育与数字乡村的内涵,分析社区教育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才培训服务水平、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强化数字赋能建设等,通过社区教育丰富乡村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其综合素养,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满足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建言献策。
关键词:
社区教育 数字乡村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覃朝晖 潘昱辰
在测度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促进效应为10.4%;门槛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正向边际效应溢出”趋势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溢出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在区域上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但相比东北和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对数字普惠金融所带来的乡村产业溢出红利更为敏感;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区划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进效能呈“N”字型布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雨昕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引导数字经济融入农村农业生产生活已然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的基本方向。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专业人才的缺失、数字治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因此,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发挥政府主导,引领数字经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心军
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是其根本目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依赖教育行政资源配送和学校教育机制建设,更应拓展路径赋予教师专业能量和专业能力,实现教育赋能强师,这也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样态。教育赋能应探寻教师专业发展内需,明晰教育赋能的内在教育机理,解析影响赋能效益的影响因子,探寻实施教育赋能新样态,理性面对教育赋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积极完善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支持,厘清教育赋能乡村教师逻辑,优化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优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教育赋能 乡村教师 专业发展 新样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朝睿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之上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增强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经韬 智瑞婷 吴萍 陈池波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跨越21.43%的门槛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华 于沛太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本文在厘清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技术人才与数字化素养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助力乡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